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年才进行海上设计定型飞行试验。在此期间。中国海军水面舰艇的防空作战还在延续二战的枪炮抗击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此时的中国海军水面舰艇还是强太空中力量的绝好目标。
国庆50周年,15年的发力追赶终于让中国海军的防空武器进入了导弹时代。受阅的“海红旗”7和“海红旗”61标志着水面舰艇防空导弹武器在国外装舰30年后,首次实现了由火炮到导弹的转变。
国庆35周年的前一年,“近海防御”战略思想成为指导海军建设和海军兵力运用的总方略,由近岸防御向近海防御的转变过程中。人民海军发展成为诸兵种合成的军种。近海作战武器快速发展,导弹化、电子化、核能化、自动化成为新的建设标准,人民海军舰空导弹家族也迎来了第一次发展高潮。
从1992年开始,装备“海红旗”61的新一代中国国产护卫舰053H2G终于批量生产,先后建造539、540、541、542四舰。与试验舰配备的双联上蹲式发射架不同,053H2G在主炮之后配置六联装圆形导弹发射筒,导弹发射筒分上下两排,可回转俯仰,每个发射筒长约4米,直径约1。35米,可以容纳一枚弹翼不可折叠的“海红旗”61舰空导弹。053H2G巨大的导弹发射筒曾经一度引发外界不少联想。以为是与美国海军MK-112八联装“阿斯洛克”箱式发射系统类似,具备对潜导弹的发射功能。“海红旗”61是中国的第一代舰空导弹,仅能代表20世纪60年代的技术水平,在技术性能上存在很多不尽人意之处:射程较短、反应较慢、多目标制导攻击能力差等,与20世纪90年代的“标准”2/3、“里夫”等导弹相比,基本战技性能已经十分落后。
1994年。中华第一舰的052型驱逐舰“哈尔滨”号装备了“海红旗”7八联装舰空导弹系统。这套系统具有自动装填能力,导弹采用无线电指令+光电复合制导,备弹26枚,弹长3米,弹径156毫米,翼展0。55米,战斗部重14千克,导弹发射重量84。5千克。“海红旗”7技术最早源自法国汤姆逊的“响尾蛇”导弹,除具有较强的防空能力外,对反舰导弹也具有较强的拦截能力。后者的引进和消化,使国产近程导弹系统告别了又大又重的“海红旗”61。经过在引进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海红旗”7导弹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超过了原系统。最大速度达2。3马赫,射高15-5500米,最小射程500米。对掠海导弹的射程为8。5千米,对飞机射程14千米,系统反应时间6~10秒。杀伤概率约为70%。特别是出色的近程反导能力,在世界同类舰空导弹中遥遥领先。因此“海红旗”7一经装备,就迅速取代“海红旗”61,成为人民海军的主力舰空导弹。从“哈尔滨”号的同级舰113号“青岛”舰到167号“深圳”舰(051B型),再到90年代后期大量建造的0521-13型护卫舰,直至2003年下水的054型护卫舰,“海红旗”7包打天下。
国庆60周年阅兵中,国产垂直发射的“海红旗”9/16导弹首次出现,标志着中国舰载防空武器实现了快速连续攻击,基本上具备了对抗多目标饱和攻击能力,不仅能够对飞机、直升机进行多批次攻击,还能够高效拦截反舰导弹,实现了防空与反导的结合。
反舰导弹
苏俄模式-液体到固体-超音速毁灭-立体鹰击-远程鹰击
从国庆35周年受阅的反舰导弹可以看出,中国海军的反舰导弹基本是苏联544型导弹的仿制与改进型号,一成不变或者少变的气动外形总让人与60年代的“冥河”导弹产生某种类似联想。尽管对544弹的改进工作以“上游”和“海鹰”二个系列进行,但改进的新型导弹在相同或者相似的外形下面,型号区分过于密集,再加上这一时期驱护舰改进的眼花缭乱,区分出导弹与载舰型号成为一个天大的难题。1982年。“上游一号甲”第四次定型试验以6射4中宣告成功。1983年12月,“上游一号甲”舰舰导弹被批准定型。国庆35周年。这种提高了抗干扰能力的改进型反舰导弹代表中国海军的反舰武器受阅。
“上游”、“海鹰”名目繁多的导弹中。都无一例外地保持了“冥河”导弹的液体发动机。长期以来,液体火箭发动机反舰导弹给使用带来了巨大困难,发射及待发过程十分繁琐。特别是舰载型,液态燃料对导弹燃料箱腐蚀严重等问题限制了战舰的航行时间。空射型导弹挂弹后才能进行燃料加注,大大延长了备航时间。反舰导弹由液体向固体转换已经成为提
fctxw/ 方寸天下网 方便您阅读(天涯易读贴 TXT电子书 免费期刊杂志)
2
高导弹武器效能的重要标志。
国庆35周年,中国海军受阅的“鹰击”8导弹率先在固体导弹发动机方面取得了突破。随着“鹰击”8A全面装备新一代驱/护舰及导弹艇,该导弹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海军的制式装备。以国庆35周年的中国飞鱼“鹰击”8为起点,反舰导弹开始进入固体时代。
