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在喧哗与骚动中沉思-福克纳及其作品-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幢内战前的老宅子,虽然为了翻修花去了他不少时间和金钱,但他并不就此放弃;再者,他还买了三百二十英亩农田,他不仅没有从中受益(指经济上),还得挣钱来维持农场的再生产,这个农场所能带给他的大概是一种怀旧情感的满足吧。更重要的是,他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押沙龙,押沙龙!》的昆丁·康普生,在自己对一个南方世家的兴盛衰败的家史了解之后,说到:“我并不恨南方。我并不恨南方,他想,一面在寒冷的空气中,在新英格兰铁一般的黑夜中喘着气想着; ‘我不,我不,我不恨南方。’”这正是福克纳对南方的爱的集中体现。

  从个人原因来说,并不是每一个出生于南方世家的后代子孙都一定会对南方有这么强烈的爱,何况,从这种世家中走出来的叛逆之子也不乏其人,而福克纳显然并没有成为这个行列中的一员。他对生他养他、并选中要在这里度过一生的南方自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片土地,这片上帝恩赐的得天独厚的美国南方,有森林向人们提供猎场,有河流提供鱼群,有深厚肥沃的土地让人们播种,有滋润的春天使植物发芽,有漫长的夏季让庄稼成熟,有宁静的秋天可以收割,有短暂而温和的冬天让人畜休憩。他有很重的乡土人情观念,他认为这里的人更有人情味。他少年时代便喜欢听镇上上年纪的人聊天,喜欢听他们讲故事。当他已开始创作时,他仍然乐于同亲人团聚、交往、喜爱他们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他不仅同白人,也同黑人、印度安人交往。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乡度过的,他深深地扎根于这片土地上。在福克纳的世界里,过去与现在紧紧相联,不可分割,他在作品中反复强调,过去永远不会逝去。那片得天独厚的土地,那些在南方历史上曾有过的,家庭里、家族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亲情,也使他眷恋南方。

  就社会历史原因来说,南北战争——这场决定南北双方命运的战争,南方吃尽了败仗、南方的小农的自耕农理想和种植园主的土地贵族的理想都瓦解了。特别是种植园经济的崩溃,蓄奴制显贵的迅速败落,北方资本侵入南方,南方新的资产阶级的出现,这一切迫使以福克纳为代表的南方作家都无法摆脱一种历史的重负。随着“旧南方”的崩溃,“新南方”的到来,他们自称为“败仗子孙”,情不自禁地以昔日南方蓄奴显贵的情怀,来追思既往、冷对现实;以一种难言的忧伤和深沉的眷恋,唱一曲深切怀念往日的“庄园之歌”。福克纳从他的第一部小说《士兵的报酬》出版的那一年开始,就一直在谈论南方,叙述自己对南方的种种矛盾复杂的情感。是的,处在“历史十字路口”的整个南方作家,徘徊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既瞻望未来的新世界,又留恋逝去的岁月中的一切美好的东西。当历史的陈迹随着大工业的生产在美国其它地方渐渐消失时,只有南方还保留着许多散发着神秘气息、发人幽思的遗迹。在当时南方,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几乎“很难遇到一个不缅怀过去的人物”,福克纳也不例外。再则,新的社会现实使他面临着怎样对待本地区的过去这样一个总问题,是“应该尊敬他们的祖辈的秩序井然的社会、社会的荣誉感和基督教的虔诚,让逝去岁月的生活复返并理想化呢?还是应该谴责建立联邦帝国的梦想,站在那些为纺车呼呼作响和伯明翰钢铁城的冲天火光而感到高兴的新南方领导者一边呢?”这是他和当时许多南方作家必须刻不容缓作出决定的问题。但是,南方的新现实、新秩序却令这些作家反感,反而促使这些作家包括福克纳,都倾向于过去。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就锻造出了福克纳复杂而矛盾的个性——“一个置身于现代南方社会中的具有传统思想的人。”然而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并没有为自己对南方社会的怀念的激情所淹没,正是这种强烈的爱,反使他又对旧南方产生了恨,恨这一块充满了罪恶和诅咒的土地;也使他产生了恐惧,担心由于人们的无知或冷酷、自私的实利主义会毁掉传统中本应保留的美好的东西,并把这种担心与人类的普遍命运问题联在一起。

  福克纳作为南方文学的魁首,主要是靠他的创作实绩和他的创作个性来确定的。他的创作实绩是任何一位南方作家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他一生共写有十九部长篇和七、八十篇中短篇小说,其中十五部长篇与绝大多数短篇的故事都发生在他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这便构成了他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这套世系自成系统,福克纳说:“不仅每一部书得有一个构思布局,一位艺术家的全部作品也得有个整体规划”,这样,他便创造了一个自己的天地,就象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一样。同时,这套世系也充分体现了福克纳的创作个性,而他的创作个性又与他的个性、他对南方的复杂而矛盾的情感是紧密相关的。

