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代第一间谍奇书间书 作者:朱蓬甲-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及头部,所幸头上戴的帽子非常厚才得以保住性命。
  李师道还在都城附近的高山密林中建立秘密据点,作为开展间谍活动的中心,大搞间谍活动,先后收买了唐军守将、驿卒十多名,这些人都接受了李师道封授的官衔,为其充当耳目。李师道还用重金收买了把守潼关要道的士卒,从而使手下的间谍能不受任何阻碍地潜入京师附近作案。
  心战间谍活动也是李师道善用的计谋。他派间谍在京师附近以飞书散布谣言,制造恐怖气氛,使京师臣子百姓都对藩镇闻风丧胆。他还派间谍焚烧了唐高祖李渊陵墓的寝宫,折断唐肃宗李亨陵墓门戟四十七支,以此来激怒皇帝,使皇帝在震怒中作出错误的决策,以此来牵制唐军。这种间谍心理战的谋略手法,在中国谍报史上还属先例。
  李师道针对唐朝中央集权展开的大规模间谍活动,是以分裂、割据为目的的,从这一点来看,毫无进步意义。但从用间的谋略上看,李师道以大规模的间谍活动来扰乱敌方战略部署的做法,从经济、心理方面都对唐朝削藩的军事行动产生了很大牵制,把中国古代间谍活动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然而李师道以间谍活动牵制唐军的计策并没有取得更大的成功,最后吴元济还是在唐朝大将李愬的征讨下束手就擒。
  【趣味故事链接】藩镇割据与唐末政局
  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安禄山、史思明等叛军余部还保持相当大的势力,昏庸懦弱的唐代宗为了求得苟安,〃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在平叛的过程中,唐朝对内地掌兵的刺史也多授予节度使的称号。在这种情况下,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的局面逐渐形成并长期存在。藩镇割据是唐朝后期政局的一个主要特征。
  为了刺探各自的情报,唐朝中央和地方藩镇之间常常招揽幕僚、互派谍报人员。各个藩镇尤其重视派出谍报人员留驻唐朝中央,探听中央的各方面消息,特别是中央对藩镇的态度、采取的措施,以采取针对性的策略。
  第15节:第一章 追根探底源远流长(14)
  在唐朝后期的藩镇中,势力最大、为患最烈的是成德、魏博和卢龙三镇,时称〃河朔三镇〃。成德镇(今河北正定)的割据始于762年李宝臣的称雄;魏博镇(今河北大名),自763年田承嗣开始割据;卢龙镇(今河北遵化),自763年李怀仙开始割据。三镇在军事上各自拥兵自重,虽然表面上尊奉朝廷,但实际上保持独立;经济上赋税不入中央;政治上,法令、官爵都自成一体,节度使的职位也往往父死子继,或由部下拥立,唐中央只能加以承认,不能更改。除河朔三镇以外,重要的藩镇还有淄青镇(今山东益都)、淮西镇(今河南汝南)、沧景镇(今河北沧州)等等。它们也多仿效河朔三镇,专横跋扈,割据称雄。
  中央和藩镇之间的实力此消彼长,总体上中央占劣势,显示出在谍报战中地方占有先机。
  各藩镇为了维持自身的独立状态、拥兵自重,不断加强对境内人民进行残暴统治和盘剥。许多节度使为了维护统治,一方面拼命扩充军队,另一方面挑选精勇组成亲信〃牙兵〃。牙兵多〃父子相袭,亲党胶固〃,有着共同一致的利益。节度使非常优待牙兵,供给丰厚,往往能得他们死命效力,但这也使牙兵十分骄横,只要节度使对他们稍不如意,他们就或杀或逐,另立新主,遂形成了〃变易主帅,如同儿戏〃的局面。
  后来藩镇势力越来越大,唐朝末年以后发展到了顶峰,五代十国就是藩镇割据发展壮大的结果。这种状况,直到北宋建立后才有了改观。
  唐王朝在平藩中耗尽了精力,农民起义又使它摇摇欲坠。封建割据势力乘机混战,各霸一方,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凡是有分裂,就有战争,有战争,就必定有间谍活动。这一时期的间谍活动的特点仍是频而多,虽没有什么大的发展,但也为日后的间谍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六、种世衡计杀野利宋元时期的间谍活动
  公元960年,后周节度使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北宋虽然统一了中国,但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国和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国长期与北宋对峙。这种对峙伴随着彼此间大规模的间谍战。其中以北宋与西夏之间的间谍战最为激烈精彩。
  西夏皇帝李元昊在建国前就曾对北宋进行了大规模的间谍活动。
