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痛苦,还当自己去承受。所以说:“三途恶报,还自受之”。所受三途恶报的痛
苦程度,不是人间语言可以表达的。且你所受的那痛苦,没有任何人可以代替得
了,即使大慈大悲的佛陀,怎样有心代你受苦,结果仍是代替不了的。当知佛力
固然不可思议,众生业力亦复不可思议,所以佛也难以救拔。大力的佛陀,尚且
不能代替,更有什么人可以相代?所以说:“痛不可言,谁当相代”?

    自作自受,“兴言及此”,我人“能不寒心”而有所警惕吗?真的什么都可
能有人相代,唯有痛苦,特别是生死大苦,绝对无人可以替代的。狮子峰和尚对
这有痛切的教诫道:“纵使妻儿相惜,无计留君;假饶骨肉满前,有谁替汝?生
者空自悲啼痛切,死者不免神识奔驰。前途不见光明,举眼全无伴侣。过奈何岸,
见之无不悲伤;入鬼门关,到此尽皆凄惨”!


      【是故宜应断生死流,出爱欲海,自他兼济,彼岸同登,旷劫殊勋,
        在此一举。是为发菩提心第六因缘也。】

    关于生死苦,省庵大师在前,已为我们详析。现在大师再为勉励我们,希望
我们出离生死苦海。“是故”两字,是承上启下之词。谓因生死有如是苦患之故,
在生死中流转的我们,得遇远离生死的法门,“宜应”怎样的来截“断”生生不
已的“生死”狂“流”,而求“出”离“爱欲”的苦“海”。生死之流,怎样始
能截断?唯有修学如来的正道,运用这个正道堤防,来堵塞生死狂流的奔放。爱
欲之海,怎样始能出离?唯有驾驶般若的舟航,运用这个般若舟航,将我人运出
爱欲的苦海。如是,不但使自己得利益,亦复令众生得利益,所以说:“自他兼
济”。不但使自己出生死的此岸,登涅槃的彼岸,亦复令诸众生,出生死的此岸,
登涅槃的彼岸,所以说:“彼岸同登”。自他兼济也好,彼岸同登也好,都要运
用智慧的观照,照了一切诸法的本性空寂,不再颠倒痴迷,不再爱着诸法,自然
就可断生死流,出爱欲海了。是以旷劫以来所欲建立的功勋,无有超过这样殊胜
而崇高的功勋,而此“旷劫”莫大“殊勋”,不是在于别处,即“在此”念生死
苦的伟大“一举”,“是为发菩提心”的“第六种因缘也”。


⑺尊重己灵发菩提心

      【云何尊重己灵?谓我现前一心直下与释迦如来无二无别,云何世
        尊无量劫来早成正觉,而我等昏迷颠倒尚做凡夫?】

    这是发菩提心的第七种因缘,亦即尊重己灵发菩提心。“云何尊重己灵”?
这是征问。己灵,依文直解,就是人人各自所有的性灵。如从深一层的意义来说,
就是佛法中所说众生本具的佛性。根据大乘佛法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根
据小乘佛法说:“一切众生有解脱分”。人人既有解脱分,又各具本有佛性,怎
能不自我尊重?如能自觉人格的尊严,而又能自尊自重的话,那就不应该自暴自
弃的自甘堕落。

    当知“我”人“现前”的“一”念“心”,并不是虚妄分别的妄想心,而是
灵灵不昧,了了常知的清净真心,“直下与释迦如来”所有妙净明心,是“无二
无别”的。既是心佛无有差别,理应“彼既丈夫我亦尔”才对,“云何”释迦
“世尊”于“无量劫来”,已“早成”等“正觉”,“而我等”却在“昏迷颠倒”
中,“尚做”一个苦恼的“凡夫”?这不是感到很惭愧吗?可是在此有个问题需
要解决的,即我们既是苦恼凡夫,为什么又说与佛无二无别?这可用天台家的六
即佛来解释:无量劫来早成正觉的释迦如来是究竟佛,自从无始直至今日尚沉沦
在生死苦海中的颠倒凡夫所以亦称为佛,那是约理即佛说的。

    我们既是理即佛,当然不过在理性上与佛相等。如我现在向诸位说:“你们
都是佛”,诸位是不是就是佛?当然还是凡夫不是佛。既是凡夫又为什么要称诸
位是佛?诸位听说自己是佛,已不是理即佛而跃升于名字即佛了,但亦不过是名
字即佛而已,离开究竟即佛还差得很远。从此更进一步,必须经过观行、相似、
分证的各个阶段,然后到达究竟即佛的果位,才真正的与佛平等。所以这里说的
与佛无二无别的平等,是约理性的意义上说,若以功行及时间来说,我们与佛有
着天渊之别,根本没有比较的余地。不要一听到说是佛,就以为自己真的是佛。

