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羊行天下-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巧,正当袁乃中准备悻悻而归的时候,刘瑞旗打来了越洋电话,刘瑞旗与施佩芬说了一会话后,施佩芬将电话递给了袁乃中。袁乃中尽可能简洁地说明来意,不料刘瑞旗一口回绝,讲不要写。袁乃中搁下话筒,心想你不让我写,我倒偏要写一篇,反正材料都有了,而且题目也有了,就是《奇人刘瑞旗》。 
  其实袁乃中本人也是一个奇人,他的经历可以写一本书。 
  1970年袁乃中从上海师大中文系毕业便首先被安排到安徽县城的南湖农场劳动,这是大名鼎鼎的李德生将军指挥的第12军的部队农场,条件自然非常艰苦。然而袁乃中在这儿似乎什么苦也没吃到,到农场仅一个星期部队来大学生连队挑选宣传干部,真是百里挑一,一千多人中仅选中袁乃中一人被安排到部队政治处工作,主要负责当时盛行的样板戏的宣传。 
  也许是老天爷作为一种平衡,作为一种补偿,正式分配时袁乃中却去了安徽铜陵县的钟仓公社,在钟仓中学当教师。铜陵钟仓,位于长江之畔,离苏东坡写著名的《赤壁怀古》的地方不远,“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大诗人李白,一生也多次涉足,并留下了不少诗篇。风景固然不错,生活却十分贫苦。袁乃中虽在乡村做教师,也常抽调县委宣传部工作,一干就是10年。粉碎四人帮以后万象更新,铜陵市恢复市委机关报,在全省招聘记者。这自然是一个机会,袁乃中平素自己喜欢写写弄弄,又爱摄影,照片拍得非常好。他欣然前往应聘,果然一蹴而就,当了记者。他从资料室里剪报开始,筹建报社大楼,一直干到铜陵日报的新闻部主任,工作勤奋,兢兢业业,然后被上级看中,调到铜陵市委宣传部担任新闻文化科科长。当时担任铜陵市市长的叫张润霞,48岁,东北工学院研究生毕业,这也是全国第一个地级市女市长。袁乃中技痒难熬,就执笔写了一篇数千字的长篇通讯《女市长的心上事》,刊登在中国妇女报的第一版上,同时还配发了袁乃中拍摄的5张照片。第2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早新闻还摘播了这篇文章。说来也巧,此刻安徽省正在召开省人大会议,中国省级女的领导干部刚刚开始实行。安徽沿江四市的女代表就联名提出,要推选张润霞为副省长,结果张润霞果然被选上了——成为名符其实的民选省长。于是有人讲,是袁乃中的文章成就了一个副省长!虽然话不能这么讲,但舆论的力量确实是不可低估的。   
  破茧 4(4)   
  然而袁乃中的意向并不就在安徽、就在铜陵。当时由于十年文革造成的断层,人才奇缺,报上的招聘广告非常多。不久新华通讯社安徽分社招聘记者,文汇报招聘在安徽的特派记者,刚刚创办不久的中国妇女报同样也向全国招聘记者。袁乃中分别应聘,结果都录取了,但中国妇女报求贤若渴、动作最快,随即派人亲自到铜陵来找他谈话,要调他到北京工作。袁乃中答应了,但铜陵市委急了,书记亲自出马,连同组织部、宣传部的两位部长摆了一桌饭,请他吃饭,并再三挽留。欲抢先安排铜陵日报副总编位子。但袁乃中志存高远,他百般无奈只好向在合肥当副省长的张润霞求救,请她做做工作,高抬贵手。张润霞答应帮忙,于是袁乃中去了北京。当时中国妇女报正在筹建华东记者站,站址设在上海。于是袁乃中在北京屁股还没坐热又调到上海,担任华东记者站站长兼办事处主任。其实只有头衔是真的,只管印一张名片用,其余的一切都是空的。站址没有,好说孬说才在上海市妇联的宣传部摆了一张办公桌;人也没有,要他自己招聘;经费更缺,报社给他的任务,除了发稿还要存点心思拉广告,每年的指标是五六十万。这时已经是1988年,袁乃中44岁。 
  1990年,中国的长江流域爆发了百年未遇的大洪水。安徽受灾尤为严重,中国妇女报要华东站派人赶赴安徽负责报道抗洪救灾,袁乃中脚拐了,但还是自告奋勇去了安徽,一去就是2个月。他来到安徽寿县,发现全县都淹了,唯独县城固若金汤,又听说这个县里的县长是个女的,叫乔传秀,只有36岁。于是他便坐着一条小舢板来到寿县,他转了一圈,发现寿县的城墙很坚固,据说还是八百年前宋朝时修筑的,乔传秀组织人力将所有的城门都堵住了,寿县就像是一片汪洋中的一只大澡盆子,飘浮在水面上保了下来。他坐舢板划到城边,翻墙而入,寿县的百姓见了他大为吃惊:俗话说水火无情,都到这份上了,不是寿县本地人,别人跑都来不及,你来干什么?袁乃中回答说,我是来采访的。但寿县城内人人都在忙着筑堤堵水抗洪救灾,没有一个人接待他。于是袁乃中找到了乔传秀。乔传秀已经不知是多少天没有回家了,而且孩子连续高烧不退,她东奔西走,忙得不可开交,自然也无法接待他。但袁乃中讲,我不需要接待,让我跟着你就是了。于是他一拐一拐地跟在乔传秀的后面,整整跟了她两天两夜,他与所有的寿县人一样,一天只吃3只烧饼,喝一瓶矿泉水,最后在月光下泪流满面写了一篇4000字的通讯《灾难中的父母官》。临别时他问乔传秀:此刻你最需要的是什么?乔传秀回答:药。说罢,给他开了一张清单…… 
