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社会史-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洞壁与寺院四墙为宗教画提供着墨之处(画有佛陀前期生活图、佛家神仙、地狱图景等),其中经历潮湿与破坏仍能保存下来的唯一重要样板就在敦煌附近的千佛洞。吐鲁番附近的阿斯塔纳也留存几幅5—6世纪的壁画。这种受中亚与印度西北部影响的民间艺术有助于我们推想什么是佛教壁画的伟大传统。当时一些著名的艺术家曾使此传统大放光彩。如吴道玄(即吴道子,生于680年间)便是一例,他是长安寺院大型宗教壁画的作者。

    5—8世纪传播甚广的佛教壁画只留存为数不多的遗迹,同时,佛教古老建筑也只余下极少数的纪念物,虽然7—8世纪若干寺院的样式依然在日本受到毕恭毕敬的保存。众所周知,中国最有特色的佛教建筑物之一是佛塔,它是中国唯一的高层建筑物,形如多层塔楼,间或作倒碗之状。历代佛塔样式变化甚大:先为木造(2—3世纪),后常为砖造或砖石造,宋代间或有铁造的。唐代之前,塔形往往为四角形,稍后为八角形、十角形,层数不等,塔层高度自底至顶顺次递减,但也有层高固定的(10世纪)。最著名的佛塔(如6世纪初,高120米的洛阳永宁寺佛塔)已不复存在,就保留至今天的古塔而言,还可以一提嵩山嵩岳寺古塔(约于520年)以及7世纪建于唐朝都城西安的两座砖石塔。

    宗教节庆表演对艺术活动的发展产生广泛影响,我们对此大概并未加以充分重视。对于中世纪基督教的看法亦适用于佛教。众多的艺人、画师、铸工、雕匠、建筑师都靠寺院、居士团体或富家信徒的委托任务而生活。佛事的巡游表演、佛洞的照明灯饰、存于殿内的珍宝的定期展览,凡此种种,都有助于发扬信念,传播佛徒事迹,弘扬基本教义,而且借助每个人都应赞助或参与的活动加强社会统一,强化宗教感情,进而有助于形成一个崭新的美学天地。普遍而深刻的美感变化,可以说归因于佛教。这新来的宗教将种种趣味带进华夏世界:不光喜爱装饰以及图案的不断重复(木刻术因宗教实践而产生),爱好豪华(饰金佛像、名贵布料等),而且仰慕宏伟与巨型。上述种种趋向一反古典传统,后者不事修饰,简洁有力,线条与动作讲求准确。

第四部分 25。佛教对华夏世界的贡献(2)

    艺术与文学相通,前者如是,后者也一样。二者的潮流相同,都十分讲究铺陈华丽。大乘佛教的重要经书传入中国,5—9世纪时比古典经书流传更广。佛教经书令人习惯于文字的大事铺陈,相同主题的重复,诗体与散文的混杂;而佛家诗体节律更自由,也影响中国诗歌的发展。佛教不仅丰富了文学题材——从佛陀前生、下地狱故事、朝圣以及佛徒大人物活动借来不可胜数的主题,而且还导致新体裁的诞生,如:公众布道词、僧俗师徒谈话录、诵与唱交替的教谕小戏。因而佛教有助于通俗语言文学的发展,也推动后来故事、小说、戏剧的大繁荣。

    随着佛教盛行,对世界的看法亦因之变化:时空无限,永增不止;人之命运纳入不断再生的轮回之中,内中可见与不可见之世界的众生(神、人、狱中生物、动物、魔鬼)相混一处,从属于行为受报偿的神秘现象,无可抗拒。

    佛教带来的印度文化成分,间有伊朗与希腊文化影响的色彩,但其中印度的世俗科学占有绝对不可忽视的位置。4—8世纪之间,由于翻译婆罗门教著作,印度数学、星相学、天文学、医学传进了华夏世界。可惜上述著作的中文本与印度文本已经失传。一部研究404种疾病的印度医学著作见于安息人安世高的译著中。安氏于147年抵达洛阳。僧人一行(673—727年)精通印度数学与天文学。他于721—725年组织科学远程考察,目的是在九个站上测定夏至与冬至日晷阴影长度。九站分布各处,自越南中部至蒙古地区(纬度17°~40°)。印度科学影响尤其明显的时期是6世纪前后至8世纪中叶。

    印度人被视为是语法、语音大师。其榜样有可能激发中国的语音分析工作,虽然书写系统似乎呈现出不可逾越的障碍。记录印度词语以及必须尽可能忠实传达神秘的佛教咒语(祭词、绝食伸冤词)都遇到各种问题,这大概也推动了中国开展语音研究。以别的方块字的首尾音记录中国字语音(反切系统),此办法为吴国孙炎(大约卒于260年)所创,大体不受任何印度影响而独立发展起来。虽则如此,但后来的研究却不一样。424—453年间进行了音韵系统探究,终于由沈约(441—513年)第一次定出古汉语四声:平、上、去、入(尾音闭合字)。于是有可能更严格地规定作诗的格律,后来一系列韵书问世的原因亦在于此。计有:陆法言的《切韵》(601年);孙愐的《唐韵》(751年);陈彭年的《广韵》,印于1008年;丁度的《集韵》(凡53525字),出于11世纪中叶;金代(1115—1234年)韩道昭的《五音集韵》。自16世纪中叶开展起来的对历史语音的精湛研究,想必部分依据以上宝贵资料。

