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冯学成+通书+讲座文稿-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继于王阳明的学说。所以:“《易》,何止五经之源?其天地鬼神之奥乎!”
《通书?乾损益动第三十一》:君子乾乾不息于诚,然必惩忿窒欲、迁善改过而后至。乾之用,其善是,损益之大莫是过,圣人之旨深哉!“吉凶悔吝生乎动”。噫!吉一而已,动可不慎乎!
前面两章我们分别讨论了圣蕴和精蕴,在这一章里又将其具体化。在本章里面谈到了《易经》里的三个卦:乾卦,损卦,益卦。
“君子乾乾不息于诚”。乾卦?九三爻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乾文言就说:“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九三爻,上不在天,下不在地,中不在田,处于一种上下为难的状态之中。大家都知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乾乾之貌,他的目的就是为了进德修业。怎样进德修业呢?要不息于诚,要立足于忠信上。离开了忠信,就谈不上进德,关于忠信大家可以参看我们在前面几讲的内容。现在搞文章的,都比较清楚什么是修辞,在文字上,在语言上,在思维上去如何修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要立于诚,而诚要通过修辞来达到。在《通书》里把易经?乾卦的九三爻里面的一些思想规范到了这一句里面,实际上在九三爻里以及《易经》还有很多内容,其意义范围太广,我们不可能在这里一一讲的很清楚,这是必须单独设一个专题讲座,并且大家有时间,有兴趣了解才能细谈。在这里我们只需明白其中的道理,一些思路。周惇颐先生在《通书》的整篇文章中是有着他自己的思路——诚,贯穿了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的思想,把《易经》以及《四书五经》的道理都归结到本书之中。
但是怎样达到仁﹑义﹑礼﹑智﹑信的层面,怎样达到诚的境界,怎样法天则地,自强不息要具体到什么地方?文中接着说到:“然必惩忿窒欲、迁善改过而后至”,指出了所有修养的基本功夫,不管你哪一门哪一派,其修养的根基必须着眼于此,若不能落实到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就算你能把教义说得天花乱坠,你还是只能站在圣殿的秘奥之外,只能是口头革命派。我们在前面讲了不少关于身心性命的修养锻炼,它都有其落脚点,都必须落在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的基石之上。
我们的思维是复杂的,会受到我们的意念欲望的支配。我们念头一动,就会有个动机,但这个动机并不是清纯的思想,往往都会有利害得失荣辱是非掺杂在里面,能够清纯的少之又少,有修养功夫的人才知道怎么样把握念头,而一般的人往往念头一动,就在考虑对自身利益如何。现在是时尚经济,是要讲利益,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也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你想进德修业,达到圣人的境界,或者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战斗能力,提高自己的价值观,那就必须具有惩忿窒欲、迁善改过这样的修行。如果你想成大人,成大业,那你就必须有大人的气象;而要有大人的气象,就必须经过成其为大人的学修,就必须孳孳不息于诚,那就必须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在我们的思想里面杂质很多,佛教就说“俱生烦恼,贪嗔痴慢疑”,是与身俱来的;按基督教来说就是原罪。是每个人都有的,当念头一动,就算是理性的思维,都逃不过利欲的魔网,都逃不过利欲的支配。一百多年前章太炎先生就人性写了一部《俱分进化论》,其意思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从道德上讲,善进化,恶也进化,即是善恶俱进。我们人类当一开发出原子核能,就首先运用在军事上,生产成原子弹﹑氢弹等等,实际上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很多刚开发出来的新东西都首先运用在军事上了。所以不管人类如何发展,如何光明,总会有人欲的阴影在伴随着,即使在如何冠冕堂皇,也经不起理性的检验,道德的检验。这是人类的矛盾之处。
但不管怎么样,要有大人气象,就必须拿得起放得下。武侯词有一幅对联,这样写到“文章与伊训说命相表里; 经济自清心寡欲中得来”。诸葛亮给自己的儿子写了一篇《诫子书》,写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都是说人要清心寡欲,淡泊宁静。淡泊就是惩忿,宁静就是窒欲。如果每天意气用事,思维被七情六欲蒙蔽了,就不可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就更不可能成大人,成大业。要心如止水,心如明镜,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惩忿窒欲,排除思维上的杂质﹑不良因素。
