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营销管理 _科特勒-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及其主要原因,人们收入水平变化及在各种人群中的结构分布,人们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本土化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与交融等各方面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梳理和分析,才可能找出最有发展前景的市场机会和最佳业务。 
同时,外部环境的分析还可能发现业务开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如原材料供应的短缺,竞争产品或替代产品的出现,市场需求状况的变化,政策的限制,突发事件的产生,甚至自然环境的变迁等都可能会对业务的发展带来影响。所以在进行业务的评价和选择时,一定要对机会和风险进行比较分析,然后才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内部环境分析(S/W分析)主要是通过同竞争对手(或行业平均水平)的比较,了解业务单位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便在业务战略计划制定中扬长避短,突出自身的优势和特色,避免在竞争中遭到失败。如在中老年保健产品的开发中,产品的功能、系列化程度、服用的便利性、品牌声誉或是成本价格,都可能成为超越竞争对手的某一因素。业务单位若能发现自己在某一因素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就可能在战略计划中将其列为发展的重点和主要方向,从而形成自身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 
内部环境的分析还应当能够发现业务单位所存在的一些弱点,以便在业务战略计划中有相应的措施给以补救和克服。因为这些弱点往往可能成为竞争对手攻击的主要目标,若不能及时发现,有所防范,往往可能成为导致业务最终失败的致命伤。 
外部环境分析同内部环境分析必须要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得业务战略目标和手段变得更为清晰,因为业务单位的优势和劣势都是基于一定的环境条件而言的,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业务单位的优劣势也就会发生变化。 
优??势  劣??势 
机 
会 S O 
战略  W O 
战略 
威 
胁 S T 
战略  W T 
战略 


将优劣势分析同机会、威胁分析相结合,就能为业务的发展提供四种基本的战略选择(图2…8)。 
SO战略,为积极进取的战略。即以企业的 
图2…8??SWOT战略选择 
优势去把握与之相应的市场机会。在企业的优势同所出现的市场机会相一致的情况。SO战略的胜算把握会较大; 
ST战略,为积极防御战略。即以企业的优势去迎对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在这种风险出现时,其他企业有可能无力承受,而被淘汰;企业如果在这方面具有优势,则可能因此而获得成功。 
WO战略,为谨慎进入战略。面对某种市场机会,企业可能并不具有相应的竞争优势。但如果机会的吸引力足够的大,企业也可能依然要去把握。只不过通过SWOT分析,了解自身在面对机会时所存在的弱点,就能够对此引起足够重视,并能以适应的策略予以防护。只要准备充分,策略得当,也可能取得成功。 
WT战略,即谨慎防御战略。企业高度重视在业务发展中所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并注意到在面对风险时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能使企业在事先就能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在风险出现时,能从容面对。 
企业的各业务单位通过SWOT分析,在四种基本战略中有所选择,就能根据基本战略去制定其业务战略计划。 
3、目标设定 
在业务战略计划中也必须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它同企业的总体目标相一致,但处于不同的层次。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是建立在各业务单位目标实现的基础上的,而业务目标比企业的总体目标更明确,更具体,从而也更具有直接指导意义。如企业的总体目标可能表现为:目标市场的定位,销售额的增长,利润的增长等等。而业务单位的目标则必须反映为目标市场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在计划期内提供多少,提供哪几种类型,销售的单位数量(而不仅是销售额)以及成本水平,单位毛利率及利润总额等等,这些都是同具体的业务项目相对应的,可度量、可操作的目标体系。 
然而在目标设定的原则上则同企业总体目标的制定是一样的,也必须体现层次化、数量化、现实性、协调性等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在“企业目标描述”中已作论述,这里就不再重复。 
