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江文艺 2004年第02期-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持两米的距离。有时突然上面石头滑动滚下来,使上下的人一阵虚惊。
  低着头已经爬了两个小时,也不知爬了多高,始终能够听到玉泉河哗啦啦的水声。我们接着又爬了半个小时 ,发现前面好像有条小路,“可能快接近山顶了,到了山顶肯定能找着路,”于是我们顺着爬了上去,但是,一下子都傻眼了:透过树丛,一块黑色的悬崖挡在面前,只有插翅才能飞过去。顿时,我们的心已经凉了半截。董叫我们原地休息,他到右边去看看。不一会儿,董神情紧张地回来了,告知大家:“赶紧出发,刚才是一条野兽走的路,路上面的枝叶很低矮,可能有野猪。”我们顿时吓了一跳。要知道野猪是群居动物,发现一只便会有两只、三只,直到一群。我们不由自主地摸出腰中的刀。队伍前面变后面掉头迅速下山,这时没有多余的声音,只有沙沙的脚步声。
  我们从山脊来到了山坳,都是滑溜溜的岩石,无奈只好进行岩降。董拉好绳索先往下降,为抓紧时间,他要求大家不用下降器,直接用手抓绳索下降。下午六点,我们终于下到了河床,这时我们才发现,行走了一下午,四个小时,直线距离才前进了一百米。天色将晚,到哑巴家过夜已是不可能了,只好在沙滩上宿营。现在最要紧的是找宿营点,董察看地形后大声对着我们喊:“前面有个齐胸深的水滩,把衣服全脱了。”我们一个个脱得精光,把包顶在头上,一个接一个向前涉水。前面的队员快要到对岸了,董突然大笑起来,那个队员也一下子明白过来,大呼:“同志们,我们上当了,水深才到膝盖上。”一时间个个哭笑不得,当我回过头来,看见后面两个人头顶背包,光着屁股,一副无可奈何的滑稽相,禁不住笑弯了腰。好在报应接着就来了,正在董为自己的“阴谋”得逞而高兴的时候,只见他脚下一滑,身体一歪,人加背包全部倒在水中,对讲机、GPS仪器、衣服全湿了。我们直笑得不行,一天的疲劳也全没了。
  向前走了一段,我们终于发现了一小块沙滩,我们也只好在这里宿营了。迅速支起帐篷,以最快的速度找来干柴,刚刚把火生起,天就黑了。一会儿饭就好了,香喷喷的快餐面、火腿肠、奶茶。这些平常在家里再普通不过的食品,在这里却因为劳累、饥饿而显得格外香美。 
  晚上十点半,我们陆续进入帐篷,董还在火堆旁烘烤衣服。我躺在帐篷里向上看,只能看见由两边山峰围成的一线天透着白光,其余全是黑的。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过去了,我翻来覆去睡不着,不知过了多少时间,董也进入了帐篷。火慢慢熄灭了,我仍然没有入睡,其实我心里明白,我是怕半夜睁开睡眼突然发现一双绿眼睛在窥视帐篷里的我们,于是我不时地摸摸枕头下的那把刀。就这样在半睡半醒中,天就开始蒙蒙亮。清晨五点半,我第一个起来,记了半个时辰的日记,他们也陆续地起来了。原来董凌晨二点半才睡,他一直不停地让火堆燃烧,因为如果火堆过早地熄灭,野兽就容易来犯。真不愧是组长。
  第二天上午算是顺利。一直沿着河床行走,路上发现了两堆乌鸦的残尸,血还是新鲜的,看来这里刚刚进行了搏斗,肯定是比乌鸦凶残的鸟把乌鸦吃了。我们又发现了几处野兽的脚印,根据圆形的脚印形状来判断,是草食动物麂子或者野猪之类的。自进入神农架以来仅看见过一只野兔,这次总算看见野兽的踪迹。
  行进到中午时分,突然溪回峰转,一处既深又长且急的险滩挡在我们面前。董和另外一个队员向前察看地形,思量片刻便不住地向我们摇手。我的心噗咚直跳:“莫非又要上山?”果然不出所料,要过去只有两条路,要么扎木筏过河,要么上山。我们稍息片刻,简单地吃过午餐,整理背包,装满水壶,便开始上山。不一会,我们就钻入了灌木丛,直往上爬。真没想到山势如此之陡,人只能俯着腰才能站立,垂直站立的时候几乎贴着地面。我走在中间,上面不时有石头滚落下来。爬了半个时辰,感觉已经爬了很高,下面的河床已经看不见,只有渐远的流水声告诉我们,河床离我们已经很远了。
  山势越高越陡,越陡越险,草木也渐渐稀疏。前几天我们所经历的已经够危险,不过相对于今天也只能叫登山,现在进行的才叫真正的爬山。我把这种爬山称为“四肢并用,五腑投地”,因为山势太陡,必须像蜘蛛那样身体贴着地面,四肢在地上爬。至少要有一只手抓着一棵小树枝或者一株小草,或者是一只脚踩着一个小树根,这样才能松开另外的支点,不然滑将下去就是粉身碎骨。
  从上山开始,我们足足爬了三个半小时。渐渐的我开始担心,山这么陡,如何下山。我们想翻过山坳,可我一直怀疑山坳的那边就是悬崖,如果是悬崖就要原路返回,那就惨了。这时董发话了:“大家就地休息,要考虑下山,天黑不能下山就太危险。”
  就在大家忧郁是继续向前、还是就地下山的时候,有队员突然大喊一声:“玉米地!哑巴家!”顺着他指的方向,果然看见对岸山腰上一片玉米地及一座小土房。下山,就地下山是毫无疑问的了。发现哑巴家后,下山已经不是那么可怕。董在前面带路,我紧随其后。险要处我们就用绳索岩降,有时要连续几次,每降到一个点,先下来的人都各自抱着一棵树等待后面的人,然后再进行第二轮岩降。董在前面不仅要探路,而且还要不时用刀开路,随着高度的降低,紧张的心情开始渐渐地放松。
  下山后我们稍息片刻,禁不住心中的喜悦,直奔山上的那片玉米地,大家像冲锋一样一口气跑到了土房子旁,可是眼前的景象让我们傻眼了,这哪是房子,只是几道残埂断壁,里面长满了杂草,哪有人影?哑巴家没找到,我们倒是都成哑巴了。希望变成泡影,一个个无精打采地瘫坐在地上。抬头间,对面的那座山进入我们的视线,高耸入云:天那!这就是我们刚刚爬的那座山吗?果然不出所料,从我们发现玉米地决定下山的那个地方再向前走五十米,就是数百米高的悬崖峭壁。我不禁看出了一身冷汗,幸好当时决定下山。
  
