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顾与省思-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仍然在5月底作成对日本发动两栖登陆战的计划,并在6月18日获得杜鲁门、参谋首长联席会议和其他有关机构的批准。
做出此种决定的幕后原因是参谋首长联席会议的研究报告认为有此必要。报告指出:日本国内虽缺乏飞机燃料,但200万陆军仍保持良好纪律,并有充分的弹药补给。虽然日本对外交通已被切断,但粮食供应至少可以维持到1946年。而且即令日本已在严密封锁和猛烈轰炸之下,其经济的崩溃是否已经达到,或即将达到足以影响其抗拒入侵能力的程度,也还是很难断定。最后,假使联军不攻占日本,则日本政府仍可能撤往亚洲大陆上的占领地区,而不同意无条件投降。杜鲁门终于勉强接受参谋首长联席会议意见,不过当时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曾记录杜鲁门的话说:“他希望在日本不要再像在冲绳那样苦战。”
美国参谋首长联席会议计划在1945年11月1日开始入侵九州岛的南部,其先决条件为6月中必须完成对冲绳岛的占领,因为必须以该岛为基地,美国战术空军始能达到九州。美军预计使用兵力14个师,估计日本防御九州南部的兵力为15至18个师,但美军享有压倒性的火力优势,并预定在30天内攻占目标地区。等到这一目的达到之后,美军才准备在1946年3月1日开始向本州的东京平原进攻。
总而言之,到1945年8月,美国海军已经完成其战略任务。日本海上交通到1944年底即已切断,其经济在1945年即崩溃。航空军自1945年3月开始改用杜黑战略之后,到8月,日本城市几乎都已炸毁。陆军虽要到11月才能开始行动,但其入侵战略也已胜算在握,尤其是冲绳已于6月攻占,足以提供必要的前进基地。不过,原子弹对于杜黑战略并无太多贡献,至于能否产生心理影响,则要看日本人所作的评估而定。
易毁性的评估
面对着日益加紧的美军攻势,日本当局对于所面临的威胁又是如何评估的?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必须依照不同时段、不同背景和不同反应来分别加以解析。在这种解析过程中,可以像抽丝剥茧一样终于找到日本人决定投降的原因。首先要提出一项观念即所谓易毁性(Vulnerability),就是指某种威胁对于某种目标所能构成的伤害程度。目标可以分为两类:一为平民,另一为军队,所以易毁性也可分为两类:一为平民易毁性,另一为军事易毁性。此处所谓军队仅指日本国内兵力而言,不包括其在海外残余兵力。易毁性的程度可分四级,即低级、中级、高级、最高级。当达到最高级时也意味着此种威胁已经达到无法抗拒的程度,于是受威胁者除投降外即无其他的选择。
其次,又必须说明战时日本的决策模式。概括言之,日本国家政策的决定权是操在三方面的手中,即内阁、军方和天皇。从表面上看来,日本是采取内阁制,但实际上,军人所享有的权力最大,至于天皇,通常都是保持超然立场,不过在紧要关头仍能发挥其影响力。
平民易毁性
1944年6月以前,日本社会从未受到外来的攻击,也许只有1942年4月杜立德所作的象征性空袭为惟一例外。1943年10月,日本政府命令都市地区疏散不必要的人口,民间却阳奉阴违,不予理会。从1944年6月到11月,易毁性还是很低,在此阶段中,只有从四川起飞的B-29曾对九州南部作过几次空袭,损失非常轻微。到1944年11月,B-29开始以马里亚纳群岛为基地,轰炸日本的工业区,于是平民的易毁性随之增高而达到中级的水平。
1945年3月之后,美国陆航军发动大规模燃烧攻击,使日本平民损失惨重,一切防护措施也都无能为力,于是易毁性升至高级的水平。在整个夏季,美军轰炸的范围日益扩大,架次数也日益增加,连较小的城市也难幸免。等到原子弹投下时,日本平民的易毁性已达到最高级的水平。原子弹的威胁最初并不显著,但若等到美国生产更多的武器,则整个日本所受毁灭将达到无限程度。
军事易毁性
1944年6月以前,日本人还根本不曾考虑本土设防问题。此时日本在太平洋上的防线尚未完全丧失功效,日本领袖们仍希望战争的延长和敌人损失的增高,有一天会使美国同意媾和,并容许日本保留其所占的地区。
自1944年7月开始,由于马里亚纳群岛的丧失,日本才感觉在军事方面已有威胁存在。马里亚纳是日本国防线上第一个沦陷的据点,而其剩余海军实力在该岛防御战中也大部分被毁。结果东条内阁遂因此而总辞职。日本人不能不承认失败,并且也不能不认为美军的入侵已是一种可能。同时,美国潜艇也使日本商船损失重大,使其无力应付长期战争的需要。
1945年4月,美军登陆冲绳岛,这是入侵日本的战略门户。此时一切原料的输入都已被切断,储积物资也已消耗殆尽。重要军需工业的产量已减少达50%。所谓军事易毁性已由低级升到中级。不过,日本军人虽已承认有入侵的危险,但仍相信日本有足够资源来作有效的防御,而在本土决战中,日军凭精神力量必能击败对手,此外,仍希望苏联能给予外交和军事上的援助。
1945年6月,军事易毁性已升到高级水平。冲绳岛已经沦陷,很快就会变成美军基地。日本与亚洲大陆的联系已完全切断,不可能抽调任何兵力回国,到7月间,许多军需工业都将被迫停止生产。此外,苏联对于日本的求援也毫无反应。在此种情况之下,日本不得不承认在防务准备上已经遭遇严重困难。
尽管如此,日本陆军当局仍相信,最后胜利虽然已无可能,但日军重创美军的战略仍能成功。其参谋本部认为:“假使我军能在九州击败敌军或使其损失惨重,即足以使其认清日本军民的坚强战斗精神。果能如此,则可希望在比较有利条件之下结束战争。”
苏联陆军于8月9日入侵“满州”,把日本的军事易毁性立即升到最高级的水平。苏军迅速突破日军防线并向其后方深入。关东军一向被认为是日本的劲旅,这样的惨败使日本军方大感震惊。假使关东军都已这样不堪一击,则训练和装备远较恶劣的国内兵力,面对着实力甚至超越苏军的美军,又如何能有成功的希望?
