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民国春秋+刘凤舞-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蠛铣校恍┦》莸亩级胶兔窬煅治健⑻费雨'、马毓宝、孙道仁、将尊簋、蔡锷、蓝天蔚、朱瑞、蒋雁行等人,纷纷出台表演。 革命党人也有反袁的激进派,但是,孙中山等已决定把大总统让给了袁世凯,而在定都问题上同袁世凯争论,只不过是扬汤止沸而已,那些坚决反袁的激进派,已是寒心,不再给孙、黄以有力的支持。因而在这场斗争中,陷于极为孤立的境地。 各国帝国主义在北京兵变之后,纷纷调兵入京,进行恫吓,通过它们在中国办的报纸,散布“不让袁世凯组织政府,即将进行干涉”的种种消息。 袁世凯搞的假兵变,使蔡元培等欢迎专使,完全上了圈套。他们惊恐之余,一再上书孙中山和南京临时参议院说:“内变既起,外人干涉之象既现,无政府之状态,其害不可终日。培等会议数次,全体一致不能不牺牲我等此来之目的,以全垂危之大局。” 蔡元培等提出两项主旨与袁世凯作最后交涉,即:“消灭袁君南行之要求”和“确定临时政府之地点为北京”。 孙中山在国内、国外的压力下,不得不完全放弃他辞职时所提的三项条件中的二项。3月6日,南京参议院正式决议: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就职。于是,袁世凯立即派唐在礼与范源濂作为代表前往南京。临行前,袁世凯的亲信梁士诒找到唐在礼对他说:“现在上边派你和范源濂为北方代表、尽快到南京去对南京临时政府和临时参议院声明,说宫保由于北方局势的关系,无法离京到南京就职,为民国计,请他们从权考虑。这是件大事,请你们二位到南边把宫保的意思妥为转达,使他们承认通过。” 梁士诒又小声道:“南方的临时政府和参议院方面,通过蔡元培等已经预先接洽好,并且不少的参议员也已经打点好了,我想这次到南京应当是没有什么困难的。” 袁世凯也接见了唐在礼和范源濂。袁淡淡地对他们说:“你们二位辛苦一趟,到南京对他们把北方的情形说一说,我看你们只要说一说就行了。” 唐在礼、范源濂二人抵达南京,孙中山带着他们来到南京临时参议院会议厅,当着全体参议员的面把他们作了介绍,说明了他们的来意。唐在礼便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事先拟好的发言稿照本宣科地读道: “自世凯被选为临时大总统以来,南京临时政府一再敦促南下就职,并于2月18日特派专使北上迎接,自当早日南下,以副公等厚意。奈北方局势颇不稳定,各省官长及军队等函电频来,咸欲世凯暂勿离京,以维大局,甚致有妄以哗变劝阻世凯南下者,此风殊不可长。为亟弭此风,不拂众意,遂不克离京南下就职,谅诸公等必以国是为重,不拘仪节,从权考虑,俞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 唐在礼读完发言稿,众参议员一致鼓掌通过。接着,参议院议决了从袁世凯受职至孙中山解职的6项程序: (1)电知袁大总统允其在北京就职; (2)袁大总统接电后,即电参议院宣誓; (3)参议院接到宣誓之电后,即复承认为授职,并通告全国; (4)袁大总统受职后,即将拟派之国务总理及国务员姓名电知参议院,征求同意; (5)国务总理及国务员任定后,即在南京接收临时政府,交待事宜; (6)孙大总统于交待之日,始行解职,由参议院电达。 实际上,以上六条早已讨论安排,现在只是履行手续罢了。先是孙中山向北京六国饭店迎袁使团致电:“经参义院决议电允袁总统在北京受职。” 接着,袁世凯致电孙中山:“自经此变,北方商民愈不欲凯南行,函电吁留,日数千起。而南京政府亦鉴北方事之方殷,谅南行之宜缓。连日筹商办法,以凯既暂难南来,应请黎副总统代赴南京受职。” 不久,袁世凯便在北京宣誓就职,专使蔡元培等,也参加了典礼。袁在就职宣誓词中,宣誓遵守《临时约法》。这样,袁世凯终于如愿以偿了。 对于南京临时政府的一再妥协,老百姓看得十分清楚,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横商量,竖商量, 摘下果子别人尝。 今也让,明也让, 吃人的老猿称霸王。 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大总统前夕,便致电孙中山,提出唐绍仪为内阁总理,由孙中山送交参议院通过。参议院讨论时提出,总理必须是同盟会会员。便有赵凤昌提出,由他劝唐绍仪加入同盟会,孙中山、黄兴拍手赞成,欢迎唐绍仪入党,于是参议院便通过唐绍仪为国务总理。唐绍仪被正式任命为总理,于3月下旬赴南京组阁,由黄兴和蔡元培介绍参入了同盟会。 