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茅盾文学奖]第3届-徐兴业:金瓯缺(-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③尝敌是宋朝人特别爱用的军事专门术语,意思是先尝尝敌军的滋味,或者掉
过头来让敌人尝尝我军的滋味,总之是一种试探性的进攻。
  ④航行队领头的第一艘船头上涂饰有鹢鸟,称为鹢首。
  ⑤宋自太宗伐辽失败后,即疏浚开拓边地河道,西起沉远泊,经泥沽海口,屈
曲九百里。滹沱河、永济河汇注其中,深十余尺。称界河或塘水,塘外筑堤,沿塘
设置二十八寨、一百二十五铺戌守,戌卒三千余人,乘船百艘往来巡逻。真宗时又
植榆柳三百万株以代鹿角,曾作《北面榆柳图》示大臣。
————————————————————————————————————
  第十七章

  (一)

  五月二十六日下午,当辽、宋两军还在白沟河前线剧战之际,也正是马扩和辽
方谈判使节王介儒一行人自北往南疾驰而来之时。
  燕京之行,马扩发挥了最高效能来执行任务,这就是说,他已经做了他能够做
的一切,但并不等于他已经完成了他要求完成的全部任务。几年来的外交生涯,把
他的思想锻炼得复杂、敏锐而缜密化了。经验告诉他,凡是一切军国大计,要涉及
到许多人的利害关系,总是变幻莫测,难于捉摸的。没有到手的胜利决不能算是胜
利,胜利在望并不等于胜利在握。眼前最大的障碍是萧皇后虽然决定降附,据他判
断,也确具诚意,并经御前会议决定,但并未征得前线将领的同意。他们手握重兵,
未必就这样容易就范。他们可能还有异议,可能要提出非常苛刻的条件来保存自己
的实力。一场艰苦的谈判还在后面。辽军方甚至还有可能采取激烈的措施杀害双方
谈判使节来破坏和议。各武各样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马扩把它们都估计到了。他
一路上不断和赵杰商量,并且提高警惕,加强保卫措施,以防不测之变。
  只有一种可能性被他忽略了,他没有想到耶律大石和萧干在接到皇后促降的手
书以后,竟会发动一场出人意料的掩击战。
  他们在离新城不到二十里地的一个店铺打尖休息时,发现了不平常的气氛。他
们看见居民们和店主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这不像是对他们这一行人表示欢迎之意,
而是表示惊讶,像他们在去途中曾经碰到过的那洋。这里面可能有些文章了。他派
随从们去打听,居民们也是各说各的,莫衷一是,没有哪个可以作出权威性的答复。
综合起来,似乎有这么一个印象:前线两军正在发生开战以来没有发生过的剧战。
居民们也是从种种不寻常的迹象中推测出来的,当时他们也还没有得到确报。
  一句道听途说的话,把马扩吓了一跳,使他猛然省悟到这可能是真实的消息。
其实战争的可能性始终存在,当马扩向童贯告别时曾再三提醒童贯要预防对方的突
然袭击。他自己就带着这种瞀惕性首途出发来到辽境的。事后检查,他之所以会改
变原来的想法,放松提防,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经过辽军阵地时,看见耶律大石虚张
声势,故作疑阵的布置,断定他决不会发动一场战争。他对这个判断如此执着,丝
毫没有想到可能是错误的,或者可能发生变化。他为自己的神经过敏,因而受到耶
律大石的愚弄,感到万分恼火。
  现在想来,问题是那么清楚,当萧皇后的一道令旨到达前线时,耶律大石等如
果不愿投降(这个,根据他从李处温父子那里得来的情报也是毫无疑问的),他们
又何必在使节们身上玩弄阴谋诡计?只消直截了当地发动一阵战争就从事实上破坏
了和议,最清楚不过地表明他们的态度了:要战争,他们可以挑选的时机,也莫过
于今天。狗急跳墙,人急跳梁,他们不会再有什么顾虑。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地符
合推理,马扩只怪自己没有进一步深思熟虑罢了。
  果然事情很快就得到证实,并且从最坏的一面来证实。傍晚时分,他们到达新
城行馆休息,这里有更好的群众基础,居民们纷纷把我军战败的消息告诉他们。接
着又看见约有六、七起辽军的告捷使者连续不断地向燕京方向星驰而去。他们趾高
气扬地赍着报捷的奏疏和大捆从战场上缴获得到的军旗。军旗上的番号、统将姓名
都是马扩十分熟悉的。其中有的属于西路军,有的属于东路军,说明辽军在东西两
路都已获得非同小可的胜利。其中最触目惊心是那面白底黑字、镶着红缎边、垂着
淡黄流苏的杨可世的认旗,从旗面上的摺皱纹和血污斑斑可以看出东路军受到打击
的惨重。这个无可怀疑的结论好像一柄短刀猛然扎进马扩的胸膛。
  前线确实发生大规模的战争,胜利属于辽方,大局已发生急遽的变化,不但和
议的前途十分渺茫,就是他们一行人能否安全回去都很难逆料的了。面对着这个急
遽的变化,马扩尽量抑止住悲愤的心情,免得在辽使王介儒等人面前暴露出自己的
弱点。他冷静地考虑了半晌,然后得出结论:他认为个人安危得失可以置之度外,
但是这次出使,千辛万苦得来的成果,以及他们多方面搜集到的辽方虚实的内情,
都必须尽快地让宣抚司和统帅部知道,以便他们在一次挫败以后,仍能根据总的形
势。作出正确的对策,而不致丧气堕志,一蹶不振。
  半夜以后,他把赵杰、沙真两个悄悄找来。
  “俺等离国,不过旬日,不想大局已隳坏至此。”马扩下的结论,不难找到证
据。就在此刻深夜之中,他们还听到辽使报捷的马蹄声。这种急如星火的奔驰。还
有他们看见过的那些辽使的得意扬扬的神色,还有的辽使打听出他们的身分,故意
把俘获的军旗展示出来向他们夸耀战绩,这一切都给他们构成一个深刻的印象。马
扩首先征求他俩的意见,问道,“大哥,兄弟,且看今日之事,俺等应怎样处置才
好?”
