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冯学成+通书+讲座文稿-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枰矶蠛偷墓し颉7蚋局涞墓叵担孀鸥母锟乓岳匆渤鱿至撕芏嗦榉常牖槁誓昴昱矢撸绾未硪惨丫晌说苯裆缁岬闹匾翁狻
“各得其理然后和,故礼先而乐后”。万事万物只有各得其理,各安其位,才能够身处在和谐之中,有健全的社会机制,才会有盎然的生机,才会有强劲的活力。在面对人事关系的时候,面对上下左右的时候,有些人过于拘理,过于讲理,而有些人则不讲理,强横霸道,这都不好,要摆到恰到好处。中国是一个讲究关系学的大国,关系如何处理的合适耗费了人大部分的心力,如果能将这大部分的心力投入到该用的地方,中国的成就远不止于此,这也是中国的特色,即内耗,对此大家可能会深有同感。实际上这个麻烦就是因为理

题目: 《通书》第八讲 
————————
《通书?务实第十四》:实胜,善也;名胜,耻也。故君子进德修业,孳孳不息,务实胜也;德业有未著,则恐恐然畏人知,远耻也。小人则伪而已。故君子日休,小人日忧。
务实应该是目前中国急待解决的问题。现在有些人务实,但是也有相当多的人是务虚。邓小平的“黑猫白猫论”就是实用主义论,要务实唯实,只有唯实才能解决很多问题。务实,唯实实际上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念,是一个人的品性,是衡量一个人的人生观的重要标准。周惇颐在文中就提到:“实胜,善也;名胜,耻也”。在我们周围的人和事中,就可以看到有不少人好名,不择手段的去弄名,所谓的名人也大都是实未至而名先到。实胜,一个人真正具有了这个实力,有了这个本钱,实实在在的去做事情,这就是善。正所谓只计耕耘不计收获,只计过程不计结果。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往往身处其中的时候,就破不开“名胜”这一关了。
作为我们龙江书院本身,就没有通过电视报刊等各种媒体去广为宣传,不敢去做这样的事情,因为我们目前“实”都还没有,又何以谈“名”呢?我们要先实实在在的做好龙江书院自身的事情,通过一段时间地运作,如果确实受到大家的喜爱,再去做相应的“名”上的事情。有些所谓的大师,通过各种媒体自我吹嘘,相互吹捧,相互包装,相互抬高各自的身价,但做出来的东西实在不敢叫人恭维,这些人着实令人反感,他们趁着有点小小的本钱,就大势宣扬,捞名捞利,不去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功夫,缺乏在仁义道德上的陶冶,以至于让人心的惰性占据了他们自身的心性思维。所以务实,才是善,没有实而有名,就是令人羞耻的,是一种耻辱,人还是应该要有荣誉感。作为我自身这么几十年来,一直都还是兢兢业业地进行学修,不敢去好名好利,若去好名的话,早就远不止于此了。但是我在一九七零年从曾国藩的《经史百家杂抄》里读到周惇颐的《通书》时,就记住了“实胜,善也;名胜,耻也”,不敢去好虚名,虚名误事,于心有愧。
“故君子进德修业,孳孳不息,务实胜也”。作为一个君子,他人生的目的是进德修业,进什么德,就是仁﹑义﹑礼﹑智﹑信。在《通书?诚几德第三》我们就阐述了什么是德,即“爱曰仁,宜曰义,理曰礼,通曰智,守曰信”。作为我们自身,其人生目标也就是进德修业。在仁﹑义﹑礼﹑智﹑信上进德;通过仁﹑义﹑礼﹑智﹑信来规范我们的行为活动,来规范我们的社会生活,这就是修业。它可以融入社会的各个层面,领导如此,被领导也如此;机关里如此,与朋友间亦如此;三百六十行,行行如此,都不能脱离仁﹑义﹑礼﹑智﹑信这一基础,并将其贯穿其中。还要孳孳不息,不能松懈,不能懈怠,要实实在在的在仁﹑义﹑礼﹑智﹑信上下工夫,提高自己的修养,提高自己的教养,改造自己的心性,优化自己的心性,即要务实。务实也不是要走极端,只知满口仁﹑义﹑礼﹑智﹑信,而啥事不做,是要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对其贯入仁﹑义﹑礼﹑智﹑信的理念,养成和发扬并树立这一作风,就才能形成社会的正气。
“德业有未著,则恐恐然畏人知,远耻也”。如果我们的仁﹑义﹑礼﹑智﹑信做的还不够好,就不要对外去宣传,去鼓噪,惟恐天下不知,为什么呢?要远耻。现在社会对此没有一个评判的标准,我们毕竟距古已远,古人的好的价值观念和评判标准已基本上没有人会去用了。以前有这么一类书如《人物志》,《世说新语》等,它对当时社会的知名人士都会有一番品评,这些人士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受到全社会的监督,不论对错都会记录下来,就象现在网上有人对某一现象发贴子,并予以评判,从道德上,人格魅力上,语言技巧上等多方面进行评价。不象现在做人做事,做错了就过去了,行为举止不端也无所谓了,说假话说大话也不以为耻了,不会有人对此进行评价,现在中国社会已没有了评判的功能,也就谈不上什么真正的监督了。
