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代第一间谍奇书间书 作者:朱蓬甲-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元昊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他率兵作战时,能针对客观情况制定战术,灵活采用各种手段,调动各种力量,用谋略取胜。他作战时经常或诱降,或诈降,或行间,或偷袭,或设伏。天授礼法延祚三年(1040年)正月,李元昊派牙校贺真向宋朝金明寨部都监李士彬诈降,又令将士与李士彬相遇时不战而退,称李士彬为〃铁壁相公〃,说〃我等闻铁壁相公名,莫不坠胆〃。李士彬因此更加骄傲轻敌,松懈了防务。随后,李元昊用突袭战术围攻金明寨,原来诈降的党项士卒则成为内应,一夜之间就攻破寨城,俘虏了李士彬。此后,李元昊又取得了三川口之战的胜利,显示了李元昊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天授礼法延祚四年(1041年),李元昊再次向北宋发动进攻。当他了解到宋军将领任福求胜心切时,又设下了计谋。他先派小股部队入寇,遇到任福大军后即佯装败北。任福不知是计,即抛掉辎重,率数千轻骑追击,沿途夏军故意遗弃了不少马匹、骆驼,宋军更加穷追不舍。宋军进入好水川口后,发现路上摆着不少封闭的泥盒子,用手一拍,里面有跃动之声。任福命令士卒将盒砸开,装在里面的鸽子顿时受惊腾起,直飞谷顶,这正是宋军进入埋伏的信号。夏军得到信号,十万人马一起从山头上往下冲,将宋军压在谷地。李元昊在山头以二丈多长的鲍老旗作为指挥令旗。宋军向西旗指向西,宋军向东旗指向东,任宋军左冲右突,终不得脱险。此战宋军死伤惨重,损失将校十余员,任福力战身亡。
  第17节:第一章 追根探底源远流长(16)
  李元昊建国后,使宋、辽、夏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他对党项的改革,尤其是主持创制了西夏文字,对党项族和我国古代西北民族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但是,晚年的李元昊也和历史上许多的统治者一样,有着自身固有的难以克服的缺点。晚年的他,自认为皇权已经稳固,而自己又战功赫赫,于是开始骄傲起来,逐渐不理朝政,经常到贺兰山离宫和诸妃嬉戏,纵情于声色之中。
  后来李元昊给儿子宁令哥娶了一个妻子,但李元昊见其貌美,就据为己有,并立为新皇后。宁令哥忍受不了父亲的夺爱之恨,加上野心家的挑唆,于是持戈进宫刺伤了李元昊。打斗中,李元昊被削去了鼻子,受到了极度惊吓,加上气恼不已,导致鼻创发作,于天受礼法延祚十一年(1048年)初死掉了。一代英主就这样遭割鼻而死。
  南宋时期,南宋政权时时面临着金的威胁。当金兵大举南侵时,就曾派遣了大批间谍到南宋,搜集南宋情报。他们派间谍打入南宋朝廷内部,担任官职,并互相用暗号表明自己的间谍身份,组成一个秘密的间谍网络。这反映出金谍活动之深、范围之广、组织之强,已发展到了相当的水平。
  元朝的开国皇帝成吉思汗,素以远征好战著称,当他雄姿英发地指挥骑兵所向披靡地驰骋在欧亚大陆时,他所派出的间谍也频繁地出没于他所征服的土地上。蒙古铁骑中的开路先锋侦骑兵,就是成吉思汗麾下一个特殊的间谍组织。每次蒙古铁骑行军,都是以精锐的侦骑兵为先导,他们常四散开去,登高望远,搜集各种情报。抓捕当地人和对往来行人进行审讯以了解情况。每当两军对垒,蒙古侦骑兵必定先行,他的统军将领指挥他的骑兵,机动灵活地作战,如果发现敌人的破绽,就乘机进攻。如果遇到数量众多的敌人,他们就在马匹后拖上树枝、木棍一类的东西,搅起漫天烟尘,以此来迷惑敌人。蒙古铁骑在实战中创造出了有利于他们控制组织及军事行动的用间方式,这种方式帮助他们夺取了天下。
  七、皇太极谋杀袁崇焕明清时期的间谍活动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明朝中央政府与地方势力之间的斗争仍十分激烈。谍报活动也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历史剧。明朝诸藩王对中央政权开展的间谍活动,手法多变,准备充分,组织严密,超过明朝之前的任何王室藩镇。比如朱棣能在与其侄子明惠帝争夺王位的斗争中取胜,最后登上皇帝的宝座,是与他善于用间分不开的。他一方面装疯骗过明惠帝派来的间谍的眼睛,另一方面养精蓄锐谋划造反。当他的计谋被识破后就先下手为强,控制了北平。此后叔侄两人打了四年内战,朱棣才登上了帝位,成为明成祖。
  清朝始祖皇太极也善于用间,在他攻伐明朝、建立清朝大业的军事行动中,用反间计除掉了可以与自己抗衡的明末良将袁崇焕,这是他建立清朝的关键一步。
  明将袁崇焕,广东东莞人,进士出身但好军旅。他驻守边防,数次击败了努尔哈赤的进攻,鼓舞了边防的军心民心,使明朝边境一度转危为安。
