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4。13  电压为35kV或10kV的配出回路下侧,应装设与该回路开关电器机械联锁的接地开关电器和电源指示灯(或电压监视器)。
4。4。14  电压为35kV或10kV的开关设备当选用真空断路器时,应装设电涌保护器,并设置在小车上。
4。4。15  电压为0。4kV(低压系统)系统,开关设备的选择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变压器低压侧总电源开关应采用低压断路器。
    2  低压母线联络开关,当采用自动投切方式时,应采用低压断路器,且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满足“自投自复”、“自投手复”、“自投停用”三种状态的要求;
      2)应满足自投时有一定的延时且当电源断路器因过载或短路故障而分闸时,不允许母联断路器自动合闸;
      3)应保证电源断路器与母线联络断路器之间具有电气联锁功能。
    3  低压系统采用固定式配电装置时,其中的断路器等开关设备,应装设母线隔离电器,当母线为双电源(含单电源的联络线)时,其电源(或变压器的低压出线)断路器和母线联络断路器的两侧均应装设隔离电器。
4。4。16  自备电源(如自备10kV或0。4kV发电装置等),接入配变电所相同电压等级的配电系统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与供电电源网络之间应有机械联锁,防止并网运行(当与供电电源网络有协议允许并网运行时例外)。
    2  应避免与供电电源网络的计费混淆。
    3  在结线上应有一定的灵活性,(特别是自备0。4kV系统),以满足在特殊情况下,能供给部分相对重要负荷用电的可能。

4。5  配变电所型式和布置

4。5。1  配变电所的型式应根据建筑物(群)用电负荷的状况和周围环境情况综合确定:
    1  高层建筑或大型民用建筑内,宜设室内配变电所或户内预装式变电所。
    2  多层建筑住宅区,宜设户外预装式变电所,有条件时,也可设置户内(或地下)或外附式配变电所。
    3  城镇住宅区,宜设预装式变电所。
4。5。2  建筑物内、外附配变电所内,不应设置裸露带电导体或装置,不宜设置带可燃性油的电气设备和变压器,可按以下原则布置:
    1  当电压为35kV时,应设置单独的35kV配电室,当变压器为35/10kV或35/0。4kV时,应设置变压器室,但可多台变压器共室,变压器应具有不低于IP2X的防护外壳。
    2  当电压为10kV和变压器为l0/0。4kV时,其中10kV配电装置、低压配电装置、变压器等可设置在同一房间内,其变压器应具有不低于IP2X的防护外壳。
    3  电压为10kV的电力电容器宜设置在单独房间内。
4。5。3  独立配变电所的位置,在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规定的建筑防火间距的要求时,可设置带可燃性油的油浸变压器,但尚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应分别设置在变压器专用房间内,配变电所宜为单层建筑,当为两层布置时,变压器应设置在底层。
    2  应考虑在正常运行时,能方便和安全地对油位、油温等进行观察,并易于抽取油样。
    3  变压器的进线端应采用电缆,出线端可采用保护式母线或电缆,不应使用裸母线配线。
  4  不考虑变压器在室内吊芯检修,变压器门应向室外开启。
    5  变压器室应设置容量为100%变压器油量的挡油设施或设置能将油排放到安全处所的设施。
4。5。4  独立配变电所除变压器按4。5。3条的要求选择外,其他电气设备的选择与建筑物内、外附配变所的要求相同。
4。5。5  由同一配变电所供给一级负荷用电的双回路电源时,其双电源配电装置宜分列设置,当不能分别设置时,其母线分段处应设置防火隔板或隔墙。
    供给一级负荷用电的双回路电源电缆不应通过同一电缆沟,当无法分开时,则该双电源电缆可采用耐火类电缆;或采用绝缘和护套均为非延燃性材料的电缆但应分别设置在电缆沟的两侧支架上,或穿金属管保护。
4。5。6  电压为35kV、10kV和0。4kV配电装置室内,宜留有适当数量的相应配电装置的备用位置。0。4kV系统,尚应留有适当数量的备用回路。
4。5。7  户外预装式变电所的进、出线应采用电缆。
4。5。8  当配变电所设有电压为35kV或10kV配电装置时,宜设单独的值班室(可兼控制室),值班室应能直通或经过走道相通相应的配电装置室,并应有门直接通向室外或走道。
    当配变电所设有低压配电装置时,值班室也可与低压配电装置室合并,此时在工作人员值班工作的一面或一端与配电装置的净距不应小于3m。
4。5。9  变压器外廓(防护外壳)与变压器室墙壁和门的净距不应小于表4。5。9所列数值。

