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兵器知识 2009年第11期-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编辑 严晓峰 


fctxw/ 方寸天下网 方便您阅读(天涯易读贴 TXT电子书 免费期刊杂志)



[阅兵装备]
弹道导弹阅兵方队武器性能分析



作者:闻 成 

  文章编码 1112 
   
  这次阅兵中的弹道导弹方队,与我国1999年大阅兵一样,推出了近、中、远程三类弹道导弹武器的典型代表。1999年阅兵是我国弹道导弹武器核、常类型,远、中、近射程导弹武器的全面展示,这次阅兵不仅承袭了这一传统,而且就武器型号来说,也并没有推出全新弹道导弹武器型号,但是导弹武器的性能与1999年阅兵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集中体现了我军导弹武器信息化和集成化的发展特点。 
   
  护身短剑——近程常规弹道导弹 
   
  这次出现的一种近程常规弹道导弹与1999年展示的地地战术弹道导弹相比,似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从导弹本身细小的变化来看,武器性能有了质的提高,说明了我军武器信息化保障水平已经提高到了较高水平。 
  从外观看,新的近程常规弹道导弹采用了原有的4轴整体式底盘多功能发射车,这种发射车不但可以实现运输、起竖、发射等传统的三用车(TEL)功能,而且可以装备发射控制和电源供给等多种系统,这在设计上减少了发射控制车、电源车等保障车辆,实现了装备的集成化,使发射更加简单快捷,机动和部署目标更小、人员更少。 
  如果参考阅兵背景和车辆(如车轮直径)尺寸,我们大致可以估算出新型导弹的外观尺寸。大致上这种导弹长约10米,其中弹头长约4米,直径约0。9米。与1999年地地战术导弹相比。弹头直径没有明显变化,只是弹头长度有所增加。 
  而与1999年地地战术导弹相比外观最大的不同也是导弹的弹头部分,新弹头采用了三级圆锥设计,弹头更加狭长,特别是中段锥体较长。按照一般常识来看,狭长战斗部并不利于导弹设计和高速再入,因此很可能采用了子母弹设计,子弹在战斗部舱两侧排列,在弹头再入后在预定高度解爆,抛撒数十枚子弹。另一个较大的外观差别是弹头底部锥体外侧,按照“十”字形排列设计了4个三角翼,这说明导弹弹头在飞行末段具备利用空气动力机动的能力,这与1999年展示的战术导弹设计有很大不同。1999年导弹弹头为单纯的锥形设计,这决定其只能按照传统的全弹道方式飞行和再入,而新的短程弹道导弹具备末段机动能力,可以在再入后利用末段制导系统通过空气动力修正偏差,逐渐接近目标,这将改变原来弹道导弹发射前初始瞄准决定了最终打击精度的被动情况,其发射后可以通过末制导大幅提高战斗部打击精度。这里的关键是解决末制导问题。目前世界范围内弹道导弹采用的末制导技术途径大多为与巡航导弹类似的末段雷达区域相关制导或卫星定位系统制导。这两种技术我国都应该已经掌握,因为此次出现的陆射巡航导弹说明我国已经有能力掌握与景像匹配制导类似的雷达区域相关制导技术,而我国的“北斗”系统的发展也说明我国已经具备导弹卫星制导的技术和物质基础。 
   
  我们以采用末制导方式的美国“潘兴2”导弹来说明末制导的工作过程。“潘兴2”导弹发射后,按助推段、中段和末段三个阶段飞行。弹头再入后,当弹头下降到目标上方的预定高度,就开始来段飞行。首先,在惯性制导系统控制下作速度控制机动(拉起和压下)以降低再入速度和躲避反导弹拦截:接着,抛掉天线整流罩,弹头朝目标方向机动。大约在15千米高度,雷达相关器系统开始工作。天线以每秒2转的速度绕垂直稳定轴转动,对目标地区地形进行扫描(两转中的一转用于判识飞越地形,另一转确定飞行高度)。天线扫描范围在4 500米高度为35平方千米。雷达提供高度修正和图像回波信号,计算机将雷达图像变成目标区的数字图像。相关器将此实测图像与预贮基准图像作比较,得出击中目标所需位置修正量,以此修正惯性制导系统,制导系统产生操纵弹头的操纵指令,并发给空气舵系统,空气舵按照指令操纵弹头飞向目标。当然这一过程如果使用GPS、GLONASS或“北斗”等卫星导航系统制导,就要简单得多,只需用卫星导航天线接收到的位置信号不断修正原有的惯导系统即可。 
  这种末段机动方式除了能提高打击精度外,还有诸多优点。一是提高了导弹突防能力。大气层内的末段机动使导弹固有的弹道发生变化,即使地面反导探测系统探测到弹头,并解算出弹道和预测了落点,但由于进入大气层后弹头进行了机动,使弹头位置无法预测,从而使拦截导弹无法按照地面计算的遭遇区内攻击弹头。二是便于减少导弹打击死角。末段机动还可以使弹头在攻击目标的最后时刻。急剧下沉几乎垂直攻击地面目标,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山体遮挡等因素造成的攻击死角。 
  当然,需要提到的是高速动态卫星定位技术,这在全世界范围内仍属高度限制技术,只有美国等极少数国家掌握,这主要是因为地面卫星接收机在运动速度高到一定值后,卫星定位系统的定位误差非常大,甚至无法使用,因此估计导弹在进入大气层后进行末段机动前需要大幅度降低飞行速度,这无疑抛弃了弹道导弹高速再入的优势,会增大弹头被发现的可能。而射程越近其高速再入的速度越小。因此这种方式对短程导弹而言更具突防优势。 
  可见,此次展示的近程常规弹道导弹,从外观来分析其与1999年同类型导弹相比已经完成了整系统的集成化、信息化升级,是一种高度实战化的武器。 
   
