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和朝鲜缔结了一项商约:朝鲜给予中国以治外法权,中国人则提供贷款, 
并送给朝鲜政府一批洋枪。李鸿章任命一名中国的商务代办以监督朝鲜的贸 
易,并指令袁世凯负责训练朝鲜军队。原在中国海关任职、后又充当德国驻 
天津领事的穆麟德担任了朝鲜的海关税务司和外交顾问。中国的六个营军队 
驻在朝鲜以维持治安和防备日本的侵略。 
     1882年以后,朝鲜人中的亲华派和亲日派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袁世凯 
和亲华派掌握了政府,而日本驻朝鲜公使竹添进一郎却竭力鼓吹朝…日友 
谊,并操纵金玉均所领导的亲日派。1884年,中国因中法战争从朝鲜撤回了 
三个营的兵力,亲日派便试图在12月4日发动政变。他们的军队突然冲进 
王宫,逮住了国王,并杀死了一些亲华的官员。袁世凯的军队当即平定了叛 
乱并救出了朝鲜国王,但是主要煽动者金玉均却逃往日本。 
     东京方面立即派一支讨伐部队和一名特使(井上馨)前往朝鲜索取赔 
款,要求道歉和索资重建日本使馆。与此同时,另一位专使伊藤博文也前来 
和李鸿章商谈,当时李鸿章正忙于中法战争,因此迅即妥协,于1885年4 
月18日同意缔订中日天津会议专条,此约规定:(一)中、日两国应于四 
个月之内各将军队尽数撤出朝鲜; (二)双方应劝朝鲜聘请别国人为教练, 
中、日两国人员均不得训练朝鲜军队;(三)任何一国如欲派兵前往朝鲜平 
乱,应先行文知照对方,一俟事定,应即撤兵,不得留防。这一协定实际上 
使朝鲜变成了中、日两国的共同保护国,取消了中国声称它为唯一宗主国的 
权利,并且确认了日本具有向朝鲜派兵之权。 
     与此同时,俄国占领了朝鲜东北海岸的元山港,英国夺得了朝鲜南部的 
巨文岛,国际纷争因而加剧。日本看出了西方国家对它在朝鲜利益的威胁, 
便采取了鼓励中国加强控制的政策,借此来抵消别国的影响和确保日本在将 
来的朝鲜事务中只与中国打交道的局面。李鸿章不懂得日本的这一用心,果 
然通过任命袁世凯为全面掌握朝鲜的商业和外交事务和监督其内政的驻朝 
鲜大臣,来加强中国的控制。袁世凯很快控制了朝鲜的宫廷、海关、贸易和 
电报业务,在1885—1893年期间成了朝鲜国内权力最大的人物。正当中国 
在朝鲜盛极一时时,日本的经济和军事也获得了长足的进展,而到1894年 
时,日本的现代化程度已足以与中国角逐了。 
     使原已紧张的局势更为加剧的是:1894年3月,朝鲜的亲日派领袖金玉 
均在上海被另一朝鲜人刺杀;死者的尸体运回朝鲜凌迟示众以为叛国者戒。 
日本人认为这一事件是直接的冒犯;虽然外相陆奥宗光声辩说,一名朝鲜人 
在中国被另一名朝鲜人杀害,在法理上与日本无关,但是仍然群情激昂,而 
玄洋社等秘密组织则为战争推波助澜。这些组织怂恿东学党叛乱,使之成为 
向朝鲜派兵的借口。 

… Page 99…

                                东学党叛乱,1894年 

       东学党运动本来是宗教性质的,由于官方的迫害才变成了政治运动。东 
  学党的创始人崔济愚(1824—1864年)是一个不得志的士子,他有感于官方 
  的压迫和基督教的扩张,创立了号称集儒、道、释精髓而为一的“东学”信 
  仰。朝鲜政府视它为邪教而加以取缔,并于 1864年将崔济愚逮捕、论罪和 
  斩首。这一教派被迫转入地下活动后,逐渐吸引了一些胸怀政治野心的人 
  士。1892年,东学党人要求开禁,但被拒绝,他们的组织奉令解散。 
       此后不久,在玄洋社日本人的帮助下,东学党人利用群众性抗议官僚贪 
  污的机会,策划了一次暴乱。当朝鲜宫廷要求中国出面援助时,日本公使怂 
  恿袁世凯采取积极行动,并暗示日本无意干预此事。李鸿章信以为真,认为 
  日本不会进行战争;但东京却作了充分行动的准备,因此中国人刚刚协助扑 
  灭东学党人,八千名日本兵马上就出现于朝鲜。日本方面要求朝鲜改革内 
  政,但是朝鲜政府根据李鸿章的指令答复说,只有在日本军队撤出朝鲜后, 
  它才能进行改革。 

