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社会里面,动荡的世界里面,我们还能保持几分的平静,非常难得。愈是认真学习,相信佛所教导是正确的,我们自己所想是错误的,首先要有这个觉悟,要有这个肯定。正如同佛在经上讲,你没有证得阿罗汉以前,决定不要相信你自己的意思,你相信你自己意思,自己想怎么做决定会做错事;你证得阿罗汉之后,可以相信你自己的意思。阿罗汉的标准是什么?这太明显了,阿罗汉的我执破了,无我,念念都是为一切众生,没有我了,那个时候你的想法就可靠了。所以佛界定是阿罗汉这个标准,我们要懂得他界定真正的意思在哪里?换句话说,你还有我、还有自私自利,你的想法就不正确、就不可靠,你真正做到无我无私,念念为社会、念念为众生,你的想法可靠。我们还有我、还有私心的时候,这怎么办?必须舍弃自己的想法,遵从佛的教诲,这样不至于有大的过失。佛所讲法教我们利益众生,当然与自己的利益要相违背,我们在心理上要克服,现在人讲牺牲奉献,牺牲自己的利益,成全大众的利益,这是佛教导没有觉悟的众生。已经觉悟的人不需要再教导,他自己所思所作所为自然相应,与佛菩萨所说的相应。

    我们今天不但在家学佛要懂得这个道理,出家学佛更应当懂得这个道理。因为出家人的身分是老师,人家看见你称你法师,‘师’是社会大众的模范,社会大众的榜样,我们拿什么做榜样?拿什么做模范?就是无私。如果自己还有私心,人家称你作法师,你想想看你有什么感受?不能做大众的榜样,不能做大众的模范,人家称你‘师’就很难过了,名实不相副。你能生惭愧心,能够回头、能够改过,这好事情,如果依旧愚昧无知,居然敢当之,哪有不造罪业的道理?就是承当这个称呼,我们自己有罪业,造罪业了。冒充法师,不是师在冒充师,人家称你一声,自己就造一次罪业,称你两声就造两次罪业,佛教给我们积功累德,我们自己在积累罪业,这怎么得了?难怪古人所谓‘地狱门前僧道多’,谁堕地狱?现在堕地狱的人多了,古时候堕地狱的人少,造五逆十恶业的人少,而僧道没有尽他自己的职责,那就免不了要堕落。出家人一生当中的大事业,地藏菩萨教导我们,要“为未来众生,演利益事”,这一句话就是我们出家人的事业;‘演’是表演,做出样子来给人看,‘说’是说明,又要做、又要说。我们今天界定自己的身分,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事情,把这个事情做好了,我们这一生就过得有价值、有意义。请看经文一百三十四面:

    【佛告地藏菩萨。汝今欲兴慈悲,救拔一切罪苦六道众生,演不思议事。今正是时,唯当速说。】

    地藏菩萨向佛陈白,佛不但是准许,催他快说,为什么?对一切众生太重要了。前面这几句话是赞叹,“汝今欲兴慈悲”,‘兴’就是发起,你发慈悲心。为了要“救拔一切罪苦六道众生”,这是大利益的事,众生虽然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不论是今世或者是过去生造极重的罪业,只要他一口气没断,我们知道统统有救,这个时候他头脑清醒,一念回头就得救了,真的是回头是岸。我们在《阿阇世王经》里面看到,这个国王他在世间有地位、有权力、有威势,造作五逆十恶的重罪,决定堕阿鼻地狱。这个人毕竟还是有善根,晚年的时候觉悟,知道自己一生所作所为是错误的,回过头来依靠三宝的教诲,临命终时念佛往生。佛告诉我们,他往生的品位上品中生,他是忏悔往生。从这个事例来看,造极重的罪业都不怕,都能够得救,只要他肯回头,只要他真正忏悔改过自新,还是有很殊胜的成就。

    今天我们也要学地藏菩萨,我们在这个地方建道场,道场建立有临时的、有永久的,临时的租借一个场所,在这个地方讲一天、讲两天、讲三天,讲经的场所就是道场,这道场临时的。无论是临时、是永久,你在那个地方发的是真正慈悲心,真诚、清净、慈悲,讲经说法劝导一切众生回头是岸,都是不可思议功德。听众的人很多,当然我们不能预期各个都能成就、各个都能回头,这是做不到的;听众之中必定有几个有缘人,建一个道场,你能在这个道场度一个人,这个道场都无量功德。无论临时、永久,在这个道场听经闻法,有一个觉悟,有一个真的念佛往生,这个道场是无量功德。所以佛在这个经上,《地藏经》上前面我们都读过,劝你建道场、塑佛像、修供养,都说功德不可思议,道理在此地。

