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羊行天下-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团下属各基层公司商店的经理中唯一一个被选为董事的,责任重大。集团的董事长由万象百货的老总于文娟女士担任。   
  破茧 4(2)   
  于文娟,一个精明能干、好胜争强、有事业心的女企业家。尽管今天人们对她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刘瑞旗始终对她怀着崇敬之心,一直到今天还称她为自己学习的榜样。万象集团上市共募集到了1亿多元人民币的资金,在讨论这些资金的投资方向时,董事会的主要成员提出:改造旧的商店,建3幢大楼。即建造在南京西路大光明电影院隔壁的万象商都(以后又改称过帝王百货,以后还叫过什么名字,但给人的印象是关门歇业的时间比开门的时间长——笔者注)、位于南京东路贵州路上的帐子公司副楼、以及万象大厦(即现在的恒源祥商厦——笔者注)。刘瑞旗颇有些不解地问:楼是要造,但不能把募集来的资金都用来造楼吧。总应该投入一笔资金发展主营业务,尤其是要投入资金用于发展品牌战略?参加董事会的几乎所有的人都大眼瞪小眼地朝他看了看,不了解刘瑞旗所说的“品牌战略”是怎么一回事。这似乎预示着刘瑞旗与万象集团的合作从一开始就不怎么顺利。 
  建造3幢大楼的事就这么决定了下来。有关领导还是非常欣赏刘瑞旗的才华与他的“拼命三郎”的精神的,明确指示:万象大厦由刘瑞旗全权负责建造。董事会让万象集团拨给他2000万元资金。其余的钱由恒源祥公司来负责筹集。等到楼盖好后核算下来,总共用去了6000万! 
  刘瑞旗有一个特点,就是一旦他决定要做的事,他就一定会全身心地投入。1994年2月,万象大厦所在的地块中的住家居民以及一些沿街商店开始动迁,仅用了2个月时间便动迁完毕。1994年的4月开始打桩,当时原定的建筑物是6层楼高,总的建筑面积是4000个平方米。建筑单位将设计图纸都做出来了,但刘瑞旗左看右看、左思右想总感到不对劲。上海的金陵东路建筑物有一个特点,就是所有的建筑物沿街都有一个骑楼,可供行人遮风挡雨。这与法国殖民主义者有关,当初他们侵占越南,对越南的热带气候很不适应,于是沿街的建筑物前都造有一个骑楼,并联成一线,行人在路上逛街行走碰到大雨也不必打伞。因而当他们在上海划定租界建造第一条马路即法大马路(现在的金陵东路)时也将这种习惯带了过来。刘瑞旗心想:骑楼应该保持,这是上海金陵路特有的建筑风格,但骑楼不能仅仅是一种装饰品,骑楼上同样可以盖楼。他将设计图纸拿了过来,涂涂划划,自己作了修改。这一改非同小可,增加了1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以后刘瑞旗还与左邻右舍打交道,这里加一点,那里添一点,尽可能地增加建筑面积,最终又将楼盖到8层,后来一计算,总面积为7600平方米,几乎比原设计面积4000平方米增加了1倍! 
  1994年12月,上海万象大厦建造成功,这是金陵路上八大商厦的改建中第一个落成完工的,也是建筑质量最好,外貌最漂亮的一座商厦。1994年12月28日,商厦举行了隆重的揭幕典礼。以后,金陵路8大商厦改造落成的庆典也是在这一幢漂亮气派的万象大厦里举行的。冯国勤副市长以及其它相关领导都出席了盛大的庆典。由于恒源祥在商厦的底层开设了一家分号,于是这幢商厦一开始便被称作恒源祥商厦。原先的万象大厦倒是很少有人再记得了。 
  刘瑞旗是为了打破计划经济时代对绒线的生产与销售的垄断而开始实施恒源祥的品牌战略的。他是一个先知先觉者,更重要的是他碰上了一个改革开放的好时代。他是一个聪明的实践者,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伟大的实践者。但是他知道自己对于世界上成功的或是失败的品牌的知晓与研究很少,知识很浅,于是下决心读书。这一段时间他读了许多书,请教了不少老师,更重要的是他积极参加了当时兴起的许多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团体与活动,结交了许多朋友,开拓了他的眼界。 
  1995年初,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研究交流中心在海南岛召开年会,刘瑞旗作为恒源祥公司的代表应邀出席了这次会议,并作了发言。刘瑞旗讲:“商标、品牌、名牌是企业形象与经济实力的体现。名牌商品更是集中了企业的智慧,是高质量、高效率、高信誉、高市场占有率和高经济效益的集中体现。一个企业只有拥有自己的名牌,才能经得起市场经济的考验。作为一种实实在在的无形资产,品牌资产是一种经济价格的再造。” 
  紧接着,刘瑞旗举了美国著名的饮料品牌可口可乐的例子。他说:据国际传播的研究:可口可乐商标的价值达250亿美元,其品牌价值(含商标)为365亿美元,可口可乐总裁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即使公司立即倒闭,价值365亿美元的可口可乐品牌资产也足以使之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崛起。”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金钱,这些话足以发人深省。 
  最后他提到了恒源祥:“恒源祥是一个有70年历史的老品牌,但恒源祥却是在1987年花了200元去注册的。恒源祥这个品牌在市场上值多少钱?我想现在应该值几千万了吧。从1991年开始,恒源祥没有投资,没有控股,没有兼并,就是以品牌为纽带,即以无形资产调动有形资产,在各企业自愿的基础上,组建了跨地区的强大联合体,充分发挥了规模经济的优势与垄断优势。在中国市场上为什么买不到外国绒线?在我国绒线行业中为什么没有外国资本家合资、独资企业?就是因为中国绒线业有恒源祥。”   
  破茧 4(3)   
  于是刘瑞旗得出了一个结论:做企业关键在于做品牌。做品牌是做企业的最高境界! 
