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惭愧者,知此亦当惭愧无地矣。况真修实践之士哉。故欲寡其过,先须从畏此诸
圣凡悉知悉见起。见先哲于羹墙,慎独知于衾影。犹是约世间情见而浅近言之。
实则我心与十方法界,觌体吻合。由我迷故,其知局在于一身。彼十方法界圣人,
彻证自心本具之法界藏心,凡法界中一切有情举心动念,无不亲知亲见。何以故。
以同禀真如,自他无二故。若知此义,自能战兢惕厉,主敬存诚。初则勉力息妄,
久则无妄可得矣。〖恶念原属妄想,若不觉照,便成实恶,倘能觉照,则妄想灭
而真心现矣。〗
(正)复高邵麟书二

◎念佛之人,必须事事常存忠恕,心心隄防过愆,知过必改,见义勇为,方与佛
合。如是之人,决定往生。若不如是,则与佛相反,决难感通。
(正)与陈锡周书

◎学佛之人,先以知因果、慎独上下手。既能慎独,则邪念自消,何至有所不如
法处。若有则当力令断灭,方为真实行履。否则学在一边,行在一边,知见愈高,
行履愈下,此今学佛自称通家者之贴骨大疮。倘能以不贰过是期,则学得一分,
便得一分之实益矣。
(三)复陈伯达书

◎诸恶众善,皆须在心地上论,不专指行之于事而已。心地上了不起恶,全体是
善,其念佛也,功德胜于常人百千万倍矣。欲得心地唯善无恶,当于一切时处,
主敬存诚。如面佛天,方可希企。心一放纵,诸不如法之念头,随之而起矣。
(正)复马契西书一

◎已往之罪,虽极深重,但能志心忏悔,改往修来以正知见,修习净业,自利利
他,而为志事,则罪障雾消,性天开朗。故经云:世间有二健儿。一者自不作罪,
二者作已能悔。悔之一字,要从心起。心不真悔,说之无益。〖若不改过迁善,
则所谓忏悔者,仍是空谈,不得实益,见正编复邓伯诚书二。〗譬如读方而不服
药,决无愈病之望。倘能依方服药,自可病愈身安。所患者,立志不坚,一暴十
寒。则徒有虚名,毫无实益矣。
(正)复周智茂书

◎学圣学佛,均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本。又须卑以自
牧,韬光潜耀,上效古人,躬行实践。能如是,则其学其品,便可高出流辈。每
每聪明人,均属矜夸暴露,尖酸刻薄。其心绝无涵蓄。其人非坎轲终身,必少年
夭折。〖凡居心行事,必须向厚道一边做。厚则载福,薄则无福可得。若再加之
以刻险奸巧,则便如山峰峻峙,任何雨泽皆不受,任何草木皆不生矣。见续编复
金善生书〗
(续)复徐书镛书

◎忠之一字,义贯万行。人若存心以忠,必能孝亲敬兄,睦族信友,矜孤恤寡,
仁民爱物,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矣。何也,以忠则不欺,不欺则尽分。尽分则属
己分中事,自必务乎实行。决无虚应故事,不尽己心己力之虞。近世虽则推倒帝
制,然须事事讲忠。庶不至我诈尔虞,漫无准的。
(续)杨椒山言行录序


戊、评修持各法

◎窃维修持法门,有二种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
名为通途法门。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为特
别法门。通途全仗自力,特别则自力佛力兼而有之,即有深修定慧断惑之功,而
无真信切愿念佛求生,亦属自力。今以喻明。通途如画山水,必一笔一画而渐成。
特别如照山水,虽数十重蓊蔚峰峦,一照俱了。又通途如步行登程,强者日不过
百十里。特别如乘转轮圣王轮宝,一日即可遍达四大部洲。吾人既无立地成佛之
资格,又无断见惑任运不造恶业之实证,若不专修净业,以期仗佛慈力,带业往
生,则恐尽未来际,仍在三途六道中,受生受死,莫由出离也。愿我同人,咸生
正信。
(正)近代往生传序

◎且勿谓缘想一佛,不如缘想多佛之功德大。须知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所有
十方法界诸佛功德,阿弥陀佛一佛,全体具足。如帝网珠,千珠摄于一珠,一珠
遍于千珠。举一全收,无欠无馀。若久修大士,缘境不妨宽广。境愈宽而心愈专
一。若初心末学,缘境若宽,则心识纷散,而障深慧浅,或致起诸魔事。故我佛
世尊,及历代诸祖,皆令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者此也。待其念佛得证三昧,则百千
法门,无量妙义,咸皆具足。古人谓:已浴大海者,必用百川水。身到含元殿,
不须问长安。可谓最善形容者矣。
(正)复高邵麟书二

◎吾人心性,与佛同俦。只因迷背,轮回不休。如来慈悯,随机说法。普令含识,
就路还家。法门虽多,其要唯二。曰禅与净,了脱最易。禅唯自力,净兼佛力。
二法相校,净最契机。如人度海,须仗舟船。速得到岸,身心坦然。末世众生,
唯此堪行。否则违机,劳而难成。发大菩提,生真信愿。毕生坚持,唯佛是念。
念极情忘,即念无念。禅教妙义,彻底显现。待至临终,蒙佛接引。直登上品,
证无生忍。有一秘诀,剀切相告。竭诚尽敬,妙妙妙妙。
(正)与吴璧华书

