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省庵大师进一步的说,我们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况乎”是“以净土”
法门“为舟航”的,“则”又“何愁退转”下来?因为我们一旦往生彼国土中,
立即就得“阿裨跋致”,绝对不会退转的。退转只有在娑婆世界才有可能。同时,
在我们未得无生法忍时,没有智慧的力量在支持着我们,当遇到各种不同的环境
现前,就会感到困难而生退却之心。可是生到净土之后,不特不会退转,且“又”
获“得无生为忍力”,“则”又“何虑艰难”?当知无生法忍的忍字,是即智慧
的意思。不论任何困难,在智慧的透视下,都可迎刃而解,所以无须挂虑道途上
的重重困难。世间很多事情不易解决而认为困难的,不是真的没有办法,问题在
看我们有无智慧。有智慧的人,对什么事情,都不觉得困难,可见智慧的重要。
得无生忍的行者,具有高度的智慧,当然不觉有什么困难横陈在面前。

    发广大心,立广大愿,不仅人类有情,有这样的可能,“当知地狱”中的“
罪”苦之“人”,“尚发”大“菩提”心“于往劫”,现在我们是人,而且做了
佛子,“岂可”既为“人伦”,又是“佛”的弟“子”,反而“不立”菩提“大
愿于今生”?果真如此,那不是连地狱罪人都不如?不如地狱罪人的人,不特枉
为了人,更愧做个佛子。关于地狱罪人,于往昔中,尚发菩提大愿,于诸大乘经
典,到处都有说到。就是过去生中发了菩提心的人,因为还在凡夫位上,亦即是
属凡夫菩萨,仍不免于在不知觉间,造出堕落恶道的罪业。有了地狱的罪业,自
然要感地狱的果报,虽感地狱的果报,但其菩提心未失,所以说:地狱罪人尚发
菩提心于往劫,不是说地狱罪人开始发菩提心。


      【无始昏迷,往者既不可谏;而今觉悟,将来犹尚可追。然迷而未
        悟,固可哀怜;苟知而不行,尤为痛惜!】

    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在生死流转中,颠颠倒倒的“昏迷”不觉,不知
什么叫做发菩提心,立广大愿,这是过去的错误。然而过去已经过去,再也没有
办法纠正,诚所谓:“往者既不可谏”,就是追悔亦来不及。但未来是还可追的,
且现生中,得闻佛法,出家受戒,可说“而今”已经“觉悟”过来,不若过去那
样的昏迷颠倒,则应对于“将来犹尚可”以“追”求补救,如不急起直追,是就
未免太辜负了自己。所以当今觉悟以后,应本佛法所开示的,发广大心,立菩提
愿,为个己的身心解脱,为众生的拔苦救济,向菩提大道迈进。

    “然”于往昔之中,因未听闻佛法,昏“迷而未”觉“悟”,在佛菩萨的慈
眼中看来,“固”然是“可”值得“哀”愍“怜”念的众生,亦即所谓可怜愍者。
如今明白了佛法真义,“苟知而不”起“行”的话,那就“尤为”令人感到“痛
惜”了!佛法所重的,是解行相应,而且唯有解行相应,才能得到佛法实益。如
果说食数宝,完全没有自己的份儿,那有什么用?特别是大乘佛法,重在发菩提
心,说法度生,唯有从说法度生中,才能积集福智资粮,才能圆成无上菩提,这
是每个佛法行者都知道的。设若仅以知道为满足,而不真的这样去做,无上菩提
的法乐,不管是怎样的乐法,与你毫无关系。所以知道大乘佛法的殊胜,一定要
照着去实践才行。


      【若惧地狱之苦,则精进自生;若念无常之速,则懈怠不起。又须
        以佛法为鞭策,善友为提携,造次弗离,终身依赖,则无退失之
        虞矣!】

    一般世俗的人,所以不肯在善法上精进去修,只因不知世间是苦,而反以为
是快乐的;一般佛的弟子,所以不肯在佛法上精进不懈,只为不惧地狱的种种痛
楚,“若”真恐“惧地狱之”种种“苦”相:如刀山剑树,如割首削足,如割舌
啖眼,如千死万生等的地狱苦相,随时展现在我们眼前,那就自会时时警惕而精
进不懈了。所以说:“则精进自生”。因为发现地狱的苦相,自觉如不精进修善,
那到地狱里头受苦,终有一天与我有份,设欲不与地狱结不解缘,唯有依于纯正
的佛法,精进修诸善法的一途。

    平时一般人们,所以不能振作精神奋发起来,病根就在不能常念无常的迅速,
总以为自己,今天在活着,明天在活着,后天还在活着,好像自己永远不死似的。
殊不知我们这个四大组合的生命体,是虚假不实的,是危险败坏的,一口气不来,
就两眼翻白,而成隔世了!到时即使后悔平生的懈怠,已经追悔不及,唯有随着
业力去不息流转而已。“若”果真能常“念无常之速”,犹如山水那样的奔驰,
“则懈怠”心自然就被警戒心克服而“不”生“起”了。我们每日晚课念的“是
日已过,命亦随减……但念无常,慎勿放逸”,实在是有警策作用的。佛说:“
人命在呼吸之间”,这不是说来吓唬人的,而是事实的确如此,只要上气不接下
气,生命立刻就告结束。

