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故宫史话 作者:单士元-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入午门,我们见到的是外朝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文华、英武两殿为两翼。文华殿后便是放《四库全书》的文渊阁。黄色的琉璃瓦,在夕阳的余辉照射下,闪闪发光,犹于一道金色长城。从大殿的门牌上得知,三大殿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各为奉天、华盖、谨身三殿,当年四月毁于雷火,正统六年(1441年)重修,1562年改名全极、中极、建极殿。1645年起改为现名。 
    先说说太和殿,导游跟我们说,太和殿面积1800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大门。未等导游介绍,我们一眼就可看到大门两侧一对铜狮子。东面是雄狮,它的前足踩一绣球,即象征权力,又象征统一宇宙;西边是雌狮,左前胸抚弄一小乳狮,象征子嗣昌盛。据史书记载:狮子并不是生活在中国的物种,它是随着佛教的传入,最初作为一种护法的神兽出现在佛教艺术中,不久这种动物的造型便出现在帝王的宫室和陵墓当中,开始成为守护中国封建帝王的动物。在紫禁城中只有帝王居住、使用的宫室的门前才设置狮子,显示那种王者之气。太和殿的门前广场,面积3。6万平方米,广场东西两侧有房间32间。内有一条形似玉带的金水河,长200多米,上跨白玉石桥五座。桥的造型美观。同雄伟壮观的午门城楼,金碧辉煌的太和殿相映衬,引人瞩目。院内还有防火防水铁缸,有人统计过,在故宫内共308口,其中铜缸231口,铜缸中有18口是镏金的。明代时,太和门是皇帝御门听政的地方。清代,皇帝在这里举行宴会。祀坛出宫在这里下轿换车。皇帝结婚时纳彩礼,册立、奉迎礼都要经过此门,再往前走,就是外朝区。 
     走进大殿,正中是一个约4米高7层台阶的木制方台,我反复打量,这不就是我小时常听父母讲皇帝坐的金銮车吗?导游说,你讲的对,这木制座子就叫金銮宝座。虽小,但它与整个太和殿形成一个整体,而端坐在御座中的帝王则成为建筑的灵魂,人的尺度与建筑的尺度结合在一起,完美地创造了一种天人合一、皇权至上的环境气氛。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七扇金雕龙围屏。方台两旁有6根沥彩贴金蟠龙金柱,我仔细观察,每根高12。7米,直径1米,每根大柱上都盘绕着一条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梁枋间彩画绚丽,石青、石绦、银朱、桃红各种颜色鲜艳悦目。红黄两色贴金龙纹图案,姿态万千。这里有双龙戏珠,单龙飞舞;有行龙、坐龙、升龙、降龙,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殿顶中央藻井上,是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旁边还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金銮宝座,真成了大龙、小龙,像是一个龙的博物馆。据建筑专家介绍,皇帝的宝座就在北京故宫的中轴心点上,寓意为皇帝为核心的皇权象征。中轴线南面从午门一直到天安门延伸到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一直到天安门,全长约8公里。 
    过了太和殿就是中和殿。中和殿呈正方形,纵横各三间,周围有廊,攒尖式屋顶,四条屋脊汇于鎏金圆顶之下,殿内设御座,此殿为皇帝临朝前的预备室,相当于现在的后台休息室。 
    走进保和殿,它比太和殿小,据殿门牌上介绍,该殿重建于1765年。面阔9间,进深5间,重檐歇山顶,十分秀丽。殿间空间宽敞。此殿是皇帝举行大宴和殿试之用。 
    三大殿共建于一高达8。12米的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式台基上,更显大殿的高大气魄。在三层大理石的台阶上,有18个明镜铸造的铜香炉。这些铜香炉是皇帝举行各种典礼时焚烧檀香用的。据考证,清代,中国共有18个省,这18个铜香炉各代表一个省。台基每层的边级都用白玉石龙头。龙嘴里都有一个小园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下大雨时,水从龙头咀流出来,就象是千百条金龙在喷水,这样既美观又实用,解决了雨水流放问题,显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 
    从保和殿北行,通过一片小广场,便是内廷区。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筑有乾清宫、坤宁宫、交泰殿和东、西六宫等。 
    南面的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宫内设有宝座,挂有对联、匾额。匾额上写着“正大光明”4个字。清朝从雍正皇帝开始,生前不公开立太子,把写好的传位诏书放在“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等皇帝死后再打开,宣布传位给谁。特殊的乾清门两侧各有一座用琉璃团花装饰的“八字影壁墙”。在用红色粉刷的墙面饰以黄绿色琉璃团花,给严肃而刻板的宫延带来了一片喜庆色彩。 
    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到清代时,改为祭神和皇帝结婚的地方。 
    交泰殿是后建小殿。这是皇后过生日接见朝贺的地方。现在这里陈列着25颗皇帝的玉玺、金印。乾清宫、坤宁宫、交泰殿总称“后三宫”。后三宫的彩画图案的明显变化是,凤凰图案逐渐增加,其中有双凤朝阳、龙凤呈祥、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 
    内延的两侧是嫔纪的住所,称为东西六宫。东六宫之东为外东路,有宁寿宫,是清代乾隆皇帝准备退位后当太上皇时居住的地方,建设别具一格,花园精妙,俗称为乾隆花园。 
    在这些宫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西六宫之南的养心殿。这里是清雍正以后历代皇帝处理政务之处。养心殿房内,一前一后摆着两个宝座,当中挂着一个黄色的帘子,这就是慈禧太后实行“垂帘听政”的地方。当年6岁的同治、4岁的光绪两个小皇帝,就先后坐在前面宝座上充当傀儡,由慈禧在幕后垂帘听政。 
    在东西六宫后面,又有五组宫殿,是皇子们的住地。长春宫和储秀宫是慈禧住过的地方。储秀宫的陈设,基本上是按慈禧50岁生日时的情景布置的。院内墙壁上挂着大臣们为她歌功颂德的词赋。内廷建筑谨严深密并富有生活气息。各宫之间各有门墙,既自成体系,又有曲廊、甬道、庭院、广场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 
    从储秀宫出来,向东不远处,就是御花园,园中建筑以钦安殿为中心,点缀着各工亭台楼阁,池馆水榭,花坛盆景,藤萝翠竹,古树奇石,既有帝苑的和谐华美的气魄,又具民间古典园林的幽雅意境。 
    从御花园出来顺着贞门,就到了故宫的北门——神武门。登上神武门城楼,可以看到西北角上有一座角楼,这座楼阁,高27。5米,多檐多脊,结构奇巧,十字形屋脊,垂檐三层,多角交错,保有元代宫室的建筑风格。 
    宏伟的故宫建筑群,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气魄和创造才能。据记载有一位苏州吴县的蒯祥,他父亲主持过明朝初年金陵皇宫的兴造工程。后来,他随父参加北京皇宫建造,他“能目量意营,准确无误”,“指挥操作,悉中规矩”,“凡殿阁楼榭,乃至回廊曲宇,随手图之,无不称上意”。同时,故宫的建造,也给劳动人民带来人巨大的灾难。明代营建宫殿所需木料,大多来自四川、两广和云贵等地;清代时,大多取于东北各地。数以万计的穷苦人被迫到深山老林伐运木材,不知多少人一去不返。修造宫殿的石料多采自北京西南房山和河北盘山等地,有些石料重达万斤,甚至数十万斤,采运这些石料又不知有多少人失去了生命。 
    故宫,不仅有宏伟壮丽的古代建筑,也有许许多多的珍贵文物。现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物就有90余万件,有绘画、书法、雕塑、铭刻、铜器、陶瓷、织绣。故宫作为至高无上的权力所在地达500年之久,它的山水园林及9000多间布置着家具、艺术精品900余万件的房间,是中华民族的无价之宝,是中国文明历史的见证。 
    来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李振湘 





