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讲记+印顺法师-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为二乘,因法身是常乐我净的,二乘倒执为无常苦无我不净。空乱意众生,为
大乘中的恶取空者。然依本经文义而说,即是二见与颠倒众生,及净智二乘。

  庚二自性清净为入道因辛一列五藏

  ‘世尊!如来藏者,是法界藏,法身藏,出世间上上藏,自性清净藏。’

  如来藏为杂染清净所依,然如来藏自体,实非生死杂染法;生死杂染,不过
依附于如来藏,如来藏是自性清净的。性净而与杂染相关的道理,此处特为说明。
先列五藏名字。这是散见大乘经中的,而实同为如来藏的别名。佛性论解说为:
一、“如来藏”,约自性说。如,即真如,即一切法自性。以真如为藏(或约依
止义,或约摄持义,或约隐覆义,如前说),名如来藏。二、“法界藏”,这是
约因说的。界是因义,发心修行,以及成就无漏功德法,都依于如法性。如如来
藏有过恒沙功德,为一切清净法因;又以法空性为所缘境,引生无漏功德法,故
名法界。三、“法身藏”,约果说。由修行正法所成就的,名为如来法身。依法
成身名法身,即以法性为身;又是一切大功德法聚,故名法身。四、“出世间上
上藏”,这是约真实义说。世间,是浮虚不真实的。如来藏不变常住,真实清净,
所以名出世间。出世间义通二乘,这是出世间的上上法,所以名出世间上上藏。
五、“自性清净藏”,约秘密义说。如来藏自性

  清净,这是甚深难解处。发心修行,与如来藏相顺相应,即成圣贤;与如来
藏相违不相应的,即成外道凡夫。此五藏中的自性清净藏,下文将专为说明。

  辛二释二事‘此自性清净如来藏,而客尘烦恼上烦恼所染,不思议如来境界。
何以故?刹那善心,非烦恼所染;刹那不善心,亦非烦恼所染。烦恼不触心,心
不触烦恼,云何不触法而能得染心?世尊!然有烦恼,有烦恼染心,自性清净心
而有染者,难可了知。’

  二事,一、本性清净,是主;二、烦恼杂染,是外附,是客性。如来藏自性
清净,以虚空、宝珠等为喻,似乎是易解的。其实,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净性,而
众生位中的一切,又都是不清净的;不清净法,覆蔽染污清净性的如来藏,这是
极难明了的。所以说:“此自性清净”的“如来藏”,是清净的,“而”又为
“客尘烦恼上烦恼所染”污,这是“不思议”的“如来境界”,非凡夫二乘所知。
烦恼与随烦恼,称为客尘。客对主说,有后起的,外来的,不久即

  去等含义。如来藏是本来如此的,所以称自性。烦恼随烦恼,是可断除法,
类如附著于摩尼宝珠的尘垢,所以称客尘,尘是染秽不净义。这如来藏的不染而
染,染而不染的境界,非一般众生所能了知。

  烦恼的客尘,是后起的,还是本来就有的?若是本有,何以名客尘?如某处,
有甲就有乙,即都是主人,不能说有主客的分别了。有就同有,如来藏何以不与
烦恼那样,也称为客呢?假使说:烦恼是后起的,那么,如来藏本性清净,圆满
究竟,而后又起烦恼,佛已断烦恼而证圆满清净,烦恼也可能再起了!这是不合
理的。又如,现在一念善心,这应该说有无烦恼呢?如说有烦恼,善心即不成为
善心,善与不善,是不能同时存在的。如说善心起时,没有烦恼,那怎能说烦恼
染污净心?若更微细分别,心是心王,烦恼是心所,烦恼不起时,不能说心为烦
恼所染污。就是烦恼现前时,烦恼心所与心,虽缘起相依,而实互不相及。一念
现前时,烦恼不能渗入净心;净心也不能渗入烦恼,怎能说烦恼染污净心?何不
说净心净化烦恼?‘心性本净而为客尘烦恼所染污’,

  这是佛法共有的教说,而实在甚深甚深,极难思议!所以说:“何以”如来
藏为烦恼所染,是这样的难知?因为,“刹那善心”生起,不能同时有烦恼生,
所以“非烦恼所染”。如“刹那不善心”生起,心即是相应不善的;自身即是不
善,还说染个什么?这是约善不善心的生起,以说明自性清净的心,不能为烦恼
所染。又“烦恼不触心,心不触烦恼”,因为法法是不相到的,各住自性,烦恼
是烦恼,心是心,就是同时能生起,也还是互不相入,“不触法”,怎“能得染
心”呢?“然”而,事实上“有烦恼”,也确“有烦恼”能“染心”。不是推论
与思议的境界,而烦恼与为烦恼所染的心,却是确实的。所以“自性清净”的
“心,而有染”污,是“难可了知”的。依下文说,这唯佛能知,我们仅能以信
仰去接受它。

  本经不以自性清净心论可否为烦恼染污,而约自性清净的善心或不善心,论
是否可为烦恼所染污。自性清净心,不出自性清净的善心(立三性,即摄无覆无
记),自性清净的不善心(立三性,即摄有覆无记)。善心不善心,约心

