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冯学成+通书+讲座文稿-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镜谋曜季褪侨绾味源АT凇缎业诎恕分形颐蔷吞傅搅恕叭酥恍也晃殴蟛恍椅蕹堋1赜谐茉蚩山蹋殴蚩上汀薄U饬秸挛颐且灯鹄匆黄鹂矗浜笪颐墙驳降摹肚鹨娑谌弧罚不菇汀肮苯新凼觥N颐堑男男孕扪绻挥泄吞覆簧鲜裁葱男孕扪恕7鹧б苍担喝绻挥蟹衬眨簿兔挥衅刑帷H嗣挥泄恚簿筒豢赡艹墒ト恕
人若想高明,就必须和自己的过错作斗争,且坚持不懈地与过错作斗争。一个人若连续犯相同的错误,这个人就肯定是个蠢才;聪明的人是不会犯相同的错误的。遇到新问题犯新错误可以原谅,如果遇到相同的问题还要犯相同的错误就不可原谅了。总结经验,规范我们自身的操守,增长我们的智慧,使我们在可能会犯错误的时候而不会犯错误,就会比别人高明。所以高明之处,高明之道就是能够时时警惕自己的过错。
《孙子兵法》中说:“先立于不败之地……先求不可胜,然后胜之”,要先想如何不让别人战胜自己,然后再去想如何战胜对方,要立于不败之地,其前提就是要把自己的破绽,自己可能的过错弥补过来。作为心性的修养来说,就是两条,迁善改过,要在我们的心意识上防患于未然。“诚无为,几善恶”,我们心念一动,就或善或恶,在最根本之处,心灵深处,就把自身的漏洞修补了,改正了,那么我们的语言和行为上就会达到健康吉祥的状态。
易经第二十八卦 大过 泽风大过:过,超过了中道即为过,可为过错,也可为过人之处。其象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这是《易经》对我们人格的提示。本人初学《易经》时所打的第一个卦,就是这个大过卦,心中不禁惴惴然,然而我的老师对我说不要紧张,要独立不惧,遁世无闷。其后不久本人身陷囹圄,在此期间我就牢牢记住这八个字,保持自己的风格,保持自己的朝气。独立是人格上的独立,就算是身处孤立无援的环境之中,也无所畏惧,这是一个人的风骨。当我们身处逆境,不被人理解,或受到打压的时候,要保持独立不惧的风范。若能有这样的风范,也就无愧于一生了。孟子曾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和达之间是有个过程的,是需要一座桥梁的:要先善其身,再因各种因缘的汇集才可能达。
诸葛亮躬耕垄亩,隐居南阳,刘备三顾茅庐请他,才出山,若刘备不请,又怎么出山呢?又何以为后人所景仰呢?所以独立不惧,要有胆气才能不惧,要有胸怀才能独立,做墙头草是不可能独立的。要在人格上独立,在意识形态上独立,有独到的见解,要卓然而立。遁世无闷,即使为世人不理解,不认识,也不会因此而想不开,不会为此忧郁成疾,要心胸开朗,要看到前面的光明之处。《易经》里面字虽不多,但确能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含有极大的精神能量。
易经第六十二卦 小过 雷山小过:小过相对于大过而言,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小过,小的过错,有些人大过不犯,小过无不断。小过对自身是有益的,哪些有益呢?象曰:“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过,离中道过一点。遇到不同的事情时,在行为上多表现一点恭敬,或多表现一点悲哀,或在自己的行为上多一点检点,多做一点点无坏处,且会给自身带来好处。这是涉世的安全法则,是《易经》对我们在社会生活中面对人和事的建议。在语言上,在行为上,对周边的人和事,对上对下,对前对后,对左对右,要多一点礼敬,多一点检点。礼多人不怪,但不能过余,就多一点点就可以了。要如何把握这个度,就妙不可言了,需大家自己去耐心的细心的体会。

题目: 《通书》第十四讲 
————————
《通书?精蕴第三十》:圣人之精,画卦以示;圣人之蕴,因卦以发。卦不画,圣人之精不可得而见;微卦,圣人之蕴殆不可悉得而闻。《易》,何止五经之源?其天地鬼神之奥乎! 
