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颜氏家训集注-第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名■〔五〕,自称为獡〔六〕。非唯音韵舛错,亦使其儿孙避讳纷纭矣〔七〕。
〔一〕续家训“切”作“反”。
〔二〕赵曦明曰:“广韵攻与公、工、功皆同纽。”器案:尚书甘誓:“左
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墨子明鬼下引两“攻”字
都作“共”,与河北切音近。经典释文叙录条例云:“又以登、升共为一韵,
攻、公分作两音,如此之俦,恐非为得。”〔三〕颜本、程本、胡本、朱本“比”
作“北”,未可从。北齐有崔暹,北齐书有传,此或指其人。
〔四〕卢文弨曰:“广韵暹与纤皆息廉切,不知颜读何音。”〔五〕“■”,
宋本原注:“音药。”〔六〕宋本原注:“獡音烁。”崇文本“烁”误“●”,陈
汉章曰:“‘●’当是‘烁’之讹,广韵十八药:‘烁,书药切。’同纽下有獡。”
〔七〕赵曦明曰:“盖谓同音之字难避也。”周祖谟曰:“案:此杂论当时语
音之不正。攻字切韵(王写本第二种)有二音:一训击,在东韵,与工、公、
功同纽,音古红反;一训伐,在冬韵,音古冬反。二者声同韵异。此云河北
切为古琮,即与古冬一音相合。颜氏以为攻当作古红反,河北之音,恐未为
得。暹、纤切韵并音息廉反,在盐韵,颜读当与切韵相同,疑此‘纤’字或
为‘歼’、‘瀸’等字之误。歼、瀸切韵子廉反,亦盐韵字,而声有异。暹心
母,歼精母也。琨切韵古浑反,在魂韵,衮古本反,在混韵,一为平声,一
为上声,读琨为衮,则四声有误。洸切韵古皇反,汪乌光反,二字同在唐韵,
而洸为见母,汪为影母。读洸为汪,牙喉音相乱。■音药,切韵以灼反,獡
音烁,书灼反。■为喻母,獡为审母。读■为獡,亦舛错之甚者。揆颜氏此
论,无不与切韵相合。陆氏切韵序尝称‘欲更捃选精切,除削疏缓,颜外史、
萧国子多所决定’。由此可知,切韵之分声析韵,多本乎颜氏矣。”
杂艺第十九〔一〕
真草书迹〔二〕,微须留意。江南谚云:“尺牍书疏,千里面目也〔三〕。”
承晋、宋余俗,相与事之,故无顿狼狈者〔四〕。吾幼承门业〔五〕,加性爱
重,所见法书〔六〕亦多,而翫习功夫颇至,〔七〕遂不能佳者,良由无分
故也〔八〕。然而此艺不须过精。夫巧者劳而智者忧,常为人所役使,更觉
为累〔九〕;韦仲将遗戒〔一0〕,深有以也。
〔一〕黄叔琳曰:“此篇所述虽琐细,然亦游艺之所不废。”〔二〕卢文
弨曰:“真书即隶书,今谓之楷书。晋书卫瓘传:‘子恒,善草隶书,为四体
书势云:“隶书者,篆之捷也。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又曰:“汉兴而有草
书,不知作者姓名。”’案:真草之语,见魏武选举令及蔡琰别传。”器案:
褚先生补史记三王世家:“谨论次其真草诏书,编于左方。”则真草之语,西
汉已有之矣。
〔三〕类说“尺”作“亦”,盖“赤”字之误,古尺、赤通用。翰苑新
书六五引此作“书疏尺牍,千里眉目”,极是,牍、目协韵,谚语本色也。
当据改正。刘盼遂曰:“按:谚语多属韵语,此文当是‘书疏尺牍,千里面
目’,牍与目为韵。”其说是也。永乐大典一九六三六引“面目”亦作“眉目”。
卢文弨曰:“汉书游侠传:‘陈遵赡于文辞,善书,与人尺牍,主皆藏去以为
荣。’师古曰:‘去亦藏也,音邱吕反,又音举。’案:今人多作■字。疏,
所助切。”器案:汉书韩信传:“奉咫尺之书。”师古曰:“八寸曰咫。咫尺者,
言其简牍或长咫,或短尺,喻轻率也。今俗言尺书,或言尺牍,盖其遗语耳。”
又案:后汉书蔡邕传:“相见无期,唯是书疏,可以当面。”与江南谚意微异。
〔四〕卢文弨曰:“狼狈,兽名,皆不善于行者,故以喻人造次之中,
书迹不能善也。”徐鲲曰:“段云:‘狼狈即狼跋,李善西征赋注云:“文字集
略曰:狼狈即狼跋也。
孔丛子曰:吾于狼狈,见圣人之志。”(器案:见李令伯陈情表注引。)
孔丛子所云,谓狼跋之诗也。跋■古通用。(器案:尔雅释文:“跋,郭音贝。”)
■又讹狈。酉阳杂俎乃言狼狈,狈兽如蛩蛩之与蟨,迷误日甚矣。’”〔五〕
器案:门业,谓家门素业。弘明集十一孔稚圭答竟陵王启:“民积世门业,
依奉李老,以冲静为心,以素退成行。”南史贺琛传:“梁武帝召见文德殿,
与语悦之,谓徐勉曰:‘琛殊有门业。’”又文学传论:“丘灵鞠等,或克荷门
业,或风怀慕尚。”案:梁书颜协传:“博涉群书,工于草隶。”陈思书小史
七:“颜协? 。为湘东王记室。少博涉群书,工草隶飞白。吴人范怀约能隶
书,协学其书,殆过真也。荆楚碑碣,皆协所书。时有会稽谢善勋,能为八
体六文,方寸千言;京兆韦仲,善飞白;并在湘东王府。善勋为录事参军,
