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颜氏家训集注-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季子之言,使书以为三夹。’庄子骈拇篇:‘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管
子海王篇:‘海王之国,谨正盐筴。’皆为简策之策。”〔四〕续家训、傅本、
鲍本、汗青簃本“字”作“史”,未可从。
〔五〕段玉裁曰:“曲礼挟训箸,字林作筴,则筴不可以代策,明矣。”
徐鲲曰:“按:史记封禅书:‘使博士諸生■六經中作王制。’索隐曰:‘小颜
云:“■作刺,謂采取之也。”’又毛诗魏风葛屦篇:‘是以为刺。’魯詩作■,
見顧炎武石經考。”〔六〕赵曦明曰:“隋书经籍志:‘春秋左氏传音三卷,礼
记音三卷,并徐邈撰。’”〔七〕颜本“正”作“宜”,未可从。
〔八〕郝懿行曰:“案:简策字当为●,古文从竹为●,经传以夹为筴,
徐仙民以策为音,得之矣。策,马棰也,俗借为●字,颜君顾讥徐邈,何耶?
左氏定四年传曰:‘备物典筴。’释文云:‘本或册,或作●。’”〔九〕朱本分
段。
〔一0〕宋本“裴”作“衮”,秦曼青校宋本作“裴”,鲍本、汗青簃
本作“裴”,段玉裁曰:“当作‘裴’。”今从之。续家训(后人补写作“衮”)、
罗本、傅本、程本、胡本、何本、文津本、朱本作空白,颜本遂于“徐”字
跳行另起,皆非也。赵曦明曰:“隋书经籍志:‘史记八十卷,宋南中郎外兵
参军裴骃注。史记音义十二卷,宋中散大夫徐野民撰。史记音三卷,梁轻车
录事参军邹诞生撰。’”器案:裴骃见宋书裴松之传。骃字龙驹,河东闻喜人。
父松之字世期,注三国志。徐野民即徐广,东莞人,唐书艺文志:“徐广史
记音义十三卷。”邹诞生,司马贞史记索隐序及后序,俱以为南齐轻车录事,
与隋志异。
〔一一〕器案:妒者,妒之俗体,妒作妒,又以形近误为姤耳。此事
郭忠恕亦言之,其佩觿下去声自相对云:“妒姤:上,丁故翻,嫉妒,说文
作‘妒’;下,古候翻,卦名。”〔一二〕续家训及各本无“则”字,今从宋
本。赵曦明曰:“家语弟子解:‘子夏反卫,见读史志者,云:“晋师伐秦,
三豕渡河。”子夏曰:“非也,己亥耳。”读史志者问诸晋史,果曰己亥。’”〔一
三〕赵曦明曰:“抱朴子遐览篇:谚曰:‘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张揖
云:“虙,今伏羲氏也〔一〕。”孟康汉书古文注亦云:“虙,今伏〔二〕。”而
皇甫谧〔三〕云:“伏羲或谓之宓羲。”按诸经史纬候〔四〕,遂无宓羲之号。
虙字从虍〔五〕,宓字从宓(去掉必)〔六〕,下俱为必,末世传写,遂误以虙
为宓,而帝王世纪因更立名耳〔七〕。何以验之?孔子弟子虙子贱为单父宰
〔八〕,即虙羲之后〔九〕,俗字亦为宓,或复加山〔一0〕。今兖州永昌郡
城,旧单父地也,〔一一〕东门有子贱碑,汉世所立,乃曰:“济南伏生〔一
二〕,即子贱之后。”是知虙之与伏〔一三〕,古来通字〔一四〕,误以为宓〔一
五〕,较可知矣〔一六〕。
〔一〕续家训、罗本、傅本、颜本、程本、胡本、何本、朱本、文津
本“虙”作“宓”。汉书序例:“张揖,字稚让,清河人,一云河间人,魏太
中博士。”案:张揖著作,两唐志着录有:“广雅四卷,埤苍三卷,三苍训诂
三卷,杂字一卷,古文字训三卷。”广韵五质:“宓,美毕切,埤苍云:‘秘
宓。’又音谧。”又一屋:“虙,房六切,古虙牺字,说文云:‘虎貌。’又姓,
虙子贱是也。”是二字固有别也。
〔二〕续家训、罗本、傅本、颜本、程本、胡本、何本、朱本、文津
本“虙”作“宓”。严式诲曰:“案:‘古文’二字,疑当在‘亦云’二字下。”
