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4-本草乘雅半偈-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令人胀满。浙之产曰雁宕、大盘、金华、日铸,皆与武夷相伯仲。钱唐诸山,产茶甚多, 
南山尽佳,北山稍劣。武夷之外,有泉州之清源,倘以好手制之,亦是武夷亚匹,惜多焦枯, 
令人意尽。楚之产曰宝庆,滇之产曰五华,皆表表有名,在雁茶之上。其他名山所产,当不 
止此,或余未知,或名未着,故不及论。(茶疏许次杼,字然明着) 
【评】曰∶昔人以陆羽饮茶,比于后稷树谷然哉,及观韩 谢赐茶启云∶吴主礼贤,方 
闻置茗,晋人爱客,才有分茶,则知开创之功,虽不始于桑苎,而制茶自出至季疵而始备矣。 
嗣后名山之产,灵草渐繁,人工之巧,佳茗日着,皆以季疵为墨守,即谓开山之祖可也。其 
蔡君谟而下为传灯之士。又曰∶茶系生人后天,随身衣报,盖地灵钟秀,或古之所产,今无 
取焉者,谓冰土频移,山川性易,灵从何来,秀从何起,生人依报,宁复居恒,人苦不思本 
耳。以上溯其源也。 
二、得地 
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野者上,园者次。阴山坡谷者,不堪采啜。(茶 
传)产茶处,山之夕阳,胜于朝阳;庙后山西向,故称佳,总不如洞山南向,受阳气特专, 
称仙品。( 山茶记熊明道着)茶地南向为佳,向阴者遂劣。故一山之中,美恶相悬。(茶解) 
茶产平地,受土气多,故其质浊; 茶产于高山,浑是风露清虚之气,故可尚。( 山茶记) 
茶固不宜杂以恶木,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与之间植,足以蔽覆霜雪, 
掩映秋阳;其下可植芳兰幽菊清芳之物,最忌菜畦相逼,不免渗漉,滓厥清真。(茶解) 
【评】曰∶疆理天下,物其土宜;广谷大川异制,人居其间异形;瘠土民 ,沃土民浓; 
坚 
悉效其形,知其利害,达其志欲,定其山川,分其圻界,条其物产,辨其贡赋,斯为得地。 
人犹如此,奚惟茗乎。 
三、乘时 
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茶之笋者,生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 
采焉 
清明太早,去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若再迟一二日,待其气力完足,香烈犹倍, 
易于收藏。(茶疏) 
茶以初出雨前者佳。唯罗 立夏开园,吴中所贵,梗桷叶浓,便有萧箬之气,还是夏前 
六七日,如雀舌者佳, 片亦好。( 茶记) 
非夏前不摘,初试摘者,谓之开园;采自正夏,谓之春茶。其地稍寒,故须得此,又 
不当以太迟病之。往时无秋日摘者,近乃有之,七八月重摘一番,谓之早春,其品甚佳。不 
嫌少薄,他山射利,多摘梅茶。梅茶苦涩,且伤秋摘,佳产戒之。(茶疏) 
双径两天目茶,立夏后,小满前,仅摘一次,断不复采。唯餐雨露,绝禁肥壤,故收藏 
岁久。色香味转胜,凌露无云。采候之上,霁日融和;采候之次,积雨重阴,不知其可。(茶 
说 
