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茅盾文学奖]第3届-徐兴业:金瓯缺(-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早俺就打发铁骑护送你们一行人过前线去·俺与宣赞后会有期了。”
  他们相将携手走出户外。耶律大石对马扩还是恋恋不舍,似乎要等待马扩最后
说句话,在他们的不寻常的友谊上打上一个认可的烙印,才舍得把他放走。
  “俺在会宁府时,”马扩满足了他,一半出于外交辞令,一半也出于真诚,
“就闻得二太子斡离不说起林牙的文武才略。今日在新城行馆中,不意与林牙邂逅
相逢,备聆倜傥之论,不胜钦慕。只怕异日再次相见,不免要在战场上与林牙周旋
较量一番了。那时林牙休得见怪。”
  “好个朝定①!”耶律大石哈哈大笑起来,不禁顺口溜出一个契丹词儿,连忙
改正道,“好个知心朋友,直是如此有礼。俺也闻得‘也立麻力’的大名,倒要领
教领教宣赞的手段。只是疆场相见时,宣赞千万手下留情,休忘了俺今日专诚从前
线赶来相赠鲋鱼的一番情意。”

  (三)

  在辽军铁骑的护卫下,马扩等一行人渡过白沟,回到他们十二天前出发北上的
原地点。当初,南岸沿阿之地还是宋军的最前线,如今却成为辽军的后方了。马扩
对这一带地区的景物本是最熟悉的,仅仅十二天的小别,这里已经大大变了样。原
来军戍严密岗哨环布的前沿阵地,现在已变成胡骑纵横的场所,真可谓“景物犹是,
人事全非”了。使马扩最感到惊心怵目的,是许多他曾经在里面工怍过、吃饭休息
过、住过的农舍,如今已成为一堆堆的瓦砾场,还有不少房舍和窝铺被焚烧得焦头
烂额,肢体不全。有的像刺猬一样,在一小块地方中,集中地受到不可胜计的箭矢。
蒙上灰沙的箭翎已经变成灰色;箭镞深深地陷入土墙、木窗中,谁也不肯花费一点
气力把它拔出来,再派一次用场。空地上抛弃着残破的兵刃和无法修补的衣甲,有
的还沾上了血污。还没有掩埋起来的战马的尸体被割裂得支离破碎,发出腐臭的气
味。在它周围的稀少的青草都被压平了,留下这些为国捐躯的马匹和他们的主人垂
死前挣扎的痕迹。
  一场大战已经过去几天,战争的残骸仍然被抛置在战场上,没有得到完全的清
理。但是生气勃勃的辽军已经在战争的废墟上重新建立起新的根据地。在留下来的
农舍和临时搭起来的大营帐里都住满了人,满地放着马。他们利用饭后的空隙,有
的在打磨兵器,有的在河滩饮马、洗马,也顺便给自己洗个澡,临时搓一把的衣服
搭在树枝上晾干,自己就赤条条地躺在树荫下乘凉。他们看见马扩等一行人经过,
都不免要惊奇地交换几句契丹话,议论一番,或者向护送的铁骑打听。铁骑严厉地
制止他们问话,他们就恣意嘲笑几句。受到一再战胜的鼓舞,他们干起什么来,都
是轻松愉快、精神抖擞的,活泼、欢乐的神情洋溢在每个战士的面上。三天来苦战
的疲劳都被兴奋的期待所抵消了,现在流露在每一张脸上的表情是;他们不仅可以
做好一切手头上正在做着的事情,还在枕戈待命,准备去完成更艰巨的任务,胜利
属于他们是毫无疑同的。在马扩经过的辽军阵地上到处都出现这种战胜后人腾马骧,
士气旺盛的兴旺气象。
  中午以后,马扩一行人进入宋军阵地。那里是大将王禀的防区。马扩认得他的
部将,很容易就被放进去。他们告诉马扩,王禀到统帅部找老种经略相公去了,统
帅部就设在西南方向七、八里地的张市。他们带着鄙夷的神气说到宣抚司早于廿六
日一战失利后,就撤入雄州城里。
  许多战士和裨将们听到他们交谈时都围拢来参加谈话,他们乐于在这个没有参
加过战争的马扩面前详细地讲述战事的经过,并且发表他们对战局的感想。
  “他奶奶的宣抚使,连敌人的影子还没看见,就快马加鞭地往回跑,这会子想
已跑到东京城了。”
  “那天打得可热闹啦,连在一旁观战的大树也为俺惊出一身冷汗。马宣赞没赶
上这场热闹,可真是一生恨事。”
  “俺生平哪曾见过这样激烈的战斗!杨统领的五百名亲兵只剩得一百二十多名
回来,听说辽军元帅的左右护卫也被杨统领杀得精光。俺这里的王总管打得好,把
敌人缠住不放。可恨刘太尉不肯发兵相助,叫咱孤军奋斗,吃了些亏。”
  “刘家的也是听了童宣抚的命令,袖手旁观。损人还是害己,昨天一战,他那
里吃的亏更大。”
  “千怪万怪,只怪童贯不好。那一道大伙儿如果都随了李都头去斫营,早就把
辽军打垮,掌着得胜鼓回朝了,哪有今日之祸?”
  “听说童贯那厮,恬不知耻,廿六日那天打了败仗后还上奏朝廷、谎报战胜哩!

