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胜负手-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位年长者轻手轻脚踱到西屏旁边,放了一把细碎之物在桌上,顺手又在西屏的胳膊上迅疾地拧了一把,不动声色地站在一旁。西屏吃这一惊一乍,正不知如何措辞回复,这几个人却大声唤茶博士结帐走人了。
    张二爷等这才走近前,待看到西屏面前的一把金瓜子,大家全都惊呆了。西屏当着大伙的面缓缓捋起衣袖,但见右边胳膊留下了一片青紫,都说这老小子皮笑肉不笑下手够狠,这都是什么人哪?
    二十一 
    举行祭海弄潮仪式的地点选在钱塘江北岸盐官镇东一段刚刚修建好的鱼鳞大石塘边。
    再往西有一段是天然的石壁,斜向西南亘在江水中,石壁的西侧还是原先的柴塘。
    八月十八这天一大早,钱塘江两岸已是人头攅动,范子杰虽然没有心情,但多年未曾有过的热闹场面还是不肯错过,加上孩子们的踊跃,也就随着镇上的人流挤挤挨挨地来到江边。挤到石壁边时,人群中有年长的渔人见靠近石壁边上坑坑洼洼处全是水,很有经验地说:这里不能站,昨天的夜潮这里已上了水,今天的午潮肯定也是有过堤浪,险哪!说着领了一拨乡人往刚修好的鱼鳞大石塘那边挤。
    嘈杂的人声被暂时抑住,原来江面上,已有上百艘快船由西向东驰来,并结队分布,中间的指挥船上有一名军官挥动旗子在指挥变化阵势。每艘船上都有军士击鼓助威,随着旗子的挥动节奏整齐划一,张弛有致。两岸乡民不时发出阵阵欢呼。
    突然,人群全都静了下来,只见远处一长溜各色轿子渐行渐近,喝道的官兵如狼似虎赶开路中间的闲杂人等。临时搭建起来用作观礼的木台上一时集满了各色官阶的官员,乡民百姓围成半圆只等看究竟是什么人能让官家破费这么多银子来作这场操演。
    被认出来的首先是海宁知县查文俊,他的官阶今天太低,只能在一旁率一帮地方贤达聊尽地主之宜;巡抚朱拭因前段时间来过若干次,认识的人也不少;接着有人报出了藩台于时敏的名号;河督齐苏勒是旗人,但有的老河兵还是能认出他来。只有被他们围在中间的一个十多岁气宇不凡的着满族人便装的男孩没人认识,但在一片窃窃私语声中大家都听到了一个名字:这个男孩就是老皇帝跟前最受宠的孙子,现任皇帝雍正的四子弘历,虽然他还没有封王立储,眼下仅仅是一个阿哥,但朝野上下都传他将来最有可能继任大统。
    祭海的仪式是由河督齐苏勒主持。
    点香烛,行祭拜大礼,僧人诵经等有条不紊一一行来,气氛庄重而肃穆。
    已备下的三牲祭礼和草履,沙木板,经文等什物,放在绝壁之侧,只等时辰一到就要投入海潮中。
    三声炮响突如其来,震得人耳鸣不止。只见水中候命的水军鼓声重振,但快船已分成两列,布成水阵,相互间舞枪飞箭,作战争之戏。两岸不时发出暴雷般的喝采声。
    时间就要到正午了。
    人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绝壁一带。
    这里正聚集着一队青壮,他们的使命是准备在潮头到来的一刹那,从绝壁之上飞身而下,扑入潮头,并在大潮之上显示他们超凡的泅技,故称之为弄潮儿。这是以性命相搏的游戏,一个闪失就真祭了海神。但见他们一身短打扎束整齐,肩膀上插着四支不同颜色的大彩旗,和红绿小清凉伞,各系绣色缎子,赤着足。从苍白的面容上能看得出他们内心的紧张和兴奋。
    弘历在这队人中突然发现了范西屏,他的年龄在所有弄潮儿中最小,人群中啧声一片也多为他。弘历忙差一个亲随过去喊范西屏,西屏走到近前才认出这就是昨天和他下棋的男孩,不由一怔。
    弘历小声问道:你这是为什么?
    西屏不知如何回答,一时语塞。
    不要去。弘历的口气几乎在下命令。
    西屏扫了一眼周围的官员,已经明白眼前和自己说话的不是寻常之辈,但还是不卑不亢地回道:不行,已签了生死状了。
    四阿哥环顾左右道:为什么要签生死状?为什么要他们去送死!
    巡抚朱拭着了慌,横了一眼不远处的施闻道。
    远处,轰轰隆隆的潮水声已然渐渐逼近。一线潮头隐约可见了。
    西屏向弘历拱手为别,转身向那队青壮走去。
    一声凄厉的呼喊从人群中传了出来:三哥!有过堤浪,危险!三哥!小心哪!
    是如屏小妹,范西屏愣了一愣,不敢把目光投向小妹所在的方向。
    观潮客们大多数人不知过堤浪为何物,但也都齐声附合着喊:有过堤浪!有过堤浪!三哥,危险哪!然后是一片哄笑声。
    和哥哥站在一起的施颜从发现范西屏的身形起,她的心就揪紧了。这会儿听到大家喊过堤浪,她紧张得抓住哥哥的胳膊,几乎要哭了出来:他,他,那个人怎么会去冒这么大的险?!