【评】曰∶时不可违,候不可失,桑苎翁时中之圣者欤。千载而下,采制之期,无能逾 
其时日,罗高君少有更变者,更体山川之寒暄,察草木之含吐,待时而兴,应时而起,不妄 
作劳,不伤物力。 
四、揆制 
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 
矣。(茶传) 
断茶以甲,不以指,以甲则速断不柔,以指则多湿易损。(东坡试茶录宋子安着) 
其茶初摘,香气未透,必借火力以发其香。然茶性不耐劳,炒不宜久,多取入铛,则手 
力不匀,久于铛中过热,而香散矣。炒茶之铛,最嫌新铁,须预取一铛,毋得别作他用。炒 
茶之薪,仅可树皮,不用干叶。干则火力猛炽,叶则易焰易灭。铛必磨洗莹洁,旋摘旋 
炒。一铛之内,仅用四两,先用文火炒,次加武火催之。手加木指,急急抄转,以半熟为度 
,微俟香发,是其候也。(茶疏) 
茶初摘时,须拣去枝梗老叶,惟取嫩叶,又须去尖与柄与筋,恐其易焦,此松萝法也。 
炒时须一人从旁扇之,以祛热气,否则黄色,香味俱减。余所亲试,扇者色翠,不扇色黄。 
炒起出铛时,置大磁盘中,仍须急扇,令热气消退,以手重揉之,再散入铛,文火炒干,入 
焙,盖揉则其津上浮,点时香味易出。田子 以生晒不炒不揉者为佳。偶试之,但作热汤, 
并日腥草气,殊无佳韵也。(茶笺闻龙,字隐鳞,初字仲达着) 
火烈香清,铛寒神倦;火烈生焦,柴疏失翠;久延则过熟,速起却还生;熟则犯黄,生 
则着 
经云焙,凿池深二尺,阔一尺五寸,长一丈。上作短墙,高二尺,泥之以木,构于焙上。 
编木两层,高一尺以焙茶。茶之半干,升下棚,全干升上棚。愚谓今人不必全用此法,予尝 
构小焙室,高不逾寻,方不及丈,纵广正等,四围及顶,绵纸密糊,无小罅隙。置三四火缸 
于中,安新竹筛于缸内,预先洗新麻布一片以亲之,散所炒茶于筛上,阖户而焙,上向不可 
覆盖盖茶。叶尚润,一覆则气闷罨黄,须焙二三时,俟润气尽,然覆以竹箕,焙极干,出缸 
待冷,入器收藏。后再焙,亦用此法。色香与味,不致太减。(茶笺) 
茶之妙,在乎始造之精,藏之得法,点之得宜。优劣定乎始铛,清浊系乎末火。(茶录) 
诸名茶,法多用炒。唯罗 专于蒸焙,味真蕴藉,世竞珍之。即顾渚阳羡,密迩洞山,不复 
仿此。想此法偏宜于 ,未可概施他茗。而经已云蒸之焙之,则所从来远矣。(茶笺)必得 
色全,唯须用扇,必全香味,当时焙炒,此制茶之准绳,传茶之衣钵。(茗芨) 
【评】曰∶溯源、得地、乘时,尽物之性矣。揆制失节,仍同草芥。能尽人之性,则能 
尽物之性。 
五、藏茗 
育以木制之,以竹编之,以纸糊之,中有楠,上有覆,下有床,傍有门,掩一扇,一器 
贮 
藏茶宜箬叶而畏香,茶喜温燥而忌冷湿。收藏时先用青箬,以竹丝编之,置罂四周,焙 
茶俟冷,贮器中,以生炭火 过,烈日中曝之令灭,乱插茶中,封固罂口,覆以新砖,置高 
爽近人处,霉天雨候,切忌发覆。取用须于晴明时,取少许,别贮小瓶,空缺处,即以箬填 
满,封置如故,方为可久。或夏至后一焙,或秋分后一焙。( 山茶记) 
切勿临风近火,临风易冷,近火先黄。(茶录) 
凡贮茶之器,始终贮茶,不得移为他用。(茶解) 
吴人绝重 茶,往往杂以黄黑箬,大是缺事。余每藏茶,必令樵青,入山采竹箭箬,拭 
净烘干,护罂四周,半用剪 
碎,拌入茶中,经年发覆,青翠如新。(茶笺) 