表4。5。9  变压器外廓(防护外壳)与变压器室墙壁和门的最小净距(m)
                  变压器容量(kVA)
          项目
100~1000
1250~2500
油浸变压器外廓与后壁、侧壁净距
0。6
0。8
油浸变压器外廓与门净距
0。8
1。0
干式变压器带有IP2X及以上防护等级金属外壳与后壁、侧壁净距
0。6
0。8
干式变压器带有IP2X及以上防护等级金属外壳与门净距
0。8
1。0
  注:表中各值不适用于制造厂的成套产品。
  
4。5。10  多台干式变压器布置在同一房间内时,变压器防护外壳间的净距不应小于表4。5。10所列数值。

表4。5。10  变压器防护外壳间的最小净距(m)
                                      变压器容量(kVA)
           项  目
100~1000
1250~2500
变压器侧面具有IP2X防护等级及以上的金属外壳
A
0。6
0。8
变压器侧面具有IP4X防护等级及以上的金属外壳
A
可贴邻布置
可贴邻布置
考虑变压器外壳之间有一台变压器拉出防护外壳
B①
变压器宽度
b加0。6
变压器宽度
b加0。6
不考虑变压器外壳之间有一台变压器拉出防护外壳
B
1。0
1。2
   注:①变压器外壳的门应为可拆卸式,当变压器外壳的门为不可拆卸式时其B值应是门扇的宽度C加变压器宽度b之和再加0。3m。













图4。5。10…1  多台干式变压器之间A值











图4。5。10…2  多台干式变压器之间B值

4。6  10kV及35kV配电装置

4。6。1  配电装置的布置和导体、电器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配电装置的布置和导体、电器的选择,应满足在正常运行、检修、短路和过电压情况下的要求,并应不危及人身安全和周围设备安全。
  配电装置的布置,应便于设备的操作、搬运、检修和试验,并应考虑电缆或架空线进出线方便。
  2  配电装置的绝缘等级,应和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相配合。
    3  配电装置中相邻带电部分的额定电压不同时,应按较高的额定电压确定其安全净距。
4。6。2  环境条件
    1  选择导体和电器的环境温度一般采用表4。6。2所列数值

表4。6。2  选择导体和电器的环境温度(°C)
类  别
安装场所
环    境    温    度


最    高
最    低
裸导体
屋  内
  该处通风设计温度。当无资料时,可取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加5°C
——
电  缆
屋外电缆沟
(无覆土)
  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
年最低温度

屋内电缆沟
  该处通风设计温度。当无资料时,可取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加5°C
——

电缆隧道
  屋内通风设计温度。当无资料时,可取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
——

土中直埋
  最热月的平均地温
——
电  器
屋内电抗器
  该处通风设计最高排风温度
——

屋内其他
  该处通风设计温度。当无资料时,可取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加5°C
——
   注:1  年最高(或最低)温度为一年中所测量的最高(或最低)温度的多年平均值;
         2  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为最热月每日最高温度的月平均值,取多年平均值。
    2  选择导体和电器时的相对湿度,一般采用当地湿度最高月份的平均相对湿度。对湿度较高的场所,应采用该处实际相对湿度。
    3  海拔高度超过1000m的地区,配电装置应选择适用于该海拔高度的电器和电瓷产品,其外部绝缘的冲击和工频试验电压应符合高压电气设备绝缘试验电压的有关规定。
4。6。3  导体和电器
    1  选用的导体和电器,其允许的最高工作电压不得低于该回路的最高运行电压,其长期允许电流不得小于该回路的最大持续工作电流,并应按短路条件验算其动、热稳定。
   1)用限流熔断器保护的导体和电器,可根据限流熔断器的特性,来校验导体和电器的动、热稳定。
   2)用熔断器保护的电压互感器回路,可不验算动稳定和热稳定。
    2  确定短路电流时,应按可能发生最大短路电流的正常接线方式,并应考虑电力系统5~10年的发展规划以及本工程的规划。
    3  计算短路点,应选择在正常接线方式时短路电流为最大的地点。
    带电抗器的10kV或35kV出线,隔板(母线与母线隔离电器之间)前的引线和套管应按短路点在电抗器前计算,隔板后的引线和电器,一般按短路点在电抗器后计算。
    4  验算导体和电器时用的短路电流,宜按下列条件进行计算:
      1)电力系统所有供电电源都在额定负荷下运行;
      2)所有同步电机都具有强行励磁或自动调整励磁装置;
      3)短路发生在短路电流为最大值的瞬间;
      4)所有供电电源的电动势相位角相同;
      5)应考虑对短路电流值有影响的所有元件,但不考虑短路点的电弧电阻;
   6)在电气连接的网络中应考虑具有反馈作用的异步电动机的影响和电容补偿装置放电电流的影响。 
  5  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