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白话帛书周易-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渊深而内其华。《易》曰:“黄常元吉。”子曰:尉文而不发之谓也。 
文人内其光,外其龙,不以其白阳人之黑,故其文兹章。《易》……既没, 
又爵囗囗囗囗囗囗居其德不忘。“■单于野,其血玄黄。”子曰:圣人信哉! 
隐文且静,必见之谓也。龙七十变而不能去其文,则文其信于而达神明之德 
也。其辨名也,杂而不■③,于指《易》囗,衰世之僮与?《易》囗囗囗囗 
囗囗而察来者也。微显赞绝,巽而恒当,当名辩物,正言巽辞而备。本生④ 
仁义,所行以义,刚柔之制也。其称名也少,其取类也多,其指閒⑤,其辞 
文,其言曲而中,其事隐而单。因赍⑥人行,明失得之报。 
  【白话】孔子说:《周易》的要领,可以明白了。《键》《川》两卦, 
是《周易》的门户。《键》卦,代表阳物。《川》卦,代表阴物。阴阳两种 
事物可以合德,而刚柔两种性质具有本质区别,以体现天地的阴阳刚柔变化。 
有嘴巴能够不说话,就没有口舌的罪过,意思是讲没有得势的时候就闭口慎 
重地观察分析,不随便说话。《周易》说:“聒囊,无咎。”孔子说:这是 
不讲话的意思。象口袋扎起来一样不说话,哪来的灾咎呢?默默无闻也不要 
荣誉,君子美其谨慎而不自我表现。深藏于渊而美其品德。《周易》说:“黄 
常元吉。”孔子说:光大文华而表露的意思。文人内修其光泽,外修其龙德, 
不因为自己的洁白无暇而去宣扬别人的污点,故其文辞宪章。《周易》说: 
“……”既没,又爵……居其德而不忘品德修养。“■单于野,其血玄黄。” 
孔子说:圣人诚信啊!隐遁其文华而且安静,必须出现的意思。龙经过七十 
种变化但不能去其文华,则文其信而通达神明的品德呀!其辩名也,杂而不 
越,于稽考《周易》……衰败之世的行动与?《周易》……目的是帮助人们 
弄清楚过去不清楚的东西,以便作为借鉴,帮助人们预测未来,使不明显的 
明显,使隐蔽的公开,巽顺而长久恰当,当名辩物,正言巽辞而均备于《周 
易》。本性仁义所作所为都以仁义为准则,是刚柔相济的原则。《周易》用 
的概念很少,但囊括的事类却很多,其目的简明,其言辞文华,其话语婉转 
而中肯,其事情隐约而简单。用来帮助人们行动,使人们懂得如何明辨是非 
善恶得失等问题。 
  【注释】①■:膖的俗字,此处读为“体”。②墨:假借为“默”。③ 
■:假借为“越”。④生:读为“性”。⑤閒:读为“简”。⑥赍:读为“济”。 
  【讲解】这一章阐明《周易》的纲领《键》《川》合体,阴阳合德而刚 
柔有体,以体现天地的阴阳刚柔运动变化的图式。与通行本《系辞下传》第 
五章大同小异。第五章云:“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 
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 
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夫《易》,彰往而 
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 
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 
失得之报。” 