  公元1626年,后金主努尔哈赤亲率十三万大军攻打宁远城(今辽宁兴城),声势浩大,锐不可当。袁崇焕命将士们誓死坚守,并刺血为书,身先士卒,浴血奋战,先后击溃了金兵三次大规模的进攻,大大地挫伤了金兵的锐气。后又用炮火击中了努尔哈赤,金军大败而逃。不久,努尔哈赤伤重而死。历史上称这次战役为〃宁远大捷〃。袁崇焕此后被授予辽东巡抚。
  第二年,皇太极继承父位,为父报仇继续攻打明朝,围困锦州,袭击宁远,又被袁崇焕击败。袁崇焕再获〃宁锦大捷〃。
  公元1629年,皇太极率金兵绕开袁崇焕的守地宁远,从内蒙古越过长城,绕道山海关,分兵三路直奔京师。袁崇焕闻报后,心急如焚,率精兵数千昼夜驰行,终于先于金军三天赶到了京城的广渠门外,作好了迎战准备。金军刚到,袁崇焕便予以迎头痛击,杀得金兵惧而不战,溃败十余里。
  第18节:第一章 追根探底源远流长(17)
  数次惨败使得皇太极对袁崇焕又怕又恨,他绞尽脑汁,最后决定用反间计除掉袁崇焕。
  这日,金军抓获两名明朝派到边疆作监军的太监。皇太极对负责看守这两名太监的三位将领授以密计。这三人便按照皇太极的吩咐故意在离这两名太监很近的地方,凑在一起耳语道:〃今日撤兵,乃是皇上的决定。刚才我看到皇上一个人单骑出营,与敌军那儿来的两个人密谈了很久,才各自回营。大概与袁将军有密约,可能攻占北京的大事就快要成功了。〃两名太监中,有一个姓杨的太监一边装睡,一边把这些话全偷听到了。几天后,金军故意让两名太监逃走。
  杨太监逃回京师后立即把偷听到的情报上奏给崇祯皇帝。崇祯皇帝本来就很刚愎自用、急功近利。自从袁崇焕用尚方宝剑杀了为非作歹、私通敌国的总兵毛文龙后,崇祯皇帝就对他产生了怀疑。这下听了杨太监的密报后,勃然大怒,深信不疑,立即召袁崇焕入宫。一代忠臣就这样被扣上〃叛国通敌〃的罪名投入监狱。袁崇焕的部将为抗议朝廷逮捕主帅,便自行率师离京回宁远。身陷牢狱的袁崇焕以国家安危的大局为重,在崇祯皇帝的恳请下,亲笔写信给全体官兵,要他们听从朝廷命令,继续抗金,决不能因为他个人的生死而意气用事,破坏了抗金大业。全体官兵被袁崇焕的书信感动得失声痛哭,当即回京,寄希望于用奋勇杀敌来保全他们主帅的性命。
  但是,一意孤行的崇祯皇帝在金军撤离北京之后,不顾广大将士的强烈呼声,于公元1630年9月将袁崇焕凌迟处死。
  至此,皇太极终于除掉了心腹之患,为清朝建国大业扫清了道路。
  【趣味故事链接】皇太极用间与清军入关
  皇太极(1592…1643),为清朝的建立者,史称清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
  皇太极从小眉清目秀,聪明伶俐,很有见识;长大后做事稳健,举止端庄,很有统帅才能。他还善于用计,他的成功用计为后来清军入关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元1626年八月,努尔哈赤病逝,皇太极继父登汗位。当时后金已经占有东北大片土地,将主要矛头对准了明朝,但是袁崇焕把守宁远(今辽宁兴城),防守了得,努尔哈赤正是在宁远遭到炮轰不久死去的。皇太极上台后曾致函袁崇焕,希望〃彼此和好〃,袁崇焕则要求后金从辽东地区退出。双方都没有诚意讲和。
  天聪元年(1627年)五月,皇太极征服朝鲜后,开始率大军征明。此时袁崇焕推行的是〃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策略,他修城屯田,以屯养战,逐步构筑起了一道宁锦防线。皇太极率部攻打锦州、宁远,结果在袁崇焕指挥抵御下大败而归,这次战役被明军方面称为〃宁锦大捷〃。
  宁锦战役使皇太极处境困难,当时他遇到的情况是:若辽西不能攻取,则不能进攻山海关,若不从山海关进兵夺取北京,则需另寻出路,找新的出路则需要投入大量兵力,而辽西之路仍然必须派重兵看护,否则明军趁机反攻,将对自己不利。
  后来蒙古问题初步解决后,皇太极终于决定与蒙古合师并举,大军首次绕过山海关,攻向内地,史称〃入口之战〃。金兵一度进逼北京城,朝廷上下一片恐慌,被迫命明朝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率兵增援,连袁崇焕、祖大寿也领兵进山海关入援。
  此次金兵对北京的威胁对明朝中枢震撼很大,皇太极趁机用计,借崇祯之手除掉了袁崇焕,而袁崇焕恰恰是他在东北的主要对手和障碍。此次用间是十分成功的。原来,崇祯元年(1628年)时,崇祯曾召见各路将领,袁崇焕被升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袁崇焕在见到崇祯时自信地说:〃计五年,全辽可复。〃当时有人认为他说了空话,恐怕要惹祸。第二年,袁崇焕又亲自斩杀了毛文龙,而当时毛文龙为辽东总兵,虽然此人脚踩两只船,一方面与后金暗中媾和,另一方面伸手向明朝要钱要物,但袁崇焕的行动过于冒失,引起朝廷的反感。后来在后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