  因为爱才恨,这是他的创作个性的第一个方面。

  福克纳爱南方,但他的正义感和人道主义思想又使他不能忍受南方充满不义和暴行的历史,他对南方真相的揭示是让人吃惊的。威勒德·索普曾经提到,福克纳 (以及考德威尔)做得如此的彻底,以致在本州竟被认为非但未能保护自己的乡亲,而且是在败坏他们的名誉。福克纳访问日本时,日本人对此也不能理解:既然他热爱南方,何以如此无情地揭示它的罪恶和卑鄙的现实呢?福克纳的回答是,只写南方的优点和美德,将“无助于改造那些坏人坏事”。他必须使人民感到无比愤怒或和羞愧难忍,然后他们才能下决心去弥补自己的罪恶。这正是他的深刻之处,也是他的独特之处。

  从情感上讲,作为南方古老世家的子孙,他对注定灭亡的那个阶级充满着同情,但理智又使他对严酷存在的事实不能视而不见。他清醒地认识到:“自从1865年以来,南方已经死亡,到处都是喋喋不休、怒气冲天的孤魂野鬼。”他象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把封建贵族描写成不配有更好命运的人一样,在这套世系中也把南方贵族描写成了不配有更好命运的人,并充分展示了南方历史的丑恶。

  南方之所以被诅咒,之所以遭到无法避免的衰落厄运,其根源就在于蓄奴制。那些种植园主所拥有的“温文尔雅的生活环境、骑士风度、勇往直前和往往是极其鲜明的个性,”是以野蛮残酷为代价换来的。这种制度严重地伤害了黑人,任意地作践他们,视他们为动物,从而沾污这片土地,给这片土地带来了诅咒,也为自身的衰落从内部造就了反抗者。不仅如此,对那些种植园主来说,这种制度也扭曲了他们自身,使他们犯下了种种罪孽。由这种制度而产生的南方精神文化和先辈们所犯下的罪孽,又给他们的后代子孙留下了沉重的负担和诅咒,使他们要么背着罪恶感和负疚感的沉重包袱,要么死守失去了生命力的固有传统,因而无法适应新的现实,成了生活中的失败者。

  这种等级森严的制度,严重地扭曲了人性,造成了人与人之间极端隔漠、冷酷的关系。女奴同太太小姐、奴隶、苦工同大人先生之间始终保持着天壤之别,这便是种植园社会的基础。在这个社会里,一些人累死累活,非但一无所有,地位也如同蓄牲,一些人却可以不劳而获,侈奢享乐。即便是白人之间,这种不平等所造成的歧视与隔阂也极为明显。正是这种不平等的等级制度,带来了向上爬的野心。而野心是人类心灵中最阴暗的东西,它足以抹去人与人之间亲缘关系的纽带,使其失去本来面目,造成一幕幕令人痛心的人生惨剧。《押沙龙,押沙龙!》里的托马斯·塞德潘一家人的故事是最好的说明。托马斯·塞德潘这个一家之长,本来是弗吉尼亚乡间一个贫苦的农家孩子,有一次在一个种植园主的大门前,看门的黑奴向他投来了极为蔑视的一瞥,这一下使他的整个精神世界发生了剧变。连高贵家庭里的黑奴都如此地看不起自己,他无法忍受这种侮辱,立志奋斗,要成为人上人,要拥有他们曾拥有的一切。他把旺盛的生命力汇入了一个注定要灭亡的事业——建立自己的大种植园。他一开始就走错了路,沿着这条路他一头栽向毁灭。他摈弃了一切道德法规,变成了一个毫无人性的“恶魔”。他先从印第安酋长那里骗到一块地,这“不义之财”便开始使他受到诅咒,然后他又压榨黑奴垦荒、造宅,又一次作孽。他的前妻已给他生有一子叫查尔斯,但他发现妻子有黑人血统后,干脆弃之而去。查尔斯长大后又与他和后来的妻子的女儿裘迪丝相爱,他又极力阻止,他所以这么做,并不只是因为他担心兄妹间可能发生的乱伦关系,而主要是因为他绝对不允许他高贵的门第掺入黑人血液。他后来又唆使儿子亨利 (裘迪丝的亲生哥哥)干预此事。而偏见更为根深蒂固的亨利一枪打死了查尔斯,结果就是:他失去了儿子,亨利失去了哥哥,裘迪丝失去了未婚夫,亨利也畏罪出逃。他的伟大事业从此衰败,但他的作孽并没有就此止步。为了让他的种植园有个继承人,他又向妻妹洛莎小姐求婚,但他却把对方仅仅看作是生育工具,建议先试着生一个娃娃,如果是男孩且能活下来再结婚,遭到拒绝后,他又与穷白人沃许·琼斯的外孙女朱莉同居。等到朱莉分娩时,他得知生了个女孩,便破口大骂,把她们当牲畜一样看待。沃许·琼斯盛怒之下,砍死了他。这就是他的可悲下场。塞德潘一生的所作所为和他的结局,有力地说明了蓄奴制的罪恶以及它逃脱不了的应受惩罚的命运。也使我们看到了它是如何将人扭曲,造成了亲生骨肉之间自相残害的悲剧。

  《熊》这篇福克纳极富盛名的中篇佳作,也同样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