  这一番话振聋发聩,在当时的企业界里可以说是闻所未闻,石破惊天,引起了在座的号称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的智囊、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马洪的注意。是啊,改革开放以后,全世界著名的外国品牌纷纷踏上中国大陆。而绒线是舶来货,为什么传统舶来货中的绒线,一个个外国名牌却在中国销声匿迹了呢?马洪深深地思考着,他觉得这小伙子了不起,说得非常有道理,于是刘瑞旗与马洪有了如下一段对话: 
  马洪:你就是刘瑞旗?这么年轻,你是哪个学院毕业的? 
  刘瑞旗:我没有读过多少书。我是经商出身,已经工作20年了,只有实践经验,不懂经济理论…… 
  马洪:不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你刚才说的就是最好的理论。 
  也就在这次会议上,根据马洪的提议,刘瑞旗当选为常务理事,1997年任副理事长,1998年任理事长。这虽然是一个非官方、非赢利的机构,但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中一个十分权威的机构。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国的经济界与理论界开始着手探讨与研究著名的“恒源祥现象”,而马洪与刘瑞旗也结成了忘年之交。 
  1995年上海企业管理学会在上海召开企业家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市场化问题的讨论会。刘瑞旗应邀出席。他以自己近10年来在恒源祥工作的经历,又作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发言:中国的市场经济其实还处于萌芽状态。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极不完善,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中国的企业家不论所管理企业的大小,身价是一样的,即一张16K纸上的几行黑字和一个红印章。你今天还是企业家,明天一纸调令就会让你不再是企业家了,而是坐冷板凳……即使作为一个企业家,在现阶段的状况下也只有身份,而没有身价…… 
  这一番话博得满座喝彩,但坐在主席台上的人却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原说在这次会上的发言都是要在第二天摘要见报的,但翻遍第二天所有的报纸,关于刘瑞旗的这个发言一个字也没有登。其实刘瑞旗当时还不知道,新华社的记者与文汇报的记者都专门摘编了刘瑞旗的讲话,新华社作为“国内动态清样”、文汇报作为“内参”发表了。当时中央分管经济的一位领导将刊登刘瑞旗讲话的这份“内参”批给了劳动部的部长。部长又批给了该部综合司司长。该司长专门派人到上海找刘瑞旗了解情况,并带着他上北京向司长作了专门汇报。刘瑞旗精心作了准备,他结合正在经济界议论纷纷、广泛讨论的“恒源祥现象”,特别提出:中国要走向世界、中国企业要走向世界市场,企业家只有身份没有身价,而没有身价的企业家是不可能真正把企业家推向市场的。 
  当然刘瑞旗的发言以及这两份“内参”,以及“内参”在北京引起的反映,上海的市领导同样十分关心。当时担任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上海市常务副市长的陈良宇专门作了批示,要市委研究室专门研究这个课题。陈良宇,这位目光敏锐、敢冒风险、敢担肩胛并从黄浦区领导岗位上出来的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从此记住了这位还在黄浦区一个基层岗位上苦苦奋斗的刘瑞旗! 
  1995年的秋天,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刘瑞旗认识了当时在中国妇女报华东记者站担任站长的袁乃中。这位袁乃中对刘瑞旗今后的岁月给予了很大的帮助,现在两个人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这一年深秋的一个下午,已过天命之年的袁乃中走进了恒源祥的大门,说是要找刘瑞旗,给他写一篇文章。恒源祥公司办公室的施佩芬接待了他,说是刘总不在,他随中国纺织总会的代表团到南美的乌拉圭、阿根廷等国考察去了。袁乃中心中颇为懊恼,但却声色不露,与施佩芬聊了起来,旁敲侧击,掌握了不少关于刘瑞旗的材料。过了不久,袁乃中再一次来到恒源祥,刘瑞旗出访还没有回来。但说来也巧,正当袁乃中准备悻悻而归的时候,刘瑞旗打来了越洋电话,刘瑞旗与施佩芬说了一会话后,施佩芬将电话递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