    凡夫之所以昏迷颠倒,除了不肯自信具有佛性外,其他如无常计常,无我计
我,不净计净,非乐计乐等,亦属昏迷颠倒。还有如第六因缘中说的以怨为亲,
以亲为怨等等,同是昏迷颠倒。总之,凡夫的颠倒,不一而足,说不能尽。所以,
我们如真能体认到在生死沉沦中的苦楚,而对无量劫前早已成佛的佛陀,午夜梦
回时,扪心想一想,当会痛哭流涕,滂沱不已!昏迷颠倒的凡夫,不但还没有成
佛,且被生死紧紧的系缚着不得解脱,致劳释迦世尊不得不倒驾慈航示现人间,
苦口婆心的为度化我们而说法。如简单的说:佛与凡夫的区别,只在悟与迷上,
觉悟即是佛,痴迷即凡夫。如今,我们修学佛法的目的,旨在求得转迷开悟而已。


      【又佛世尊则具有无量神通、智慧、功德庄严,而我等则但有无量
        业系、烦恼、生死缠缚。心性是一,迷悟天渊,静言思之,岂不
        可耻?】

    此文仍以凡圣对照而说:“又佛世尊则具有无量神通、智慧、功德庄严”。
神通,是变化自在义。如经中说的“身上出水,身下出火,履水如地,履地如水”,
就是显示神通的变化无穷,自在无碍,而这自在无碍不是解脱是什么?因为解脱
的意义,亦即不受任何阻碍与束缚的。所以无量神通,就是佛陀三德中的解脱德,
而解脱德是对照凡夫业障系缚说的。

    又佛世尊具有无量智慧,智慧即般若,是佛三德中的般若德。凡夫因有烦恼
的盖覆,般若智慧没有办法现前,一旦消除了盖覆的烦恼,般若智慧立刻现前。
因为如此,所以般若德是对照凡夫烦恼障而说的。讲到佛的智慧,主要的有两种,
就是权实二智。权智是照事的,而事无不周遍;实智是照理的,而理无不明彻。
二者皆属般若德。

    又佛具有无量功德庄严,即以种种功德,庄严如来法身。如来法身是由无量
功德之所庄严的,所以这是佛陀三德中的法身德。众生既具佛性,当亦具有法身,
但众生分上的法身,如天台家说的是素法身。素即朴素无华的意思。凡夫本具法
身,因为没有种种修德去点缀庄严,所以特别显得那么朴素,倘若经过无量功德
之所庄严,那就如同如来所成就的法身。

    反过来看看,“而我等”众生,不但没有无量神通,“则但有无量业系”;
不但没有无量智慧,而所有的只是无量“烦恼”;不但没有无量功德庄严,而所
有的只是无量“生死缠缚”。业系烦恼、生死缠缚,归纳起来说,就是众生所具
有的惑、业、苦三障。

    无量业系,是指众生所作的或善或恶的诸有漏业,因为所造的业有无量无边
的那么多,所以说为无量业系。业乃人生的活动力,不论我人有什么活动,而活
动的结果,是对人有益的,抑对人无益的,都留下一种残存的势力,感发将来或
苦或乐的果报,是为业力。这个业力,如同绳子,能系缚众生在六道中受苦,不
能得到身心的自由解脱,所以称为业障。而这业障是对佛陀的解脱德说的。无量
烦恼,是指众生所有的各式各样的不同烦恼,在小乘说有见思二惑。见惑以恶见
为主体,作种种不正当的推度,而在生命体上,执有实在自我,或妄执生灭、断
常、一异、来去等,而障于见道的悟证四真谛理,详分有八十八使,称为见惑。
思惑是凡夫所有的各种思念,于客观的事物上,生起贪嗔痴等的惑染,而障于修
道的思惟观照,详分有八十一品,称为思惑。烦恼有发业润生的功能作用,以致
系缚有情,流转三界五趣,出生入死,以障涅槃真理的证得。而这惑障,是对佛
陀的般若德说的。无量生死缠缚,是指众生在生死中所受种种苦果,亦名苦障,
亦名报障。众生由业的牵引,被牵到这世间来,不论是生命自体,不论是所处环
境,都不如所想像的那样理想,而有种种苦痛缠缚着我们,使我们时时感受到透
不过气来。诸如通常说的三苦、八苦、无量诸苦等,无一不在逼恼着我人身心。
所以真正说来,三界一大整体,无非是一苦海。经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真是一点不错。而此苦障,是对佛陀的法身德说的。

    在这样的对比下,凡夫的三障,如来的三德,是有很大差别的。我们如要转
三障而成三德,须要依照如来所指示的去如法修习,然后才能断除三障完成三德,
而达到与佛无二无别的平等地位。

    我们的“心性”,与佛原来“是一”样的,佛是这样的一个自性清净心,我
们亦是这样的一个自性清净心,可是凡夫在“迷”,诸佛在“悟”,却有着“天
渊”之别。凡夫之所以为凡夫,就在一个迷字,诸佛之所以为诸佛,就在一个悟
字。仅这么一点差异,致使佛与我们,好像相隔甚远,如果“静言思之,岂不”
感到“可耻”?稍为有点血性的人,一想到佛已成正觉并具足三德,而自己尚在
轮回中具足三障,世间羞耻之事,更有什么过于此者?是以生而为人,应该自尊
自重,不应自暴自弃,如果自暴自弃,自甘堕落而缺乏自拔的向上心,不论出于
什么理由,是都不能予以原谅。因为我们本有解脱之分,本来具有佛性,能本尊
重己灵的方针做去,终有超脱的一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