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如意宝树史-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拉旺丹(藏文)、法胤妙吉祥称、白莲、佳善、尊胜、善友、赤手(藏文)、遍入藏、日称、报善、海胜、难胜、太阳、众色、月光、无边、护国、拥祥、大堆夏、佛子那烂陀婆(小堆夏)、迦湿弥罗的月怙,再由月怙传供巴宝护(藏文);热派(藏文)认为其传承是:白莲之前与卓派说法相同,其后依次为支鲁班钦(藏文)、那烂陀罗婆、摩尼祖格底(藏文)、尼婆罗的萨摩萨多室利(藏文),再由萨摩萨多室利传热·却热(藏文)。
  上述这些法门中各自传出的教言秘诀大多数由无畏生密所掌握,此师出身于南印度觉梨堪吒(藏文)地方的王族,受金刚亥母护持,获得不共悉地,由他次第跋迦罗崛多 (藏文)、陀沙波罗(藏文)、由观音护持的潘伽罗国的班智达尊称天(藏文),尊称天又讲授于迦湿弥罗的释迦室利跋陀罗、菩提室利跋陀罗和宝护(藏文)三人,牟尼室利跋陀罗再受教于这三人,然后次第传迦缕那室利跋陀罗、释迦宝、苏阇多婆罗摩(藏文)、毗牟迦多提婆(藏文)、解脱天、阇那崛多、罗底崛多、寂密(藏文)等;一些零散秘诀的传承依次是:为婆耶梨婆的上师亦为其弟子的遮罗支波(藏文)、迦迦拘支波(藏文)、弥那波(藏文)及其子摩曾陀罗婆(藏文)、摩曾陀罗婆的弟子觉仁迦(藏文)和阁罗伽佉(藏文)。阁罗伽佉的授法传承又依次是:为了阿阇梨而出售眼睛的迦罗奈梨波(或名毗罗格那他   )、那瞿婆(藏文)、瞿烂那他、欧果罗那他、罗底崛多(藏文)等。
  和前面一样,无上瑜伽续、行续、事续等其他续部诸本尊的灌顶教授、秘诀等的传承,后来亦分为许多不同的派系,可见其诸真正上师的闻法录。但现在的受法录中,有些上师的年代、上下之间以及他们的传记,多有相违处,本书系依据最可信的受法录录出。
  注释:
  〔1〕所知:指可以认识的外境,即有情之心乃至佛 可以了知的一些事物的共同境界。
  〔2〕应成之见:为破斥对方而进行己所不许的责难或提出立敌双方共同承许的三相论点。
  〔3〕无遮:认识自境之心或陈述自境之声,仅直接破除自境之应破分以进行认识的一种遮遣。
  〔4〕分别说部:即分别说一切有部,简称有部,承认无为和有为三世诸法其体皆为实有,故名。又因信奉《大毗婆沙论》,也称作毗婆沙派。
  〔5〕假有:仅由照了自境之名言和分别心而安立为有的事物:
  〔6〕能所二取:指意识和外境,即精神和物质。
  〔7〕对法七论:说一切有部和经部的七种根本论著,指迦多衍尼子所著《发智论》、世友所著《品类论》、天寂所著《识身论》、舍利子所著《法蕴论》、目犍连自所著《施设论》、拘瑟耻罗所著《集异门论》、满慈子所著《界身论》。其中,《发智论》为总身,其他六论为支足。
  〔8〕里域:新疆南部昆仑山以北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和田、于田地区的藏语古名,亦译为于阗。
  〔9〕其他三大洲:指南赡部洲以外的东胜身洲、西牛货洲和北俱卢洲。下文六小洲为此三大洲所属。
  〔10〕因明:原文为量明,按大五明的通常译法,译为因明。下文中的“   ”,也译作“声明论”,本书统一译作“文法”。
  〔11〕差别事:指事物的本体,即事物特征、属性或状态等的依存之处。
  〔12〕对境:心之所明了、现见及证悟的一切所知界,指一切物质和精神以及不相应行的实体或非实体的事物。
  〔13〕有境:能涉入自境而与之相应的事物,指一切能解脱之声音、内心、感觉器官及补特伽罗。
  〔14〕原立者:他宗或对方只承许者。
  〔15〕悉达多:释迦牟尼出家前的俗名。
  〔16〕十力者:佛的别名。
  〔17〕摩纳缚迦(藏文):佛书中指所谓劫初的原始人。
  〔18〕地味(藏文):传说在远古时代可以充饥的一种天然食品,类似观音土。
  〔19〕《百方养生经》(藏文):亦译作《百方篇》。
  〔20〕《四部医典》(藏文):亦译作《医学四读》。
                                                     
  〔21〕三因:果因、自性因和不可得因,均为说明事物的因明语句。
  〔22〕大能仁:佛的异名之一。
  〔23〕星命术:用黑白棋子占卜,以推算吉凶祸福之术。
  〔24〕幻化王:疑指唐太宗李世民。
  〔25〕五事:指说一切有部所承认的能包括一切所知界的色法、心法、心所法、不相应行法和无为法飞五部事物。
  〔26〕喇勤:指后弘西藏佛教的鼻祖喇勤贡巴饶赛。
  〔27〕四大续:亦译为“四大部”,下文事续等,亦作“事部”等。为与藏文一致,译为“续”。