国庆50周年阅兵式。除“鹰击”系列反舰导弹外。作为国产传统型号,“上游二号”以裸弹形式展现了固体型号独有的苗条线条,宣告仿制与改进苏俄液体导弹的模式彻底终结。自此,中国海军反舰导弹全面进入固体时代。“上游”、“海鹰”的液体型号的唯一用途是在新型防空导弹试验时承担靶弹任务。
国庆50周年庆典喜悦心情尚未平复的2000年,引进俄罗斯的“现代”级驱逐舰进入海军战斗序列,中国反舰导弹随着“马斯基特”的加盟而进入超音速时代。“现代”级的2座4联SS-N-22虽然不及“光荣”级的16座双联导弹威猛,但全程超音速加末段s形机动和120千米的射程,能够把320千克的战斗部撞入目标舰体内部。使中国海军的“鹰击”系列反舰导弹四平八稳的高亚音速找到了一个重量级帮手。在靶试的镜头中,“鹰击”导弹命中目标后能够看到舰体一侧有爆烟升起,而“马斯基特”命中的场面格外隆重,不仅爆烟全部覆盖舰体,爆轰撕开的碎片大面积散落在周围海域。沉重的爆声就像被一个重量级拳手的拳头打在心脏上的感觉。
“鹰击”8/8A出现后改进型号开始快速发展。国庆50周年以发射箱展示的“鹰击”83反舰导弹实现了多次降高和掠海突防,主要性能指标与美国的“鱼叉”导弹相当。空射型的“鹰击”81反舰导弹,与首次出现在天安门广场的歼轰一7组合,成为海军航空兵突击敌水面编队目标的重要手段。潜射“鹰击”82导弹配备常规潜艇后,使潜载反舰火力实现了雷弹结合。鱼雷射程过近的不足得到了有效弥补。攻击行动的突然性也大为提高。水面的“鹰击”发展成为空、潜、舰三栖立体布局。
国庆60周年,岸基型“鹰击”62导弹高调登场,标志着中国反舰导弹火力的大跨越。
海军飞机
歼-6/7/8出击-歼轰-7万岁——歼轰-7改前进
国庆35周年,空中梯队的所有飞机几乎都有海军型号,但都是与空军的通用岸基型号,专用海军飞机还未滑跑。这一时期。海军的岸基飞机以歼6/7/8和部分强-5为主,基本上是一支机场濒海的空军部队。除了强-5使用鱼雷、轰-6使用反舰导弹外,基本上没有专门攻击海上目标的武器。1974年初,中国海军在西沙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取得了击沉击伤敌四艘巡逻艇的战绩,但也暴露出缺乏海军航空兵空中支援的问题。因为当时海航装备的歼击机基本没有对海攻击能力。轰-5航程较远,又过于老旧不堪重任,适合海航使用的新型攻击机成为迫切急需的机型。
10年后的1984年国庆阅兵。空中梯队的所有机型的远海对舰攻击问题依然没有
国庆50周年,歼轰-7飞越天安门广场。作为海军部队一款专用攻击型飞机,配备了“鹰击”81空射反舰导弹,成为中国第一种较现代化的中程打击机。歼轰-7飞机长22。325米,翼展12。705米,高度6。575米,最大起飞重量28475千克,最大外挂重量6500千克,最大马赫数1。70,最大表速1210千米/小时,转场航程3650-4000千米,1650千米的作战半径是轰-5型飞机的两倍,海军航空兵称之为“导弹攻击机”。相对于海军以前的空军型飞机,歼轰-7鹰味十足,对水面目标充满渴望。成为中国海军第一型专用战机。标志着空对海攻击能力的大幅度跃升,歼轰-7万岁!
在这次庆典上,歼-8和轰油-6以加受油机编队形式通过天安门上空。这意味着海军的作战飞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固定机场的依赖,通过空中加油扩展航程。实现对远海作战有效的支援掩护,在舰载固定翼作战飞机出现前,成为中国海军控制远海的过渡手段。
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空海军通用的歼轰-7A首次通过天安门上空。全新的歼轰-7A采用了综合航电火控系统,是目前国内最复杂的多外挂、多武器、双操纵系统,配套的对海对地中远程精确制导武器,技术起点高,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动力系统的改进使载弹量进一步增加。歼轰-7A至少拥有6-10个外挂点,除了能配备“鹰击”系列反舰导弹外,在近程制导炸弹方面,配合激光吊舱,可以投掷250/500千克激光制导炸弹和珠海航展展示的卫星制导炸弹。歼轰-7A将成为中国海军使用弹药最多、作战效能最高的机型。
天安门,离最近的海岸线150千米。自古以来,这个纯粹的皇家标志与海洋无关。从开国大典至今,14次检阅中,涛声却一次比一次清晰而猛烈。
编辑 严晓峰
fctxw/ 方寸天下网 方便您阅读(天涯易读贴 TXT电子书 免费期刊杂志)
[阅兵装备]
弹道导弹阅兵方队武器性能分析
作者:闻 成
文章编码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