前段时间在与几位朋友聊天的时候,谈到了网上的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位韩国学生仰慕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于是来到了中国的北京读书,到清华北大等很多地方逛了一圈,非常失望的发现没有他所要找寻的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目前很多地方都不讲述这些传统文化,没什么人谈论仁﹑义﹑礼﹑智﹑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根本就没有他们在中国古代书籍中所看到那种人格魅力,感到不可理解。实际上这些传统的文化反而在新加坡,在日本,在韩国等地方被当作很崇高的目标并保存的很好,并孜孜不倦的去追求,甚至是在西方也得到了极大的研究和宣扬,而我们作为一个泱泱大国,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尧舜之邦,居然对此都淡漠了。前段时间赵薇的军旗服装事件,大家不过打个哈哈就算了,但是再看看韩国的慰安妇电影事件,虽然也已过去了,但是作为当事人可不是打哈哈就过了,那可是通过各种媒体向全国的人民磕头谢罪,并去其头发,这都还不足以平民愤,甚至要求其自焚以谢国人。其两国对此事的态度就可见一斑。可见中国对传统文化,对仁﹑义﹑礼﹑智﹑信,对人的道德修养,尤其是对廉耻,已经麻木不仁了,这也是目前中国的危机啊。
我们再看看美国的“9﹒11”事件,我们不提倡恐怖主义,但是也可以看到伊斯兰世界的那种民族血性,在回顾我们自“9﹒18”以来对日本侵略的抵抗,确实有点软。再回头看李鸿章签对中国极具耻辱的《马关条约》的时候,被日本浪人打了一枪,而在一九零五年韩国被日本吞并后,第一任日本朝鲜统监伊藤博文则被韩国的安重根义士刺杀了。由此可见,我们国家民族的刚性大大削弱了,古时尚还有荆轲刺秦王,专诸刺王僚,燕赵也曾多慷慨悲歌之士,现在是慷慨不起来了,也悲歌不起来了。
现代大多数文人冒点酸气尚可,但其骨气就有待疑问了,而鲁迅先生所仰慕的魏晋风骨现在很难看得见。这也与教化有关,这么多年都不提传统文化的弘扬,作为普通大众不知如何为人,回看上述事情不尽深感羞愧。我们现在很多人大都丧失了做人的骨气,做人应有的廉耻,这与明清以来皇权对士大夫人格的摧残是分不开的。黄宗曦在《明夷待访录》中就曾提到自先秦到汉唐,再至宋,宰相上朝可持剑,进殿时皇帝要起立,要赐座,下殿时皇帝也要起立并目送出殿。而到了明清以来,对朝臣轻则廷杖,重则杀头灭其九族,以至于士大夫丧失风骨,民众则渐渐愚腐,三纲五常被极端化,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恶习,痼疾。我们现在的改革非常之艰难,这与我们的民心,风气有很大的关系。
“小人则伪而已”。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包装得漂漂亮亮,宣传得沸沸扬扬,实际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真是伪而已矣。前段时间有人不顾自身功底如何,不知天高地厚,就欲妄改某一名胜古迹先贤所流传下来的对联,而受到了诸多人士的质疑和声讨。还有些人不知天高地厚,到处题词,题字,着实不敢恭唯。不仅仅有些人实未至而名先到,有些企业也是如此,甚至有些机构的领导也是如此,以至于破坏了整个社会的风气。整个文化如此衰败,堕落,还无知,无耻,是我们民族的可悲之处。所以“小人则伪而已”。周惇颐先生对小人批判得不多,而对君子则大加赞扬。
“君子日休,小人日忧”。君子走在进德修业的道路上,越走心越安。仁﹑义﹑礼﹑智﹑信做好了,德就会长,心就会安:道德增加一分,心就会安宁一分;道德增加十分,心就会安宁十分。小人则反其道而行,没有走在仁﹑义﹑礼﹑智﹑信的道路上,那么就必然生活在恐惧之中。随时随地去算计别人,就又会随时随地提防被别人算计,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所以我们应该做君子,毋做小人,且远离小人,要踏踏实实的做人,老老实实的做人,这样一来我们的事业,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名誉就会得到保障。
这一章的文字和所涵盖的意义是非常高的,是完全可以作为我们行为的准则,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以随时警醒自己,督促自己。
《通书?爱敬第十五》:有善不及,曰:“不及则学焉。”问曰:“有不善?”曰:“不善则告之不善,且劝曰:‘庶几有改乎,斯为君子。’有善一,不善二,则学其一劝其二。有语曰:‘斯人有是之不善,非大恶也?’则曰:‘孰无过?焉知其不能改?改则为君子矣!不改,为恶恶者。天恶之。彼岂无畏耶?乌知其不能改?”故君子悉有众善,无弗爱且敬焉。
爱什么?敬什么?这又是一个价值取向问题。这里的爱敬仍然是归结到我们的道德上,我们的心性修养上,整个《通书》的四十章都是在心性修为的范畴里进行阐述和讨论。
有善不及。每个人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