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伤寒论-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阳病篇,中风部分讲了桂枝汤的适应证、使用禁忌证和加减应用 



举例。  



     伤寒部分我们讲了麻黄汤的适应证、使用禁忌证和伤寒兼证的治疗。  



     应当说太阳表证这部分我们就基本谈完了,可是在临床上我们以前 



讲的这些内容,中风有汗禁用麻黄汤这是可想而知的,典型的伤寒表实 



证禁用桂枝汤,这是当时仲景提出来“常须识此、不得误也”,这是非常 



严格的,似乎中风和伤寒之间,有汗和无汗之间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分水 



岭。  



     可是在临床上,我们可以遇到另外一种早间情况,表有寒邪闭郁, 



寒邪重不重呢,寒邪不生,病程的时间已经很长了,营卫之气有所不足, 



这种情况,如果用桂枝汤,在表有寒邪闭郁,没有汗,怎么办?用桂枝 



 ·232 · 


… Page 243…

                              第 17 讲  伤寒兼证(2) 



汤不合适。若用麻黄汤,而营卫之气有所不足,敢用麻黄汤纯辛温去发 



汗吗?又不敢,所以这对医生来说是进退两难,这就一种“难治”的病。  



     但是张仲景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方法,桂枝汤、麻黄汤两个方子合起 



来,只不过减少它们的剂量,就可以解决这种疑难。  



     他是怎么解决的呢,我们下次课再讲。  



                                                                        ·233 · 


… Page 244…

                                 郝万山讲伤寒论 



第 18 讲  汉代的度量衡制和经方药量换算 



     大家好,我们上课。  



     这个,我们上一次主要讨论了关于伤寒兼证的三个方证,一个是葛 



根汤的适应证,一个是大青龙汤的适应证,一个是小青龙汤的适应证。 



那么应当说葛根汤的适应证,我们把我们以前所学过的内容归纳起来的 



话,葛根汤的适应证主要有三种情况。  



     那么第一种情况,是我们《伤寒论》讲义上没有仔细描述过的,就 



是那个阳明经脉受邪的,阳明经表证。我们引用《医宗金监_伤寒心法 



要决》中的一段歌诀,那就是,“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痛,发 



热恶寒身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那么这个证候是葛根汤的适应证之一。  



     那么葛根汤的适应证之二,那么就是“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 



恶风,葛根汤主之。”这是讲的寒邪在太阳经脉,所以用葛根汤发热散寒, 



疏通经脉,这是葛根汤的第二个适应证。  



     那么可见葛根汤这个方子,即可以治疗阳明经表受邪,也可以治疗 



太阳经表受邪,太阳经气不利,因此呢,它就也完全可以治疗太阳和阳 



明合病。  



     那么太阳和阳明合病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葛根汤治疗呢?那就是太 



阳和阳明合病,必自下利。在《伤寒论》中,关于太阳和阳明合病,有 



兼见喘而汗出的,有兼见下利的。兼见喘而汗出的,我们用麻黄汤来治 



疗,因为麻黄汤本身就有宣肺平喘的作用。如果太阳和阳明合病,兼自 



下利的,我们用葛根汤来治疗。一方面因为下利是中焦里气升降失调的 



表现,那么中焦里气升降失调,提示了阳明的阳气抗邪于表,而不能布 



敷于里的这个症状比较突出,所以我们用葛根汤解阳明经表之邪为主。 



另一方面,葛根这个药,又有升阳止泻的作用。所以太阳与阳明合病自 



下利的,我们当然要选用葛根汤了。当然,太阳与阳明合病,正气抗邪 



于表,不能布敷于里,出现胃气上逆,不下利而呕吐的,那我们就在葛 



根汤里头加半夏,来和胃降逆止呕,这就是葛根加半夏汤。  



 ·234 · 


… Page 245…

                        第 18 讲  汉代的度量衡制和经方药量换算 



     那么以上我们所讲的葛根汤的适应证就是这么三个方面,其中第一 



种情况,阳明经表受邪,是我们根据后世医家的研究给它补充的。  



     关于大青龙汤的适应证,我们讲得已经很清楚了,那就是寒邪闭表, 



阳郁化热,不汗出而烦燥,这是第 38 条的内容。至于第 39 条,我讲的 



是湿邪郁表,阳郁化热,郁热挠心。但是这两种证候,无论是寒邪郁表 



也罢、还是湿邪郁表也罢,那么都有阳郁化热,郁热挠心的心烦,在外 