    最后,可以一提另一领域的情况:某些源于印度的金融体制通过僧侣阶层已在华夏世界扎下根来:抵押借贷、为利用集资而实行的金融合作、拍卖以及稍后的抽彩中奖。

    简言之,在中、印接触的漫长时期中(公元初至9世纪),佛教对中国的贡献显然十分巨大。可以说,整个时期盛行真正的佛教文化,当时寺院拥有包括古籍与经文的丰富藏书,成为教学中心与知识中心。这种局面在中国一直持续至842—845年,即至大禁佛教,解散佛教团体的年代。200。200。200。181f王宗勇2006年江苏人民中国社会文化史92.5%宽129内3.5高191下412;13;88;89;146;147;222;223;288;289;434;435;456;457为大图尺寸见下:宽150内24高198上10辑封背白:32;34;82;84;132;134;184;236;276;278;306;308;366;476;522

第五部分 1。贵族皇朝:581—683年时期的政治史(1)

    6世纪末开始的时代是东亚从中世纪世界过渡到“近代”的时期。最初完全处于所谓“华夏中世纪”阶段,无论从其人口——贵族及其附庸(“客”、“部曲”、“奴婢”),从其经济、文化艺术、宗教信仰(据说唐代是佛教的黄金时代)而言都与此密切相关。安禄山的军事大反叛发生于755—763年。未来变化的前兆出现于安禄山叛变之后。因此,这里将唐代分为两个阶段,并将第二个阶段与其后紧接的时代密切联系起来,而不考虑传统的“朝代”划分法,传统划分法以神秘的家系概念为基础。的确,在叛乱之后不仅是一般气氛起变化,而且政治气候、经济、体制等都起变化。907—960年所谓“五代”时期无非是8世纪末肇始的演变的逻辑发展与结果。“贵族皇朝”的基础建于590—625年间,之后便是“向近代过渡”的时期。

    由于581年隋朝的建立结束了中国北部本籍非汉族的皇朝,也由于八年之后便形成华夏诸国的大统一,因此一般认为,581年隋的立国是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但传统历史编纂学在强调这类政治事件的时候竟得到两个相反的结果:掩盖若干一脉相传的基本因素而同时却忽视最深刻、最有意义的变化。无论将领杨坚(541—604年)在北周篡权,抑或618年唐朝开国君主李氏登基,都没有在政治班底、社会模式以及基本传统方面带来根本变化。此外,所谓种族纯粹、文化纯粹纯然是虚构:隋(581—618年)、唐(618—907年)皇朝与4—6世纪的胡人国度相反,被认为是纯汉族皇朝。其实隋、唐开始时,其政治、社会、种族、文化的基础正承袭西魏(535—557年)、北周(557—581年)等汉化皇朝的基础。反之,发生巨大变化是在唐代中叶,自8世纪末开始;11世纪,变化带来与六、七世纪迥然不同的天地,即如欧洲的中世纪与文艺复兴之间的差别。

    诚然,长江流域与华北的统一开阔了视野,使隋唐时的中国面向大海、通向热带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的确,唐代也从建都南京的各皇朝中接受了文学艺术传统的宝贵遗产。但南北统一并非骤然而至:它是通过发展经济联系、人文接触、货物交易,以及人员、思想的交流而于整个6世纪时期酝酿成熟的。6世纪前30年的洛阳与梁武帝治下的南京同处于中世纪文明的黄金时代,都属于受宗教狂热激发的世界,因商品经济兴起而充满活力,并接纳经中亚陆路与印度洋海路而来的商业大潮流。再者,将政治统一的全部功绩只归于隋朝则未免过甚其词。自553年起,四川已并入西魏,而同年西魏往河北派驻人员,河北实际上也归属魏国。中国北部自534年左右起因战争而分裂与遭受蹂躏。577年北方的统一应归功于北周。隋皇朝于589年消灭衰败的陈朝,只不过是完成36年前便已开始的进程,这个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无疑是西魏创建的军事体制得力。

    贵族皇朝581—683年时期的政治史

    将领杨坚政变后,建隋朝(581—618年)于长安。杨为北周执政家族的姻亲,是渭水流域与甘肃东部贵族阶层的首领。杨氏取号文帝,于581—604年掌政,589年灭陈。陈皇朝是自3世纪初次第定都于南京的六朝的最后残余。传说中将杨坚的继位人隋炀帝(604—617年)描绘得漆黑一团,借以反衬其父;杨广弑父夺位,好大喜功,醉心奢华,腐化堕落而且残酷压榨人民,终于导致自己垮台。他因进行庞大的工程与耗费甚巨的远征朝鲜而受到指责。不过,这是官方史学偏好的主题之一:皇朝最后一任君主只能成为受谴责的对象。事实上,隋朝两个皇帝的政策明显地一脉相承,所从事的活动一直延续至下一个朝代的初期。隋文帝一登基就开始在洛阳地区与长安地区修筑大运河、兴建粮仓,其首批创举之一是建设渭水与洛水流域的两大京城。585年西北建成长达350公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