佛教就对禅行提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净虑,我们思维的杂质太多了,要把这些不干净的东西排出去;二是思维修,我们的思维经常会出现短路,没有进行优化组合,不是明晰的,不是最科学的,就要对其进行修整;第三就是得定,就是禅定,使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不动,不被意念,欲望,情致上的影响,要有静气,要有定力。但这些都必须通过惩忿窒欲才能实现,所以这应该是我们平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基本功。离开了这一点,就算你能把诸多圣贤之书背得滚瓜烂熟,也是无用的。要改造身心性命,要改变命运,就必须从这个基准点着手。看着容易,做着难,任何宗教都要建立在这个基准点上;任何圣贤的学问也是建立在这个基准点之上;这既是修养的基本功夫,也是修养的最高功夫。
在易经?损卦的卦象词中就说:“君子以惩忿窒欲”。在社会活动中,难免会有损有益,今天得利,是益;明天亏了,或是降官降级,或是天灾人祸,是损。而有了损,心就会不愉快,烦恼从生,牢骚不断,所以易经?损卦就提示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惩忿窒欲。我常对人说要心平气和,有的人没事的时候可以做到,但当一有事情来就做不到了。
什么是损?水土分离,水不能润土,山在上,水在下,相互之间不能交流,相互滋润,就称之为损。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惩忿窒欲。而在益卦中,“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当我们觉的旧房子中有问题,就会搬到新家。人心也是如此,我们的心是有很多尘埃的,有很多不良的情绪附着在上面,那我们就应该把心换一换,变成光明的,吉祥的。也就是见善则迁,这不是什么见乞丐就施舍点钱,也不是进了寺庙就捐献,那就错解了其中的意思。古人曾说“但得三业清净,何须拜佛烧香”。我们的身心意若能干干净净的,那我们的行为的也就能干干净净的,那也就无需拜佛烧香了。所以迁善改过是很重要的,在前面我们已经对过谈了很多,大家可以参看一下前面的章节。在易经损益二卦就指示我们要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此外,损益二卦还有另外一层意思。作为损卦,损下益上为损,泽竭而渔为损,把老百姓的钱都弄进当官的腰包里就为损;益卦。损上益下为益,把上面的利都给底下的为益,造福于民为益,富国富民是益。
“乾之用,其善是”,乾卦给我们的指示,给我们的启迪是什么?就是一个“善”。善是什么?易经?乾卦有云:“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就是生生不已,生善法不生恶法。王阳明说:“易也者,道吾心之阴阳也”,我们心的阴阳就要生发阳气,生发善的一面,非是小善,《易经》?系辞就说:“小人以小善为无益……以小恶而无伤……”,我们要从大的方面着眼,在道上着眼,在自己的修为上着眼,也就是在归结为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君子损益之大莫是过”,易经的损益二卦其根本之意在于谈“过”,在《通书》四十章里反反复复在谈论的都是这个过。我们不要简单的看待这个过,这是我们进德修业的基础,古代圣贤如孔子都要闻过则喜,所以损益之大莫是过。我们讲圣人之道,讲仁﹑义﹑礼﹑智﹑信,其归根到底的功夫和作用上就是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在《易经》中,不只损益二卦谈到了过,在其它很多卦里都谈到了过,是把这个问题看得很重的,所以“圣人之旨深哉!”
“吉凶悔吝生乎动”。这是《易经》?系辞里面的原文。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语言和行为,只要动,就会产生吉凶悔吝四个效果,而吉只占其中的四分之一。我们的言行和活动一经展开,后果就是吉凶悔吝,所以我们在日常社会活动中,要提高警惕,要对我们的语言活动﹑行为活动进行监控,要在自己的脑壳上安一名警察,以避免错误,避免麻烦。所以文中感慨道:“噫!吉一而已,动可不慎乎!”

题目: 《通书》第十五讲 
————————
《通书?家人睽复无妄第三十二》:冶天下有本,身之谓也;治天下有则,家之谓也。本必端,端本诚心而已矣,则必善,善则,和亲而已矣。家难而天下易,家亲而天下疏也。家人离,必起於妇人。故睽次家人,以二女同居而志不同行也。尧所以厘降二女於妫汭,舜可襌乎?吾玆试矣。是治天下观于家,治家观身而已矣。身端,心诚之谓也。诚心复其不善之动而已矣。不善之动,妄也;妄复则无妄矣;无妄则诚矣。故无妄次复,而曰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深哉!
在前面一章里讲了易经的损益二卦,在这章则又讲了易经的家人睽复无妄四个卦,这四卦与大家的关系还是很密切的。在《大学》中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而这套程序是如何展开的,周惇颐在本章就说到:“冶天下有本,身之谓也”,这个身包括我们的心,身心一体。我们能把自己管好吗?能把自己的心管好吗?遇到诸多容易迷人心智的事物的时候自己的心管得住吗?这些都是考核一个人的定力,静气的硬指标。如果连自己都做不好,那还能谈齐家治国平天下吗?历史上如夏桀,商纣,隋炀帝等都是管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