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茅盾文学奖]第3届-徐兴业:金瓯缺(-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价的权利。
  高俅更是现卖现买,概不赊欠,立刻把他最后两位贤侄统统塞进新部队中充当
中高级军官。
  在这番军事准备活动中,比谁都灵活机伶的高俅早就看准有利可图、无险可冒,
他不动声色地把两个儿子、五个侄子一古脑儿塞进转运司、宣抚司和部队中去。他
们高氏一门真是济济多才,文武两途,全不乏人。
  其他的三衙军官,闻风而动,也纷纷报名投效前线,以图进取。他们对本行业
务也已生疏了,幸而现在上司交给他们的任务只限于在短时期内把这支新募集的军
队训练得能够步伐整齐,进退有序,前后左右,不致紊乱,手里抡得动枪,胯下跑
得动马,可供上级一次检阅之用。
  然而要完成这些任务,也是谈何容易!
  一天,刘锜在教场上看了禁军的教头们正在训练新兵。教头呼五吆六,满头大
汗,十分卖力,新兵们却好像学塾里的顽童,转来躲去,不肯听话。叫他们前进,
他们偏向后退,叫他们向左,他们偏转向右边,闹出不少笑话。刘锜回去把这些情
况跟家里人说了。
  “贤侄,照这个样子,他们上得了战场?”卧床养病的赵隆关心地问。
  “差得远哩!”刘锜不满地摇头道,“这些游民,好逸恶劳,懒散惯了,一时
间哪肯听军法钤束?”
  “就算训练得差不多了,”马扩补充道,“别看他们在教场上抡得动抢,跑得
动马。一旦上了战场,见得敌人,真刀真枪地厮杀起来,可又是另一样了。”
  “上了战场,见得敌人,只要手里的枪拿得稳,口里咽得下唾液,就算能打仗
了。”赵隆再一次补充,“他们哪里就做得到这两样?”
  这是经验之谈,可是刘锜娘子和亸娘都不相信,天下哪有咽不下唾液的人?她
们看看丈夫,刘锜和马扩却点头同意赵隆的话。
  职业军人的刘锜、马扩都记得他们第一次上战场时,嘴里干呼呼好像要冒出烟
来似的。他们是军人世家,对战争有长期的思想准备,初上战场,尚且会发生这种
生理变态,这些仓猝成军,又未经好好训练的新兵,就顶得了事?不消说,他们对
这是十分耽心的。
  可是王黼、童贯又有另外一种想法,他们并不要求新兵在战场上咽得下唾液,
抡得动枪,跑得动马。这些都无足轻重。因为根据情报,根据他们乐观的估计,目
前天祚帝逃走,辽廷已呈土崩瓦解之势,朝廷大军,只要在河北前线虚张声势,耀
武扬威一番,残辽的君臣就会纳土归降。真正的战争是不存在的。无论西军、无论
这支新兵都是备而不用。他们既不愿让西军白捡了这个便宜去,又怕种师道不听约
束,擅自动兵。万一真的打几仗,给了西军立功的机会,那时种师道就更跋扈难制
了。《兵法》上不是有过“上兵不战”、“不战而屈人”的话。童贯此去的任务不
是让西军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取收获之功。在约束西军不使立功这一点上,王黼与童
贯的利害关系和见解都是一致的,虽然王黼也不喜欢童贯独自揽权。
  为了约束西军,他们除了让童贯自携一军北上外,还怕种师道难制,不听话,
特别奏准了官家,请官家亲自制定《御笔三策》。御笔写了,付与他们保管。《御
笔三策》的内容也无非是告诫前线将领,不要与辽军认真作战,而要让它自行纳降,
才是上策。
  深信一场规模盛大的“告庙大典”,一盆由宠姬手制的“新法鹌鹑羹”就可使
完颜阿骨打乖乖听话的宣和君臣,自然更相信一次耀武扬威的阅兵典礼,一番虚张
声势的勒兵巡边就可使辽廷俯首臣服,这是十分肯定,毫无疑问的事情。有什么必
要花费很大的气力去训练一支真能作战的部队呢?
  抱着这个乐观的想法,认为一切都已准备就绪以后,宣抚使童贯就面圣奏请出
师之期,还乘机提出一项他久已羡艳的要求。要求把宫廷的军乐队“钧容直”暂时
拨借宣抚司使用。
  “微臣功成之日,”他一厢情愿地奏请道,“俾钧容直在大军之前,前歌后舞,
直入燕都。亡辽君臣闻金鼓之声而震慑丧胆,燕京父老听钧天广乐而重覩汉家威仪,
岂不猗欤盛哉!”
