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砚霓小集-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形式不熟悉了,对诗词韵语的写作甚至是不懂了,以致完全仿效西方纯叙述
体而丢弃了自己的民族传统特点特色,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讨论的重要问
题。

1993 年5 月


《晚听斋诗稿》序

羲元学友寄来了他历年所积吟草,谓将付之梓,嘱我为序。受而读之,
果然不能已于言,觉得要说的话虽是羲元所引发,亦异乎一时即兴之狂言,
更非酬酢泛常之套语。试为羲元诗集引端抽绪,也可资同道者浚发交流,存
思赏会,遂为之序。

我素口论中华之诗,喜欢采取庚青韵中的四个字,来统帅、来品评。哪
四个字?曰灵,曰情,曰生,曰声。以此四准而绳古今篇什,得其全备者,
谓之上品;不及四而得二三者,可居次品。四者俱无,谓之非品,即不复列
于品,已经不能以诗论了,又何品之可言。而我索之于羲元晚听稿,乃喜其
四者备,而品次可以权衡矣。

何谓灵?天地间一种最可宝贵的气质,不知何名,吾中华则名之曰灵。
大家都说人类之异于禽兽,在于有智能思,能感能言。此固然矣。但我中华
有言:人为万物之灵。愚以为此灵者,高于智者甚多甚多。如以西文表之,
智是Intelligence,而中华之谓灵不止于此也。智者可成为思想家,穷究玄
理,可以为科学家,声光化电,月异而日新;然而并不是灵。灵唯诗人艺家
有之。灵异于实物实事之理,非智所能统包。故有词语曰“空灵”。灵必秀
发颖异,故恒言又每闻灵秀二字相联。盖头脑心灵为二者分举,本不混同也。

晋代大画家实兼文学家顾虎头,三绝中痴绝居一。夫痴者智之反也,然
而虎头创一词曰“通灵”。他自谓他的画已然通灵了(见《晋书》)。而曹
子雪芹承用之,谓自己原为一石,得娲炼而通灵了。故贾宝玉代表着中华人
品的最高级境界——灵品。故贾宝玉即是吾中华之大诗人、大艺术家的最光
彩夺目的仪型。唐少年王勃作滕王阁序,能道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隐然
早有深契于心者矣。

我观羲元:其为人秉赋——灵型佳士也;其诗句间皆有灵气氤氲往复,
举凡尘俗鄙浊,格格不能混入笔端。何以如此?则灵气之所为主宰也。

羲元有五绝一篇,自谓戏笔,其句云:“三十而不立,四十惑更多;五
十人生始,六十奈情何!”我看了,深为感动,以为并非戏笔,沉痛之言也。
或以为此乃有意与孔圣唱对台戏,有意翻案文章耳。余曰:倘如此解,则俗
极亦浅极。盖孔子乃哲人,他自述人生阅历,修养体会,亦非狂语惑人;而
诗人与哲人之间却有根本差异,而决不同于有意反对之俗义也。羲元之笔,
一针见血,年六十矣,而无奈于一情字何。是真千古诗人艺家的本质与天性。
人以为贾宝玉于每一女儿皆滥用情,岂其然耶?独不见他见了燕子就和燕子
说话,水里见了鱼儿就和鱼儿说话乎?其为花为木,对虫对鱼,莫非如此。
必有如是博大之情,方能为千红一哭,而与万艳同悲也。何滥之云哉!

以此观其诗稿,乃晓其情至处,正与宝玉型——即灵型人物为一丘之貉。

情犹较易明者,无烦词费。又何谓之生?昔五柳先生作赋,尝曰:“木
欣欣以向荣”;作诗,尝曰:“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曰:“孟夏草
木长,绕屋树扶疏”。少陵叟律句则曰:“欣欣物自私”,“花柳各无私”。
凡类此者,皆是一片生机、生意、生趣——即天地之大美而物灵之至情也。
大慈大悲,愿一切物各遂其生,仁人志士,亦总不能与此愿相违逆。情痴情
种,揆其本怀最深处,仍不逾此,非有他也。是故既灵复情之诗人,莫不以
写此深衷为主旨。国计民生,风和日丽,溪声月色,万紫千红,列举可以百
端,而生之美是其一切之核心与神髓。为写生机,诗人以文藻,画家以丹青;


形貌似别,其致一也。

画家以临摹之课为基本功,乃所以求古人之技与法,而专名其即事实践
曰写生。涵义最深。吾家茂叔先生,不以诗画名世,而庭草不除,传为佳话,
盖深识生机生趣之至理者。故南渡词人周密,独号“草窗”。可谓家声未坠。

此生,诗艺中似奥隐而又鲜明。排比字句,枯寂板僵,有理致而无生机,
循逻辑以宣训戒,种种索然之辞,遂去诗日远,全归死句。观羲元题画诸篇
以相证,我自以持此拙论为不谬。质之高明,当有印可。