仲为中兵参军,府中以协优于韦仲,而减于善勋。”此之推所谓“吾幼承门
业”也。
〔六〕器案:法书,谓书迹之可以为楷法者。唐张彦远有法书要录十
卷。
〔七〕金壶记中引“颇至”作“益智”。器案:隶释广汉长王君治石路
碑:“功夫九百余日。”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齐王芳青龙七月秋八月己酉
诏曰:‘? 。昨出已见治道得雨,当复更治,徒弃功夫。’”梁书冯道根传:“每
征伐终,不言功,其部曲或怨之,道根喻曰:‘明主自鉴功夫多少,吾亦何
事。’”则功夫为汉、魏、六朝人习用语。
〔八〕卢文弨曰:“分谓天分,扶问切。”〔九〕“更觉为累”,绀珠集四
引作“乃觉累身”。
〔一0〕朱本“戒”作“训”。赵曦明曰:“世说巧艺篇:‘韦仲将能书,
魏明帝起殿,欲安榜,使仲将登梯题之。既下,头鬓皓然,因敕儿孙勿复学
书。’刘孝标注:‘文章叙录:“韦诞,字仲将,京兆杜陵人。以光禄大夫卒。”
卫恒四体书势云:“诞善楷书,魏宫观多诞所题。明帝立陵霄观误先钉榜,
乃笼盛诞,辘轳长? 。引上,使就题之。去地二十五丈,诞甚危惧。乃戒子孙,
绝此楷法,箸之家令。”’”器案:世说新语方正篇注引宋明帝文章志曰:“太
元中,新宫成,议者欲屈王献之题榜,以为万代宝。谢安与王语次,因及魏
时起陵云阁,忘题榜,乃使韦仲将县梯上题之,比下,须发尽白,裁余气息,
还语子弟云:‘宜绝楷法。’安欲以此风动其意。王解其旨,正色曰:‘此奇
事!韦仲将魏朝大臣,宁可使其若此!有以知魏德之不长。’安知其心,乃
不复逼之。”献之以方正自处,故不为人所役使,贤于之推习艺不须过精之
说矣。
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惟知其书〔一〕,翻以能自蔽也〔二〕。
萧子云每叹曰:“吾着齐书〔三〕,勒成一典,文章弘义〔四〕,自谓可观;
唯以笔迹得名,亦异事也〔五〕。”王褒地胄〔六〕清华,才学优敏,后虽入
关,亦被礼遇。犹以书工〔七〕,崎岖碑碣之间〔八〕,辛苦笔砚之役,尝悔
恨曰:“假使吾不知书,可不至今日邪〔九〕?”以此观之,慎勿以书自命
〔一0〕。虽然,厮猥之人,以能书拔擢者多矣〔一一〕。故道不同不相为谋
也〔一二〕。
〔一〕“惟”原作“但”,宋本以下诸本及续家训都作“惟”,今据改正。
〔二〕此句,绀珠集四作“是以小技而掩其义”。赵曦明曰:“晋书王
羲之传:‘羲之字逸少。幼讷于言,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
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案:逸少人品绝高,
有远识,此以风流萧散目之,亦浅甚矣。”郝懿行曰:“晦庵朱子论王右军,
意亦如此。”〔三〕少仪外传下“着”作“编”。
〔四〕金壶记中“弘”作“内”。
〔五〕金壶记“亦”下有“为”字。赵曦明曰:“梁书萧子恪传:‘子
恪第八弟子显,着齐书六十卷。’又:‘子云字景乔,子恪第九弟也。善草隶,
为世楷法。自云善效钟元常、王逸少,而微变字体。高祖论其书曰:“笔力
劲骏,心手相应,巧踰杜度,美过崔寔,当与钟元常并驱争先。”其见赏如
此。着晋书一百十卷。’无着齐书事,此盖误记也。”〔六〕卢思道劳生论:“地
胄高华。”通鉴一一0胡三省注:“地谓门地。”〔七〕少仪外传“书工”作“工
书”。
〔八〕后汉书窦宪传注:“方者谓之碑、圆者谓之碣。”〔九〕赵曦明曰:
“周书王褒传:‘褒字子渊,琅邪临沂人。自祖俭至父规,并有重名于江左。
褒识量渊通,志怀沈静,博览史传,尤工属文。梁国子祭酒萧子云,其姑夫
也,特善草隶。褒遂相模范,而名亚子云,并见重于世。江陵城陷,元帝出
降。褒与王克等数十人俱至长安。太祖谓褒及克曰:“吾即王氏甥也。卿等
并吾之舅氏,当以亲戚为情,勿以去乡介意。”俱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并荷恩眄。世宗笃好文学,褒与庾信才名最高,特加亲待,乘舆行幸,褒常
侍从。’”器案:北史儒林赵文深传:“及平江陵之后,王褒入关,贵游等翕
然并学褒书,文深之书,遂被遐弃。文深惭恨,形于言色。后知好尚难及,
亦改习褒书;然竟无所成,转被讥议,谓之学步邯郸焉。”(又见御览七四九
引三国典略)此亦褒入周后以书见重于世之事。
〔一0〕朱轼曰:“字画必楷正,非求工也,即此便是敬。颜公数百言,
何曾道着!”〔一一〕续家训无“书”字。器案:北齐书张景仁传:“张景仁
者,济北人也。幼孤,家贫,以学书为业,遂工草隶,选补内书生,与魏郡
姚元标、颍川韩毅、同郡袁买奴、荥阳李超等齐名。世宗并引为宾客。? 。
自苍颉以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