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前期文学史-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排: 



        “在墓地修好你的居所, 

                   ① 

       使你在西方 的居所富有价值。 



① 译自里希泰姆 《古埃及文学》第1 卷,第58 页。 

① 这里的西方当指尼罗河西岸。在古埃及人的心目中,尼罗河东岸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是生命的源头,而 


… Page 69…

       假如死亡侵袭我们, 

       倘若生命刺伤我们, 

       死亡之屋可以用来生活。 

       为自己寻求水源充足的田地, 



       …… 



                              ② 

       在你的田地中为祭司 选择一块, 

       保证其每年都得到良好的灌溉。 

       他甚至比你的儿子更能使你受益, 

       你要喜爱他甚至胜过你的子嗣。”③ 



       这段训教告诉我们,古埃及人非常重视死后的生活,他们相信灵魂可以 

  转世。为了死后生活过得好,他们不惜重金在生前就为自己营造陵墓。为使 

  自己死后能够得到祭司较好的服侍,还要把上好的田地赠送给祭司。祭司的 

  重要性甚至超过自己的儿子,由此可见埃及人对来世的重视。 

                                                                              ① 

       古王国时期另一部较早的教谕文学作品是《对卡吉姆尼之教谕》。这是 

  一位圣人对卡吉姆尼的训诫。该作品当创作于第六王朝后半期。这篇教谕保 

  存得很不完整,只保存下后半部分,而载有那位圣人作者名字的前半部分失 

  传了。在该教谕的结语部分有这样一段话,交待了卡吉姆尼的身分:“胡尼 

  国王陛下驾崩;斯涅弗鲁国王陛下被立为全国之仁慈君主。其时,卡吉姆尼 

  被任命为市长和宰相。” 

       在保存至今的《对卡吉姆尼之教谕》的残篇中,那位不知姓名的圣人献 

  给这位市长和宰相三方面的训导。第一方面的训导之主题可以称为“谦逊是 

  一种美德”。圣人讲到,当一位受人尊敬的人春风得意、万事亨通之时,保 

  持谦逊会受到别人的称赞,不要到处夸夸其谈。第二方面讲的是对待食物的 

  态度和与别人进食的规矩。文中这样写道: 



        “当你与同伴就坐时, 

       要规避你所喜爱之食物; 

       克制只需一时的努力, 

       暴食是不雅的,要受到谴责。 

       一杯水便能止渴, 

       一口香草即可强心。” 



       这里讲的主题是饮食要适度,浅尝即止。当与不懂规矩之人共同进餐时, 

  教谕也提出了忠告: 



        “当你与一位暴食者坐在一起时, 

       要在他的贪婪过后方可进食; 

       当你与一位酒徒同桌共饮时, 



太阳降落的西岸则是超度亡灵的“西方极乐世界”。因此,所有金字塔都位于尼罗河西岸。 

② 这里当指葬礼祭司,古埃及人生前应向其捐赠,以便死时祭司为其较好地履行礼仪服务。 

③ 里希泰姆《古埃及文学》第1 卷,第58—59 页。 

① 里希泰姆《古埃及文学》,第1 卷,第59—61 页。 


… Page 70…

     要在他心满意足之后方可就饮。 

     不要在贪婪者身旁夹肉, 

     但当他给你之时不要拒绝, 

     这样气氛才会缓和。” 



     第三方面训诫的主题可以概括为“沉默是金”,要在沉默中扬名,不要 

到处自吹自擂: 



      “让你名传四方, 

     但要沉默,不要频频把口张。 

     为了免遭敌视, 

     参加聚会时不要在同龄人中炫耀力量。” 



