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解读顺驰-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轻人能这样不容易”。 
  1994年5月,孙宏斌以柳传志借的50万元起家,成立销售代理公司。1年后,联想加盟顺驰与中科集团合组的“中科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更名为“天津中科联想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1998年,联想和中信把股份卖给了顺驰,自此,顺驰开始新的起步。孙宏斌认为,这是柳传志对他最大的支持,也是顺驰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 
  后来,孙宏斌和这位老领导依旧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2001年的顺驰在天津搞开发已经卓有建树,10月底的一天,柳传志来到天津,逛了逛顺驰开发的几个楼盘,他参观的日华里、久华里、世纪城、蓝水假期,应该都是孙宏斌的得意之作。1年之后,联想即与顺驰达成合作意向;签下天津瑞景居住区66公顷土地。2003年1月,顺驰集团与联想控股公司下属北京融科智地公司成立“顺驰融科置地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瑞景大盘翡翠城,顺驰控股70%。后来很快就到了顺驰进行全国化扩张的冲刺期,柳传志曾经语重心长地转告孙宏斌,“应该告诉他不要把长跑当作短跑”。   
  学习标杆:赶超万科还是联想(2)   
  2003年10月22日,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改判孙宏斌无罪,撤销1992年8月22日的判决。这天下午,孙宏斌拿到法院的刑事判决书,恰在此时,手里的手机铃声大作,传来的是顺驰在苏州成功竞拍两幅地块的喜讯。站在海淀区法院的门口,孙宏斌泪水夺眶而出。 
  后来孙宏斌也承认自己当年的做法有不妥和错误,给联想造成了不良影响,但他自始至终没有认为自己有罪。他一再强调,他做事的动机是为了联想的发展,其中没有任何个人私 
  利。“后来变成那种结果,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必然的。当时市场经济还刚刚开始,对很多问题大家还在争论之中,包括联想当时那种文化、那种体制,也不可能允许一个地方发展太快,一个人权力太大,这是一种必然。因为老柳要保证联想这个公司发展,不让这个公司出问题,他也不是个所有者,他是个代表人,所以他在那种环境下,这么选择是必然的。 从后面的处理上,其实还能看出老柳这人的肚量和胸怀,包括我们一开始跟联想的合作,包括联想后来的退股,他不是为投资而合作的,他是在支持我们。很多人不太了解,老柳是一个非常有使命感的人,他那种使命感、责任心是特别强的。老柳其实也没有什么业余生活,他把企业看得跟自己的生命一样,这一点给我很多启发,这是我从老柳身上学的几点东西之一。” 
  直到今天,孙宏斌还对柳传志念念不忘,对于这个把自己送进监狱的人,孙宏斌评价说:“柳总在我眼中一直是一个长者、导师,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柳传志造就了我。在联想工作的这段历史对我的成长特别重要。老柳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他身上有三点是我钦佩的: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遇事坚决,果断;三、宽阔的胸怀和度量。”可能是渊源的缘故,联想和顺驰这两个企业在很多地方风格类似,比如相对于战术,他们都更重视战略;相对于理念,他们更重视操作。 
  ——在以上的记叙里,相当一部分素材来自《中国企业家》和《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两组相关报道,很遗憾无法提供更多的细节。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就此事一再向孙宏斌提出了解更多的详情,而他三缄其口,不愿深谈。14年前的那个年代已经流水无痕,在平素记忆力惊人的孙宏斌这里,也许早将那些无法遗忘的是是非非一并封进了所罗门魔瓶,无声无息地沉到岁月和记忆的海底。孙宏斌依然喜欢看向远方,看向未来,他说:“有人有过去可以炫耀,有人有过去不愿回忆,不必强求吧。我不能确定过去什么事情最得意,但我知道我一直盯着明天。至于昨天,你不可能把所有的都删除,你也不可能把所有的都存储,该删除的早已删除,该储存的都已储存在心里,我知道我该珍惜什么,我也知道我该感谢谁。” 
  万科情结 
  从对比的角度看万科和顺驰,是一个有趣的事情。万科的企业龄正好20年,近10年来在全国业界雄踞无人争议的领头地位,虽然从开发规模、资金实力来说,可能要排在广东合生创展、上海世茂之后。顺驰也刚好度过10岁生日,却瞄向万科,大有取而代之的雄心和势头。 