置顿之所,须在时时坐卧之处,逼近人气,则常温不寒。必在板房,不宜土室;板房 
燥,上室易蒸;又要透风,勿置幽隐之处,尤易蒸湿。(茶录) 
罗生言茶酒二事,至今日可称精绝,前无古人,止可与深知者道耳。夫茶酒超前代希有 
之精 
【评】曰∶治茗如创业,藏茗如守业。创业易,守业难。守之难,又不如用之者更难。 
如保赤子,几微是防。 
六、品泉 
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山水择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久食令人 
有颈 
之以流其恶,使新泉涓涓然酌之。其江水,取去人远者。(茶传) 
山宣气以养万物,气宣则脉长,故曰山水上;泉不难于清,而难于寒,其濑峻流驶而清, 
岩 
江,公也。众水共入其中也。水共则味杂,故曰江水次之;其水取去人远者,盖去人远, 
则 
余少得温氏所着茶说,尝试其水泉之目,有二十焉。会西走巴峡,经虾蟆窟,北憩芜城, 
汲蜀冈井,东游故都,绝杨子江,留丹阳,酌观音泉,过无锡, 惠山泉水,粉枪末旗,苏 
兰薪桂,且鼎且缶,以饮以啜,莫不瀹气涤虑,蠲病析酲,祛鄙吝之生心,招神明而还观, 
信乎物类之得宜,臭味之所感,幽人之嘉尚,前贤之精鉴不可及矣。(煮茶泉品) 
山顶泉清而轻,山下泉清而重。石中泉清而甘,砂中泉清而冽。土中泉清而白,流于黄 
石、 
山浓者泉浓,山奇者泉奇;山清者泉清,山幽者泉幽,皆佳品也。不浓则薄,不奇则蠢; 
不 
泉不甘,则损茶味。前代之论水品者以此。(茶谱蔡襄,字君谟着) 
吾乡四陲皆山,泉水在在有之。然皆淡而不甘,独所谓它泉者。其源出自四明潺 洞 
,历大兰小皎诸名岫,迥溪百折,幽涧千支,沿洄漫衍,不舍昼夜。唐鄞令王公元伟,筑埭 
它山,以分注江河,自洞抵埭,不下三数里。水色蔚蓝,素砂白石,粼粼见底。清寒甘滑, 
甲于郡中。余愧不能为浮家泛宅,送老于斯。每一临泛,浃旬忘返,携茗就烹,珍鲜特甚。 
洵源泉之最胜,瓯牺之上味矣。以僻在海陬,图经是漏,故又新之记罔闻。季疵之杓莫及, 
遂不得与谷帘诸泉齿,譬犹飞遁吉人,灭影贞士,直将逃名世外,亦且永托知稀矣。(茶笺) 
山泉稍远,接竹引之,承之以奇石,贮之以净缸,其声琮琮可爱,移水取石子,虽养其 
味 
甘泉旋汲,用之斯良。丙舍在城,夫岂易得。故宜多汲,贮以大瓮,但忌新器,为其火 
气未退易于败水,亦易生虫,久用则善。最嫌他用,水性忌木,松杉为甚,木桶贮水,其害 
滋甚,挈瓶为佳耳。(茶疏) 
烹茶须甘泉,次梅水。梅雨如膏,万物赖以滋养,其味独甘,梅后便不堪饮。大瓮满贮, 
投伏龙肝一块,即灶中心赤土也,乘热收之。(茶解) 
烹茶水之功居六,无泉则用天水,秋雨为上,梅雨次之。秋雨冽而白,梅雨醇而白;雪 
水五谷之精也,但色不能白;养水须置石子于瓮,不唯益水,而白石清泉,会心亦不在远。 
壬寅腊八,过南屏,僧碧婆煮茶,不拘老嫩,皆可人口。又不在茶具,虽饭镬中,亦称其旨, 
时与之游,遂成茶癖。每令长须远汲虎跑泉,葛仙翁井,或索友人携来惠山泉水,以茶之妙 
在水发也。每值梅雨,托布承接,或荷叶,或磁盘,或以锡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