    施襄夏也绝没料到他的纹枰对手会出现在这种场合,见妹妹神色失常只好安慰道:也许他的水性特别好吧。
    他们兄妹俩很清楚什么叫过堤浪,这个词通常是和死亡连在一起的。
    这时,堤岸上乐声大起,鼓声震天。水军的操演定格般停止,接着齐刷刷调转船头迅速向南岸驰去,时间掐得分毫不差。有胆小的军士被滔天海潮的来势吓呆了,竟从快船上跌到水中,那只快船并没有片刻停顿,瞬间已拉开生死之距。那军士只能手脚迸力挣扎般向岸边拼命游去,但是,他向东边张了一眼立即就明白,无论如何他都来不及了。
    海潮向绝壁铺天盖地袭来,转瞬之间,越过绝壁从那队弄潮儿头上凌空而过,连木台上观礼的官员们都被飞溅而来的海水淋湿了衣冠。
    所有准备好的祭品都没有来得及投下,是海潮自己卷走了它们。
    事后,所有的观潮人都说没有看到潮头上曾出现过弄潮儿的五色彩旗哪怕是一闪而过。
    片刻功夫,南岸避浪的快船又列队开往江心,与此呼应,鼓乐声再度大起。现在,水面已与堤岸几乎平齐,观潮的人们抖去身上溅落的海水,这才舒了一口长气。
    二十二 
    对杭州府的文人士子来说,八月十八日既是旧俗潮神的诞辰,也是观钱塘大潮的传统日子。这一天未时左右,才是潮水大起的时候。但江边的亭台楼阁上自午时以后便挤满了人,呼朋唤友,吟诗作对,叫卖各色地方小吃的人拎着提篮穿梭于人群之中,端的是热闹非凡。
    杭州绸商吴令桥是个爱热闹的人,交友芜杂,除了生意上的朋友,各地各行的人物他似乎都能扯得上关系。今天他也在江边的一家酒楼宴客。这家回望阁酒楼是老字号了,平时也是人声鼎沸的,更不用说逢到这种热闹时候。吴令桥居然能大手笔包下二楼整层,其实力也可见一斑了。
    因为吴令桥的生意可不是一般的小生意,他做的是宫廷生意,做好了就是一本万利,做不好也可能是脑袋搬家的事。原来清代皇帝的服装一向由江南三织造苏州、杭州、江宁负责定织与剌綉,每年按季运至清宫。杭州的丝绸用料光是宫廷所需一项就是极大的生意了。吴令桥没有这种手眼通天的本事,也揽不了这种刀尖上跳舞的生意。
    今天他本是要和夫人范嫚屏回她的娘家海宁观潮,因风传四阿哥弘历要随河督齐苏勒去海宁,为此巡抚朱拭专门安排了祭海弄潮的大典。但前两天他的商界朋友汪一凡带着他的新宠从扬州来杭,玩得兴发不肯就回,作为东道主,他就改了主意留下陪他们。
    汪一凡因生意的原因常来杭州,但他在扬州刚混熟络的名妓宁儿却从未到过杭州,他为讨宁儿欢心,满口答应带她来看西湖景致。盘桓了两天,兴犹未荆吴令桥因正赶上潮神节,又加了一项余兴节目,请他们一起饮酒观潮。杭州的潮虽已不那么令人惊心动魄,但相沿已久的习惯,观潮退居第二位,郊游和友朋聚会成了主要的内容。
    随汪一凡同游杭州的还有他的几位朋友,一个叫郑克柔,单名一个燮字,是个秀才,兴化人,擅书画,言语颇诙谐多智;一个叫方士庶,此人诗画双绝,但言语不多,十分老成。两人年龄相仿,都在三十岁左右。另一位叫程兰如,年长他们二人几岁,新安人,是围棋国手,方程二人和汪一凡同是徽州老乡,打起乡谈来谁也听不懂他们在说些什么。
    汪一凡是扬州大名鼎鼎的盐商,为人精明,交游颇广,又酷爱藏书,为这些藏书还专门另建一馆舍,用来结交这班文人雅士。郑克柔这样的人,虽然藉藉无名,困顿不堪,要靠卖书画维持生计,但藏锋已露,日后或可成大器,他也一例资助。
    吴令桥对琴棋书画皆是一窍不通,但平素留心也结交了不少这方面的朋友,因生意上的原因,他与前任杭州知府徐星友过从甚密,因此也结识了山阴俞长侯,这两位都是围棋大家,若论棋力,俞长侯还要甘拜下风。两位和程兰如都是相见恨晚,已约下了当晚的纹枰一会。另有一位杭州的金石名家,和郑方两人也是各擅胜场,郑克柔当场还索文房四宝为东道主吴令桥写下了一纸条幅:吃亏是福。
    这几个字写得精瘦有力,风骨非凡。吴令桥虽说不出好在那里,但观众人眼色,知道此人确有真功夫,不由大声喝起彩来。
    大家再细一瞧那条幅下的小字也写得淋漓酣畅: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已则利于彼,外得人情之平,内得我心之安。既平且安,福即是矣。
    署名是板桥郑。
    汪一凡点评道:这是叫我们做生意的不得太贪,这几位围棋大家未必肯认同的。
    徐星友是前辈,当仁不让缓缓言道:行不同理同,棋不可贪,局部亏若使整体领先,吃亏是福矣!
    程兰如,俞长侯点头称是。
    这桌的阵容可谓豪华,也算是高朋满座了。吴令桥又叫了杭城当红的几个歌妓陪酒,宁儿自恃琴棋书画无一不能,这番算是长了见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