  王石年逾50,行为潇洒,有登山、滑翔等具挑战性的运动爱好,不时地还周游各国,摄影撰文,作品散见于万科网站、企业内刊、财经报纸专栏,最近更是结集出版。孙宏斌刚刚不惑之年,为人沉稳,谈吐机智,少有业余爱好,是典型的工作狂,积劳成疾到身患颈椎病。王石在圈里富有长者风范,提携培育了一批万科系的才子,如群星捧月,捧出一位地产教父。同时,老王善于照应同伴,呼朋唤友,笼络了冯仑、胡葆森等地产名人。孙宏斌虽然面对外界时常以热情洋溢的笑脸示人,骨子里却是异常孤傲。在顺驰还是无名小辈的最初几年,老孙深居简出,决不在媒体露脸。他和天津同行也很少交往,对圈子里的团体活动如座谈会、论坛、对话等甚是冷淡。 
  从着装上,老王喜欢着白T恤,军绿上衣。老孙常常是深色西装,大红领带。同样,万科员工讲究品位,穿着优雅。男士可以挑染发丝,蓄胡须,穿牛仔裤条绒上衣。女员工要么是牛仔及膝裙子配小皮靴,要么是黑色长裙配露趾皮拖鞋。从万科的员工这里,你还可以率先获悉第一个星巴克在天津国际大厦开张,也可以知晓假日饭店的自助餐蛋糕是津城第一美味。万科办公风格休闲,天津总部在梅江南的一个大庭院里,大鹅卵石堆在铁丝筐里,形成了办公区的隔断,还有斑驳老树皮拼接在楼梯踏板上。打扮时尚的青年男女穿行其中,泡红茶,喝咖啡,悄声细语,午后3点,还有曲奇饼佐餐的下午茶供应。顺驰的团队有严整的军队作风,男士清一色深蓝色西装,衣领上别着SUNCO不锈钢标牌。白的或灰的衬衣。步伐急迫,神情专注。如果你在餐馆里,在房交会上,看到三五成群的年轻人聚在一起,二十五、六岁模样,着深蓝西装,热烈交谈状,那么十有八九是顺驰人了。顺驰员工统一要求穿工装和佩带SUNCO公司司标,女性也不例外。还有一些刻板的着装要求,比如夏天不可以穿露趾凉鞋,不可以不穿长统丝袜。顺驰的办公区也有军营气派,格子间密度较大,每个人隐身在高高的文件堆后伏案工作。 
  可以轻易发现孙宏斌比较深的万科情结。在3年前一个网站发言中,提到与万科比较,孙说,万科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万科的操作水平比我们高明得多,物业管理更是高明,这些需要我们长期学习。但我们在经理人队伍,对市场的判断,合纵连横方面也有自己的特点。可以看得出,那时候的孙宏斌还很谦虚。在2001年的时候,顺驰刚刚跃居天津房地产企业的前十位。当时孙宏斌是这样说的:顺驰在房地产开发20强排名第三,这个排名我很欣慰,但第三并不一定完全反映公司的真正情况,比如在操作水平上我们不如万科,在规模上不如万隆,在实力上不如安居总公司,在经验上不如华厦。我们和万科的差距可能还是在宏观判断上,前两年我就说过,万科新城的项目我们不敢做。从顺驰其后的发展轨迹中,看得出顺驰一直把万科老大哥作为了自己成长的一个标杆。但是两家公司大相径庭的鲜明风格,则证明了顺驰在学习过程中全无模仿的心态。   
  学习标杆:赶超万科还是联想(3)   
  有人说,顺驰挑战万科,就是挑战房地产企业的成长极限。作为国内目前房地产市场的老大—万科,从1984年至今,历经20载才发展到了今天年销售回款约45亿元左右的规模,而起步于1994年的顺驰,按2004年实现销售回款100亿”,要在它10周岁的最后一年里,走过两个万科的路,成为新的全国房地产老大。销售回款从2003年的40亿到2004年的100亿,这不能说不是在挑战房地产企业的成长极限。 
  而王石说起顺驰,在评价上也相当见功底,据说有很长一段时间王石在专门研究顺驰。在2004年中国蓝筹地产年度评选颁奖晚会上,王石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了四点看法:“顺驰在全国是一匹黑马,在天津的房地产中还是比较扎实的,天津的房地产开发率这几年一直排在第一位,第二,顺驰是在天津搞二手房交易的,所以在市场中是非常敏感的。第三,顺驰在搞地房地产开发,顺驰的目标是非常清楚的,开发的产品很简单,就是住宅。应该说这个企业具备了非常非常好的素质,对市场非常敏感,而且对房地产非常熟悉,而且在快速扩张中没有盲目地多元化。即使是房地产行业,也没有进入写字楼等,只做住宅产品。它总结了万科的经验,没有走弯路。还有它作为企业的贯穿力,无论是上层的总经理,还是下面的业务员,在贯穿顺驰的力度的时候,是不会不一致的。比如说孙宏斌先生运用美国的营销手段,他运用得非常成熟。第四,顺驰项目整合特点非常强,在做项目的时候不是单打独斗,在做项目的时候总是有合作的伙伴。”王石这番提纲挈领的意见,与其他很多同行对顺驰的评价相比,是最为完整也最具概括性。对王石的这番话,连孙宏斌本人也表示服气。   
  领导层:稳健与激情(1)   
  顺驰这个企业一如他的老板,是个没有太多闲情逸趣的地方,好在外人总是喜欢故弄玄虚的东西,我们才有幸看到了刊登在杂志上的那幅有趣的照片,图中几人无意中摆出的POSE,流露出了各异的性情。只见老孙背手而立,挺胸凸肚,绝对的老大形象。其后,张桂宗垂手恭立,谦谦微笑,容易令人联想到恪尽职守的大臣形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