     这篇教谕在保存下来这么短的残片中就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失传的部 

分就更令人感到遗憾。值得注意的是,卡吉姆尼身为城市长官和宰相,教谕 

却只字不提政事,而满篇大讲为人之道。这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古埃及人 

对道德礼仪的重视,对个人修养的重视。只有“修身”之后,才能治国、平 

天下。而在众多礼仪中,就餐的礼仪显然占有重要的地位。正如教谕中所说, 

 “在饮食方面无可指摘之人,就不会给别人留下攻击的口实”。 

     古王国时期保存得最完整、最长的,同时也是内容最丰富的教谕文学作 

品当属《普塔霍特普之教谕》。这部作品的创作时间与《对卡吉姆尼之教谕》 

相当,即它应是属于第六王朝后半叶的作品。该教谕目前保存下来四种版本, 

其中三种是纸草文书,一种是木板文书,其中出自中王国时期的一种纸草文 

书是唯一较全面的。该作品由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其中正文包括 

三十七节箴言诗,每节由四至十二个句子组成。《普塔霍特普教谕》所涉及 

的主题众多,有时一节就讨论一个主题,有时一个主题要分几节讨论。有的 

主题在作品中反复出现,这表明该主题的重要性或具有较高的价值。综观这 

三十七节箴言诗,它们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可理解的道德法规,它们之间的 

逻辑关系并不严密。但其主题却包容了人际关系和基本美德的最重要的方方 

面面。该教谕所宣扬的基本美德包括自我控制、谦逊、仁慈、慷慨大方、正 

直和诚实。这些美德同样适合于所有人。 

     普塔霍特普与卡吉姆尼一样也身居高官要职,同为市长和宰相,所不同 

的只是普塔霍特普任职于国王伊塞斯陛下时代。 

     普塔霍特普所教导的第一个主题就是要谦逊,不要骄傲自满。他对他的 

儿子这样说道: 



      “不要为你的知识感到骄傲, 

     而应向无知者和智者请教; 

     艺技的追求没有止境, 

     没有任何艺术家的技艺能尽善尽美; 

     精美的语言比绿宝石还要深藏不露, 

     而在磨石女工那里却可以找到。” 



     这段话告诫人们,知识是浩瀚无边的,不要掌握一点知识就产生骄傲自 


… Page 71…

满的情绪,学无止境。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三人行必有吾师”。 

     普塔霍特普所教导的第二个主题涉及到社交关系方面,具体地说是与人 

发生争论时应采取的态度。在这里,普塔霍特普把争论分为三种情况来阐述: 



      “如果你遇见一位正在争辩之人, 

     一个有势力之人,地位比你高, 

     你要抱臂弯腰, 

     嘲笑不会使他赞同你。 

     当他在争辩时,不要反驳他, 

     不要恶语伤人; 

     人们将认为他无知, 

     你的自我节制将胜过他喋喋不休之言。 



     如果你遇见一个正在争论之人, 

     其地位与你相当, 

     要以沉默体现你的价值胜过他, 

     他口出恶言之时, 

     将会招致听者众多的议论, 

     你将在法官心目中留下好名声。 



     如果你遇见一位正在争论之人, 

     一个与你地位不相当的穷人, 

     不要因为他是弱者就攻击他, 

     让他独处,他便会自己驳倒自己。 

     不要反驳他,以寻开心, 

     不要冲着你的反对者发泄, 

     伤害穷人之人是多么恶劣, 

     这样人们将愿意做你所希望之事, 

     你也将通过法官的谴责对他取胜。” 



     在以上三种情况下,即与地位比自己高的富人,与自己地位相同之人及 

比自己地位低的穷人发生争论之时,都要保持沉默。虽然沉默的理由各不相 

同,但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即以沉默来战胜对方。 

     教谕中几次谈及了作为领导者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或其应具备的素质, 

阐述了人类文明早期的所谓的“领导科学”,这些都是宝贵的社会经验。首 

先,作为领导者要做有益于公众的事情,要以身作则: 



      “如果你是位领导者, 

     管理着众多事务, 

     要追求每一件善事, 

     使你的行为无可指责。” 



     其次,领导者要做出杰出的贡献,要取得卓越的成就,要具有远大的目 

光,不要争名夺利: 


… Page 72…

      “如果你是位领导者, 

     你权限很宽, 

     你应有突出之作, 

     要放眼于来日。 

     不要争名夺利, 

     鳄鱼进入之地会滋生仇恨。” 



     领导者还需具备虚心和忍耐的美德;要倾听别人的心声,允许他人申辩: 



      “如果你是位领导者, 

     就要耐心倾听他人的申诉, 

     不要打断他为洗罪而要讲的话。 

     痛苦之人多么希望倾诉衷肠, 

     这比案件获胜本身更为重要。 

     如果阻止他人的申辩, 

     人们便会问: ‘为什么要拒绝?’ 

     并非所有的申辩都能得到应允, 

     但耐心倾听也可以安慰人心。” 

     教谕中多次提到结交朋友和保持友谊应该注意的事项,可见古埃及人非 

常重视与朋友的情谊。文中把交友与女人联系起来,比较有趣,大有“女人 

是祸水”之意: 



      “如果你要保持与主人、兄弟或朋友之友谊, 

     无论走到哪里, 

     千万不要接近女人! 

     接近女人是多么不幸, 

     打扰女人又是多么不受欢迎。 

     成千的男人丧失了美德: 

     片刻间宛若梦幻, 

     死神就将降临, 

     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