圣蕴和精蕴是一体的,以及我们在后面将谈到的乾损益动﹑家人睽复无妄都是相通的,都是在谈《易经》的卦,卦象,卦词。精,是谈圣人之精。圣人之精,就是易简而天下之理得已。精,对粗而言,精细,精明,精到。文中谈到:“圣人之精,画卦以示;圣人之蕴,因卦以发”。《易经》?系辞有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前段时间有位易学“大师”到我们书院来作客,我们就简单论了论“易”,大家各有所学,各有所见。苏东坡的父亲苏洵有一篇《易论》,我们的这位大师就没看过,而我们现在讲的《通书》,又名《读易通书》也没有看过。问他去看过四川什邡的元苞经吗?他说听闻过但没看过。我遂建议他应该去看一看。历史上有三易之说,即夏有连山,殷有归藏和周有周易,周易就是我们常见的周文王所著的《易经》,连山易已基本上失传了,归藏易传下来的就只有卫元嵩的《元苞经》。南北朝的卫元嵩真人,原是一和尚,后还俗当了道士,煽动北周武帝灭佛,他在易学上有着极深的造诣和崇高的威望,连佛门亦对他无可奈何。释道宣所著《唐高僧传》中有一则《元嵩传》,里面就提到:北周已亡,到了唐朝时期有一大臣杜祈死后来到地狱见阎罗王,此人原是北周武帝的旧臣,遂引他去见北周武帝。见其披头散发,面黄肌瘦,身带重镣,还遍受地狱酷刑,上刀山,下火海,苦不堪言。杜祈上前问道:陛下为何要受此般痛苦。北周武帝回道:我悔不该听信卫元嵩之言,去毁废佛法,故受此苦。杜祈遂进言道:此非陛下主谋,其错应在卫元嵩身上,他人在何处呢?应抓他归案,陛下你不就可以将罪减轻了吗?北周武帝答道:上穷碧落下黄泉,遍寻三界都找不到卫元嵩。《唐高僧传》是佛门高僧所著,对毁灭佛法的罪人卫元嵩在本书里都未写其下地狱,都不曾将其逮住,可见卫元嵩之神通广大。
我们常说“易”在蜀,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西汉末年四川杨雄模拟《周易》所创立的《太玄经》,太玄与周易,源同而流异,均源于河图洛书,并都具有混沌(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生三才,三才生万物的阴阳宇宙观,回归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模式,司马光有云:“易与太玄道同而法异。易画有二,曰阴曰阳;玄画有三,曰一曰二曰三。易有六位,玄有四重……”,只是没有多少人能够看得懂罢了。另一方面就是卫元嵩的《元苞经》,周易首为乾卦后为坤卦,而《元苞经》则是首坤卦,现在很多学易的人都不知道有个《元苞经》。宋理学大家程颐和程颢的易学,其后近八百多年就成为了官方易学,声望极高,为学者所必读。而二程小时,其父亲任四川什邡县令,二程见当地篾翁编了些卦在竹编器皿上,而且当地的诸如卖油翁,挑粪翁等民间之人大都懂易,很是惊讶,遂求教,使他们大增了对易学的认识,后又影响了朱熹,并对其后的易学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所以说易在蜀。
“圣人之精,画卦以示;圣人之蕴,因卦以发”。宇宙的万事万物都归结在八八六十四卦里面,归结在三百八十四爻里面。易者,象也,象天,象地,象人,法天则地。把天地﹑社会﹑人事的一些秘奥,一些变化,一些准则就用易经八卦的形式来包含在其中。一阴一阳之谓道,道运行在阴阳里面。然后四象八卦,错综变化,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有对立面的相互转化,就象我们社会中的阴暗面和光明面;正面和反面等等都可以在易卦里面得以体现。它可以给我们无穷的启迪,很多不明的事象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易卦反复体会,琢磨,就可以得到非常神奇的启示,即有如神示一般。卦不画,圣人之精就不得而见。
在《易经》?系辞中就说:“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故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这就是观象玩辞,通过对易经八卦反复的玩,才能得到相应的启示。比如说“泰”卦,乾卦居下,坤卦居上,三阳交泰,可是若上下颠倒了,就成了天地“否”卦,那麻烦就大了;“损”卦和“益”卦之间也是如此。老子就说:“物壮则老”,用现在的唯物论证法来说就是事物向着对立面的转化。动极生阳,静极生阴;阳极生阴,阴极生阳;好事情多了就会变成坏事情;真理再往前多走一步,就变成了谬论。这些在易卦里都可以给予启示。
易经六十四卦所包含的信息量是非常庞大的,神妙的。比如说计算机的产生原理就和易数的原理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说在卦里面含蕴了非常深邃的思维法则,并依此给我们的极大的启迪。从先秦以来,易经的学术和流派数以千计,在《四库全书》的经部中,关于易经的注家就有上千,而现在搞易术﹑预测,算命﹑看风水的就更不计其数了。
《易经》的关键是圣人之道,周惇颐在《通书》,又叫《读易通书》中并不是谈看相算命,而是大谈圣人之道。而道教则主要注重练气炼丹的内修功夫上去了。所以《易经》的层面很精,很深,很广,很博,但是归结为一点就是精蕴,《易经》?系辞就云:“易简,而天下矣之理矣”,“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到了明朝的王阳明先生就对此说了一句很中肯的话:“易也者,道吾心之阴阳也”。王阳明是宋明理学的大师之一,处于心学的最高峰,其影响力与朱熹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象现在日本和韩国的民俗﹑民风﹑民气基本上就承继于王阳明的学说。所以:“《易》,何止五经之源?其天地鬼神之奥乎!”
《通书?乾损益动第三十一》: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