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罗马帝国衰亡史-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僧侣制度迅速发展的原因。

圣西门柱头修士。

野蛮人对基督教的皈依。

行政和宗教事务紧密相连难解难分的情况促使我,甚至

是迫使我不得不先讲述了基督教的进步、遭受迫害、建立、分

裂、最后获得成功,和它的逐渐腐败的过程。我有意推迟了

对两件在人性的研究方面饶有兴趣、对罗马帝国的衰亡极关

重要的宗教重大事件的研讨。那便是,Ⅰ.僧侣生活的形成;

和Ⅱ.北部野蛮人的皈依。

Ⅰ.繁荣和安宁带来了伧俗和高雅基督教徒的划分。松

散和不完备的宗教活动完全足以满足一般群众的宗教要求

了。帝王和行政官员、士兵或商人,则要求能把他们的激烈

的热情和由衷的信念和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他们所追求的利

益、他们得以放纵的热情调和起来:但是,那些完全服从,以

至滥用福音教的严格信条的苦行主义者却又受到那种野蛮的

把人看成罪犯,把上帝看成暴君的热情的鼓舞。他们严肃地

抛弃掉当代的一切事务活动和欢乐;不饮酒、不吃肉、不结

婚;折磨自己的肉体,损伤自己的感情,尽力过一种痛苦的

生活,要以此来换得永恒的幸福。在君士坦丁统治时期,苦

行主义者纷纷逃离渎神的、堕落的人世,进入永远孤寂的地

方或宗教社团去,和耶路撒冷的基督教徒一样,他们放弃自

己在尘世占有的财产不再使用,而把一些性别相同、倾向相

同的人聚集在一起组成群居社会;他们自称为隐士、僧侣和

苦行僧,以表明他们孤独地退隐到天然或人为的荒漠中去的

生活。他们很快便受到他们所厌恶的尘世的尊敬;这种不需

借助科学或理性,便能超越希腊各种学派,靠艰苦努力所能

获得的成就的神圣哲学普遍受到高度的赞扬。这些僧侣,在

藐视财富、痛苦和死亡方面真不在斯多噶派之下:毕达哥拉

斯的沉默和顺从在他们的奴隶般的纪律中又复活起来了;他

们也和犬儒学派一样坚定地厌恶文明社会的一切形式和礼

仪。但是,这种神圣哲学的信徒们却渴望模仿更纯洁、更完

美的一种模式。他们踏着退隐到荒漠中去的先知们的足迹前

进;他们恢复了原来犹太苦行教派在巴勒斯坦和埃及创立的

一种虔诚和着意于静观的生活方式。普林尼的哲学眼光曾经

饱含惊诧地观察过居住在死海附近棕梠树丛中的一个孤独的

民族;在他们的生活中没有金钱;他们不依靠女人繁衍后代;

