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老智慧-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定的色彩;胎儿在受孕的当时,父母的心态,行为与健康情况,又在白纸上添上了一些固定色彩,胎儿在母腹中,母亲的营养,思想,行为都对胎儿成长有一定的影响,又在白纸上加添了色彩(科学证明:从受孕到出生,父母若有不可告人的罪恶隐私,不但影响胎儿的心理状态,抑且影响到胎儿的长相和基本健康以及其性格);到了出生,小儿的人格、性格的一半都已初步决定了;以后就是后天的习染和教育,就到了孟母择邻的时期,这段时期在白纸上加添的色彩,更为重要。俗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以后活到老,学到老,恐怕那张白纸也差不多都填满了,也凭着这张纸来随时决定他的终结归属。若有像除三害的周处那样的青年人,从杀人害人的极恶,因为听了时吉老人一番劝告,马上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变成极善,并且建功立业,成为国家的封疆大臣,那是非常突出的少数,如果仔细分析,周处的背景原本是不坏的,所以才有那样悔悟转变的可能。根据犯罪学统计资料,有犯罪倾向的人,包括反社会规范,政治、社会、经济等犯罪,用情爱、宗教或教育等感化,效果都不大。有效果也多是暂时性的改进,姑息则后果更糟。一旦环境中遇到有触发的条件,他们依然再犯。虽然他们自己在理智上也极不愿意犯罪,但是犯罪的冲动却不由自主,无法自制,损害已经铸成,事后后悔又来不及了。严厉的刑罚与感化并用,几乎可能比较有实际的效果。

  人的行为取决于他的思想,思想就是他的观点,包括宇宙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观点完全被他对人、事、物的认识、感觉、经验所左右、所限定,而他的认识,感觉和经验有一半在出生前就早已被限定了。因此,人人万殊,因素交错绵长太复杂了。管子曾主张: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他希望用一百年的时间来改造一个人,其实,谈何容易?如果要刨根的话,恐怕五百年还嫌短了些。不过根据进化原理,普遍地说,相信后人总比前人贤。

  人除了上面谈到的“万殊”外,还有一个更大的局限,就是自私。因为人都有一个具体的身体,而爱护自己的身体是人的生存的本能,除非是不活着了。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说的是非常现实的现实。就“人人为己”的这个事实推而广之就是个人主义思想,认为人都是绝对自私自利的,因此绝对要保护自己,不受别人侵犯。每个人都保护好了自己,就自然会没有人受到侵犯,于是相安无事,天下太平。在中国最先主张个人主义的是杨朱,他的理论大半附在列子书里。不过在个人主义的思想里,有着一个假设,就是人人能够有充分的智力与实力去保护自己的这个假设。如果有人不管三七二十一,他既不保护自己,也不保护别人,于是就必然大乱。一乱了套,就导致天下大乱。同时,实行个人主义,必须给予个人充分自由,自由到可以充分使用自己的智力与实力。人有了个人的充分自由,就必然为所欲为。一面是纵欲的结果,人必定早死,多病,社会负担不断加重,大家都不得幸福。另一面为所欲为,就必定侵犯到别人(虽然有人变相主张自由以不损害他人之自由为原则。如此则还原为没有自由。),那被侵犯的人要保护自己的自由,就必定发生冲突,斗争。从为个人的利益而斗争,扩展到一群利益相同的人联合起来斗争,范围越裹越大,就变成了战争,世界大战,最后是整个人类毁灭。

  自私是与生俱来的、自动嵌入的、自动毁灭机制。好像氧气,是人生一时都不可或缺的生存要素。但是,它在向人提供生存的同时,也对人体进行氧化作用,从而造成衰退老化及其他严重疾病,使人迅速死亡。人生于氧,也死于氧,是个自动嵌入的死亡机制。明白了这一点,人就要时时注意服食“抗氧化”的食物和中药,这是人类反制氧化的智慧!

