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内观基础-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K詾檎麄物伲氖篱g及所見到的目標皆為常的、美好的、快樂的和自我的並執取它。因此,眼睛和所見的對象為執取蘊。

    當你看時,「視覺」也顯現,這包括四種屬於精神的蘊。識蘊是純粹視的覺察而已,看的時候感覺樂或苦為受蘊,對所見的目標形成概念為想蘊,使注意力集中在觀看的為行蘊。它們組成四種屬於精神的蘊。

    當一個人在看時,若未能當下觀照,將會認為那視覺「曾經存在過並還存在著」。或者當一個人看到好的事物,他可能會想:「看是好的。」如此想,他將追尋好的和怪的事物以享受視覺。他花費錢、睡眠和健康去看PWES和影片,因為他認為這樣做很好。如一個人不認為這是好的,他將不會浪費金錢或損及健康。認為所見或享受的是「我」、「我在享受」,是以貪愛和邪見去執取它。因為執取,看時所顯現的名與色就是執取蘊。

    你以同樣的方式執著於聽、嗅、嘗、樱蛳搿D阋詾槟芩伎肌⑾胂窈蛻浤畹男臑椤肝摇埂R虼耍迦√N就是當一個人看、聽、受或想時所顯現於六根門的名色。你需如實的觀照這些蘊的實相。修習觀照它們並如實見到其實相──即內觀智慧。



五、智慧與解脫

  「內觀是觀照五取蘊」,這是佛陀的教導。佛陀的教導稱為「經」( sutta,意即「線」)。當一個木匠將要鉋平或鋸一塊木材時,他以線畫一條直線。同樣地,當我們要過著拢凉嵉纳睿覀円浴妇」或「經」規劃我們的行為。佛陀已給我們線或指示去訓練道德、培育定力和增長智慧。你不可脫離此線並隨心所欲的講話或行動。有關觀照五取蘊,經典中有下列的引述:

  「諸比丘,色是無常,無常者是苦,苦者是無我,無我是非我所,非我,非我之我。應以正慧如實作如是觀。」(《相應部》第三冊第22頁)。

  你需禪修使你了悟此無常、苦、無我的物伲_實是無常、極苦、無我。你應同樣地觀照受、想、行、識。觀照這些五蘊為無常、苦、無我有何用?佛陀告訴我們:

  「多聞拢茏樱魅缡怯^者,則厭患色、厭患受(想、行、識)等。」(《相應部》第三冊第68頁)

  了悟五蘊的無常、苦、無我性伲邊挆壣瑓挆夓妒堋⑾搿⑿小⒆R。

    「厭患者則離貪。」即是說他已達到拢馈

    「離貪者,則解脫。」一旦達到無貪的拢溃惨堰_到斷盡煩惱的四拢

    「解脫者,則生已解脫智。」當你已解脫,你自己知道確實如此,也就是說當你已成為那已斷盡煩惱的阿羅漢,你自己清楚你已是其中之一。

    這些是引用與無常相關的經文,並且有很多類似的經典,整個《相應部》〈蘊品〉就是收集這些。尤其是《具戒經》(Silavanta Sutta,《相應部》第三冊167…169頁)和《多聞經》(Sutavanta Sutta )這兩部經值得注意。在這兩部經裡,摩訶俱絺羅向捨利弗提出一些問睿瑨卫ソo予很簡短但清晰的答案。摩訶俱絺羅問:

  「捨利弗,什麼枺魇且粋有德行的比丘需徹底注意的?」

    注意這個問睿械摹赣械滦小埂H绻阋蘖晝扔^禪以證得道、果及涅槃,最低資格你需要有德行。如果你洠в械滦校悴豢赡芷谕叩亩εc智慧。捨利弗回答:

  「摩訶俱絺羅,五種執取蘊為有德行的比丘需要徹底注意的,觀它們是無常、是苦、是病、是癰、是刺、是痛、是疾、是敵、是壞、是空、是無我。」

  如此習禪有何好處?捨利弗尊者繼續回答:

  「的確,朋友,一個有德行的比丘非常徹底的瞭解此五取蘊是無常的,可能獲得預流果位。」

  因此,如果你要成為預流拢叨辉偻渡膼喝ぃ阈栌^照五蘊,以了悟它們的無常、苦、無我。

    但這並非全部的內容,你也可以成為阿羅漢。摩訶俱絺羅尊者繼續問:

  「捨利弗,什麼枺鳛轭A流果位的比丘所需徹底注意的?」

  捨利弗回答說一個預流拢咚鑿氐鬃⒁獾模彩俏迦√N,觀它們為無常、苦、無我。結果,他進入一來拢摺R粊砺}者觀照什麼呢?同樣是五取蘊。接著他成為不還拢摺2贿拢哂^照什麼呢?也是五蘊。然後成為阿羅漢。阿羅漢觀照什麼呢?也是五蘊。五蘊非常明顯地是觀照的目標,即使是已成為阿羅漢。

    阿羅漢再繼續習禪有什麼好處呢?他可能成為辟支佛嗎?或正等覺者嗎?不,都不可能。他將是以阿羅漢的身份脫離輪迴,進入涅槃。阿羅漢不再有未斷或未鎮伏的煩惱。一切的煩惱已斷絕和鎮伏。因此無需再祛除或鎮服未斷或未平息的煩惱。他已無需再改善任何德行、定力與智慧。一切的德行、定力與智慧所應成就的都已圓滿。所以他無需再進行改善未盡完美的或增加那已圓滿的。內觀的修習不會為阿羅漢帶來這些好處。

