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茅盾文学奖]第3届-徐兴业:金瓯缺(-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咋咋舌尖道,“宣相……宣相……”
  “宣相又待怎样?”
  杨可世蓦地拎起他的铁锏,一锏下去,把一张木板拼成的条桌裂成两半,歪歪
斜斜地倒在地上。他喝声:
  “俺说过的话算数,埋尸灭迹的是俺,下令还击的是俺,包庇李孝忠的也是俺,
不干统帅部之事,宣相要杨某的头颅,就从俺脖子上取去,要李孝忠的可不能。俺
杨某活着留一口气,就不许你们动他一根汗毛。狗蛋们听清楚了没有?”
  杨可世一声雷霆,顷刻间就驱散了乌云毒雾。立里客一看他动了真怒,唯恐吃
眼前亏,一个个咂唇舐舌地告罪道:
  “小弟等来此,也是奉上级派遣,情非得已。适才言语唐突,误冒虎威,太尉
切莫见怪。”一面诺诺连声,一面倒控着身体,退到戟门口,转身撒腿就溜。
  走在路上,他们惊魂甫定,就彼此埋怨起来:
  “都怨你老哥这‘违抗圣旨’、‘窝藏钦犯’八个字下得重了,岂不知他那个
毛躁性子,狗脸翻转不认人。适才不是小弟转篷得快,这台戏大家怕要下不得台了。

  “老兄还来责怪于俺,俺早就说过,他是出名的‘杨霹雳’,连宣相也要担待
他三分,不是你们大伙儿嚷着要来,俺岂敢来撩他的虎须?”
  “休提,休提!事情做出来了,悔也无益。如今且商议怎生在宣相面前销这笔
帐!”
  杨可世顶着杀头的罪名,把李孝忠硬保下来。立里客竭力撺掇童贯要严办杨可
世,煞煞统帅部的威风。童贯却又一次乖巧地让了步。童贯对于种师道以下的西军
高级军官向来是软硬兼施,恩威并用。杨可世是他多年来提拔拉拢的军官,以后还
有驱策利用之处,不能逼之过甚,把他完全逼到种师道一边去,对李孝忠的上司种
师中更要留个余地。最后结案下来,只把李孝忠办了个革职为兵的罪名,其他参加
袭击的官兵一律罚饷一个月,聊示薄惩。种师中、杨可世不能够希望得到更加满意
的发落了,宣抚司要维护其威信,这已经算是最大限度的让步。
  经过这一案件的处理,原来热气腾腾的广大官兵忽然沉默了。这是一场倾盆大
雨浇灭了内心之火的沉默,这是一种预示着灾祸的不祥的沉默。有经验的将领们看
得出这种突如其来的降温意味着什么,将会带来怎样严重的后果。

————————————————————————————————————
  ①辽官制有两套机构。叫契丹、奚等族的贵族任北面官;掌各部落事,以汉族
地主为南面官,掌管汉族人民的民政。军政大权都掌握在北面官手里。
  ②委任状。
  ③在前线临时搭建的掩蔽体称为窝铺或窝棚,规模较大的称为口铺。
  ④宋人称西夏为河西家。
  ⑤拽剌,辽军中级军官。
————————————————————————————————————
  第十三章

  (一)