  有一个马扩不认得的军官趁机插上来吹嘘他的英勇战绩。他照例是把战争中看
见别人做的、或者他自己想做而不曾做到的一切都当作已成事实来讲了,还加上许
多无法证实或加以否定的细节描写,而把战败的艰因归咎于宣抚司调度失当。他倒
是识得马宣赞的,要求马宣赞记下他的名字,得便时在老种经略相公、小种经略相
公面前提一提。
  这个军官前面一部分描绘没有引起人们的共鸣,他们即使没法否定他,也不相
信凭他的为人在战场上可能会有那样的表现,同时也以他利用这种方式来表白自己
的功劳为可耻,他们不相信在他们爱戴的王总管麾下会有什么功劳被抹杀的。
  可是他们对他后面的两个结论:打败了,宣抚司要负战败的一切责任却一致同
意。
  中外古今许多军事宣传家绞尽脑汁想出种种奇妙的措词来掩盖一场失败的战争,
其中的一个杰作,就是把后退叫作“转进”。在童贯的幕僚中间也不乏善于搞这种
文字游戏的专家。他们在廿六日战后的第一个奏报中就是以战胜者自居的,只有到
了事实真相无法掩盖时,才把一切责任推到种师道头上去。这种文字游戏可能收效
于远离战场的后方,可以欺骗朝廷、官家和大官儿们,却不能欺骗身在前线的士兵,
士兵们对于前后左右的方位十分清楚,他们的统帅部和他们的阵地不是向前方而是
向后方移动了,那就是不折不扣的战败,没有比这个更加简单清楚的事情了。而战
败总是要怪身在前方的军事最高当局,这也是理所当然。究竟应该让种师道还是让
童贯来负战败的责任,这在战士们的心里也是一清二楚的。
  还有人要继续发表对战局的议论,马扩没有工夫再听下去了。他把王介儒一行
人众暂时安顿一下,连同自己的随从一起交给他熟悉的一员裨将负责保护。自己借
匹坐骑,迳往张市去找种师道。
  在骑马疾驰中,马扩大概地视察了我军的阵地。四天来的挫败,使我军各路部
队都后撤了二、三十里不等,现在勉强保持着一条不规则的斜线的阵地。其中辛兴
宗指挥的西路军退得最远。廿六日之战,辛兴宗还是亲临前线,督战甚力。廿七日
以后,一败不可收拾,目前基本上已退到靠近雄州城脚下立寨。在马扩经过的东路
军防区中也出现参差不齐的阵地,一切都带着临时匆遽的痕迹。还有些匆忙中搭起
来的营帐,紧靠在丛树旁边。这是违反军事基本常识的。匆遽立寨时连这点常识也
忽略了,这使马扩很不满意。
  耶律大石曾经向马扩分析过的两点:第一,双方临时构筑的阵地,缺乏坚固的
凭借,工事也是草草的,这有利于进攻的一方,不利于防守的一方。第二,经过一
再挫败后,宋军战士士气萎靡,无心恋战。这两点都由马扩亲自证实了。处在这样
脆薄的阵地中,处在这样萎靡不振的状态中的官兵们,要抵抗住辽军的进攻,非要
经过一番彻底的改造,大大转变官兵们的处境和心理状态不可。由此马扩感觉到耶
律大石扬言要在三数日内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进攻,确有事实根据,并非虚声恫吓。
  马扩曾经上过耶律大石的当,那是在他没有进一步深思的情况下受到耶律大石
疑兵的愚弄,以致忽略了他出兵掩击的可能性。现在耶律大石又在扬言要大举进攻
了,马扩十分警惕自己不要再次中他的圈套。他实地视察了阵地,分析了形势和战
士们的心理状态后,感觉到这番耶律大石说的是真话,是老实话,他已经成竹在胸,
发动一次进击是不可避免的了。
  十多天以来的急遽的变化——从接受渺茫的任务开始,一变而为形势十分有利,
成功在望,那时他的意气奋发,满怀信心。可是成功的机会忽然从他手指缝里漏出
去了,满有希望的局面一变而为砌底的失败。这些急遽的变化,使得马扩一向冷静
的头脑也发起热来。他痛苦地感觉到形势的变化总是超过他的推想和判断。形势犹
如一个在竞走比赛中领先的对手,他一直以几步之差,跑在自己前面,自己不管怎
样拼命,老是追不上去。由于对形势认识不足,估计错误,已经使他做错了一些事
情。现在回到自己的阵地中来,面对着不利的情况,反而刺激他重新冷静下来。现
在他需要的是冷静的分析,冷静的考虑}由此导致出正确的结论来。
  他综合了他在敌、我双方之间活动所获得的种种印象,概括出当务之急的几条
意见:
  一、最基本的估计,局势还是有利于我。辽政府支离破碎,内外交困。萧皇后
犹豫了好几天,最后还是被迫面议纳降,这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二、耶律大石发动掩击,是出于万不得已的孤注一掷的冒险行动。他虽然侥幸
得胜,由于后备力量有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辽政府所处的危亡的局面。因此耶
律大石必须利用暂时的优势,再发动一次攻击,以巩固他的战略地位,然后才能着
手去解决内部问题。
  三、统帅部坚持在城外构筑阵地,没有把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