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前上师如意宝也讲过:“如果不懂窍诀,对治烦恼非常困难;如果懂了窍诀,对治烦恼易如反掌。”我们也可以看到,无论是佛陀也好,阿难、舍利子等小乘阿罗汉也好,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等大乘菩萨也好,印藏汉三地公认的大成就者、瑜伽士也好,他们都是通过智慧的力量,断除了相续中的自相烦恼,最后获得了圣者果位。所以只要用智慧来破析烦恼,任何烦恼都不堪一击,就像纸老虎一样。
    有些人生起贪心、嗔心、嫉妒心就吓得要命,认为自己非常坏,十分的沮丧。其实我们若懂得了对付烦恼的窍诀,就不用这么害怕了。犹如屠夫擅长杀生,不管是多大的动物,他都能知其命根所在,一刀刺入马上毙命。降伏烦恼也是如此,要么用显宗的空性见解,要么用密宗烦恼与智慧本体无二无别的窍诀,不管烦恼怎样可怕凶恶,我们也能将这个“纸老虎”消灭无余,取得究竟胜利。尤其是遇到非常厉害的修行人时,由于他的毅力相当强,决心也非常坚固,这样的人来对治烦恼,再强的烦恼也不在话下。
    与烦恼作战需要精进,有了精进的话,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月称论师在《入中论》中说:“功德皆随精进心,福慧二种资粮因。”一切功德皆随精进而行,假如有了精进,消灭相续中的烦恼并非难事。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肯精进努力,任何事情都可以成办的。
    我有时候这样想:从高僧大德的传记中可以看出,他们在短暂的一生中写的书那么多,做的事情也那么多,对治烦恼的功夫虽然我们看不见,但其时间和力量也超越了我们的心识想象。这些大德为什么有这么多时间、这么高的境界,而我们凡夫人为什么在轮回中不能如是精进呢?关键就是没有调好自己的心。如果你经常观察自相续、向圣者们学习的话,应该是可以精进的。我以前也讲过多次,古往今来的一切高僧大德,不管是白天的时间、晚上的时间,可以说是争分夺秒,全部都用在修行上,在外面散乱几乎是没有的。可我们现在的世间人,时间大多花在没有意义的吃喝玩乐上,真正用于佛法的少之又少,这就是圣者与凡夫之间的差别。当然,你们将家庭工作全部放弃,什么事情都不做,恐怕也是不现实的,我唯一希望大家每天能空出一段时间用在修行上,不要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面,否则临死的时候肯定会后悔的。
    倘若具足精进,对治烦恼是很容易的。《入行论大疏》中说:所谓的烦恼,实际上是一种侮辱的称呼,只要用胜义智慧来观察,它当下就会断掉的,所以烦恼极为脆弱,只要我们用智慧一观察,它的本体就一点也找不到了。烦恼虽然具有染污性,但这种染污性通过无我的智慧来剖析,也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作为修行人,大家不要认为“我人老了,智慧不行了,力量也不足,所以只有随世间而转,什么对治烦恼的勇气都没有”,千万不能自己轻辱自己,一定要增强信心,有了信心做什么都可以成功的,如果连信心都没有,修行佛法也不能成就。
    前段时间有人问:“我可不可以偷偷地听一听《入行论》,参加菩提学会没有这个勇气。”我说:“可以可以,没有事,偷偷听也可以。因为你偷偷地听的话,也能得到一点智慧。”虽然大家聚在一起有互动的力量,通过团体的方式来学习,这种力量非常大,世间上自学和上学的效果是不相同的,佛教也是一样,通过考试、辩论、思考等方式来学习,效果应该是很好的,我从事佛教的教学工作已经多年了,哪些方式对你们有帮助、哪些没有帮助,这一点是知道的。但如果你实在没有勇气,那通过其他的方式得到法本,然后偷偷地看、偷偷地听,不会成为小偷的,这也是你对佛法有信心的一种标志。不管怎么样,只要能对你的相续有一点利益,以前不懂的现在懂了,以前不做的现在做了,这就是我的初衷。我觉得这个要求不太高,大家仅仅做到这一点也非常好。
    下一个颂词是说怎么样观察烦恼。刚才已经讲了,以智慧眼观察的时候烦恼就消失了,那到底要怎么样观呢?下面用胜义谛、世俗谛两种方式来分别观察烦恼。当然,胜义谛中怎样断除烦恼、怎样证悟人无我和法无我的道理,在第九品“智慧品”中讲得比较详细了,到时候大家对此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一)、胜义谛观察烦恼的方式:
    惑非住外境,非住根身间,
    亦非其他处,云何害众生?