                                       战争爆发 

       李鸿章决心寻求外交解决,他希望争得西方各国的同情,迫使日本同意 
  和平解决。当俄国没有遵守替中国调停的谅解时,李鸿章就转而请求英国调 
  停。伦敦事先未曾料及事态发展如此之快,所以没有适当的对策而左右为 
  难。3月间接替格兰斯顿当政的罗斯贝利勋爵“很不愿意看到远东出现动荡 
            ① 
  局势”。 最后他提出了一项温和的、双方都不得罪的建议:呼吁中、日双 
  方同时撤军,并在朝鲜京城周围建立一个中立地带。日本曾对美国的和平呼 
  吁置之不理,现在又拒绝了英国的建议。李鸿章的外交努力使中国延误了军 
  事方面的准备工作;直到和平解决的希望全告破灭时,他才下令向朝鲜增 
  援。日本方面得知这一护送援军的消息后,便在1894年7月25日将中国向 
                                                                          ② 
  英国租用的“高升号”轮击沉,使九百五十名中国士兵落水而死。8月1日, 
  中、日双方同时宣战。 
       这场战争实际上成了两个从事现代化历一代人之久的国家所作的一次 
  较量。在陆上,日方在平壤打败了李鸿章的淮军,成立了以大院君为首的傀 
  儡政府,并宣布朝鲜独立。在海上,虽然中国夸耀它有一支较大的舰队,但 
  是并非所有船舰都被动员作战。和日方作战的只有李鸿章的北洋舰队;南洋 

①  L。K。杨: 《1895—1902 年英国的对华政策》,第16 页。 
②  “高升号”是中国当局租用的一艘英国轮船。它被击沉之事曾激起英国国内某些愤慨,由于日本允诺负责 

赔偿该轮,并保证英方在华利益的安全,此事迅即平息。见L。K。杨前引著作,第16 页。 

… Page 100…

  舰队以及驻在广东和福建的两支地方海军中队则守“中立”以图自保。不仅 
  如此,中国舰队虽然吨位超过日方,可是它们都陈旧过时,速度也较慢,无 
  法与日方新式和快速的舰队匹敌。这两支海军于1894年9月17日在鸭绿江 
  口外的黄海海面上展开了激战。战斗一开始,中国海军就陷于混乱状态,当 
  时旗舰管带取消了其上级——海军提督丁汝昌——关于战斗队形的命令。当 
  旗舰因第一发炮将飞桥震塌而使丁汝昌及其英国顾问受伤时,舰队便群龙无 
  首,失去领导。一位当过陆军军官的德国顾问担任指挥,可是很不得力。在 
  五个小时的交火中,中国方面损失了四艘船舰,伤亡一千余人。而日本方面 
  只损失一艘船舰。 
       残存的中国船舰撤退到旅顺口,然后又撤到海军基地威海卫。11月,日 
  方由陆路攻占了大连和旅顺口,使要塞的大炮失去了作用。1895年2月,当 
  日方抄后路攻陷威海卫并用要塞的炮火转而轰击停泊在港内的中国船舰 
  时,中国的失败便已成定局。海军提督丁汝昌自杀殉职,他的僚属纷纷投降 
   (见第四章)。 
       经过三十年自强运动,却落得这场耻辱的失败,这使李鸿章无法逃脱严 
  厉的指责。他辩解说,单靠北洋舰队和淮军对抗日本全国的力量自然无法取 
  胜,但是这种托辞未能使他免于撤职和丢面子。 

                                      和平谈判 

       1894年11月,重新主管总理衙门的恭亲王首先采取和平行动,要求美 
  国公使出面调停,提出中国愿意赔款和承认朝鲜独立。日方这时已占领了旅 
  顺口和大连,正在威胁满洲和辽东,觉得这样的让步尚嫌不足,但却表示愿 
  意进行和谈。清政府于1895年2月派总理衙门的大臣兼户部左侍郎张荫桓 
  前往广岛,要求会见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但是日方拒绝接待,坚持说他无 
  议和的“全权”。清政府在北洋海军战败以后,求和心切,即派李鸿章为头 
  等全权大臣前往日本议和。 
       日本提出的议和条件包含日本国内各界人士的要求。陆军坚持要割让辽 
  东半岛;海军要求将台湾作为日本在南亚作战的军事基地。进步党主张日本 
  应控制山东、江苏、福建和广东,自由党人则力主割占满洲。财政当局要求 
  巨额赔款。最后提出的方案把重点放在朝鲜自主、赔款、割让领土和取得通 
  商通航特权这几个方面。 
       在马关议和期间,李鸿章强调中日两国应该承认有同文同种的关系,作 
  为西方帝国主义时代的亚洲人,他们也有相同的利害关系,因此不应互相拆 
  台。李鸿章想利用他七十三虚岁高龄这一点在他的年轻对手面前赢得某种心 
                           ① 
  理优势,但未能收效。 就在这关键时刻,李鸿章遭到一个日本狂热分子的 

① 李鸿章的策略具见于马关和谈的会谈记录中。参见《马关议和宗旨谈话录》,载程演生:《中国内乱外 

… Page 101…

  狙击。虽然伤势不是致命的,但是这件事使日方很尴尬,因为日本政府耽心 
  此事会促使西方列强进行干涉并站在中国一边。日本天皇派御医为李鸿章诊 
  治,日本政府主动宣布休战,并将赔款从所索取的三亿两减至二亿两。日本 
  外务大臣陆奥宗光指出,“李氏的不幸倒成了大清帝国之幸事。从现在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