    阿羅漢觀照五蘊所獲得的其中一項好處是快樂地活在世間。儘管他是阿羅漢,如他不習禪,不寧靜與不舒服不時從六根進入。不寧靜並非指精神苦惱,而是因六根對象不由控制,不斷的出現,令他感到心不寧靜,如此而已。不用說阿羅漢,我們的行者對感官對象常感到不自在。當他們從禪修中心回到家裡,他們看到這事物,聽到那事物,忙於各種生意洽談,根本洠в邪矊帯R虼耍麄冊倩氐蕉U修中心。但有一些人,不寧靜並不持久,只持續四、五或十天。不久思家感征服了他們,他們對家庭生活感到快樂並回復家庭責任。阿羅漢不再回復他以前的習慣。如他遇到各種感官目標而洠в屑右杂^照時,只會感覺不寧靜。惟有沈浸於內觀時,他才會感到內心安寧。因此,觀照五取蘊使阿羅漢在世間生活得安樂。

    再者,如他努力的習禪,對無常、苦、無我的正念及正知會不斷生起,此為另一項好處。一位正念與正知不斷生起的阿羅漢可說是常住正念(satata…vihari )。這種人可在任何時刻隨其所欲享受證得的果位。為了這兩種好處──在世間生活得安樂和正念正知,阿羅漢生活在禪觀中。

    以上為捨利弗尊者在《具戒經》裡所給予的答案。同樣的答案也可在《多聞經》裡找到。唯一的不同是詞句,《具戒經》所用的是「德行」或「美德」而《多聞經》是用「指示」或「相當瞭解」,其他的用字都一樣。根據這兩部經和其他有關「蘊」的經典,可以歸迹鱿铝械慕Y論:觀照五蘊可證得內觀智慧。

    現在再回到由六根門所生起的執取。當人們看的時候,他們以為他們或其他人是永恆的、曾存在過的、現在存在、未來存在、永遠存在。他們以為他們是快樂的、好的或美的。他們以為他們是活著的實體。當聽、嗅、嘗或樱臅r候也作如此想。這「樱箓鞅槿愆ぉと魏斡腥夂脱牡胤健C慨斢|生起時,執著也生起。前面所述的彎曲、伸出或移動四肢皆為樱睦印8共康纳仙c下降也是這樣。對此,我們以後將加以詳述。

    當一個人在想或想像時,他想「曾存在過的『我』現在正在想。想著『我』繼續存在著。」因此一個人以為自己是永恆的、自我的,他也以為想或想像為一種享受,很爽快。他以為這是快樂。如被告知想將會消失,他無法接受。他感到不快樂,這是因為他執著。

    如此,一個人執著於一切出現在六根門的事物為永恆、快樂、「我」。因渴愛而喜悅並執著於它,因邪見而錯铡貓讨端D阈栌^照可能引生執著的五蘊。



六、正確的方法

  當你禪觀時,你要懂得方法。只有正確的方法才能產生內觀。如果你將事物當成永恆,那怎會產生內觀呢?如果你當它們為快樂的、美的,有臁辍⒆晕遥窃跄墚a生內觀呢?

    名與色是無常。你需觀照這些無常的事物,以見其無常的實相。它們生起與消失,並且不斷壓制你,因此它們是可怕的、苦的。你需觀照他們以見其實相為苦。它們是空無個人、臁辍⒆晕业倪^程。你需觀照以見它們為無個人、無臁辍o我。你應嘗試如實知見。

    因此,每當你看、聽、樱蛑X時,你應嘗試如實觀照那由六根門生起的名與色的實相。當你看時,你應觀照「看、看」。同樣地,當聽時,觀「聽、聽」;當嗅時,觀「嗅」;當嘗時,觀「嘗」;當樱鼤r,觀「樱埂F>搿帷⑼础⒑碗y以忍受的不悅感受也會因接樱稹S^照它們:疲倦、熱、疼痛等。思想、想法也可能出現,當它們生起時,觀照想、想像、愉快、高興。但初學者很難觀照由六根門生起的一切事物,他應從一些些開始。

    你如此習禪,當你入息出息,腹部的上升與下降特別顯著。你先觀照這些動作,升起時,你觀照它為升起;下降時,你觀照它為下降。經典未記載觀照上升與下降的專門術語。不懂得習禪者藐視的說:「經典未提及升降,它們毫無意義。」他們或可以認為它們毫無意義,因經典中洠в刑峒八鼈兊膶iT解釋。

    但事實上,它們是有意義的。上升是確實的,下降是確實的,風大的移動是確實的。我們用俗語說上升與下降是為了方便,在經典的專門名詞,上升與下降是風大。如你注意觀照腹部的上升與下降時,會發現有擴張、邉印鬟f的現象。在此,擴張是風大的特性,邉訛槠渥饔茫瑐鬟f是其現起(出現的形象)。知道風大的實相意即知道它的特性、作用和現起。我們修習以瞭解它們。

    內觀始於對名色有明確的認知。為達到內觀,禪者由色開始,如何呢?

    「(行者)需從特牲、作用等等去把握。」《清淨道論》

    當你觀照名或色,你應觀照其特性或作用,「等等」是指現起,關於這點,《攝阿毗達摩義論》pendium of Ph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