  官家慨然允诺,准拨“钧容直”暂归宣抚司调用,并且亲自翻了历书,择定四
月初十黄道吉日为出师北征之日。预定那天早晨,要在大教场检阅全体官兵,官家
亲自到斋宫“端圣园”来观礼,参加检阅,为大军饯行。
  这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只有一件大大出于宣抚使童贯意料之外的事情,官家临
时忽然加派蔡攸为陕西河东河北宣抚副使,随同大军北上。
  怀着好像到果树园顺手去采撷一颗烂熟桃子的轻快心情的童贯,现在又要加上
蔡攸,比过去几天更加忙碌地领宴辞行,大做交易,并且慷慨大度地答应功成之日。
就用四百里急递把燕京的土仪优先馈赠给京师的请亲好友。名为“馈赠”,其实还
是一项买卖。人们知道所谓土仪,大有轻重好坏之分。童贯、蔡攸唯利是图,六亲
不认,从来不会把重礼白白送人,除非你愿意成为他们的驻京坐探,为他们传递消
息打听行情,为他们做一切他们需要你帮忙的事情。

  (二)

  大军出发的日期,已经屈指可数,关于刘锜的新任务,虽然有过各式各样的传
说和推测,正式任命,却一直没有发表。
  刘锜自己也有些焦急起来。难道官家亲口答应过他的诺言也不算数了不成?他
想到新任命之所以一再延误,一定是有人从中作梗,他推测这个作梗的人可能就是
高俅。高俅是个睚眦必报的小人。去年高俅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刘锜既没有参加
他的庆祝宴会,也没有送去贺礼,高俅恨在心里,现在又加上了丰乐楼上的一箭之
仇,他决不肯善罢甘休。刘锜推测得不错,可是他还没想到高俅之所以能够阻止他
到前线去,是作为替童贯拼凑、招募一支军队的交换条件而提出来的,这又是一笔
交易。官场本来就是商场,什么事情都要讲斤头、论价钱,有来有往。何况童贯本
人对刘锜也没有好感。刘锜总是偏在种师道一边说话,一旦到得前线,岂不是叫自
己办起事情来碍手碍脚!由于童贯的坚持,官家这次又只好食言而肥了。
  刘锜不能上前线去,还是个人的小事。
  由于三个月来时势的发展,由于他和赵隆、马扩的接触和彼此影响,特别由于
他看到童贯、王黼等人做的事情不成气候……这一切都给他构成了一个印象:战争
前途未许乐观。比较春节前他到渭州去传旨的时候,他的心情和看法已发生明显的
变化,那时何等意气如云,信心十足。而现在,他对胜利的看法似乎变得渺茫而有
点难以捉摸了。这个曾经是主战派,现在也仍然是主战派的刘锜目前陷入于极大的
思想矛盾——理论上应该打这一仗而事实上又未许乐观。
  和刘锜的看法相反,刘锜、马扩都明确地感觉到这几天有一种可以称之为“胜
利病”的瘟疫,正在东京城各个角落里传染蔓延开来,有席卷全城之势。人们谈论
到这场战争时,无不眉飞色舞,坚信辽之投降,燕云之收复不仅是可能的事情,而
且也是必然的事情,甚至不是将要发生而是正在发生、或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了。
  在东京的街头巷尾,到处可以听到这样的对话:
  “听说老种经略相公统率大军已渡过界河,直薄辽军营垒,好生神速!”
  东京人的想象力真是神速之极!不多几天前还有人怀疑西军的调动,到今天已
经凿凿有据地肯定老种经略相公的部队已渡过界河了。
  但是出乎意料之外,他得到的回答是一声有力的,然而也是轻蔑的:
  “瓒!”
  五代时有个叫做马瓒的人,专喜向人津津乐道已经过了时的新闻。这个马瓒本
人已经死了一百多年,他的大名却被保留在东京人的口语中,用来称呼一切陈腐不
堪的新闻以及喜欢传播这种“旧闻”的陈腐不堪的人。
  “瓒”愕然了一下,他还以为自己的消息是十分新鲜的。
  “昨夜来的捷报,小种经略相公挥师直捣燕京城下,陷城力战。咱们说话的这
一会功夫,大军想来已经收复燕京了迄。”了迄是个专用军事术语,他能毫不脸红
地使用这个军事术语,表示他在这方面是个行家,“到此刻还说什么界河不界河,
岂不是你老兄在白日做梦?”
  被斥责为“瓒”,被斥责为“白日做梦”,这是对他的智力进行猛烈的攻击了。
在一般人中间,尤其不能容忍在智力方面受到的攻击。有人并不认为自己是个孝子
贤孙、恺悌君子,却没有人甘愿自认为白痴。当他们受到这方面的攻击时,老是要
像一只弹簧那样一下子蹦起来为自己辩护的。
  “燕京城外有条又宽又阔的白沟河,”他立刻提出异议,“小种经略相公又没
长着两只翅膀,怎得在一夜就飞渡过去?”
  “你老兄恁地不晓事?”军事专家忽然又以地理学权威的姿态出现,对这个难
以感化的“瓒”进行教育,“大宋、大辽接界的界河叫白沟,燕京城下的护城河叫
芦沟。俺先父当年跟随童太师(这几天童贯的身价抬高了,人们不再称以媪相、阉
相,而是恭敬地称之为太师爷)去大辽贺正旦,芦沟上来来回回就渡了十多回。既
然名之为沟,能有多少宽,还不是撩撩裤脚管就跨过去了。”
  “芦沟、白沟,同样都是沟,为何渡起来难易如此不同?”
  “此沟不是那沟。”对话者不禁勃然作色了,“天底下的沟多着呢!有大沟、
有小沟、有明沟、有暗沟、有阴沟、有阳沟,还有泥沟、水沟、山沟、河沟……哪
能一概而论?再说也没人说过白沟难渡呀,大军不是一眨眼就渡过了界河白沟?”
  “就算小种经略相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