  从来没有间断过从辽统治地区逃回来的广大汉族人民,即使在两个朝廷维持着
一般和平关系的时期也是如此。这才是真正不愿在异族统治下过奴隶生活的老百姓。
自从前线存在着交锋状态以来,辽加强了边防力量,加紧了边境的巡逻盘查,但是
利用黑夜、浓雾、他们熟悉的地理环境和辽军防范偶然疏忽的机会,潜行南渡,甚
至利用一点武装力量,乘间杀死几个辽的边防巡哨部队、强行渡河的汉儿们却是更
加频繁了。
  他们中间只有极少数人才带着宋军发射过去的旗榜。旗榜虽然号召他们南归,
他们能看到它的机会却是十分有限的,因为旗榜都被契丹军队没收了。他们中间有
一部分人辗转听到过有关旗榜的传说,在辽军中,这件事被封锁起来,严禁彼此谈
论。但是在十万大军中,要对这样每天大量公开进行的事实做到绝对的保密,几乎
是不可能的。总是有些人有意、无意地把消息,甚至把实物外传。但是问题不在这
里。人们回不回来,与旗榜无关。除非是形格势禁,严格的条件限制了他们,否则
他们总是要南归的,一有机会就逃回来,好像河堤决了口,水必须外流一样。
  一个深夜里,有—大批汉儿①,分成几处渡河,然后集结在一块,没等到天亮,
就奔赴宋军来了。这批人中间,男女老幼都有,他们形容枯槁,衣衫褴褛。他们丢
了所有的土地、房屋、家具、农具,除了随身衣服和可以携带的一点细软以外,一
切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统统丧失了。他们还不知道今夜可以宿在哪儿,有什么可以
捞到吃的,但是他们有着回到自己家乡,回到亲人身边来的坚定信心。他们一碰到
宋军,就热情地、兴奋地、迫不及待地跟亲人们讲起他们的冒险史来。一切经历过
艰险困难的人,一旦回到亲人身边来总是这样说话,这样把一口口的苦水吐出来的。
他们争着、抢着,好不容易才说清楚他们怎样昼伏夜行,绕过好几道巡防线,躲过
几起巡哨队才得偷渡过河。有人到了这个已经算是安全的地方才想起父母妻儿还留
在那边不得同来,有人则因为一起出来的亲戚们在半途中失散了,他们如果终于到
不了这儿,又回不到那边,很可能是被巡防的辽军截杀了,因而失声痛哭起来。这
一场已经隐忍克制了好几天才突然爆发的恸哭,使人感到特别悲伤。
  正在最前线驻屯巡防的裨将杨可胜延接了这批客人,初步为他们安排了食宿,
就沉思起来。杨可胜是杨可世的弟弟,却不像老兄一样的暴躁脾气,碰到事情都要
用脑筋想一想,军队里给了他一个绰号,叫做“杨三思”,他可以当之无愧,
  两军相峙,忽然从敌方来了一大批人,首先就要警惕起来,从坏的一方面来考
虑,这里有没有敌方的阴谋诡计,是不是派了一批奸细混到他们的队伍中来?他认
真地考察了他们的情况,弄清楚了他们相互间的关系——他们全都是亲戚,分析了
他们那虽然混乱,却可以贯串起来的叙述。排除了一切疑点以后,才肯定他们确是
一批心怀汉家、冒险南归的老百姓。这批人人数多,影响大,不同于往常零零星星
的几个人,这值得作为一件重要的事情向上级汇报。
  杨可胜谨慎的考虑和妥当的安排受到统帅部和宣抚使本人的嘉奖。
  从这以后,渡河南归的汉儿日益增多,有时,一次可以多达一、二百人。他们
很快发现并非所有的宋军阵地都是他们的“乐士”,驻屯在范村一带的胜捷军就常
会非礼虐待他们,甚至夺走他们仅有的包裹和衣服,更加谈不上为他们妥筹食宿之
计了。即便如此,也不能够阻止他们源源不绝地从彼岸渡河归来。因为在这里即使
受到非礼的待遇,他们多少还存在着希望和幻想,在那边,他们从高祖以来就累积
了一百多年的经验,早已连希望和幻想的可能性也都连根拔去了。
  老百姓“壸浆箪食,以迎王师”的局面开始形成了。宣抚司的僚属们当然要把
它归功于宣相的招抚政策。僚属们使用一套精选的词令称颂宣相的功勋道:
  “旗榜朝发,遗民夕归,如响斯应。宣相料事如神,算无遗策,岂碌碌诸子所
能蠡测?”
  “区区几个老百姓逃回来,济得甚事!”童贯抑制了内心的喜悦,故作谦逊的
姿态说,“要待那耶律淳夫妻派人赍着降表,纳土献降,尽复燕云之地,这才算是
大功告成哩!诸君称扬太过,未免有点井蛙之见了。”
  于是他一面传令嘉奖前线接纳遗民有功的将士,一面又重申不得过河挑衅、恪
遵本司指挥的禁令。
  大功告成,即在眼前,只要张宝赵忠回来,降表即可接踵而至,这似乎只是近
在一旬半月之间的事情。

  人心的向背,总是关系到战局的成败,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种师道对这两句老话是明白的,他很重视这个事实。但他综合了前线的报道,来的
都是汉儿,并未发现辽的军队有望风投拜的迹象。种师道是军人,眼晴里第一位看
重的是军队,军队不动,就势必要进行一场恶战,他不可能持有像童贯那种乐观的
看法。
  一向主张用兵谨慎的种师道,这时统筹了战争全局,越来越不相信可以“不战
而胜”的庙算。
  虽然军事史上有的是大兵压境,等候敌人自行溃乱的前例,但同样也存在由于
旷日持久,松懈了自己的军心士气,绐敌方争取得时间,巩固了战略地位,实行反
击的反面教训。历史的经验教训,虽然可以被两方面所援引,但是一切带有成见的
人,总是只记得、只肯援用能够支持自己观点的一个方面。在这段时期中,种师道
心里反反复复地想到的是桓温的霸上之役。那时东晋大军,已经进入关中,直迫前
秦的心膂之地。桓温驻兵霸上,按兵不动,目的是希望前秦人心浮动,不战而溃,
不料结果适得其反。苻秦由于在军事上尚未受到大创,一有机会,就组织反攻,大
败晋军,迫使桓温逃回南方。这个教训是沉重的,与当前的形势十分相符,值得他
们深思。
  此外种师道还考虑到宋、金夹攻残辽,犹如一场逐鹿,必须跑在前面,才能获
得先鞭。我军按兵不动,如果金军在北线突然发动攻势,尽得塞北之地,威胁燕京,
那时我军就要处于被动的地位了。
  既然势难避免一场决战,他主张应该趁此老百姓纷纷来归的大好形势,挥军渡
河挑战,对辽军施加压力,或一战歼之,或多方扰之,才是取胜之道。远道而来的
客军,利于急战,这是军事的常识。他认为宣抚司现在正好做了一个违反常识的
“守株待免”的笨伯。这个笨伯还要把错误坚持下去,他是非常反对的。
  自从第一次军事会议以来,他就避免和童贯见面。宣抚司设在雄州城里,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