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待何日”?“又瞻舍利”:金光明经舍身品说:“此之舍利,乃是无量戒定
慧香之所薰馥”。如佛涅槃后,烧出无量晶莹光耀的圆状凝固体,就是指此。但
这唯有戒德清净,定慧庄严的佛陀,始能烧得出来,非一般人所能有,故学佛人
特别珍视。不但供养有大功德,就是见到亦有功德。现在既得瞻视舍利,怎可不
发大心于此日?

    “又修忏法”:是说无始来的业障,非依忏法去修不行。因为佛法是佛法,
舍利是舍利,如果自己不去忏除本身的业障,则佛法的一切胜利,仍然与自己毫
无关系。省庵大师说:现在我们又得集合在此道场,共修忏摩之法,改悔一切过
失,如不在这时候,发起广大心来,以期上求下化,做佛法所当做的工作,试问
更要等待什么时候?

    “又值善友”:善友,就是法侣。在佛法中修学,最要紧的,是要有良好的
法侣,同在佛法的大道上前进,才能不断的趋向菩提。如果没有善友为伴,不特
修学难得上路,而且很易退失初心。善友是不容易遇到的,经中常说:“善友难
值”,就是这个道理。现在阿育王寺道场中,遇到这么多的善友,如不即于今日
发此大心,更待何日?

    “又具胜缘”:胜缘,是指殊胜的因缘。在这世间的最胜因缘,要莫过于遇
到三宝,唯有佛法僧三宝,始是最胜的因缘。现在虽是末法时代,我们还能值遇
三宝,并且诚敬归依三宝,这不是我们所具的胜缘是什么?既然具有这样的胜缘,
如“不”即“于今日发此大”菩提“心”,试问“更待何日”?总之,当下即是
发心之时,不可错过。


二、普劝大众

      【惟愿大众:愍我愚诚,怜我苦志,同立此愿,同发此心,未发者
        今发,已发者增长,已增长者今令相续。】

    省庵大师说了上面种种胜缘,进而再来普劝大众说:今我“惟愿”在座“大
众”善友,悲“愍我”的“愚”拙和真“诚”,“怜”念“我”的“苦”心和意
“志”,在这育王道场,佛陀舍利塔前:“同立此”上求菩提大“愿,同发此”
广大菩提“心”,而且是刻不容缓的,“未发”此菩提心愿“者”,请即于“今”
日“发”起,如“已发”此菩提心愿“者”,请使这菩提心愿逐渐“增长”,设
若“已增长”此菩提心愿“者”,请从“今”日“令”其“相续”不断,千万不
可退失这菩提心愿。


      【勿畏难而退怯,勿视易而轻浮,勿欲速而不久长,勿懈怠而无勇
        猛,勿委靡而不振起,勿因循而更期待,勿因愚钝而一向无心,
        勿以根浅而自鄙无分。】

    发了无上菩提心,必须广行菩萨道,而行菩萨道是极艰难困苦的,绝对不可
掉以轻心。当年佛陀的发心行菩萨道,就是从难行能行的历程中,怀着大无畏的
精神,排除一切荆棘险难,始达到成佛的目的。现在文中举出八个“勿”,告诫
我人对于发菩提心不可大意。

    一、“勿畏难而退怯”:我常说:个人的问题容易解决,大众的事情难以处
理。发菩提心度化众生,是为大众谋幸福的,可是各人根性不同,在与群生的接
触中不可避免的要遇到很多棘手的事情,如畏艰难而不敢前进,那就必然的要退
怯下来,失去你为菩萨的勇气。所以行菩萨道,第一要不畏难的直向前进,免生
退转怯弱之心。

    二、“勿视易而轻浮”:行菩萨道的大事,认为艰难固不可以,视为容易亦
要不得。在尊重己灵中曾说过:众生本具的佛性之宝,必须加工磨琢始能发光,
假定视为容易,而起轻浮之心,那就易于自满!一个自满的人,到头来必会自暴
自弃而不会有成就的。试想一下:做世间的小事,尚不容易成就,何况成佛度生
的大事?

    三、“勿欲速而不久长”:菩萨道是长远的,必须以长时间去行,才能走到
菩提道的尽头,是以不可求速而失久长之心。中国有句老话:“欲速则不达”,
这是值得我们记取的。一般世间的工匠,尚须若干年的学习,始能有所成就,何
况是成佛度生的大事?求速成怎么行?有以为一生可得成办,那真是自欺欺人的
错误见解。老实说:世间的俗事成就,尚且不可取巧侥幸,在佛道上要求侥幸,
自是大错特错,而为智者之所不取的。

    四、“勿懈怠而无勇猛”:佛道既是这样的长远,就非精进勇猛的不可,绝
对不可有丝毫的懈怠。不过勇猛,并非只凭一时的勇猛,亦非暴虎凭河般的勇猛,
要能持久不息的勇猛,才是真正的勇猛,要能步步脚踏实地向前迈进,才是真正
的精进。惟有精进的向佛道前进,才不会从顺利安适中,养成懈怠偷安的惰性。
有很多修学佛道的人,不能到达最高无上菩提,根本原因在于懒惰懈怠,所以省
庵大师特别要菩萨行者,勿懈怠而无勇猛。