面呢都有不汗出而烦燥,都有不汗出这个症状,那么这是大家应当需要 



注意的。  



     大青龙汤是《伤寒论》中发汗力量最强的一张方子。要用大青龙汤 



的话,它一定要有表证,没有表证,不能够用大青龙汤。所以在大青龙 



汤适应证的第 38 条,第 39 条,都提到了和少阴病相鉴别,为什么?因 



为少阴病本身当真阳衰弱的时候,弱阳勉强和阴寒相争,争而不胜的时 



候,它可以有肢体燥动不宁的燥烦。而大青龙汤的适应证呢,它是烦燥。 



烦燥和躁烦在临床上有时候症状容易混淆。所以你千万不要把一个真阳 



衰微躁烦证误认为是阳郁化热的烦躁证。如果误用大青龙汤的话,那么 



后果将是不甚设想的。当然,对大青龙汤适应证的第 39 条,“伤寒,脉 



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也有人把它解释成在表的寒邪有一种 



化热的倾向,所以身就由身痛而变成了身重,身重是热邪壅塞气机的表 



现。但是这种在表的寒邪有化热的倾向,变成了由身痛而变成了身重, 



但是邪气仍然在表闭郁,所以仍然是无汗的。像我们的讲义还有许多医 



家就是这么解释的,那么这个观点呢,也是提供大家参考。  



     关于小青龙汤的适应证,大家也非常熟悉,它是治疗寒邪闭表、里 



有水饮、外寒饮入内阴,内外合邪,水寒射肺而见到的咳喘。那么这种 



咳喘,我们上次课也谈到了,以咳出大量的白色泡沫痰为特征,这才提 



示了是个水寒内胜,水饮犯肺,由于水饮之邪内盛,水饮之邪又是变动 



不拘的,所以他常常可以随着三焦气机的升降出入而随处为患,因此呢, 



小青龙汤的适应证有许多或见的症状,就是有的人可以见到这样的症状, 



有的人可以见到那样的症状,像或渴,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这都属 



于水邪浸渍不同的部位所造成的或见证。  



                                                                        ·235 · 


… Page 246…

                                 郝万山讲伤寒论 



     这个小青龙汤这张方子以温化水饮为主;大青龙汤这张方子,以解 



表发汗为主,那么大青龙汤用到了石膏。小青龙汤在临床上应用的时候, 



如果寒邪闭表,水饮内阻,阳气郁扼,兼有心烦的话,也可以在小青龙 



汤中加石膏,这就是后世所说的小青龙加石膏汤。小青龙这张方子呢, 



桂枝、麻黄、细辛,我上次说过还有干姜等等并用,辛温燥烈有余,尽 



管它用了五味子,用了芍药这些养营,这些保护阴液的药物,但是毕竟 



辛温燥烈有余,所以在临床使用的时候,对于水寒射肺的,咳喘急性发 



作,那么用上三付五付,咳喘急性发作缓解了,就不要继续用了。因为 



这些辛温燥烈的药,有伤阴动血的弊病。其中的细辛,我上次说,细辛 



作散剂不过钱,也见于《本草纲目》,也用宋朝人的《本草书》,那是作 



为散剂不过钱,因为如果量太大的话,可以引起一些中毒的反应。所以 



我们在临床上,如果必要的时候,细辛也可以适当的用量大一些,10 克 



20 克,你看临床报道,有用 10 克的,20 克的,也有用30 克的等等,治 



疗寒饮射肺的咳喘,还有人治疗心阳不足,心动过缓,西医诊断为病窦 



综合证的,这些都有报道。但是我应当补充强调的一点是,细辛这个药 



里头,含有黄樟醚,黄樟醚是一个已经公认的一种致癌的成分。所以用 



细辛的时候,必要的时候,确实是寒邪闭表,疼痛等等,你量可以超过 



钱,做汤剂,量可以超过钱,但是还是不能常用,不能久用,这是我们 



应当补充的。  



     下面是文中谈到的度量衡与当今的关系,原文不再整理。  



汉    代                                        清    代 



1 石(读 shi,后来读dan)=四钧=29760 克                   1 石=120 斤=70800 克 



1 钧=三十斤=7440 克                                 1 斤=16 两=590 克 



1 斤=248 克                                      1 两=10 钱=36。9 克 



1 斤=16 两                                       1 钱=10 分=3。69 克 



1 斤=液体250 毫升                                   1 分=0。37 克 



1 两=15。625 克 



1 两=24 铢                                        



1 升=液体200 毫升                                    



1 合(音ge)=20 毫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