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生死无惧-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禅坐时要把眼睛张开,不要闭起来。不要逃避生活,而要保持开放,永远祥和。让你的感官(听、看、感受)保持开放,让你们自然而然的,觉受了以后,不要加以执着。
  不管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不要理它,不要执着。让听就听,看就看,不生任何执着。

  6。28
  好好深思:了悟无常是我们唯一所能坚持,甚至是唯一永远的财产。它就像天与地,不管我们周遭改变或毁坏得多么厉害,它们都能默默承受。
  譬如,我们掉入了让人毁灭的情绪危机……整个生命都快要解体了……丈夫妻子突然不告而别。然而,地球仍在那里,天空也还在那里。当然,地球有时会摇晃摇晃,只是在提醒我们,不要认为一切事情都是理所当然……。

  6。29
  佛教的所有法门都可以用根、道、果(Ground; Path; and Fruition)来解释。大圆满的根是基础的、初始的状态,是我们绝对的本质,是已臻圆满,永远现前的。
  敦珠仁波切说:“它并非要向外寻求;也不是原来没有,而要在心中产生。”所以,从“根”(绝对性)的观点来看,我们的自性与诸佛的无异;上师们说,毫无疑问,此时已不需教法和修行。
  6。30
  大圆满的上师们深刻地察觉到,把绝对和相对混淆是非常危险的。
  不解此道者,会忽略甚至轻蔑修行和因果业报的相关性。然而,真正常握大圆满精义的人,会更加敬畏因果业报,更加强净化和修行的需要。
  这是因为他们了解被遮蔽的内在是多么广大,因此要更加精进、自律地砍除横梗于他们与自性间的阻碍。
  生死无惧 月七月 
  OM VAJRASATTVA HUM
  金刚萨埵的心咒
  具有净化和治疗的力量

  7。1
  禅定时的负面经验很容易误导人,因为我们习惯将其视为坏的象征,但其实它却是幸福伪装而成的。不要厌恶它,而要认清它的真面目——只是一种经验而已,如梦幻泡影。
  了悟经验的真面目,能让你免于经验本身的伤害和危险。因此,负面的经验也可能是大福报和成就的来源。曾经有无数的大师,运用此负面的经验,转成觉悟的催化剂。

  7。2
  我们常想知道,要如何面对和处理负面的情绪和烦恼。
  在禅定的无垠广阔中,你可以用一种完全客观的态度来看待你的思想和情绪。当你的态度改变时,心的整个气氛就会改变,甚至思想和情绪也彻底改观了。当你越来越愉悦时,它们也会越来越愉悦;若你对它们没有什么意见,它们也不会造成你的障碍。

  7。3
  想像你与亲爱的人相处有困难,如父母亲、丈夫或妻子、情人或朋友等。
  如果你不把他想成他的角色,而是另一个“你”,另一个跟你有同样感觉,有同样快乐、害怕和痛苦的人;这样的助益和启示该有多大啊!想像他是个跟你完全一样的人,可以帮助你打开心扉接纳他,带给你更多的智慧去帮助他。

  7。4
  禅坐就像所有的艺术一样,必须保持松弛和警戒之间的微妙平衡。
  从前有个比丘叫亿耳,跟随佛陀最亲近的弟子修习禅坐。他不知道禅坐时要如何保持正确的心态:他极力想专注,却头痛无比;所以他放松自己,结果反而睡着了。最后他求助于佛陀。
  佛陀知道亿耳出家前是个有名的音乐家,所以佛陀问他:
  “你在家时不是善于拉琴吗?”
  亿耳点头。
  “你怎么把琴演奏出最美妙的音乐?是要把琴弦调得最紧?或是最松?”
  “都不是。要不紧也不松,要刚刚好。”
  “这就对了,你的心就要像这样,不要太紧,也不要太松。”

  7。5
  在死亡的恐惧中,我隐居山中——
  再三观想死亡时刻的不确定,
  我占领了不死的、永恒自性的城堡,
  现在,所有死亡的恐惧已逝,永不再起。
  ——密勒日巴尊者
  7。6
  佛法告诉我们必须了解的真理,但要成就个人悟道,还是要先靠自己修行。经由修行,我们将能度过各种艰难、痛苦和怀疑,而这些艰难和痛苦,即成为我们最伟大的老师。
  经由它们,我们学到谦恭;认知到自己的局限;发觉到从习气和旧有框架中跳脱出来的内在力量和无畏;也领受到了修行开展出真正自由的广阔视界。

  7。7
  我们如此地沉溺于追逐外界的一举一动,却完全忽略了亲近自己的内在心灵。
  我们恐惧于探索内在,因为我们的文化并没有告诉我们,探索内在能够得到什么。我们甚至认为这样做可能会让人疯狂。这是自我最狡猾的诡计,让人无法发掘内在真实的本质。
  于是我们忙碌度日,以免冒险去探索自我,甚至连禅修的观念都会把人们吓着了。当他们听到“无我”或“空”的字词时,马上联想到好像是要被掷出太空舱,永远在黑暗、寒冷的虚空中漂流。
  没有什么东西比追求真理更重要了,但在这个追逐享乐、害怕沉默的世界,我们却以喧闹和疯狂的忙碌来自我保护。
  探索自性,已成为我们最害怕的一件事。

