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孔,乃至体内骨骼相接之处,都是窍穴。可是当你命终之时,你将感到全身窍
穴,没有一窍不似被刀割一样的难受,所以说:“有一窍而皆从刀割”。针钻刀
割,都不是一般人所能忍受的。所以每见世间的人们,稍微被针刺了一下,或者
被刀割了一点,立刻呼痛不已,何况一毛一窍,都被针钻刀割?当更苦痛不堪!
所以一个人死时,的确是很苦的。因而佛在每部经中,都痛切的告诫吾人,死苦
是怎样的惨烈!再以乌龟脱壳的譬喻,来与人死神识离体作一比较。如将乌龟置
于热锅里烹煮,当它煮熟时,龟壳就脱落,虽说龟壳在煮熟时才能脱落,但还是
比较容易的,所以说:“龟之将烹,其脱壳也犹易”。可是,如果一个人死时,
神识离去人的躯壳,比乌龟脱壳倍加困难,所以说:“神之欲谢,其去体也倍难”。
这里说的神识,就是八识中的第八阿赖耶识。根据唯识学说:人在入胎时,第八
阿赖耶识首先而来,人当临终时,第八阿赖耶识最后离体。在第八识将离而未离
时,濒于死亡边缘的人,真是极其痛苦的。其痛苦的程度,远胜于活龟的脱壳。
因人类的情识,较之其他众生更为旺盛,加以一向执持生命肉体执惯了的,现在
忽然要精神与肉体分离,自然是苦不堪言的。

    复次,人当死时,或对其生平辛苦积聚的财产难舍,难舍仍得要舍;或对其
最极亲爱的眷属难离,难离仍得要离;或对其他最极友爱的朋翼难分,难分仍得
要分;或对其现实生命体不愿放弃,不愿放弃亦得放弃,再加上临命终时,备受
种种的忧苦,所以死苦是相当惨重的!


      【心无常主,类商贾而处处奔驰;身无定形,似房屋而频频迁徙。
        大千尘点,难穷往返之身;四海波涛,孰计别离之泪。峨峨积骨,
        过彼崇山;莽莽横尸,多于大地。向使不闻佛语,此事谁见谁闻?
        未睹佛经,此理焉知焉觉?】

    以身心说:我们的一颗心,看似属于自己,而实无有一定的主宰,亦即自己
丝毫做不得主,所以说:“心无常主”。为什么会如此?因它常随境转,攀缘六
尘境界,时时刻刻的在东奔西驰,不是心猿意马,就是妄想纷飞;好似做生意的
人,出外贸易,处处奔走,没有一时一刻的暂息,所以说:“类商贾而处处奔驰”。
严格说来,吾人的一念心,实在难以驾驭,完全不听招呼。不说是通常的人,即
平时对佛法有相当修持的人,想要把心一直系于一处,亦是不容易做到的。不过
两者之间亦略有所区别:通常一般对佛法没有涉猎过的人,他(她)们对自己的
心是蒙然不知的,而曾在佛法上用过工夫的人,就可发现这颗心的如同野马,无
法予以驯服的。你要它停在这个境界上,它非要跑到那个境界上去,你要它就留
在那个境界上,它却又飞回这个境界上来,真如商人为了商务利益,到处劳碌奔
波不息,没有片刻得以安定的。

    再说我们这个身体,亦不能永远保持定形,如说于所得身不可保信,因为不
断的舍身,就不断的改变身形。且以人类来说:今生是个人形,来生未必是人。
人是立体直行的,改头换面以后,可能成为横行的旁生。即或来生仍旧重来人间
做人,但又未必能保持今生或男或女的原来性别。换句话说:原来是男性的,可
能变易而为女性,原来是女性的,可能变易成为男性。若以六道轮回来说,更未
必能保持人的身形,或上升而为天身,或下堕而为龙身、虎身等,同样是改形易
报的。所以说:“身无定形”。如我们所居住的房屋,忽而是高楼大厦,忽而是
蓬门荜户,时时总在搬动,不得常住在同一房屋中,所以说:“似房屋而频频迁
徙”。频频,是常常的意思。

    众生从无始来,在生死轮转中,所受生死,不知经过几千万遍,每受一次生
死,就换一次身形,所换身形,当然也就不知有了多少。如将三千大千世界,磨
成一粒粒的微细尘沙,然后再以一粒微尘之点洒下,将所有尘点都逐一洒完,诸
位想想,如是尘点,当然是很多的,就以这么多的尘点来推算,一个尘点一个身
体,也难以穷究我们在六道中往返的身体之多少。所以说:“大千尘点,难穷往
返之身”。再以四大海的水量来说,一点一滴的水份,其数之多,也不是我人所
能测算得出的。当知众生从无始来,舍身受身,往返六道,生离死别,所流下的
伤心之泪,其泪水较之四大海水,更有过之而无不及,根本没有哪个能算出其泪
水多少的。所以说:“四海波涛,孰计别离之泪”?

