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千年管理思想探源-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调节律。一个懂得阴阳规律并且善用阴阳规律的管理者往往是成功者,因为他们懂得按照这个规律进行自我调节。这就像一个人十分懂得天气变化,这样他就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按照天气情况该做什么事情,这也是人生的一门艺术。越是有能力进行自我调节的人,成功的希望和取得的成就就会越大。

道家思想的管理规律六
容忍律。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百分之百完美的事物,最多也只能是近乎完美。在我们生活的空间里;要求任何事都达到尽善尽美是不现实的。因此即使我们看到一件不如意的事情,从另外一个角度,可能依然有可取之处。所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我们都要具备容忍的态度以等待事物的变化。

371老子的水式管理
老子提倡的是水的模式。他对水有相当高的评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近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不争,故无尤。” 日本人的柔性管理就是充分吸收了老子的水式管理方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新一轮竞争中取得了胜利。

372老子的无为管理
在道学中最为精练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是“无为”。道家的无为而治是管理上的一个至高境界。存乎一心,无为而治。老子的无为是一种积极的,是动态的。根据逻辑的推理,有为是正题,无为是反题,无不为是合题。在这里,正题和合题中间的关键是反题,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才能达到无不为的境界,否则是行不通的。其实,中间阶段的无为是对前一个阶段深刻反思的过程,是一个积极准备的过程。

373佛学与管理一
佛教的理论是一个非常玄妙又无法完全捉摸透的东西,佛学本身是一个相当丰富而且深奥的理论。它将宇宙分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而这三界都是我所创造的,如果我的心在,则宇宙在,我心空则宇宙空。这就是说宇宙是被人所感知的东西。反过来说,我的心中就是一个宇宙,或者说心就是佛。

佛学与管理二
因缘——这就是之所以存在这个被感知的世界,都是由于一个缘故所发生的。没有因就不会有果,今天的结果是昨天的缘故,今天的缘故将是明天的结果。同时,它把时间划分成非常小的单位。这样,凡是说过的就是过去了,过去了就是不存在了,之所以你感到存在是因为你的大脑还在过去。它的理论根据是:世界上一切的事情都不是孤立的,都是由当时的各种条件所决定的。

佛学与管理三
色空关系。佛学理论最主要的就是色和空。色只不过是物质的表现形态,空是物质的属性,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不异”就是不相离异,二者是共存的,相互依存,不可分离。色和空是统一的,实质又是一回事,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表现为色空从现象到本质,从本质到现象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其实本质和现象是不可分割同时存在的。

佛学与管理四
人非是我,我不是我,而是非我。在管理方面,尤其是高级领导人,一般都处在相当大的压力下。人在经受大的压力时容易犯错误,而在处理小问题时是不大容易犯错误的。如果把大的问题看成是小问题处理,就会显得相当明智,也容易处理得多了。而解决这一问题,佛学的理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依据,因为什么事情都是空的,那就不必要为此而承担大的压力了。

374东方管理思想一
以人为政治管理的中心。首先是人要听命于天,天的代表者是天子,那就听命于天子。这样,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儒家提出了大量的规则和道德规范。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其最基本的含义是:“过犹不及”,“礼之用,和为贵”。这是有东方特色的思维方式, 又是传统文化所追求的一种理想人格和合理的道德规范。中国人用平衡、协调、适应、统一来代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家庭内部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这种团体维系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团体的发展。

东方管理思想二
以家为生活及日常活动的中心。“家”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个神圣的词。家庭生活是中国人第一重要的社会生活,亲戚、朋友、邻居是第二重要的社会生活。这两种生活集中了中国人的要求,包括了中国人的活动,规定了其社会道德条件和政治上的法律制度。“中国缺乏宗教,以家庭伦理生活来填补它。” 西方的社会观念是强调个人的作用,而中国是强调家庭的功能。

东方管理思想三
以计谋为交往中心。筹划和谋略是中国人智慧的集中体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大量的计谋,如《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等。中华文化从一开始就是在一个实力比较相当,竞争条件比较对等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所以从本质上来讲,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来源不同。因此,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再一次形成了实力相当,竞争条件比较平等的大环境时,中国东方文化所形成的管理思想再一次为世人瞩目,是很自然的事情。