    只要有一个人得度,功德就不可思议,何况有更多的人,在这个地方觉悟回头了,这就是真正救拔一切罪苦众生。这一些造作罪业的众生将来必堕恶道,苦是恶道,罪是现前的造作,罪是因,苦是果;因果都救,必定要在他在生的时候,我们才有办法,如果他死了堕到恶道去,我们就无能为力,我们决定办不到。所以他落在三恶道,那只有诸佛如来、法身大士在恶道里头,示现同类身去帮助他,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我们今天能做得到是他一口气还没断。这是大事。下面两句佛在催他,“今正是时”,现在正是时候,“唯当速说”,赶快讲。我们在今天读到这个经文,实在说就像释迦牟尼佛逼著我们一样,这个事情我们要赶快做,现在正是时候,所以这两句话用在我们当前,对我们再贴切不过。下面佛说:

    【吾即涅槃,使汝早毕是愿,吾亦无忧现在未来一切众生。】

    这一句经文我们读了感触很深,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起?释迦牟尼佛存什么心?佛心里面只有现在、未来一切众生,没有自己,这就是佛心,佛念念之中是为众生服务,是救拔一切罪苦众生。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前所说,可以说是最后的遗教,说完这部经之后,末后就是一部《涅槃经》,所以这是《涅槃经》前面的一部经,算是最后遗教。“吾即涅槃”,‘涅槃’是梵语音译的,通常翻作‘灭度’,四谛里头苦集灭道,灭就是涅槃。在中国用得最多的是翻作‘圆寂’,圆是圆满,功德圆满,寂是寂灭,清净寂灭。他注解里面,‘涅槃,奘三藏翻圆寂’,玄奘大师,这个地方节录下来好,‘德无不备称圆’,功德圆满,没有一丝毫欠缺这叫圆,‘障无不尽称寂’,也好,意思好,障就是三障、二障,二障是烦恼障、所知障,三障是惑、业、苦,统统断尽了,这叫寂。由此可知,涅槃、圆寂不是死的代名词,现在大家都把它看作死的代名词,出家人一死了,‘某人圆寂,某人入涅槃’,那将来哪一个不入涅槃?各个人都要入涅槃,不管学不学佛统统要入涅槃,这个观念错误;实在讲涅槃是活著时候证得的,而不是死的代名词。

    这个地方说‘吾即涅槃’,是佛在这一段期间,他教化众生的缘尽了,功德圆满,这是示现离开这个世间,八相成道里面最后入般涅槃相,取这个意思。缘尽了佛就不再住世,住世没有意义,跟他有缘该得度的都已经得度,没有得度的已经跟他种了佛法的种子,但是这个种子现在不能成熟,当然要离开。“使汝早毕是愿”,你发心继续来做这个工作,好!所以佛不住世,弥勒菩萨还没有示现成佛之前,这个空档的时间是地藏菩萨代替佛来教化,在所有菩萨当中地藏菩萨是代理佛,这时候他的身分地位很特殊。地藏菩萨代理佛,这又是什么意思?而是这个经上所讲的‘孝亲尊师’。孝亲尊师这个教学的纲领,在这一个大时代里面取代佛陀的教化,因为一切诸佛如来的教学教化,都是依孝亲尊师为基础。佛陀不在世了,我们应当要做的工作是维护教学的基础,没有能力把这个教学往上提升,但是这个基础一定要保持,不能失掉。这个工作多么重要,这是在这一部经上显示的精神。

    深信因果,断恶修善,孝亲尊师,这是《地藏经》上所说,如果就净宗的教义,净宗修学的基础是世尊在《观经》上所讲‘净业三福’,没有修念佛法门之前,先要奠定这个基础,净宗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这个基础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诸位想想,这四句话是不是《地藏菩萨本愿经》,没错。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后面这两条七句,与《地藏经》末后五品,从这一品一直到经的结束,总共十三品经,完全相应。换句话说,这部《地藏菩萨本愿经》就是净业三福的详细说明,不仅仅是修净宗的基础,是佛法当中无论大乘、小乘,无论宗门教下、显教密教,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佛不在世没有人弘教,我们能把这个基础维护就行了,维护这个基础就能救拔一切罪苦六道众生。所以末法时期坚定奠定这个基础,劝人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就成功了,这是真实不思议事。我们要弘扬其他的经论,自己没有开悟、没有见性怕讲错,很难得真实的受用。唯有坚持这个基础,老实念佛,决定不错,即使诸佛如来示现在今天,教化众生也必定如是。所以我们读这一段经文,就晓得诸佛如来心里想的是什么,他们做的是什么,我们应当在这个地方学习。

    青莲法师的注解,这里面有一段我们念一念,一百三十五面倒数第四行,我们从头看起,‘此法之妙’,这个法就是地藏菩萨在这一品经里头所说,什么法?称佛名号这个法门,这个法门就念佛,念佛法门。‘纵吾即入涅槃,纵便汝早毕是愿,吾亦不忧现在未来一切众生矣。何也,有此称名之法,人人可不堕苦,并趣人天修行,终至成佛无疑’,这讲得好。‘能体佛心而达佛意,善继志而述事者,莫过我地藏慈尊矣’,地藏菩萨真的懂得佛的意思,继续佛的愿望,我们常讲续佛慧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