日本的决策过程
面对着日益升高的易毁性水平,日本政府中的决策者所作的反应又是怎样呢?依照其紧急程度可分为四个阶段:(1)不考虑投降;(2)有限度的投降;(3)有条件的投降;(4)立即无条件投降。而不同的决策者所作的反应又有相当的差异,所以日本作成最后决定之前,曾经有一段复杂而困难的过程。现在分别概述如下:
文人
在当时的日本政治制度中,只有极少数的文人对战争政策能发挥影响力。这些文人中包括首相、外相以及若干元老重臣,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首相。在此又必须指出,所谓文人者又包括退役大将在内(小矶和铃木),而且他们都与军方有密切关系,否则,也根本不可能组阁或入阁,因此,他们对军人也就不能形成强大的对抗势力。
首先要指明的一点是,这些文人对老百姓的死活并不十分关心。当美国飞机的轰炸所造成的损毁日益严重,平民易毁程度已由低级升至高级时,日本政府虽然表示重视人民所受的痛苦,但并未改变其绝对不考虑投降的立场。对比着说,他们对军事易毁性的升高却远较敏感。
日本在1944年7月以前,平民和军事两方面都还不感觉到有易毁性的存在,所以自然无人会主张投降。不过少数元老重臣,例如近卫(前首相)、木户(内府大臣)、重光(前外相)等人,在1942年和1943年即已对日本的军事状况表示忧虑,到1944年春季,他们又开始认为日本不可能对美国赢得最后胜利。尽管如此,他们表面上还是支持战争,不敢公开反战。1944年7月马里亚纳失守之后,若干元老重臣要求东条辞职,到此时已有少数文人主张作有限度的投降。例如木户曾建议小矶新阁应考虑妥协,放弃海外占领地区,不过仍应保留“满州”。新外相重光葵建议通过苏联求和,但小矶首相则主张应先打一胜仗然后再谈和。
1945年4月,美军入侵冲绳岛,日本军事易毁性遂由低级升到中级。小矶内阁下台,取而代之的新政府为代表主和文人与主战军人的折中产品。铃木出任首相符合军人的愿望,而素以鸽派著称的东乡则出任外相。新政府的政策为:一方面准备国土保卫战;另一方面寻求在可接受条件之下达成和解的机会。东乡在木户与米内(海相)支持之下,主张以实质利益(包括割让“满州”在内)换取苏联的调停。铃木表示赞同,但他又附和军方的要求,认为应以获致苏联援助为主要目的,而不只是讨论投降条件。铃木之所以采取选择的立场是因为他相信日本还能继续作战达两三年之久。东乡则私下认为希望苏联给予援助完全是幻想。
到6月,冲绳已经失守,与亚洲大陆的交通也已完全切断。文人们才开始接受有条件投降的观念。东乡获得铃木同意,派遣近卫以特使身份前往莫斯科。临行时,东乡告诉近卫,“只要不是无条件投降,任何其他条件都可接受”。尽管如此,此种外交努力还是完全无效。7月28日,日本拒绝接受波茨坦宣言,足以显示直到此时,日本尚无意立即无条件投降。
最后,日本终于决定立即投降,其原因可能为8月6日第一颗原子弹落在广岛,接着在8月9日苏军进攻“满州”,这两个因素使日本平民和军事易毁性都升到最高点。知道广岛被炸的消息之后,东乡立即要求铃木召开最高战争指导紧急会议,并亲往皇宫向日皇陈述应立即无条件投降的理由。但军方代表拒绝出席,会议遂未能举行。铃木本人则到苏军8月9日发动攻击之后,始下决心。当他获知苏军势如破竹时曾这样说:“关东军会这样脆弱吗?那一切都完蛋了!”
天皇
在日本政治制度中,天皇虽然居于至高无上的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