第四举声,又何义也?声者声容气味,不可缺一。汉字文学,无拘诗文
骈散,愁是音律撑拄其间。音节之美,悦心动性。声音之道,感人深矣,如
是如是。吾华音韵之学,盛兴于六朝,大成于隋唐,故诗文之美,造乎巅峰。
沿至明清,凡操笔之士,未有不谙平仄者。北语无入声,而通人亦不差池。
家君为末科秀才,其业师亦燕南赵北之人也,然我少时留心以习察,家君之
于平仄,包括入声,决无一字失误。则当时教之此道,必有良法,而非一凭
死记。大约此音乐之道,必亦与灵有其关联。近者汉字音律文学,日益就荒,
报刊喜以七字为标题,仿诗句也,比比皆是,而百例中偶有一二合律,其余
皆参差乖舛,读之令人难堪。而邻邦犹不至此也。乃知即高等学府中先生学
生,昧于声学,已非一日。中华诗词,寻其本质,皆乐府辞也;其戏曲歌唱,
亦必按字行腔,决不可背之定律也。西洋语文并无四声,故可随意制谱,抑
扬亢坠,了不伤于词意,聆之无别。乃近世华人以西法以谱汉辞曲。于是紊
乱败隳,民族文化,一大厄也。诗家而不识四声平仄,而冀其所作声容气味,
可以赏心悦意,讵可得乎?

是以羲元以此编见示,我即以鄙意私订之庚青韵四字准则以求之。然后
喜而序之曰:“羲元之诗,是真诗人之诗,以其灵情生声,一一具在矣。”

羲元何以名其斋曰“晚听”?自云酷爱玉溪诗与雪芹书,故取“秋阴不
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句中二字,以为之榜也。闻之大喜。我二人有
同嗜者如此,又念枯荷之语,雪芹独引作残荷,则又何也?或谓偶然记错了
耳?我曰:“恐未必然。盖雪芹不喜那个枯字,有意地易而去之。何以不喜
枯字?即以其与生违逆,不忍令黛玉口中出此无生之语也。”质之羲元,当
复抚掌称快。而拙序亦可以无曳白之讥乎。

时在癸酉新秋,暑气未尽,信笔书之。时年七五。


六部《新评新校古典名著系列》总序

山西古籍出版社有胆有识,邀集了几位倾心致力于古代小说的学人,共
同编制了这一套崭新的评点本丛书,堪称创举与壮举,是一份可贵的贡献。
同仁们得知我对这一事业深致赞喜之情,要我讲讲自己的感想,以资序引。
于是不揣谫陋,承此重嘱,略叙所怀,兼表祝贺。如或刍荛可采,则不胜幸
甚。

拙见以为,在我们中华文化史上,有一门至关重要的学术,存在了几千
年,发生了巨大深远的作用,而至于今日,不但受到的重视是很不够——无
人覃研综核,建立成一支专学,而且它本身也已不绝如缕,若存若亡了。若
问此为何学?我将答曰:是为中华之笺注学。笺注学在我们的文化上真是源
远流长,因而也发展衍变出很多的派别。不同派别,有个共同的目的:帮助
读者领会欣赏。简单地说,笺注学就是一种讲解学。

我以为,这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极具特色的创造发明,体现着炎黄苗裔的

慧性灵心,深情厚意——别的地方的文化上是否也有堪与我们中华笺注相媲

美的形态与内涵?我就深愧不知了。

比如经史子集,笺注的情况何若呢?这似乎无待专家学者,只就作为中

国国民的基本文化常识来说,也该知道百千之一二:《易经》有“系辞”、

“说卦”,《诗经》有郑笺朱注,《春秋》有“三传”,《史记》有“正义”、

“索隐”,《老子》有河上公、王弼,《淮南子》有高诱注,杜工部诗有“千

家注”。。以至《世说新语》、《文心雕龙》,莫不有其名注,简直已与正

文成为不可分离的“必读”部分了;至于《文选》的“善注”、“六臣注”,

那能“独立”而“无视”于注解就会读懂正文的人,大约是世上绝无了。所

以我常说,我们早该有一部题为《中华笺注学通论》这样的专著问世了。可

惜,至今尚属阙如吧?

经史子集,皆有传疏笺注,甚至十三经之一的《尔雅》本身即是一部注

释书,那么普通市民、乡间百姓们看的小说唱本,也有笺注本吗?
答曰有的——所谓“评点”,正就是笺注学被及了俗文学而形成的一种

鲜亮的新流派和新做法。

先说说形式的来由。形式其实也是文化的一种产物,并非无缘无故,无
根无蒂的东西。中国的古书册,演化到后来,其形长而不方,“天头”的空
白纸留得很宽;“天头”下面是版框,版框内是竖行的“栏”线,行与行之
间也有相当的隔离;框下也不就是纸边,还有小空地。这种形式,就是由汉
字文化的竖写规律①和读书学子要根据师授的讲解笔记于书上,记的位置或在
天头上,或在行侧边,各就其位。再者,学人程度较高的,独立思考,在读
书时每有体会心得,感触议论,便也利用书册版面的空位,记下那些“小型
的”读书札记。过去真正的读书做学问的,莫不自下此种功夫。这样,便很
自然地产生了“评点”的笺注流派来了②。

① 中华汉字竖行书写,盖从造字为始,即是如此安排:其上一字之末笔与下一字之首笔距离最近,竖写汉
字,由上而下,联联贯贯,故书写最便,节时顺力。西洋字母之联缀书写时,虽为横向,而前字母落笔与
后字母起笔距离最近最便,其理正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