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巨大数字,和积聚在资本家手中的财富以及集中在大城市里的劳动力的巨
大数字比起来,就微不足道了。”②
1846年英国废除了《谷物法》,它标志着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对土地贵
族的决定性胜利。从此,资本主义在英国农业得到迅速发展。从 1846年到
1865年耕地面积约扩大了464119英亩,东部各郡原为养兔场和贫瘠牧场,
而现在变成了富饶的庄稼地。1851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农场总面积为2470
万英亩,200—500英亩的农场占地在1/3以上(8821000英亩),500英亩
以上的农场约占1/6(3954000英亩),100—200英亩的农场占总面积的1/4
强(6556000英亩)。到50年代中叶,英国小麦和稞麦的单位面积平均产量
是每公顷25公石,超过法国一倍,英国宰杀的牲畜每头可得250公斤肉,为
① 库钦斯基:《世界资本主义研究》,三联书店1955 年版,第41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 卷,人民出版社1965 年版,第320 页。
… Page 38…
法国的一倍半。资本主义大农场的发展为农业技术的改进和农业产量的提高
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使农业采用机器,实现农业的工业化创造了条件。“1850
年,伊普斯威奇的兰索姆—梅公司雇用了800多名工人,除搅土器、耙、打
①
禾机、碎土机和其它很多工具之外,还制造了300多种各式各样的犁。”1846
年废除谷物条例后,外国农产品大量涌入英国市场,英国农场主受到外国廉
价粮食的竞争,被迫进一步改进农业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粮价水平,
以应付竞争。在1846年,即废除谷物法的那一年,每星期价格波动的极限是
47先令5便士和56先令3便士;但是爱尔兰的饥馑年,即1847年,却有过
1月的66先令10便士,5月的102先令5便士和12月的53先令。这样又逐
步降到了1850年40先令强和1851年40先令弱的平均数,而在羊毛、牛油
或牛肉方面并没有补偿性的上涨。谷物法的废除大大推动了英格兰的农业。
修建巨大规模的排水工程,采用圈养牲畜和人工种植饲料的新方法,应用施
肥机,采用处理粘土的新方法,更多地使用矿物质肥料,采用蒸汽机以及其
他各种新式工作机等等。总之,耕作更加集约化就是这一时期的特点。英国
农业最早完成向资本主义经济的演进,农业中形成了地主、农业资本家和农
业工人。
《谷物法》的废除标志着英国自由贸易原则对保护关税主义的胜利。产
业革命前,英国不仅对进口的谷物征收高额关税,而且对进口的羊毛、木材、
生丝、煤及其它60种商品征收高关税,并且禁止机器、图样出口;产业革命
后,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保护关税政策对英国经济发展和对外
扩张,不仅没有积极的作用,反而成为进一步发展经济的障碍,它阻碍了英
国以廉价的工业品打入世界各国的市场、发挥“世界工厂”的作用。19世纪
中期,英国执行自由贸易政策主要是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党,该党
从1848年至1868年间,连续执政达16年之久,因此,自由贸易在此期间成
为英国的国策。恩格斯说:“自由贸易意味着改革英国全部对内对外的贸易
①
和财政政策,以适应工业资本家即现在代表着国家的阶级的利益。” 自由贸
易政策推行的结果缓解了人口迅速增长和粮食相对不足的矛盾。“伴随着资
本主义的工业化,大不列颠尤其早早地出现了城市化的进程。1851年,大不
列颠居民达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10个,而法国是5个。伦敦的人口已达
到230万,而巴黎仅逾100万。曼彻斯特的居民超过40万,格拉斯哥达30
②
万,伯明翰有20万。” 英国在1851年2400多万总人口中,约有五六百万
人“靠外国面包生活”。1841—1846年,英国取消了605种商品的进口税和
降低了1035种商品的进口税;185O—1860年,降低和取消 了许多消费品
的消费税,以及各种原料免税进口等,消除了关税保护的残余,从而既降低
了英国产品的成本费用,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和进出口业务的发达,符合工
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也推动了其它国家改进关税政策,从而扩展了世界贸易,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俄国、瑞典、挪威、丹麦、荷兰、普鲁士、西班牙、
法国等国先后降低了对英国商品的关税。1860年英法缔结通商条约,法国废
除了一切禁止税则,降低了对英国工业品的关税。英国1862年同比利时、1863
年同意大利、1865年同德意志缔结关税同盟、1864年同奥地利、瑞士缔结友
① 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上卷,第二分册,商务印书馆1986 年版,第569—570 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 卷,人民出版社1965 年版,第318 页。
② 吴艾美等译:《资本主义史1500—1980》,东方出版社,第110 页。
… Page 39…
好通商条约。1850年,英国输出的机器总值为100万英镑,1870年达到530
万英镑。世界各国都向英国购买机器,英国还为世界各国制造船只。与此同
时,英国经济的繁荣是与其殖民扩张政策分不开的,它力图把一切其它国家
都变为其原料供应地和廉价工业品市场,以巩固它在世界上的最大工业中心
的地位。例如,英国殖民者为了侵占中国市场,1840年发动了对中国的第一
次鸦片战争,1856年又伙同法国发动了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从此打开
了中国的门户,他们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除迫使中国割地(香港、
九龙)、赔款外,还迫使中国开放5个通商口岸和13处商埠,并从中国获得
了任何进口商品只交纳5%特惠关税的特权。英国在1854年参加克里米亚战
争,战后控制了土耳其;在伊朗、缅甸、甫非、埃及、新西兰、澳大利亚以
及拉丁美洲各国等,英国在这一时期都进行了政治、军事扩张和经济渗入,
要把它们都纳入其“世界工厂”的市场体系。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
在论述英国19世纪中叶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上的特殊地位时,曾作了如下
生动的描述:“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芝加哥和敖得萨是我们
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木生产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在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放牧着我们牛群;秘鲁送
给我们白银;黄金则从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
植茶叶,在东西印度扩大了我们的咖啡园、甘蔗和香料园;西班牙和法国是
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沿岸各国是我们的菜园。我们的棉田,长期以来都分
①
布在美国南部,而现在差不多扩展到地球上各个热带地区去了。” 到 1870
年,英国殖民地面积已达225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25000多万。英国资产阶
级在扩张的过程中掠夺了大量财富。仅向中国贩运鸦片一项,从 1835年到
1872年就获得14000多万英镑的利润;60年代,英国从印度征收的税款达
6500万英镑。
(2)产业革命后的生产率增长
产业革命是从棉纺织业开始而后遍及工业各部门以及农业、交通运输等
产业部门的生产技术的革命。英国产业革命完成以后进入50年代、60年代
工业高涨时期。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引用蓝皮书《联合王国简要统计一
②
览》来说明英国这段时期的真正的“工厂”进步。马克思继续引用以下数字
分析这一时期的英国棉纺织工业。
表3—1
① 转引自《世界通史资料(近代部分)》上册第294 页,商务印书馆1972 年版。
② 表3 — 1,转引自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458 页,人民出版社1975 年版。
… Page 40…
输出量
1848年 1851年 1860年 1865年
棉纺织厂
棉纱 (磅) 135831162 143966106 197343655 103751455
棉线 (磅) 4392176 6297554 4648611
棉织品(码) 10913739301543161789 2776218427 2015237851
亚麻厂和大麻厂
麻纱 (磅) 11722182 18841326 31210612 36777334
麻织品(码) 88901519 129106753 143996773 247012329
织织厂
经丝、捻丝、纺丝(磅)466825③ 462513 897402 812589
毛纺织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