有时,业务战略目标的设定还必须有竞争性的描述,即在同样的业务领域,同其他企业相比,企业争取能达到怎样的地位,如市场占有率的大小,销售和利润的排名,品牌声誉的比较等。在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业务领域,这种市场竞争地位的改变对企业是至关重要的,应当将其列为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 
4、战略选择 
业务目标设定之后,必须要对采取何种业务战略进行必要的选择。目标设定是解决向什么方向发展的问题,战略选择则是解决用何种方式去实现的问题。实现目标的战略是多方面的,主要可包括以下一些。 
基本战略。这是通过SWOT分析后得出的业务单位的总体战略,它是对其他战略具有指导意义的。这在前面已作过说明,这里不再重复。 
竞争战略。这是针对不同的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而对业务单位所确定竞争指导思想。根据迈克波特的理论,可分为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等几种不同的战略。关于这些战略将会在“市场竞争分析”(第八章)中进行详细介绍,这里也不再赘述。 
开发战略。在市场开发,特别是市场进入的初期。企业可采用不同的战略如造势型、渐近型、渗透型、依附型等等,这些战略指导思想的确定,对整个业务计划的制定具有重要影响。必须在战略选择时予以明确,关于这些战略的具体内容将在“新产品开发”(第十章)中进行讨论。 
布局战略。业务单位所开展业务将会在哪些市场上进行覆盖?会进入哪些区域?进入的顺序和方式是怎样的?这也是一个战略层面上的问题。如企业可以选择对市场的全方位覆盖战略,也可以选择重点覆盖或分片覆盖战略;可以采用跳跃式布局战略(即在各重要的战略目标市场,先行进入一些单位,然后再逐步扩展),也可以采用梯次推进战略(即以重点或已有的市场为基础,逐步向周边滚动发展)。这对于业务计划中的资源配置具有重要影响,也必须事先予以确定。 
战略联盟,在目前市场普通处于寡头垄断的环境条件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要想在竞争中击垮对手难度是很大的,有时甚至会导致“两败俱伤”的结局。而要在市场上保持稳定的份额和长远的利益,更可取的方式是开展企业间的合作和联盟,利用资源、市场、信息等方面的共享,来争取各企业利益的共同提升。于是在业务战略计划中,发展战略联盟也就成为业务战略的重要方面,如我国各商业银行正在发展的“银联卡”业务计划,就是力图形成各银行信用卡的互通性。这样就可以使信用卡的用户感到更加的便利,从而使信用卡市场的总量能够迅速地扩大,而参与联盟的各商业银行都能从中受益。战略联盟的前提是企业在各种经营要素方面的互补性。而目标则是能使市场的总量得以扩大。因为只有把“蛋糕”做大了,参与联盟的企业才可能得到利益上的增量。 
从目前的情况看,企业间的战略联盟可有多种类型,其中包括: 
(1)产品与服务的联盟,即不同的企业各自生产具有互补性的产品和服务,共同来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 
(2)促销或渠道的联盟,为合作企业的产品进行促销,如在“肯德基”快餐店进行“百事可乐”的宣传和推广;利用合作企业的渠道销售产品,如上海正广和网络销售公司可为其联盟企业提供网上销售的服务等等。 
(3)后勤和物流的联盟,利用合作伙伴的后勤和物流设施分销或配送企业的产品,在不同的地点分别为对方进行储存或转运等等。 
(4)价格联盟,多家企业共同介入某种特定的价格合作体系,如旅行社、航空公司和宾馆共同制定针对旅游者的价格折扣计划。但价格联盟并不是指同行业的企业实行价格串通来操纵市场,那是属于违法行为,而不是合理的价格联盟。 
5、计划制定 
业务单位在确定其业务战略之后,就应当制定出具体的业务计划来实现其战略。业务计划的制定必须是具体、明确和可靠的。一般应包含:计划阶段、阶段目标、重点工作、成本核算和评价标准等。 
计划阶段。是指将实现某一业务战略目标的过程划分为几个相互衔接的执行阶段。这样就能使业务的开展具有明确的步骤和可操作性; 
阶段目标。是指对每一阶段的工作都必须设立相应的目标。阶段目标是业务战略目标的分解,各阶段的目标必须相互衔接,递次推进,最后使业务战略目标能顺利实现。 
重点工作。是指在每个阶段中起核心作用的活动和任务。这是支撑业务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具体行为。也是反映各阶段特征的主要标志,是实现业务战略的基本抓手,必须在业务计划中予以明确。 
成本预算。在业务计划中,由于已经涉及到各项具体的业务活动、成本和费用也就能得到反映。所以在业务计划中必须对每项活动乃至整个业务战略计划的成本费用进行预算,以判断开展业务的最后成效。若成本过高,就必须对业务计划加以修正,以保证业务活动能取得理想的效益。 
评价标准。在业务计划中,还应当对业务的成效提出适当的评价标准,以作为最终检验业务计划执行效果的衡量尺度,评价标准应当根据业务战略目标来制定,必须有明确的,可测量的量化指标体系,同时还应当明确评价的方法,以使评价的结果能够科学合理。 
6、计划执行 
业务战略计划的执行也是业务战略计划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战略计划的制定并不能保证战略计划的成功,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还需要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