  既然有玉米地,附近必定有人家,我们决定顺着这条小路先找一找。路越走越宽,不一会我们发现了牛粪和牛脚印,我们感觉越来越接近希望。一个急弯刚转过,一个拿着猎枪、穿着迷彩服的山民向我们走来。我们一阵惊喜,我禁不住像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拉着他的手:“同志,总算见到你们了。”他告诉我们,他是巡山的,哑巴家就在前面。这下心里彻底踏实了。
  果然,几个转弯过去就到了哑巴家。老天有眼,我们前脚刚踏进家门,就下起雨来了。可能是狗吠告诉了他们有人来了,一老一少两个人正站在篱笆前向我们微笑。老人有点聋,我们大声说明了来意,老人热情地招呼我们,又是搬凳子,又是用野蜂蜜给我们冲茶。
  原来所谓的哑巴家,就是一对古稀之年的夫妻带着一位哑巴儿子,住在这荒芜人烟的山腰上。这对古稀夫妻最大的遗憾可能不是别的,而是他们惟一的儿子是个哑巴,再加上穷,三十多岁仍然没成家。
  晚饭好了,一大锅新鲜的土豆炖熏肉,天下哪有这般美味!晚饭后不久,我们就进入了帐篷,躺下后我和鸿声聊天,却怎么也回忆不起我们昨天经历的细节,这使我们觉得很纳闷,也许是因为这两天精神高度紧张的缘故吧。一会我们就入睡了,这个晚上睡得特别香。一直到天亮,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叽叽叽”的叫声把我吵醒了,原来他们就睡在我的枕边,多么惬意的场景啊!
  我们还认识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小伙子,来哑巴家歇脚的采药人,名字叫刘玄武。他跟我们讲野人的故事,还信誓旦旦地说:“神农架确实有野人,我爸爸见过!。”提到采药,他更能说。他告诉我,神农架有四种宝药:“江边一碗水”、“头顶一棵珠”、“文王一支笔”、“金钗”。特别是“金钗”最为稀贵,这种药只长在很高的悬崖峭壁上,采这种药必须有三个人同行,蹬到岩顶再进行岩降,非常危险。不仅如此,“金钗”也是毒蛇的良药,所以每几棵“金钗”就由一条毒蛇守着,如果采药一开始就发现有毒蛇,即使有大片的“金钗”也不能采,得赶快打道回府,不然必定被蛇所伤,丢掉性命。除了这些,还有可怕的就是飞鼠,这是神农架特有的动物,它可以从高处往下飞,翅膀很锋利,如果触犯了它的领域,它会攻击人,用翅膀割断采药人的绳子,把采药人活活摔死。因此,要采到这种药,必须冒生命危险,所以它的价格也就高,每斤可以买到八百元。刘玄武他们三人每年可以采到上十斤,每年每人会有将近三千元的收入,所以他们也就成了山里的贵族。
  从哑巴家开始,我们请刘玄武当向导,所以一路很顺利。当我们第四天下午二点钟走出六道峡时,已跟司机罗师傅约定的时间几乎晚了一天。不过他仍旧等候在那里,我们的“不守时”看来得到了他的理解和宽容。
  


皈依时光
■  钟干松
  
  雕花的窗帘
  
  花儿静默着,贴在光的背后
  大粒小粒的灰尘旋转着一拥而上
  光在弯曲,日子折进午夜
  我欠了个身,用粗重的鼻息止住了
  一朵花企图跨越时空的偷渡
  
  玻璃窗下,垂下的头颅越来越低
  一些粗质的声音漏进梦境
  我头枕着一只蓝鲸的胸膛被送上浪尖
  夜晚的至高点,衰微的声音戛然而止
  
  一扇雕花的玻璃,挡住了黑暗漫延
  一只尖嘴的蚊子撞在上面沿直线下坠
  我看见一双亮晶晶的眼睛运回五月
  五月之前,不会有人想到更久远的年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