    通过空性智慧来进行分析,烦恼根本不可能存在,为什么呢?因为它不可能住在外境上,不可能住在根上,也不可能住在境根中间或中间以外的地方,这样的话,烦恼又住在何处损害一切众生呢?根本不可能害众生。这是从胜义角度来分析的。
    具体而言,在观察烦恼的时候,比如你正在生起嗔恨心,这时候可以分析,此嗔恨心是不是从对境怨敌身上产生的呢?根本不是。大家都知道,我对敌人生嗔恨心的时候,其他人对他生不生嗔恨心呢?不一定。如果怨敌身上有烦恼的本体,那不管是任何人看到他,都应该生起嗔恨心,但这种情况不可能有。所以,外境的色声香味或者我们生贪嗔痴的对境上面没有烦恼。
    那么,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上面有没有烦恼呢?也没有。不管是按照小乘还是大乘的说法,每个众生都具足根,但是具足根也不一定产生烦恼。比如阿罗汉虽然具足根,但是他没有烦恼;菩萨入定时虽然具足根,但也没有烦恼;人死了以后,按照有些宗派的观点讲具足眼根、鼻根等,但这个时候也没有烦恼。所以根上并不存在烦恼。
    根上没有烦恼,外境也没有烦恼,那烦恼会不会在根与外境之间呢?这也不可能。外境的敌人和我的眼根之间只有一个虚空,如果这个虚空是产生烦恼的因素,那任何在虚空中运行的众生都应该产生烦恼了。这也是与实际显现相违的。
    除了根、境、中间以外,其他的山河大地或柱子瓶子是不是产生烦恼的因呢?也不可能是。这样一来,通过胜义智慧的观察,自相续中虽然有时候明明产生烦恼,但它确确实实没有实质存在。
    有些人可能想:“前几天说烦恼无始以来居住在我们心里面,今天又说烦恼里里外外都不存在,这两句话会不会自相矛盾呢?”不会的。因为前面是从世俗的角度而言,能害的烦恼也有,所害的我也有,烦恼作害的对境也有。比如生嗔恨心的时候,有嗔恨心的对境怨敌,也有生嗔恨心的我,还有嗔恨心引发的谩骂别人、用扫帚或石头打别人的行为。(有些胆子小的人不敢打,中间往回跑,也是烦恼反面的一种象征。)所以说,世俗谛当中全部都有。而通过胜义谛的智慧进行观察时,一切决定是没有的,不仅仅是烦恼存不存在的问题,实际上万法都是这样的。《入中论》云:“乃至未觉三皆有,如已觉后三非有。”在没有觉悟之前,作者、对境和所做的事这三者全部都有,而觉悟证得佛果以后,三者都是不存在的。所以现在我们正在做梦,在梦中三者都是存在的,而醒了以后一切的一切均不存在,只不过我们暂时还没有认识到心的本性而已。
    有些人可能这样问:“胜义中不存在,世俗中存在,这是由什么引起的呢?”是由我执而引起的。我执的本体虽然像云雾一样不存在,但在没有认识到心的本性之前,它在众生面前是无欺显现且一直不灭的。所以五祖说:“不识心性,学法无益。”如果没有认识心的本来面目,即使精通三藏十二部也没有多大意义。当然,这并不是说一点功德都没有,而是强调认识心性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认识到心的本性,平时就算给别人念经超度,也只是一种形象而已,对此米拉日巴尊者讽刺道:“佛教徒和苯波教的有些人,天天在尸体的上方唱歌。”假如没有调心,对众生也没有生悲心,只是在尸体旁边“炯丹迪得云夏巴札炯巴……(皈依顶礼供养……无量光佛)”,那确实跟尊者所说的没有差别。但心如果真的调柔了,即使只念一句佛号或者稍微作意,对众生也有不可思议的利益。
    且不说证悟,就算心静下来的时候,也会有一种不同的收获。昨天好多道友在忏悔的时候心静下来了,当时自己以前所造的罪业、修行上的不精进等一一浮现在眼前,尤其是有些人独自在家里思维:我来这里学了什么法,现在对自相续有什么帮助,我千万不能随烦恼而转……心静下来的时候,自己的很多过失暴露无遗,悲心信心也逐渐显露。平时在很多人当中,你对上师的信心不一定很纯,但如果一个人坐下来稍微思维一下,那个时候信心就出来了。所以我们对心的本性一定要有所认识,这样的话,做什么事情都会有力量的,否则,光是一边走路一边拿着念珠,有时候虽然是有点功德,(前段时间,我也是要求大家拿念珠、拿转经轮,作为一个佛教徒,形象应该与世间俗人不同,应该稍微有一点标志,这个是对的。)但真正有效果的话,恐怕心静下来的时候效果好一点。
    有些人听后马上想:“那我明天就开始闭关,心静下来看看。”这种人也要值得注意,虽然你想让心静下来,但有时候也没办法保得住,又要开始想出来。听说我们有些闭关的人很想出来看一看,人的分别念就像是特别不听话的小孩,让它出来它偏要静下来,让它静的话,它又想要散乱,这就是名言中心有这些过失。但通过胜义谛或者上师所传的密法窍诀来观察,烦恼当下就荡然无存了。当然,这种无存并不是断尽了烦恼种子,而是凡夫地时大概认识了它的皮毛而已,如果再进一步观察,通过修力来断除烦恼的根本,那时候烦恼就一断永断,再也不会复发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