  7。8
  深奥宁静,
  解脱烦杂,
  明亮清澄,
  超越思议的心;
  这是诸佛的心。

  在其中,
  无物需要被消除,
  也无一物应添加,
  只有纯净无瑕,
  自在地凝视自己。

  7。9
  在这个高度相互依赖的世界里,个人和国家不再能独自解决问题,而需要彼此互助合作。因此,我们要培养一种世界责任感。要捍卫及孕育这个世界家庭,扶持弱势的成员,并保育我们的居住环境,这是我们个人及大家共同的责任。
  ——喇嘛

  7。10
  困难和障碍如果可以被正确地了解和运用,可以出人意料地转变为力量的来源。
  西藏国王格萨尔是伟大的战士,他的流亡历程,是西藏最伟大的文学史诗。格萨尔是“永不屈服”的意思,是永远不败的人。
  自他出生以来,他的叔父洛东就用尽各种手段想杀死他,但一次次的阴谋却让他越来越坚强。
  对于西藏人而言,格萨尔不仅是勇敢的战士,也是精神的战士。做为精神战士,必须具备特殊的勇气,天生拥有睿智、温柔和无畏。精神战士仍会恐惧,但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有勇气去面对痛苦,认清楚恐惧的根源,毫不逃避地从困难中汲取教训。

  7。11
  对死亡及无常的省思,能让我们在尚有一息时,好好利用此生;当我们死时,才不会悔恨、反责自己浪费生命。
  就如西藏有名的诗人、圣者密勒日巴尊者所说:“我的信仰就是活着——死去——没有任何反悔!”

  7。12
  心思放逸,不省死之将至,
  尽行无益之事,
  若使空手而回,心将狂乱不宁!
  你要找到修行法门,
  此刻,为何不修习智慧之道?
  圣人言:“不记师训,即为己之欺妄者。”
  ——《西藏度亡经》

  7。13
  “锻炼”心灵并不是要强制征服或洗脑。首先要直截具体地审视心灵的运作,这是你从心灵修炼所得的知识,也是修习禅定的体验。
  然后,将此体验运用于训练心灵,小心翼翼地驯化它,让它越来越柔软,你就能做你心灵的主人,能够驾驭它,达到最完美、完善的境地。

  7。14
  融合智慧和慈悲是参与保育地球最有效的方法。
  现今许多宗教大师也了解到,不只出家人要修行,在家人不论其信仰及生活方式如何也需要修行。心灵开展的本质是非常实际的、动态的,我们所共处的险境使得心灵开展更显必要,因为我们不再认为它只是令人愉悦的事,而是存活下去的必要手段。
  如同一个著名的西藏教法所说:“当世界充满邪恶时,所有的不幸都应转化成开悟之道。”

  7。15
  佛教徒接受轮回的根基是意识的连续。如果你追踪心灵或意识的轨迹,你会发现心念迁流不息的源头是无垠的虚空,这就是无始。
  所以,一定有持续不断的轮回,让心继续地存在那里。
  ——喇嘛

  7。16
  终其一生,你的内心中存活着二个人:一个是自我,它总是喋喋不休、要求苛刻、歇斯底里并精于计算;另一个是隐藏深处的精神生命,它智慧坚毅的声音,你几乎很少听见或注意到。
  当你越接触教法,观想并将其融入生活,你的内在声音、内在智慧(就是佛教所说的“觉察心”)将会觉醒及强化。这时候,你可以开始辨别出觉察心的引导,和自我的喧哗迷惑声的不同;你真性的光辉和自信,也开始重返回来。
  事实上,你已经在自我之中发掘了智慧的向导。因为它智慧的指引,你的觉察力越来越强烈而清楚,你将可以开始分辨真理和自我诈骗的真相,而能以洞察力和信心聆听它。

  7。17
  心是万象之源。
  如果未经审视,
  它会横冲直撞,精于骗术。
  若你正确看穿它,
  它就不再有任何根源,
  本质上不再有来、停留和去。
  ——蒋扬钦哲仁波切

  7。18
  痛苦不可能被免除,你愈想要逃避痛苦,只会变本加厉,而且无法从经验中学习,这个事实我们不是一直却很清楚吗?
  就像里尔克(Rilke)所写的,一颗被保护的心,“从未失落,纯真安全,不解温柔;只有失而复得的心才能被满足:因为放弃一切而得到的自由,享受着自主的愉悦。”

  7。19
  要想得到帮助,只要祈求就可以。
  基督不是说:“只要祈求,我就赐给你;只要寻找,就会找到;只要敲门,我就替你开门。每个人只要祈求,就能获得”吗?
  然而,祈求是一件很难的事。我发觉多数人不懂得祈求。有时是因为自大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