    五、“勿委靡而不振起”:在这现实世间,明白所见到的,凡是振起精神来
干的,都是有很大收获的,凡是委靡不振无精打采的,都是一事无成的。世事尚
且如此,何况无上佛道?是以菩萨行者,定要鼓起精神来干,千万不可委靡懦弱,
更不可不振起精神。当知精神力量胜于一切,一旦精神力量崩溃,那就一切无可
救药了。

    六、“勿因循而更期待”:今日发了菩提心,今日就得向菩萨道上走去,切
勿存抱因循心理,而拖延宝贵的时间。更不可期望于将来,必须本着“今日事今
日毕”的精神做去,绝对不可等待明日,要知明日复有明日。如果因循成习,事
事待诸明日,不说无上佛道,难望证得,就是世间事,亦难望有成,所以不可因
循过日。

    七、“勿因愚钝而一向无心”:众生的根性,有智愚利钝的差别,这是不可
否认的事实。可是我们应知:智巧根利人的,固然可以趋向佛道,就是愚拙根钝
的人,亦同样可趋向菩提。而且愈是愚钝,愈应修学菩提,因为这是人人可修,
而不拣别智愚利钝的。所以佛法行者,切勿以自己的资质愚钝,对于无上佛道,
一向无心进取。

    八、“勿以根浅而自鄙无分”:或有以为无上佛道,是根机深厚者所修的,
我是一个根机浅薄的人,哪有资格修学佛道?于是自我鄙弃以为无分。殊不知这
是错误的。佛在经中一再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是众生之一,
为什么自暴自弃的视无上菩提与己无分?一切众生都有成佛的可能,我为什么不
能?应有这样自信。


      【譬诸种树,种久则根浅而日深;又如磨刀,磨久则刀钝而成利。
        岂可因浅勿种,任其自枯;因钝弗磨,置之勿用?】

    省庵大师为了鼓励佛法行者的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特又举了两个譬喻说明,
以坚定我们的信心。

    一、“譬诸种树”:初初种下去的时候,其根当然是很浅的,似乎受不了风
霜的打击,但若“种”得“久”了,假以相当时日,“则根浅而日”见“深”固,
“岂可因”其根“浅”,而就“勿”去“种”树,“任其自枯”自萎。当知菩提
树根亦复如是:初初发菩提心时,其菩提树根很浅,不能遭受一点磨折的,但若
久久的,在菩提树根,灌以法水,自然坚固起来,不受任何外力的动摇。因此,
佛法行人,不能因其根浅,而任令菩提树根枯萎不生。

    二、“又如磨刀”:在初开始磨的时候,其刀锋当然是很钝的,似乎不能发
生刀的作用,但若“磨得“久”了,假以相当时间,“则”必将“刀钝”而变
“成”锋“利”的,岂可“因”其初“钝”,而就“弗”去“磨”刀,让刀“置
之勿用”?当知智慧之刀亦复如是:初初磨智慧刀时,其智慧刀还很钝,不能发
生断惑的作用,一旦磨得久了,从有漏慧,引发无漏慧,不但可以运用智慧之刀
去断烦恼,且使天魔外道莫奈我何!因此,佛法行人,如因智慧刀钝,将之弃而
不用,那就未免太可惜了!如上所说,我们每个佛弟子,应有这样的表现,就是
菩提树根,从即日起加以培植,不要让其永不生长;智慧宝刀,从即日起,加以
磨砺,不要让其永置不用!


三、苦乐相校

      【又若以修行为苦,则不知懈怠尤苦;修行则勤劳暂时,安乐永劫;
        懈怠则偷安一世,受苦多生。】

    依佛法修行,不论是自利的,或者是利他的,特别是利他的大行,都要勤苦
精到的去修,才能有所成就,绝对不是偷安者流,所能修行得成。正因如此,有
人畏苦,不敢修行。修行的确是艰苦的,不能视为快乐之事。其实,“又若以修
行为苦,则不知懈怠”比修行之苦“尤苦”,为什么?因“修行”所感受的痛苦,
是由勤劳而来,但“勤劳”之苦是“暂时”的,且这暂时的勤劳苦修,却能换来
永劫的安乐,那又何乐而不为?所以说:“安乐永劫”。“懈怠”虽“则”可以
“偷安”于“一世”,但却换来多生多世的痛苦,所以说:“受苦多生”。这话
怎讲?因人若不修学佛法,只知一味的在世间造作生死罪业,自难免于堕落三恶
道去,一旦堕落三恶道去,自要多生多世受诸痛苦!如是苦乐相校,佛法行者,
是愿勤劳修行而暂时稍受痛苦呢?还是愿懈怠偷安而长时期的受苦?稍有智慧的
人,相信会善自抉择的!


四、至再叮咛

      【况乎以净土为舟航,则何愁退转?又得无生为忍力,则何虑艰难?
        当知地狱罪人,尚发菩提于往劫;岂可人伦佛子,不立大愿于今
        生?】

    省庵大师进一步的说,我们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况乎”是“以净土”
法门“为舟航”的,“则”又“何愁退转”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