  屠龙宝刀——中程核/常弹道导弹 
   
  这次阅兵式中的中程弹道导弹最让人摸不着头脑,因为它无论载车还是导弹发射筒的整体外观变化较大,不容易找到技术传承基础。很容易被认为是一种全新型号的导弹武器,但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仍是一种经过全面升级的现役导弹。 
  无论是美国近年的《中国军力报告》,还是外电评论多次提到我国在原有的中程核弹道导弹基础上发展了多种用于打击特殊目标的全新型常规导弹,但始终没有确切的消息,而此次展示的中程弹道导弹似乎给这一猜测作了注脚。 
  从阅兵影像来看,这种导弹在总体长度上明显要比1999年阅兵中出现的中程弹道导弹要长,但导弹直径并没有大的变化。对于导弹升级来说,增加导弹直径对导弹总体设计而言难度较大,因为其将全面改变导弹弹体的应力结构,因此国内外的导弹升级大多采用增加导弹长度来提高运载能力,而航天运载火箭多采用捆绑方式提高运载能力。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导弹的直径没有发生变化。其很可能就是一种升级型,而非全新设计。参考载车尺寸和背景物大小,我们可以估算出该型导弹的大致尺寸。导弹全长应该为12。5米左右,比1999年阅兵中的中程弹道导弹长约1。5米。而直径均大致为1。5米。 
  如果该导弹是1999年中程导弹的升级型。其长度变化很可能像前面谈到的短程常规导弹一样只是发生在弹头部分。而弹头部分增加1。5米,说明弹头质量增加很多,这对于中程核武器而言是没有必要的,因为目前全球范围内核弹头总当量的提高都是通过改进设计实现的,估计我国也有能力不需要单纯通过增大体积来提高核弹头威力,因此弹头应该为常规装药。对于常规导弹而言,一般是通过提高弹头装药量来提高弹头威力的。常规战斗部中威力和破坏面积大的 


fctxw/ 方寸天下网 方便您阅读(天涯易读贴 TXT电子书 免费期刊杂志)


2



当属子母弹类型,因此战斗部很可能为子母弹,与前面提到的短程常规弹道导弹弹头一样,这种弹头为迁就子弹的排列,弹头外观估计也是狭长设计,这使新型中程弹道导弹弹头长度要比原型长出了1。5米。 
  即使增大了装药量,但其战斗部毕竟是常规类型,威力无法与核弹头相比,而就1000千米以上射程的中程弹道导弹而言,只有通过提高精度来达到破坏威力的要求。因此这种导弹很可能也采用了末制导方式,或更加精密的惯性制导系统。 
  该型导弹另一个最大的变化是发射车。该车采用了5轴整体式底盘,而1999年阅兵中的同类导弹为半拖挂式底盘,虽然半拖挂式底盘载重能力要比整体式底盘的载重能力强,但其越野机动能力要差很多。而且从外观来看,该发射车与前面提到的短程常规导弹发射车类似,应与俄罗斯“白杨”-M(SS-27)发射车在原“白杨”(SS-25)发射车基础上增加1轴而加长一样,在短程常规导弹发射车同类底盘基础上增加1轴而加长,从而提高载荷能力和运载长度。此外,从外观布置来看,该发射车也应与短程常规导弹发射车类似,不但具备原型号导弹发射车的运输、起竖、发射(TEL)功能,而且具有发射控制和电源供给功能,实现了高度集成化,其发射保障车辆也应该较少。由于车辆载荷能力相对半拖挂式底盘有所降低,因此除导弹外,该车的发射筒和车载装备的体积和重量都应该进行了轻量化改进。例如该发射筒筒体大部分部件和头晕很可能采用了较轻的复合材料。 
  按照传统的定点发射方式,需要预先在发射场地标定出大地坐标,设置方向标志,通过架设远距离导弹的瞄准仪来确定导弹的发射方向。这既不利于导弹任意点发射。也不利于缩短反应时间。估计新型的中程导弹与俄罗斯的SS-20导弹类似,采用方位水平传递和方位垂直传递或全自动瞄准技术。这种水平瞄准定向技术,克服了传统的导弹起竖后再瞄准定向耗时长的缺点,导弹进入发射阵地后,先将容器前端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