 
沧桑天安门


 


 
    天安门作为封建时代“首善之区”的重要建筑,历朝历代对它都有过描绘。明代《北京皇城图》、清代《康熙南巡图》、《乾隆南巡图》、《光绪大婚图》、《乾隆京城生春诗意图》等大量生动形象的纪实图画,记录了它繁盛时期的历史面貌。而这里刊登的几张老照片,有的反映了它在封建王朝末期的景象,一部分反映了天安门广场后来的变迁。 

    北京皇宫是明朝永乐十五年至十八年建造的,永乐皇帝于十八年十一月初四日(1420年12月8日)颁诏“告成”。它受了元大都皇宫的影响,皇宫建在京城的南部,午门直通京城正门正阳门。天安门至端门之间东西廊庑各26间;午门至端门之间东西廊庑各47间,为都察院所属六科衙署及六部九卿官员的朝房。人们通称上述廊庑为“朝房”。

 
    天安门原名承天门,建成于永乐十八年。当时领导北京宫殿营造工程的是泰宁侯陈皀、工部尚书宋礼和王通、柳升,建筑师是石匠出身的陆祥、木匠出身的蒯祥、工艺师蔡信,工匠有瓦匠杨青、彩画匠王顺、胡良,还有大批未留下记载的劳动者。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七月,承天门遭火灾焚毁,到成化元年(1465)三月,由工部尚书白圭主持重建。明清之际的史学家、北京人孙承泽在《春明梦余录》中记载承天门正名为“承天之门”。唐、宋、元各朝牌额多用四、六字,不足时以“之”字补充。“承天之门”应是沿袭了历史惯例。1987年冬,北京市房管一公司木材厂在旧料库中发现一件天安门牌额。此牌以满、汉两种文字书写,汉文为“天安之门”,满文为汉文的意译。这应是清帝入关后至顺治八年(1651)使用的名字,即沿袭了明代四字形式。过去历史界认为明末农民革命时,北京宫殿被战火焚毁,近年来的发现否定了这一旧说。故宫保和殿梁架上至今保存着“建极殿”墨迹,那是明天启重建时留下的,当时用此名。故宫钟粹宫等东西六宫大多也是明代建筑。“承天之门”牌的发现,说明承天之门未经火灾,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