他们从对人类的厌恶和悔恨的情绪中可以永远获得自愿前来

参加的同道。

迷信的果实累累的母体埃及为僧侣的寺院生活提供了第

一个范例。生活于下蒂巴伊斯的一个无知青年安东尼散掉他

的遗产,抛弃自己的家庭和故乡,以独创的无所顾忌的狂热,

开始悔罪的僧侣生活。经过在一片坟地和一座荒废的塔楼中

长时间痛苦的见习期之后,他大胆地由尼罗河向东经过3天

的行程进入了一片沙漠地带;他发现了一块既可以提供阴凉

又有水源的地方;最后他定居在红海附近的科兹姆山,在那

里有一座古老的寺院至今保留着这位圣徒的名字和对他的怀

念。基督教徒的离奇的虔诚信念把他赶进了沙漠;当他必须

在亚历山大里亚港和人群见面时,他十分小心和庄严地保持

住了自己的名声。他和他十分赞赏他的学说的阿塔纳西乌斯

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而且这位埃及的农民恭敬地辞谢了君士

坦丁皇帝对他的一次体面的邀请。这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安

东尼直活到105岁的高龄)亲眼看到了他的示范和他的教导

所产生的丰硕成果。在利比亚沙漠中、在蒂巴伊斯山岩上,以

及在尼罗河边的城市里,众多的僧侣定居点迅速发展起来。在

亚历山大里亚以南的尼特里亚山区及其附近的荒野中,居住

着5000多名隐士;今天的旅游者还可以到由安东尼的门徒们

在那块不毛之地建立起来的50所寺院的废塔中去进行调查。

在上蒂巴伊斯,那空旷的塔本岛上便居住着帕科米乌斯和他

的1400个同教弟兄。这位神圣的修道院长前后共修建了9所

男修道院和1所女修道院;到了复活节那一天,有时他可以

同时集中5万个奉行他的圣洁纪律的教友。宏伟和人口众多

的俄克喜林库斯城,正统基督教的中心,早已把许多庙宇、公

共建筑,甚至围墙都捐出供敬神和慈善事业之用;这位可以

在12所教堂里讲道的主教,共管辖着1万女修道士和两万男

修道士。对这一奇异的变革深感光荣的埃及人竟然大都希望

并相信,僧侣的数目已和其他部分人民的数目相等了;后代

人也许还会重复过去曾用于这一个国家的神圣生物的一句

话:在埃及找神容易找人难。

阿塔纳西乌斯向罗马引进了关于僧侣生活的知识和具体

做法:陪伴他们的主教进入梵蒂岗的神圣大门的安东尼的门

徒们则为这一新哲学开辟了道路。这些外貌陌生而野蛮的埃

及人最初常引起人们的恐惧和厌恶,而最后,却成了大家高

声赞扬和模仿的对象。元老,更特别是一些阔太太们,全都

把自己的住房和别墅改建成宗教场所;原来那狭窄的6位女

灶神制度,由于在古代神庙的废墟上以及在罗马广场的中心

到处都是修道院,而全然失色了。在安东尼的榜样的影响之

下,一个名叫希拉里翁的叙利亚青年竟在离加沙7英里的

一块处在大海和一片沼泽地之间的沙漠滩上安下了家。他在

这里坚持了48年的苦行也同样引起了人们极大的热情;每当

这位前往拜访巴勒斯坦为数众多的寺院的时候,总会有两三

千名苦行僧追随在他身后。巴西尔的名声在东部僧侣史中也

是不朽的。以他的曾浅尝过雅典知识宝库和辩才的头脑,带

着恺撒里亚大主教的职位也难以满足的勃勃野心,巴西尔隐

居到本都的一个蛮荒地带去;打算在一段时间内为他在黑海

沿岸大量兴办的教民据点制定一套法规。在西部,图尔的一

个士兵、隐士、主教和圣徒马丁建立了高卢的修道院;他

死后,有他的两千名门徒把他送到坟前;而且他的传记作者

断言,在气候条件较好的蒂巴伊斯就决无可能造就出具有同

样品德的宗教卫士来。僧侣人数的发展的高速度和普遍性不

在基督教本身之下。帝国的每一个省份,后来到每一个城市。

无不充满了越来越多的僧侣;从莱兰隐到利帕里所有出现在

托斯卡海面的荒无人烟的孤岛,全都是苦行僧选作自愿流放

的好地点。整个罗马世界各省之间总有极方便的海路和陆路

相连;希拉里翁的生动显示出任何一个贫穷的巴勒斯坦隐士

也都可以很容易穿越埃及,乘船到西西里,逃到伊庇鲁斯,最

后在塞普路斯岛上定居。拉丁基督教徒参加了罗马的宗教

组织。到耶路撒冷来进香的香客,在这气候迥异的遥远的国

土,急切地模仿这里的僧侣生活。安东尼的门徒,越过热带,

遍及埃塞俄比亚这一基督教帝国。位于弗林特群的班柯修道

院自身的同教弟兄不下两千人,在爱尔兰的野蛮人中又建立

了许多据点;由爱尔兰僧人开始在那里扎根的赫布里庇群岛

之一爱奥纳岛向北部地区透出了一线可疑的科学和迷信之

光。

僧侣制度迅速发展的原因

这些不幸的脱离社会生活的人全受着阴森的,无法制服

的迷信精灵的驱使。他们依靠不分男女老少、地位高低的数

百万人共同行动支持着彼此的决心;每一个进入修道院大门

的变教者都真相信他们是正踏着通向永恒幸福的坎坷艰辛的

道路。但是这类宗教动机的作用常常是为人类的脾性和处

境所决定的。理性可能会降低,热情也可能会阻止它们的影

响;但它们对于孩子和妇女的不坚定的头脑具有最强烈的冲

击力;它们会因个人的秘密的悔恨心情或偶尔不幸而更增大

自身的力量;它们也可能会从尘世的虚荣或实利的考虑中得

到帮助。一直很自然地有人以为,这些为了使自己得救而放

弃人世生活的虔诚、谦卑的僧人必然最适合于担当基督教的

教会管理工作。于是有些隐士便勉强被从土洞里硬拉出来,在

人民的欢呼声中,推上大主教的宝座:埃及、高卢以及东部

的修道院接连提供了不少圣徒和主教;而事实上被触发的野

心马上便发现了奔向财富和荣誉的秘密通道。那些由于本派

取得较大成功而随之享有盛名的僧侣全都不遗余力增加追随

自己的僧侣的人数。他们想方设法打入高贵、富有的家庭;各

种谄媚和诱导的技术都被用来拉拢有可能给僧侣事业增加财

富或荣誉的入教者。愤怒的父亲也许会因为失去唯一的儿子

悲痛;轻信的少女为虚荣心所惑不惜违反自然法则;一些阔

太太妄图通过放弃居家生活的美德以获得假想的完美。保拉

屈从于杰罗姆的富有诱惑性的花言巧语;那亵渎神灵的“上

帝的岳母”的称号诱使那位著名的寡妇让自己的女儿欧斯托

基乌姆作了修女。保拉在她的精神导师的劝说和陪同下,抛

弃了罗马和她的幼小的儿子;隐居到神圣的贝特勒姆村去;在

那里兴建了一所医院和四座修道院;最后通过她的施舍和悔

罪,在正统基督教中获得了相当显赫的高位。这类稀有的著

名的悔罪者被作为那一时代的光荣和范例被人们大加赞扬;

但各个修道院中却都挤满了不知名的低下的贫民,他们从教

会所得远远超出了他们在尘世所作出的牺牲。农民、奴隶、工

匠可以进入这一安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