  这篇文章第二天在中国妇女报头条刊登,轰动全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早新闻又进行摘播,一时间,不胫而走,传遍大街小巷。不久,江泽民、李鹏等中央领导乘坐直升飞机专程去看望这位抗洪女英雄,乔传秀成为全国妇女学习的楷模。袁乃中还以自己的所见所闻,自己所拍摄的照片,在北京、上海等地作了66场报告。与此同时,中央领导专门作出批示,由部队派直升飞机和冲锋舟,将药品、粮食源源不断地送到寿县…… 
  后来乔传秀被提拔为浙江省委副书记,有人讲:又是袁乃中的文章成就了一个省级领导,这番话自然只能故妄听之。但袁乃中的文章荣获中国新闻奖,又实实在在受到中国妇女报的重奖:除记二等功外,获奖金3000元。 
  中国妇女报,顾名思义是为中国的女同胞们服务的,它主要反映中国妇女中的工人、农民、干部、企业家等的精神风貌,同样也可表现为女同胞生产产品的男性企业家。这些年袁乃中骑着他的那辆摩托车,栉风沐雨,几乎跑遍了整个长三角地区,与许多女企业家成了好朋友。自然他在患难之中结识的乔传秀、张润霞等也给了他许多帮助与支持。这一日,袁乃中采访了上海万象集团的董事长于文娟,听她谈到了刘瑞旗。袁乃中想绒线这个玩意儿自然主要是给女同胞使用的,他是个有心人,从侧面了解到了刘瑞旗的许多传奇故事,便萌生了为他写一篇文章的念头。同样,他心里还有个小算盘,希望从刘瑞旗那里拉到一个小广告。但是两次上门,两度碰壁,他反倒来了倔劲,就根据侧面采访的材料,写就了《奇人刘瑞旗》一文,并将刊登此文的报纸寄到了恒源祥。不久,他“三顾茅庐”,这一回总算见到了刘瑞旗。刘瑞旗被他的一片诚心所感动,两人一见如故,成了最要好的朋友,而袁乃中利用他做记者的便利,以及终年累月所积累起来的广泛的社会关系,在关键时刻给了刘瑞旗宝贵的帮助,自然这是后话。 
  1996年,对于刘瑞旗来讲是一个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大苦大难的一年。这一年的3月16日,根据上级领导的决定,根据南京路的总体改造计划,恒源祥即将拆迁,由南京路搬回到金陵东路所建成的恒源祥商厦的底层。当时上级领导曾决定,作过搬出南京路的补偿,给恒源祥1500万人民币。但事实上恒源祥一分钱也没有拿到。 
  眼看着扎根于南京路已40年的恒源祥面临拆迁,眼看自己在这间小店整整奋斗近10年,目前已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恒源祥从上海最辉煌的商业大街消失,刘瑞旗百感交集,内心的痛苦无法叙述。“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这一回这个被大家称之为钢铁汉子的硬汉真的伤心了,他在恒源祥全体员工大会上,对着上百位恒源祥的职工泣不成声,泪流满面,他讲:40年前,沈莱舟先生创建的恒源祥从金陵路搬到了南京路,店是越搬越小了,影响也是越来越小……如今恒源祥好不容易东山再起,有了些影响,但又要搬出南京路,从中华第一街上消失,这对恒源祥来讲是极大的损失!他斩钉截铁地向大家保证:在我有生之年,我一定会把恒源祥大厦再次建在南京路!在场的恒源祥员工,许多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破茧 4(5)   
  中国古代思想家李康曾说过这么一段充满哲理的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土堆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诽之。”1996年,正当刘瑞旗的事业做得十分顺利,恒源祥各加盟厂生产的绒线达到创纪录的11000吨的时候,一股股阴风向他吹来,一道道的暗箭向他射来,几乎毁了这位企业家一生的事业! 
  1996年春,恒源祥的上级领导收到一封举报信,说是刘瑞旗私设小金库,数额还颇为巨大,于是由上级领导组成的一个工作组开进了恒源祥,调查此事,一查便是7个月。 
  这一天刘瑞旗被叫到集团办公室,他踏进房间,只见集团领导、集团纪委领导、区有关部门领导以及相关工作人员济济一堂,一个个正襟危坐。见刘瑞旗进来,集团领导让他坐下,开门见山便问:有人举报你私设小金库,数额巨大,你仔细想一想,有没有这回事? 
  刘瑞旗略加思索,开口便说白话,他讲小金库是有的,保险箱里有8万元的现款,我这么大的一个企业,这么多的加盟厂与特许加盟店没有这点现金周转怎么行?此外账上还有200万的现金,是依照恒源祥的经营模式募集得来的。现在一个企业要想进一步发展,人才是关键,我想在近一两年引进2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