  公元1038年,李元昊曾打着前往五台山拜佛的旗号上奏宋朝,请求通行,而实际上他此行是搜集河东一带地形和宋军防务。李元昊一方面利用宋和西夏之间通商之便,派伪装成商人的间谍深入北宋,广泛了解各处山川地势、虚实之况;另一方面广泛招纳北宋不被朝廷重用的失意文人以及豪强土霸为自己所用。李元昊还多次派使节入宋,名为献贡、取经,实则搜集北宋情报。
  李元昊还将间谍活动扩展到宫廷之中。当时宋朝常把一些年长的宫女放出宫去,让她们自谋生路。李元昊就派人以重金纳之,放在身边,询问北宋的宫廷秘事。通过这些情报,李元昊逐渐了解了宋朝的朝廷机密、军事力量和对外关系,并掌握了北宋对自己的态度。公元1038年,李元昊正式称帝,建立西夏,公开走上了与北宋抗衡的道路。
  李元昊在称帝之前对北宋所进行的间谍活动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途径,包括从经济、外交、宗教等方面的往来进行。这些特点已经具有现代间谍活动的特点。
  公元1042年,西夏大将野利旺荣和野利遇乞二兄弟派部下赏乞、浪埋、媚娘三人逃到西夏和北宋相交的边境假装投降。种世衡明知有诈,仍授以他们监督商税的官职,并与其一同骑马出入,甚是亲密,而同时他却派人暗中监视他们的行动。
  种世衡部下有个叫王蒿的军官,曾是紫山寺僧人,熟知西夏的山川地形,每次作战都为种世衡作向导。种世衡命他携带给野利二兄弟的密信前往西夏。王蒿穿着僧衣来到野利营中,献上一根枣树枝,一幅乌龟图。野利不知其意,王蒿便解释道:〃这是'早归'的谐音,愿大王早日归顺大宋朝廷。〃种世衡借此表示野利二兄弟与自己早有密约。野利又气又怒,问王蒿是否有密信,王蒿看了看左右说,没有。
  第16节:第一章 追根探底源远流长(15)
  野利忙把王蒿押送到李元昊处,想让他证明自己的清白。李元昊把王嵩带到数百里地的野外,秘密审讯,追问有无密信,王嵩仍回答说没有。李元昊便命令部下用蘸了尿的皮鞭狠抽王嵩,王嵩仍坚持说没有。李元昊只得暂时将他收押。
  过了几日,李元昊又秘密把他召到寝宫,再问他,并威胁说:〃如果还不说,就只有死路一条了!〃王嵩始终不说。李元昊一怒之下命令将他斩首,王嵩这时号啕大哭道:〃我死不足惜,可惜没有完成将军托付的大事。〃李元昊听后又赶紧将他拖回来,再次盘问,并以荣华富贵诱惑他。王嵩这才撕开僧衣,取出一封蜡丸密信。李元昊急忙拆开信,只见信上说道:〃浪埋等人已经到了朝廷,知道王(指野利二兄弟)有归附北宋之心,现朝廷已封王为夏州节度使,每月俸禄万缗,授令已经到了,希望王早日归附,共除元昊叛贼。〃元昊看后又惊又怒:〃你们这是来使反间计吗?!〃王嵩说道:〃听说夏人奸诈多谋,果然如此。如果不是野利大王先派浪埋等人来接洽投降的事,种世衡将军也不会无缘无故做这种事。〃接着他又说:〃我死就死,没什么大不了的,更何况还有浪埋三个人为我偿命呢!〃李元昊惊疑不定,下令囚禁王嵩,暗地里便派间谍冒充野利的使者到种世衡那里去回话。
  种世衡知道这是李元昊派来的人,便将计就计,格外厚待使者,并约好两位大王的归附日期。间谍据实回报李元昊,李元昊大怒,当即杀了野利旺荣,并把野利遇乞也囚禁在狱中。
  种世衡见此计成功,便顺水推舟又生一计。他命人特意在边境上设立祭坛,亲自在一块木板上写了一篇十分悲壮的悼文:〃野利大王兄弟,智勇双全,实在是异邦中的杰出人才。两位大王有意弃暗投明,归顺大宋朝,怎料突遭惨变,以至功败垂成。野利遇乞痛失手足,大宋王朝也不幸失去了一名良将,多么令人悲痛惋惜啊!〃种世衡带了几个人在祭坛烧纸钱,看见西夏骑兵来了,就故意烧着木板一角,然后匆匆逃走。西夏骑兵将火熄灭,把写着祭文的木板拿给李元昊看。李元昊盛怒之下又将野利遇乞斩首。
  这场间谍战的后果是李元昊失去了左右手野利二兄弟,元气大伤,最后放了王嵩,以礼相待,让他携书回报种世衡,愿意与宋朝议和,就此避免了一场浴血之战。
  种世衡用间的独到之处是他充分利用了敌人派来的间谍浪埋等人,并在与离间对象关系亲密的亲信上下功夫,然后再直指离间对象本身,因此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趣味故事链接】李元昊遭割鼻而死
  李元昊是党项族的民族英雄,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五月,李元昊出生在灵州(今宁夏灵武)。从少年时代起,他就精明过人,勇武过人,善于用计。
  二十四岁那年,李元昊就已经在军事上崭露头角,用计帮助父亲臣服了回鹘政权和吐蕃一部,离间了宋朝得以联络而挟制党项的盟友。
  北宋明道元年(1032年)十月,李德明病逝后,李元昊在兴州(今宁夏银川)以太子的身份和自己军事上的赫赫战功,取得了党项政权的最高统治权。此时,西夏已经国土广袤,与宋、辽事实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李元昊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他率兵作战时,能针对客观情况制定战术,灵活采用各种手段,调动各种力量,用谋略取胜。他作战时经常或诱降,或诈降,或行间,或偷袭,或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