内阁总理的人选经双方达成协义后,袁世凯便向孙中山提出内阁成员名单。袁拟定的内阁名单没有同盟会会员,孙中山力保宋教仁、陈其美、王宠惠等为阁员。袁世凯对政府中的要害部门,如军政、内政、财政、外交各部门,牢牢地抓住不放。革命党人对内阁重要席位,也是十分重视,他们力主必须由黄兴来任陆军总长。 两广党人开会提议军、财二部长官非民党不可,即由刘毅、朱先悴等出函纠合各军队署名致函参议院,推戴黄兴为陆军总长,反对段祺瑞为陆军总长。参议院开议新阁员一案,也欲推黄兴管陆军,同盟会员覃振从南京急电上海各报说: 组织内阁一节,袁公所提出阁员概属亡清旧吏,无一纯新人物差强人意者,此间军、政、学、商各界咸怀不平,暗潮汹涌。寻见南北混合之统一政府,势将破裂不可收拾,贵报主持舆论,最有价值,务希鼎力维持,大张公道,使袁公幡然醒悟,以融合南北感情,为今日救急之要义,万不可循私行诈,功亏一篑,致五大民族之新共和国陷于分裂之惨境,不胜祷盼。 革命党人对陆军总长席位的要求,不但遭到袁世凯的坚决拒绝,其他各种拥袁势力也纷纷表示反对,压迫南京临时政府让步。正当南北之间就由谁任陆军部长问题发生激烈争论的时候,赵凤昌向黄兴和汪精卫提出,由段祺瑞任陆军总长,黄兴任参谋长的方案。他首先给黄兴写信陈述自己的意见,接着又打电报给汪精卫,要汪精卫努力说服南方的革命将领柏文蔚、洪承点等人接受这一方案。 唐绍仪于3月25日来南京组阁,双方就陆军总长席位的争夺,仍然相持不下。唐便致电袁世凯:因南军力争陆军总长非黄兴不可,劝袁改段祺瑞为总参谋长。袁世凯复电谓北军亦为段力争。这时,统一党也发出艳电为袁世凯助阵,劝黄兴放弃做陆军总长,就任参谋总长。唐绍仪又电商北军,劝其顾全大局,一得允电,即向参议院宣布阁员名单,请求同意。 军权是袁世凯的命根子,他自然不会因为唐绍仪的电商,就会把陆军总长的位置交给黄兴。 这一斗争,最后还是黄兴退让而终结。黄兴正式向参议院公开宣布,他不接受陆军总长这一职务。黄兴在参议院演说,力辞陆军新任,言时声泪俱下,故表决时多数推段。 3月29日下午4时,大总统孙中山、内阁总理唐绍仪、总统府秘书长胡汉民及各部总长国宴毕,至参议院报告新国务员名单,求其同意。6时开会进行投票,是时议长议员到会39人,以得20票者为通过。唐绍仪提出的经双方商定的内阁名单,经参议院投票的结果是: 外交总长陆征祥(38票)内务总长赵秉钧(30票) 陆军总长段祺瑞(29票)海军总长刘冠雄(35票) 财政总长熊希龄(30票)教育总长蔡元培(38票) 司法总长王宠惠(38票)农林总长宋教仁(34票) 工商总长陈其美(21票)交通总长梁如浩(17票) 以上除梁如浩未能通过外,其他均获通过。唐绍仪提名汤寿潜为交通总长,遭到议员们的反对。最后,交通总长一席,决定由唐绍仪兼任。 《临时约法》中的责任内阁制的本来精神,总理处理一切国家事务,阁员和总理共同负责。内阁总理的人选虽由总统提名,但总理一经由议院通过之后,全部阁员应由总理自行遴选。可是,唐内阁的全部阁员,都是经过袁世凯所指定或同意的,由唐绍仪向参议院提出通过,只不过是形式而已。因此,唐内阁实际上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责任内阁制。在唐内阁的10名阁员中,同盟会籍的阁员占有一半,即蔡元培、王宠惠、宋教仁、陈其美和新入会的唐绍仪。从表面上看,这个内阁是以同盟会为中心的混合内阁。但实际上,内阁中的要害部门:内务、陆军、海军、财政、外交都掌握在袁世凯的亲信或追随者赵秉钧、段祺瑞、刘冠雄、熊希龄、陆征祥手里。因而混合内阁的实权,却完全操在袁世凯手中。 袁世凯为了缓和南方军人的情绪,便在内阁成立的次日,发布委任黄兴为参谋总长的命令,黄辞不就。袁世凯改任黄兴为南京留守。黄兴发表辞参谋长暂留守南京的通电,表示: 参谋总长职任綦重,非兴材力所能胜任,已复电力辞,至两江一带军队维持整理刻不容缓,兴纵怀归隐之志,断不敢置,未完事宜于不顾,以负我军界同胞,已商请唐总理妥定办法,务使南方各军队布置得宜,各安其所,俟布置大定,始行告退。 袁世凯任黄兴为南京留守,统率南京附近集中的10余万军队,表面上是倚重黄兴,实际上是要黄兴来替他稳定南方局势,并替他遣散南方军队。黄兴肯接受这个委任,一方面是唐绍仪对他的请求,另方面是因为南方许多革命党人,感到在此过渡时期,不仅需要军事和行政权力,而且需要拥有一个民政和军政的总机关,以便保存革命力量,应付出现分裂时的非常局面。黄兴虽然表示归隐之志,但他又不能不顾及客观形势和许多革命党人对他的要求。 黄兴力辞参谋总长之后,袁世凯改委徐绍桢为参谋总长。徐绍桢因南京参谋部有人竭力反对,致电力辞。最后,袁世凯请黎元洪以副总统兼参谋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