    峨峨,是高耸貌,形容山的崇高。众生从无始来,在生死流转中,生了又死,
死了又生,每受一次生死,就留一堆尸骨,如果将这尸骨堆积起来,可以超过那
最高的山,所以说:“峨峨积骨,过彼崇山”。依佛经说:在我们现所居住的这
个世界,其所最高的山,无过于须弥山,亦即一般说的喜马拉雅山,此山的确没
有一山可以比得上其高的,但是我们生生世世的尸骨,堆积起来可以超过须弥山。
诸位想一想看:我们所受生死之身,如何众多?莽莽,是草盛貌,形容草的众多。
众生从无始来,在生死中流转,每经一番生死,即有一个尸体,其生生世世横倒
下来的尸体,当比大地还要多,如果一个个的尸体排列起来,尽大地亦容不了,
所以说:“莽莽横尸,多于大地”。

    如上所说的种种事实和情形,都是佛在经中明白告诉我们的,为佛弟子的我
们,听了佛陀的这些开示,当然会由衷的信受。然而世间一般的人,多是愚痴无
知的,特别是注重眼前事实的科学研究者,不论做什么,都要有事实证明,才肯
相信,而不求在理论上加以推想。在这世界上的各个宗教及各种思想,除非断灭
论者,没有不信生死流转的,没有不信六道轮回的,没有不信三世因果的。因为
这也是世间的事实,我们虽看不见,但在佛菩萨的眼光中,是看得清清楚楚的。
佛以其所见的事实,如实的讲给我们听,绝对不是欺骗我们的。一“向”以来,
假“使不闻佛”的“语”言教导,试问“此事谁见谁闻”,设若从来“未睹佛经”,
试问“此理焉知焉觉”?是以闻佛语阅佛经的人,对佛所说如上的一切,不能不
承认是真实不虚的,更不能不深信不疑。


      【其或依前贪恋,仍旧痴迷;只恐万劫千生,一错百错,人身难得
        而易失,良时易往而难追。道路冥冥,别离长久,三途恶报,还
        自受之,痛不可言,谁当相代?兴言及此,能不寒心?】

    众生在生死中流转不息,根本不出无明与贪爱的两大动力在推动,如说:“
于无始生死,无明所覆,爱结所系,长夜轮回,不知苦之本际”。又说“无明为
父,贪爱为母”,共成此有情的苦命儿。所以众生从无始来,任凭经过多少生死,
而实全由贪痴所致。贪痴两根绳索不断,生死永远不能了脱,因而要想了生脱死,
首要而唯一的课题,是运用智慧刀,斩断贪痴绳索,以解放被束缚的身心。假如
我们现在对生死轮回深信不疑,而仍如过去那样的贪恋世间的一切,或仍旧像以
前一样的痴迷不悟,那就大错特错,所以说:“其或依前贪恋,仍旧痴迷”,则
问题就重大。怎样重大?“只恐”要经“万劫千生,一错百错”的难以出离这生
死的牢狱了。以做人说,一错再错,前途是不堪设想,何况生死大事?怎可一错
百错?我们不想出离生死便罢,如果真的想要出离生死,就要步步踏实的依照佛
法去做,以期解决生死的根本,设若仍然一错再错甚至百错,你怎么能跳出生死
轮回?

    经中常说:“失人身如大地土,得人身如爪上尘”。如爪上尘的“人身”,
是“难得而易失”的,必须紧紧的抓住这一生的人身,利用这难得的人身来修学
佛法。假定不是如此,等到失去这可贵的人身,任你怎样追悔也来不及了,所谓:
“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就是这个意思。现有这个人身,似乎不觉希奇,到了
人身失去,你就知道这仍是很可贵的,所以应该好好保持这个人身。不但宝贵的
人身难得,就是良好的机缘亦难遇,因而在这世间做人,更应把握大好时光,尤
其是良时,更应珍惜它。实际说来,时间的本质,没有什么良与不良的差别,其
差别在于我们能否善加运用而已。在整个人生历程中,如能好好的利用时间,那
时间就受我所支配,当知善用时间,时间就成良时。不然,让时间在我们面前,
悄悄的溜了过去,则一生的大好时光,就将被我们糟蹋殆尽。

    本文说良时,还含有一特殊的意义,即本来没有听闻佛法的我们,如今幸能
碰到听闻佛法的机缘,而此闻法机缘就是良时,应知它的可贵而予以重视。当知
“光阴一去不复返”,要想追回来是不可能的。诚如古代伊朗一位学者说:“时
间逝去不可追,机会错过不可追”,这实在是至理名言,值得我们重视的。所以
在这世间做人,不但应珍惜光阴,且还要重视机缘,尤其对人生有莫大转折点的
良好时机,更应不可忽视。文中说的“良时易往而难追”,正是指此。

    “道路冥冥”,指死后的九泉路上,是杳杳冥冥的昏暗无光。且一旦堕入了
恶趣,要想再回复到人身,那将是遥遥无期,不知要经过多少时间,所以说:
“别离长久”。生前不管是怎样的恩恩爱爱,到此都将完全成空,根本是就什么
都不是你所有的了。同时,你不堕入三恶道便罢,如堕入了三恶道,其所有一切
痛苦,还当自己去承受。所以说:“三途恶报,还自受之”。所受三途恶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