  “辽的内情,俺等知道得最清楚,”赵杰先分析了总的形势道,“它内外交困,
分崩离析之势已成。今日纵为狼奔豕突之计,出此一战,也改变不了垂亡的局面。
宣赞休得折了锐气。再则耶律大石诡计多端,这接二连三派去的报捷使安知非诈,
前线胜负,究属如何,尚待查明。”
  “我军旗号,俺所深知,非耶律大石所能伪造。前线失利,恐已属实,这个不
用再加推敲了。”
  “既然如此,耶律大石必不肯放宣赞南回。”赵杰就势提出一个石破天惊的建
议道,“宣赞何不就随俺兄弟进山去,共举义兵,以扰辽军之后?”
  “这个俺也想过了,”马扩考虑了半天,点点头道,“只是如今尚菲其时。俺
受命出使,不对童贯,也须对朝廷有个交代。耶律大石不放俺,俺自有对付之策。
当务之急,俺只怕被他扣住了,宣抚司、统帅部不明底细,一挫之余,遽荫退兵之
想,这才真是不可收拾了。”于是马扩提出自己的想法,要求他两位在自己被扣押
以前。立刻潜回本军阵地,把一切情况转告种师道。
  赵杰有着非常复杂的想法,但他还是答应了马扩的要求,并且思虑周密地想到
一些问题:
  “既是宣赞重视前线,俺等听命回去。只是俺兄弟两个都未见过老种经略相公,
贸然前去,他岂不疑心是耶律大石派去的细作?须得带着宣赞的手书或信物前去,
才能见信于他。”
  “大哥想得周到。只是大战刚过,前线的盘查,一定更加严密,俺的手书倘被
查出了,于大局更为不利。俺看两位兄弟潜回本军后,不如到小种经略相公军中去
找俺爹,让他带去见种帅方妥。”
  “俺等又不识令尊,在军备紧张之际,令尊也未必就肯轻信俺两个。”
  “有了,”马扩点点头,从自己行囊里取出一双麻鞋说,“大哥且把这双新鞋
换上。见到俺爹时,就说这双鞋是东京带来的,俺爹见到它的式样和针脚,就知道
它是俺家之物,不会错疑了。万一在途中丢了鞋,二位照俺的话说;‘父子俩一样
的脚码,一双鞋做了,两个都可穿得。’俺爹听了这话,也就知二位与俺关系非比
寻常,一定倾心延接,言无不尽的了。”
  赵杰换过鞋,问道:
  “俺等这就动身,宣赞还有什么吩咐?”
  “大哥兄弟此去,如能回到南边,小弟自是放心。”马扩看看赵杰似乎还有什
么要说的,他先把自己的意思说出来了。“如果一战以后,辽军盘查得更加严紧,
大哥作速带了兄弟进山去参加义军,留得有为之身,以匡大计。休得在前线耽误了
性命,叫小弟悬念不尽。”
  “三哥容禀,小弟还有肺腑之言相告。”
  马扩终于得到了他盼望已久的这一声称呼,眼睛里顿时有一股热呼呼的感觉。
这是他们结识以来,赵杰第一次对他改变称呼。这个改变标志着从今以后,不论在
什么处境中,不论他们在一起或分散两地,他们的命运已经紧紧联系起来,不可分
割的了。从“宣赞”到“三哥”,经历了多么不平凡的一段心理历程。接着马扩又
听到赵杰的更加坦率的告白道。
  “小弟本是张大哥张关羽属下的义军,此番携带家眷南来,也是奉了张大哥的
将令,为的要与南中豪杰结识,以便里外呼应,共逐鞑虏。此行如不得南归,自当
与沙兄弟一齐进山去。这个,三哥尽管放心!”
  “大哥行止,非比寻常,俺心里早有敁敠,果真如此。”马扩十分高兴地说,
“大哥既奉张大哥将令南来,将来再回去,万一见不到小弟,可与刘参谋的儿子子
羽见见面,就说是小弟介绍与他的。此人有血性、有胆量,端的可与共谋大事。”
  “小弟牢记在心。“
  “再有沙兄弟年纪还轻,这见世面,经风雨之事,虽要自己阅历,也靠有人携
带,大哥多照顾着他。”
  “这个俺自领会得,”赵杰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