编者敬按:文钞中发挥禅净难易与诚敬利益者,连篇累牍,反复叮咛。唯此十偈,
囊括无遗。

◎切不可谓,持名一法浅近,舍之而修观像、观想、实相等法。夫四种念佛,唯
持名最为契机。持至一心不乱,实相妙理,全体显露,西方妙境,彻底圆彰。即
持名而亲证实相,不作观而彻见西方。持名一法,乃入道之玄门,成佛之捷径。
今人教理观法,皆不了明。若修观想实相,或至着魔。弄巧成拙,求升反堕。宜
修易行之行,自感至妙之果矣。
(正)与徐福贤书

◎观虽十六,行者修习,当从易修者行。或作如来白毫观,或作第十三杂想观。
至于九品之观,不过令人知行人往生之前因与后果耳。但期了知即已,正不必特
为作观也。观之理,不可不知。观之事,且从缓行。若或理路不清,观境不明,
以躁心浮气修之,或起魔事。即能观境现前,若心有妄生喜悦之念,亦即因喜成
障,或复致退前功。故楞严云: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祈
一心持名,以为千稳万当之行。待至心归于一,净境自会现前。
(正)复黄玉如书

◎作观只取得力者作。何必从头至尾,日日重习。佛之说此十六种者,前则令人
知极乐之庄严,后之九品往生,令人知所修之因果。各观既知,即观佛一法中,
即可圆观诸观耳。
(续)答曲天翔问

◎观无量寿佛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作佛者,谓观想佛像,忆念佛德及与
佛号。是佛者,谓当观想忆念之时,佛之相好庄严,福德智慧,神通道力,悉现
于观想忆念者之心中。如镜照像,敌体无二。然则心不作佛,则心不是佛,心作
三乘,则心是三乘,心作六道,则心是六道矣。心之本体,如一张白纸。心之作
用之善恶因果,如画佛画地狱,各随心现。其本体虽同,其造诣迥异。故曰唯圣
罔念作狂,唯狂克念作圣。吾人可不慎于所念所作乎哉。
(正)千佛图颂并序

◎观想一法,非理路明白,观境熟悉,无躁妄欲速之心,有镇定不移之志者,修
之则损多益少。至于实相念佛,乃一代时教,一切法门,通途妙行。如台宗止观,
禅宗参究向上等皆是。所谓念自性天真之佛也。如是念实相佛,说之似易,修之
证之,实为难中之难。非再来大士,孰能即生亲证。持名一法,乃即事即理,即
浅即深,即修即性,即凡心而佛心之一大法门也。于持名识其当体实相,则其益
宏深。外持名而专修实相,万中亦难得一二实证者。能得苏东坡、曾鲁公、陈忠
肃、王十朋等之果报,犹其上焉者。了生脱死一事,岂可以志大言大而成办乎哉。
(正)复吴希真书

◎佛为九法界众生说,吾人何可不自量,而专主于最胜者观乎。丈六八尺,佛已
为我辈说过矣。下品将堕地狱之前,大开持名之法。是观经仍以持名为最要之行。
无量寿,详说佛誓及与净相,是为依小本修者之要诀。由有此二经,则知小本之
文,但摄要耳。是知虽依小本,不得以二本作不关紧要而忽之。至于修持,果真
至诚,于一瞻一礼一称名,皆可消无量罪,增无量福。非一定须作么修方可耳。
心地清净,圣境现前,乃得我固有。何可如贫儿拾金,作极喜颠状。既有此状,
完全是凡情气概。若不省察,难免着魔。
(续)复济善师书

◎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是为万修万人去之最直捷稳当法门。必须先要将此法门
之所以然,了然于心。若有馀力,再去研参一切经论。各种法门,均可为此法门
之助。
(续)致罗世芳书

◎今既发心念佛,当以心佛相应,生前得一心不乱,〖欲得一心不乱,在心专注
与恳切耳。见三编答幻修学人问〗报尽登极乐上品为志事。不必求其大彻大悟,
明心见性也。宗门以开悟为事,净宗以往生为事。开悟而不往生者,百有九十。
往生而不开悟者,万无有一。
(三)复张曙蕉书

◎于未得一心前,断断不萌见佛之念。能得一心,则心与道合,心与佛合。欲见
即可顿见,不见亦了无所碍。倘急欲见佛,心念纷飞,欲见佛之念,固结胸襟,
便成修行大病。久之,则多生怨家,乘此躁妄情想,现作佛身,企报宿怨。自己
心无正见,全体是魔气分,一见便生欢喜。从兹魔入心腑,着魔发狂。虽有活佛,
亦末如之何矣。但能一心,何须预计见佛与否。一心之后,自知臧否。不见固能
工夫上进,即见更加息心专修。断无误会之咎,唯有胜进之益。世间不明理人,
稍有修持,便怀越分期望。譬如磨镜,尘垢若尽,决定光明呈露,照天照地。若
不致力于磨,而但望发光。全体垢秽,若有光生,乃属妖光,非镜光也。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