创建时间:2006…2…28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第十章

  《易》之兴也,于中故乎?作《易》者,其又患忧与?上卦九者,赞以 
德而占以义者也。《履》也者,德之基也。《嗛》也者,德之■①也。《复》 
也者,德之本也。《恒》也者,德之固也。《损》也者,德之修也。《益》 
也者,德之誉也。《困》也者,德之欲也。《井》者,德之地也。《涣》者, 
德制也。是故占曰:《履》,和而至;《嗛》,奠②而光;《复》,少而辨 
于物;《恒》,久而弗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与;《困》 
③,穷而达;《井》,居其所而迁;《涣》④,囗囗囗而救。是故《履》, 
以果行也;《嗛》,以制礼也;《复》,以自知也;《恒》,以一德也;《损》, 
以远害也;《益》,以兴礼也;《困》,以辟咎也;《井》,以辩义也;《涣》, 
以行权也。子曰:涣而不救,则比矣。 
  【白话】《周易》热的兴起,在中古时代吗?创作《周易》的作者有忧 
患意识吗?下面九卦,是赞德、占义的示范。《履》卦象征品德修养的基础; 
《■》卦象征品德修养的硕果(象禾苗嘉穗惠人一样);《复》卦象征品德 
修养的根本;《恒》卦象征品德修养的坚定性;《损》卦象征品德修养的可 
塑性;《益》卦象征品德修养的荣誉;《困》卦象征品德修养的要求;《井》 
卦象征品德修养的境界;《涣》卦象征品德修养的机制。因此,占义说:《履》 
卦象征在和谐的环境中达到理想境界;《嗛》卦象征在尊重别人的过程中自 
己也得到光大;《复》卦象征阳刚虽少但与阴柔具有本质区别;《恒》卦象 
征永久而不衰退;《损》卦象征先困难而后容易;《益》卦象征长久富裕而 
与人共享;《困》卦象征穷困然后通达;《井》卦象征居其所而迁;《涣》 
卦象征……而救。因此,《履》卦,以行必果为特点;《嗛》卦作为制定礼 
仪的出发点;《复》卦,作为自我人性复归的象征;《恒》卦,象征品德修 
养一以贯之;《损》卦告诫人们修身远害;《益》卦用来作为推行礼仪的方 
式;《困》卦告诫人们如何处理困难避免灾咎;《井》卦告诫人们辨别义礼; 
《涣》(《巽》)卦告诫人们如何使用权力。孔子说:《涣》而不救,就达 
到比的境界了。 
  【注释】①■:禾名,引申为好结局。②奠:读为“尊”。③困,帛书 
讹作“守”。④涣:通行本《系辞传》作“巽”。 
  【讲解】这一章探讨创作《周易》的作者的忧患意识,列举九卦,分三 
次陈述这九卦的功用。第一层陈述“赞德”。第二层陈述“占义”。第三层 
陈述“德义”。通行本《系辞下传》第六章。易学家们习惯于将此简称为“九 
卦三陈”。《系辞传》云:“《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 
忧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履》,德之本也; 
《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 
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履》,和而至;《谦》, 
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 
《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 
而隐。《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 
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创建时间:2006…2…28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第十一章

  《易》之为书也难前①,为道就■②,囗囗囗僮③而不居,周流六虚, 
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也,不可为典要,唯变所次,出入又度,外内皆瞿④, 
又知患故,无又师保而亲若父母。印率其辞,楑⑤度其方,无又典常。后非 
其人,则道不虚行。□□无德而占,则《易》亦不当。 
  【白话】《周易》这部书,是很难舍弃的一部书,它的总原则是变化原 
则……运动但不确定,周流六虚,上下没有常规,阳刚与阴柔相互变易,不 
可以作为典要,只有变化存在,出入有定则,外内都惧怕,又懂得忧患的原 
因,没有师保而亲如父母,印率其辞,测量其方法,又没有典型的常规,后 
来的人如果不是一个真正的易学家,那么道就不会虚行……品德坏的人去占 
问《周易》,那么《周易》也不会给他好的回答。 
  【注释】①前:远,引申为舍弃。②■:迁,变迁。③僮:运动。④瞿: 
假借为“惧”。⑤楑:假借为“揆”。 
  【讲解】这一章论述变化原则与不变原则,即论述了“变”与“常”的 
关系。与通行本《系辞下传》第七章相类似。通行本第七章云:“《易》之 
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 
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 
师保,如临父母。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创建时间:2006…2…28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第十二章

  《易》之义,赞始反①冬以为质,六肴②相杂,唯侍物也。是故其初难 
知而上易知也,本难知也而末易知也。囗则初如疑之,敬以成之,冬而无咎。 
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修道,乡③物巽④德,大明在上,正其是非,则囗囗囗 
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占,危哉。囗囗不当,疑德占之,则《易》可用矣。 
  【白话】《周易》这部书的意义,告诉人们从事物的始终入手探讨事物 
的本质,六爻相互组成一卦,只有对应的事物。因此初爻难以知晓,上爻容 
易明白,本质难以知晓,现象容易认识。那么初爻如疑之,敬以成之,最终 
没有灾咎。……修道,面向事物认识事物的本质,大明在上,正其是非,则…… 
占,危险啊!……不当,疑德占 
  之,那么《周易》可以使用了。 
  【注释】①反:复。②肴:爻。③乡:向,面对。④巽:撰,引申为认 
识。 
  【讲解】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