  〔28〕火空海纪年:指从公元624年至1206年的403年。
  〔29〕胜生纪年:又音译为“绕迥纪年”,藏历以六十年为一周期的纪年,倡始自启觉译师月关,以公元1027年(丁卯)为起算点。
          甲二     藏地佛教史
  藏地佛教及法王等的情况分两部分叙述,即乙初、法王世系,乙二,佛教的传播等情况。
          乙初     法王世系
  藏地分“小蕃”和“大蕃”,其中小蕃卫藏地区众生最初的产生情况有各种不同的说法。《胜出灭神赞》释中说,在佛陀出世之前的诤劫之处,杰桑(藏文)五子与十二部敌军相战,战败后梨波底〔1〕王领兵数千,穿着女人服装逃往雪山之中,从这里衍生出藏人。一些喜欢伪典的人说,帕旦巴桑杰(藏文)曾七次来藏,当他第一次来藏时,藏地一片汪洋,第二次来藏时,水位下降。很多人认为错那是以前连接南北二雍措湖的,因此而得名。关于帕旦巴桑杰的享年前文已述,他诞生前佛陀在世时已有藏区,这从《毗奈耶经》、《时轮经》中多次讲到藏地的事实很容易知道。不仅如此,在他以前还已经有了藏王。如果不是这样而仍然坚持前面的说法的话,那么《胜乐空行海》中:“藏地俱生成”一段将藏地计为四地之一(近地帕旺卡,近土拉萨城)的提法有误,二十四地缺一而不齐全;又,卫藏地有的人认为佛于药林说《医学四续》。                                                     
按此,该书《后续》中所谓“印度说药方……藏地示诊脉”以及“集示医术一切续”等的说法也有误。而今,坚持上说的依据是《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中所说:“在我百年时,雪域海水减,生出婆罗树。”此经义是说,在藏地,往昔的南北雍措湖要比现在的大,在错那等地亦有其他许多小湖,只是水位略有所下降。特别,在吉雪窝塘的小湖亦湖水减少,在其上形成佛堂等,这仅仅是说佛法弘扬时的情况,并不是说藏地一片汪洋,没有一个众生。此外,还有人说,尊者宗喀巴大师从果巴山(藏文)掘出噶丹海螺的掘藏处事当年的水界,这也是一种值得讨论的说法。如果这种说法可信,那么佛陀在世时大水到过如此的高山顶,其水流则会流往朵康(藏文)、汉地等地域,因为那里地势更低,更会是水满大地。因此,对一些说法不善加分析的随便乱说,是十分可笑的。印度是佛陀亲自调伏,由度母弘扬其事业的地方。同样,乌仗那国是由金刚手、香拔拉国是由忿怒明王菩萨、汉地是由文殊菩萨所调伏的地方。和这些地域一样,藏地示大悲观世音菩萨的所化地。这可从这里的小孩从小时候起自然而然地会念“嘛呢”就能知道。因此,依据于此相同、出自诸成就悉地传承的大悲观世音的《末尼全集》和《五部遗教》等的藏族传说,并且考虑上面所引《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的意趣,则是:往昔雪域,水满低谷,湖水减少处,形成松柏林区,生长禽鸟野牲。此后很久,莲花手观音和度母所化的神猴与罗刹女出生。罗刹女对神猴说:“我因业力生为罗刹,因情欲对你爱慕”。由此媾和,从六趣转瞿生出像人的(肤色、形状、行为)六个猴子,后来身毛消失,尾巴变短,成为人形,从这里繁衍出藏人的塞(藏文)、穆(藏文)、冬(藏文)
敦(藏文)和扎(藏文)、珠(藏文)等六个族姓。也有人说分为藏人扎、珠、冬、迦(藏文)和华(藏文)、阿(藏文)等原始六氏族。还有人说,总之人分王族、刹帝利、婆罗门、戌陀罗,印度神、汉地龙、霍尔非人、藏地猴类,以及塞、穆、冬、敦,这些又次第分为外、中、内各四种人种,是为人的十二种根基。《柱间遗嘱》中说,神猴与罗刹女结合后生出四个小猴,后来发展到四百,互相争斗,其父分田为四段,分置众猴于四方,形成塞、穆、冬、敦四大家族。也有人说,从这四大氏族发展出耶桑噶布(持天绳者)、耶曼那布(如铁铸的磐石)、姜稠益西(天灯)、曼孜那布(绿犬尾者)等四个种族。根据这些而成的司徒·善慧的《蔡巴红史》等中说,由此族繁衍出的属民,由玛桑九兄弟、二十五小邦、十二小邦和散族四十部统属,也有人说夜叉、魔、罗刹、龙、厉鬼、天、水肿鬼、非人、邪魔等九兄弟和小邦、散族十六部等次第统属。又,《藏人族源·犀角函库》中说,“卵之外皮形成白岩神,卵内之水玉湖白旋流;卵之中心劣分处,六趣有情遍解脱,卵裂则成十八族。”还说从此螺色卵中生出一个五官四肢齐全的小孩,此即耶曼王(藏文),其子嗣依次为旺丹、吉久、弥热三兄弟、古尔拉四兄弟、亚布拉九部、天厉鬼龙热三十五兄弟、拉拉王、塘格、波尔觉、加赤拉香、三王八嗣、赤杰年塘、阿弥牟司赤俄,阿弥牟司赤俄生六子,由此六子形成藏人原始六氏族、十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