  从政治或社会的层面来说,与个人主义相对的恰恰是社会主义,在中国早期是以墨翟为代表。根据孟子的抱怨:天下不是归于墨,就是归于杨。总的来说,整个中国被这两大派思想所盘踞。墨子的学说:(一)兼爱。墨子认为:天下之所以大乱,是因为人的自私自利,要利己就必定损人。从父子、兄弟,到君臣和国与国之间都因利己而互损。他说:“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人相爱,则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墨子》兼爱中)”。同时,爱事实上已经包括在爱人之中了,利人就等于利己。要利人,然后才能保证利己。他从兼爱推广到平等互惠。这是墨子学说的核心之核心。(二)非攻。非攻是兼爱思想的一种具体化。他认为:国攻打国,就是强凌弱,众暴寡,而那些兼并者,掠夺者,总是把战争扭曲成他们的正义行为。其实战争的结果,不止是被攻的一方遭受重大不幸;就是攻战胜利的一方,也要遭受劳民伤财、众叛亲离的惩罚。至于汤伐桀,武王伐纣,是为了扶助弱小人民的革命之战。只有真正正义的诛伐犯罪之战,才是合理的。(三)尚贤。主张彻底打倒阶级制度,强调农民、工人参政的重要性。“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墨子》尚贤上)。(四)尚同。要统一天下是非的标准,天下层层政长,都是由人民推举出来的,他们代表人民的意志。因此,由代表人民的政府统一天下是可以信任的。下面一层把好的意见往上面反映,叫做上同。上面有了过失,就必定要规正,叫做不下比。这种“等级中央集权制”是墨子主张的体制,他认为对天下有利而无害。(五)节用。主张国家经济必须根据固有财力,使人民各尽其力,各事所能,各得所应得的奉给,但不许奢侈:极五味之调,芬芳之和;不致(进口)远国珍怪异物。饮食只要足以充虚继气,强肱股,耳目聪就好。一定要除去“无用之费”,珠玉,鸟兽,犬马等玩好奢侈之物,一律除掉。节省民力,发展生产,增加民力。司马谈评论说:“要曰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长,虽百家弗能废也(《论六家要旨》)。(六)非乐。墨子反对大搞文艺娱乐活动,他认为王公大人作乐绝对是奢侈和浪费,是竭民之才,夺民之利的坏东西。因为他们要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扬干戚,必要厚敛于民。那些为他们歌舞的演员都要吃得好,穿得华丽,都不去生产劳动。不但减低了国家生产力,还更浪费了民财。在上的一大堆人天天娱乐(上了瘾),就必定耽误了政事。在“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的时候,作乐和兴利除弊简直背道而驰。如果一国上下都从事文艺娱乐活动(谁不喜欢),国家就必定贫穷,甚至灭亡。(七)非命。墨子痛斥“命运”之说,如果什么都是命定的话,王公大人国也不必治了,农工也不用生产了,就等着百姓离散,社稷倾覆吧。他强调:“义人(好领导)在上,天下必治。”(《墨子》非命中)他说:“命者,暴君所作,穷人所述,非仁者之言(同上)。”他把人力置于天命之上,很有“人定胜天”的味道。墨子的主张的重要部分,略如上述。其他还有,就是把他自己否定了的天命又肯定了回来(《天志篇》),并且很崇信鬼神(《明鬼篇》)。不过除了“天志”和“明鬼”外(他的鬼神论是利用鬼神来对犯罪作恶者发生吓阻的力量,因为人的潜意识里有着亏欠感和罪恶感,时时都在暗中害怕和恐惧,以毒攻毒,他认为这是对症下药。),他是一位彻底的唯物论的社会主义者,甚至于是个共产主义者,他组织了自己的“军队”,作出了为人民、正义而武装斗争的榜样。有学者说:墨家思想渊源于老子,这是很正确的。可惜他的逻辑运用是“三段论法”的平面逻辑,而不是辩证法。奇怪的是三千年前,中国人的思想,不是扬朱的个人主义,就是墨翟的社会主义,分为对立的两派。而现今世界上的人类也是不是个人主义,就是社会主义。看来这个势头还方兴未艾。这也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大家的觉悟性的问题,还是需要时间和努力的!

  庄子在《盗跖篇》说了一个寓言故事,把孔子和盗跖的对话,写成了两类人生观的错综交织的箴言。故事说:孔子的朋友柳下季的弟弟,名叫盗跖。这个盗跖仪表出众,能力超群,却不遵王法,率领部下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打家劫舍(杀富济贫),杀了不少人,常吃人的心肝,人人都怕他。有一天,孔子遇到柳下季,对他说:“你有管教兄弟的义务而不管教,你要是不管教他,任凭他害人,我就要替你去管教他了。”柳下季说:“父兄管教是一回事,他听不听又是一回事,盗跖这个人可不是好对付的,他很有自己的一套,你还是免了吧。”孔子不听,命颜回驾车,子贡在右,去见盗跖。到了地方,叫随从进去通报。盗跖发怒说:“莫非就是鲁国的那个巧诈虚伪的大骗子孔丘吗?不见不见。你替我告诉他:‘你巧作语言,妄造文字,假托效法文、武,头戴着浮华的帽子,腰围着大牛皮带子,口吐繁琐的文辞,谬误的理论,不耕而食,不织而衣,到处夸耀口舌,搬弄是非,迷惑天下的君主,使天下的学士忘记了自己的本性和本来面貌,假托忠贞孝悌之名,而想得到侥幸的虚荣,追求短暂的封侯富贵,你的罪孽深重极了,赶快走掉,不然我就把你的心肝当午餐了。’”孔子听说,就再叫随从进去说是柳下季的朋友,请求赐见。盗跖答应了。孔子就躬着身子,避开席位,对盗跖一再下拜。盗跖说话的声音洪亮如老虎,对下拜的孔子说:“起来,说得可以,我让你活命,如若不然,立即处死。”孔子说:“您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