  相说:自性清净心,约善不善心的自性说。善心与不善心的自性清净,有漏
位中,为烦恼所染污,这是极难理解的。心性本净与客尘所染,也许由于难解,
所以常为大小空有诸宗所共诤。有不承认心性本净的,即以经文为不了义。有部
解说为:心有善、不善、无记三性,无记是心的本性,初生及命终,以及善不善
心所不起时,心都是无记的。与善心所及恶心所相应,成为善不善心,即是客性。
约心相续的为不善心所染,说心性本净,客尘所染,并非不善心的自性,是清净
无漏的。成实论师,说心性通三性,也以此经为不了义,约相续假名心说。声闻
中的大众部,分别论者,是以心的觉性为本净的。大乘中,如般若经、中观论等,
以为此约善不善心的空性说。一切法本性空,自性清净心者,清净就是空,空就
是清净。众生的心是本性空寂的,一切法也是本性空寂的,所以说一切法及心自
性清净。心性虽本来空净,而以因缘有杂染烦恼,不碍自性空的缘生烦恼,不离
法性空,即是法性空,无二无别,然由于烦恼,本净(空)的心性,不得显现,
由此说心性本净为烦恼所染污。瑜伽学者,也约此

  义说。然邻近大众分别说的真常唯心论,如本经,所说即略略不同。心性本
净,或自性清净心;当然约如来藏法性空说。然胜义空的般若宗风,法性空约一
切法说:心性空虽约心以显法性,但心性净与法性净,是无二的。本经直约心性
说,心性本净中,含摄得无边功德,所以说:‘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异不思议佛
法’。如来藏虽即法性,但约一一众生上说,不离蕴界处(有情自体),不离贪
瞋痴等烦恼所染说。如来藏自性清净,唯能约众生说,与法性本净不同。性净中
有无边功德,名如来藏,这与般若经等心性本净不同。本经的自性清净心,约心
性与空性的合一说:此即寂即觉的心性中,摄得无漏功德法。这样的自性清净心,
无始以来为烦恼所杂染。凡真常唯心论的自性清净心,是有空寂、觉了、净法功
能三义的,与中观及唯识义不同。丁四证说戊一胜鬘推佛‘唯佛世尊。实眼实智,
为法根本。为通达法,为正法依,如实知见。’

  佛命胜鬘更说摄受正法,胜鬘即奉命广说如来一切果德。如来果德,极为甚
深,为引摄众生易生信心起见,又推尊于佛,请佛证明。文句已如前解说。

  戊二如来述成‘胜鬘夫人说是难解之法问于佛时,佛即随喜:如是如是,自
性清净心而有染污,难可了知。有二法难可了知:谓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彼心
为烦恼所染亦难可了知。如此二法,汝及成就大法菩萨摩诃萨乃能听受,诸余声
闻,唯信佛语。’

  “胜鬘夫人说”了这甚深“难解”的妙“法”,又敬“问于佛”,请佛证明
“时,佛即随”顺欢“喜”的说:“如是!如是”!胜鬘说的甚深法,约义理,
通于如来究竟果德的一乘、一谛、一依;从文段说,由如来藏自性清净为客尘所
染的难可了知而来。“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这的确是“难可了知”的。分别
的说,“有二法难可了知”:一、“自性清净心”──如来藏,“难可了知”。
二、根本的无明住地烦恼等,也是难可了知的。而说“彼”自性清净“心,为”
无明住地等“烦恼所染”,染净二法的互相关系,更是“难可了

  知”。众生的心自性,本是清净的,但为烦恼所染,虽为烦恼所染,而自性
还是清净的。论到这真妄的根源,以及真妄相关处,真是难可了知!贤首家说的
‘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即可为此义的说明。为烦恼所染是随缘,虽随缘而自
性清净不变;虽不失自性清净,而确是随染缘,为生死依,起一切虚妄法。矛盾
而统一,统一中存有矛盾,真妄的相关处,是如此。“如此”甚深难知的“二法”,
唯有“汝”胜鬘“及成就大法菩萨摩诃萨乃能听受”。大法就是正法。正法,显
法的微妙;大法,显法的深广。听了能领受,这不唯信仰而已,是经智慧的了解。
除了成就大法的菩萨能领受外,“诸余声闻”缘觉的二乘圣者,“惟”有“信”
受“佛语”,不能以自己的智解来领会的。

  丙二大(一)乘道因丁一如来说戊一标‘若我弟子,随信,信增上者,依明
信已,随顺法智而得究竟。’

  一乘道果中的一乘、一谛、一依,归结于一切众生本有如来藏心,这是趣入
大乘的因依;以此为依,才能发心、修行、证果。即如来果德,为众生入道真因,
为真常妙有者的唯一特色。

  如来承上而接著说:“若”为“我”佛的“弟子”,修一乘佛法,最初是
“随信”,即以信心为依而修学,是随信行者。学佛本有二类根性:一是随信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