东方管理思想四
东方管理思想与西方管理思想的相互影响。东方管理思想对西方管理思想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从指导思想上对当今西方管理思想产生影响。其次,在人的行为方面,西方管理思想主要将重心放在对物的管理和对组织的研究,中国的东方文化对道德的塑造有特殊的功效。最后,在对工作方面,西方偏重于工作职责的管理。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倡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工作之间形成一种新的关系,这种关系将是在原来关系上的一个大飞跃。这是人类进步的结果,也是人类文明成就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375日本文化的渊源
日本文化是近乎宗教式的文化,它的来源十分复杂。主要来源有:儒教、道教、佛教和神教。儒家文化起源于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它的中心概念是仁、义、礼、智、信,强调天命和做人的道德。日本人非常欣赏老子“水”的学说,讲究以柔克刚,认为水是一种境界。在这种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日本特有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成为日本在市场竞争中叱咤风云的锐利武器。

376日本企业文化的成因
(1)日本是单一民族的社会,结构是同质的,具有国民意识和行为趋于同一的民族习惯。(2)长期受到东方文化的熏陶,有一种和现代企业文化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基础。(3)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改革为日本企业文化发展创造了一个有利环境。(4)日本的社会文化的恩耻观,强化了从业人员对集体的“一体感”,为孕育日本的企业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土壤。(5)日本善于吸收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文化,把这些文化的优良特征融于一体,形成了既有原则又有信条和精神的企业文化。(6)依靠企业自身的努力长期坚持,身体力行、潜移默化,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最终逐步形成独特的日本企业文化。

377日本企业文化的特征
(1)现代文化和日本传统文化交融。(2)企业的家族化。(3)重视培养职工对企业的忠诚感。(4)加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5)充分发挥群体的优势。日本文化的特质决定了当经济发展到相当程度时,同样会暴露出自身的弱点。机体的腐败行为最终会吞噬经济成果,容易形成连锁反应,进而引起经济衰退。

378日本企业管理体系的三大支柱
日本式企业经营的三大支柱,一是终身雇佣制;二是年功序列制;三是企业工会制。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日本企业竞争力量的源泉,也构成了日本企业的个性特征。

379终身雇佣制的特征
(1)录用刚毕业的大学生。(2)以综合能力为基准录用。(3)被录用者主动要求将本人的一生奉献给企业,但企业必须保障本人一生的职业作为前提条件。终生雇佣制是既有利也有弊。利是企业员工效忠企业,主人翁意识强。弊是人事管理的灵活性比较差,容易僵化。

380年功序列制
所谓的年功序列制是依据从业人员在本企业连续就业的年数确定其工资和职务的制度。这可以从企业员工的平均年龄窥视到企业的竞争力。如果企业不能连续发展,不能连续增加新的职工,则企业的负担就会越来越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会成问题。而且日本的企业一旦发生问题便是一个连锁反应,有时是无药可救的。

381企业工会制
企业工会是指企业中的工会,只限于企业内部,不分工种。日本企业工会与企业有深刻的联系,从本质上来讲,它们是企业实体的两个方面。日本的企业工会与企业管理者的目标一致,工会认为没有必要参与企业的经营,因为企业的经营者不仅代表企业也同时代表工会。尽管工会和企业的管理者是同一命运的共同体,企业工会也要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数据起到监督的作用,以防止经营者滥用职权,损害职工的利益;在企业处于困难时期,企业工会应采用一些方法激励工人为企业尽力。

382日本企业的市场战略分析一
日本企业在20世纪60年代实行的经营战略是企业成长战略。这种成长战略也叫扩大战略和发展战略。它主要由产品战略和市场战略所构成。这种战略热衷于发展市场和扩大市场。为了达到此目的,宁愿部分地牺牲眼前利益,也要压低价格进行“倾销”。

日本企业的市场战略分析二
倍增概念。日本企业从不放过一切可以利用的市场机会。当发现市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时,则迅速采用倍增战略,即用2年到4年时间将生产能力和产量翻一番。具体做法是:只要发现市场的增长率达到20%~30%时,就采用先下手为强的战略决策,成倍地增加投资,使产量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这样,销售额比竞争对手增加得越多,成本下降,薄利多销,收益也增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