    为佛弟子,居常除惧地狱苦,念无常迅速外,“又”得更“须”常“以佛法”
作“为”自己的“鞭策”,鞭策自己无时无刻不沐浴在佛法中以求进步。当知佛
法在人生的价值中,占着最高的地位,如能经常的或阅读或听闻,使自己的身心,
受佛法的薰陶,就可获得改善。经中常说:佛法犹如一面洁净的明镜,如常为佛
法的明镜所摄照,不但能照见我们处世为人的一切得失,且能照见我无始为贪嗔
痴三毒所浸蚀,而已失去原来面目的心性,使能脱离涸辙之困,而得解脱自在。
因为日常与法为伍,等于依法为师,以法自励。所以真正说来,我们为佛子者,
应该“造次弗离”于佛法,“终身依赖”于佛法,果能这样的以佛法鞭策自己,
“则自然无退失之虞矣”!

    除此以外,我们应该还要“善友”常“为提携”,俾使自己在佛道的修学旅
程上,得有照顾而不至于退堕。这里说的善友,有的说为善知识,这有教授善知
识与同行善知识的两类。就修学佛法说,这两类善知识,都缺少不得的。教授善
知识,可以开导我们,指示我们,怎样向佛道前进,如发现我们走错了方向,可
以改正我们,重行走上正道。同行善知识,可以互相策励,互相切磋,不使我们
稍生退志,如发现我们一有了退意,立刻提醒我们,继续精进不懈。是以佛法行
者,在修道过程中,善友的提携,的确很重要,而且必须“造次不离”善友,
“终身依赖”善友,永远互相依赖,彼此亲近不离,果能得到善友的提携,“则”
自然就“无退失”菩提心“之虞矣”!


      【勿言一念轻微,勿谓虚愿无益;心真则事实,愿广则行深。虚空
        非大,心王为大;金刚非坚,愿力最坚。】

    一念菩提心的生起,就是将来成佛的种子,将来能不能成佛,全看现在这一
念的菩提心是否生起,所以发心的行人,千万“勿言”这“一念”心是很“轻微”,
而不予以重视。“万丈高楼从地起”,当知无上菩提,是从一念得的。开始发愿
的时候,没有实质的内容,一般看来,似乎是虚愿,没有什么实益的。殊不知一
切佛法的利益,都是从最初发愿来的,假定没有愿力的推动,哪里会去上求佛道,
下化众生?所以发愿的行人,千万“勿谓”这是“虚愿”而“无”实“益”。学
佛树立高尚的志愿,实为起行的始点,所以本文前说:“修行急务,立愿居先”。

    发菩提心,是依真心而修行的,如果发“心真”切,“则”未来必定付诸于
“事实”,唯有从事实上表现,才能显示你的发心,是真实不虚的。可见为人发
心,定要真实,绝对不可有所邪曲。经说:“因地不真,果招纡曲”,这是值得
每个发心者的注视。立愿,要立广大愿,如一般所知的四弘誓愿,就属广大愿。
如果发“愿广”大,“则”依大愿所修的“行”必然是很“深”的,唯有深行的
修习,才能填满广大的心愿。佛法常说:“行山愿海”,大愿犹如大海一样的宽
广无涯,没有如山那样的深行,怎能充实广大的愿海?什么行是深行?唯有菩萨
的六度万行,才够资格称为深行。是以每个发广大愿的菩萨,没有不修六度万行,
理由亦即在此。一般说来,世间虚空,是广大无边的,不是我人所能测其边际的,
然而如佛经说:“虚空”虽大而“非”真“大”,因它远还不及“心王为大”。
这里说的心王,是指的菩提心,此心为心中王,所以称为心王。心王所以大过虚
空,因为此心,“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可见心王
之大,大得不可思议。

    一般说来,世间金刚,是最坚固的,它能摧毁一切,而不为一切之所摧毁;
可是佛经告诉我们,“金刚”虽坚而“非”真“坚”,因它没有我们的愿力来得
坚固,唯有“愿力”才是“最坚”的。智度论说:世间金刚置于牛角之上,是可
击破的,但人如若立定坚固志愿,则不是任何力量所能动摇,纵是天魔外道,也
不能动摇其丝毫。


      【大众诚能不弃我语,则菩提眷属从此联姻,莲社宗盟自今缔好。】

    省庵大师当年写这篇文时,虽说是为普劝当时涅槃法会的大众,而实际上亦
包括劝导今日我们。不论是过去或当今的法会“大众”,“诚能”真实的“不弃”
嫌“我”这番苦口婆心的言“语”,大家共同一致的,本于各种不同的因缘,发
起大菩提心来,“则”我们彼此之间,就成了“菩提”道上的“眷属”,共同向
着佛道迈进。所以说为“从此联姻”。“莲社”即念佛道场,以一心念佛,求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