赵曦明曰:“隋书经籍志:‘梁有汉书孟康音九卷。’”器案:三国志魏书杜恕
传注引魏略:“孟康,字公休,安平人。黄初中。以于郭后有外属,幷受九
亲赐拜,遂转为散骑侍郎。是时,散骑皆以高才英儒充其选,而康独缘妃嫱,
杂在其间,故于时皆共轻之,号为阿九。康既无才敏,因在冗官,博读书传,
后遂有所弹驳,其文义雅而切要,众人乃更加意。正始中,出为弘农,领典
农校尉。? 。嘉平末,徙勃海太守,征入为中书令,后转为监。”又案:佩
觿上:“不齐之称宓贱。”原注引李涪说:“案:不齐姓虙,音调伏之伏,作
宓者非。”与之推说同。
〔三〕晋书皇甫谧传:“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 。
所着诗赋诔颂论难甚多,又撰帝王世纪、年历、高士、逸士、列女等传、玄
晏春秋,并重于世。”〔四〕续家训无“按”字。
〔五〕宋本原注:“虍音呼。”〔六〕颜本、程本、胡本、朱本“●”作
“●”,未可从。宋本原注:“●音绵。”〔七〕赵曦明曰:“帝王世纪即皇甫
谧所着。”〔八〕续家训“虙”作“宓”。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宓不齐,字子
贱,少孔子三十岁。孔子谓:‘子贱,君子哉!鲁无君子,斯焉取斯。’子贱
为单父宰,反命于孔子,曰:‘此国有贤不齐者五人,教不齐所以治者。’孔
子曰:‘惜哉!不齐所治者小;所治者大,则庶几矣。’”卢文弨曰:“单父音
善甫。”〔九〕续家训“虙”作“宓”。
〔一0〕云麓漫钞九引“复”作“宓”。
〔一一〕史记仲尼弟子传正义引“父”下有“县”字。
〔一二〕赵曦明曰:“汉书儒林传:‘伏生,济南人。故为秦博士。孝
文时,求能治尚书者;时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于是诏太常使掌故晁错
往受之,得二十八篇。’”〔一三〕抱经堂校定本原脱“知”字,各本俱有,
楚辞辩证上引亦有,今据补。续家训“虙”作“宓”。
〔一四〕云麓漫钞、楚辞辩证“字”作“用”。
〔一五〕续家训、云麓漫钞、楚辞辩证“宓”作“密”,未可从。
〔一六〕史记正义引“知”作“明”,又云:“虙字从虍,音呼,宓从
●,音绵,下俱为必,世传写误也。”楚辞辩证:“‘虙妃’一作‘宓妃’。说
文:‘虙,房六反,虎行? 。。’‘宓,美毕反,安也。’集韵云:‘虙与伏同。
虙牺氏,亦姓也。宓与密同,亦姓,俗作密,非是。’补注引颜之推说云:‘虙
字本从虍,虙子贱,即伏牺之后,而其碑文说济南伏生,又子贱之后,是知
古字伏虙通用,而俗书作宓,或复加山,而幷转为密音耳。’此非大义所系,
今亦姑存其说,以备参考。”案:王观国学林四,论子贱非伏胜后一条,亦
袭用颜氏此文,不悉录也。
太史公记〔一〕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二〕。”此是删战国策耳〔三〕。
案:延笃战国策音义〔四〕曰:“尸,鸡中之主。从,牛子〔五〕。”然则,“口”
当为“尸”,“后”当为“从”,俗写误也〔六〕。
〔一〕孙奕示儿编二三引无“记”字。器案:汉、魏、南北朝人,称
司马迁史记为太史公记,如汉书杨恽传、论衡道虚篇、汉纪孝武纪、风俗通
义皇霸篇、又声音篇、又祀典篇、穆天子传序及抱朴子论仙篇等俱是也。俞
正燮癸巳类稿十一太史公释名曰:“史记本名太史公书,题太史以见职守,
而复题曰公,古人著书称子,汉时称生称公也。”〔二〕赵曦明曰:“见苏秦
传。”案:张守节正义曰:“鸡口虽小犹进食,牛后虽大,乃出粪也。”案:
文选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吕向注作“鸡口”、“牛后”。
〔三〕赵曦明曰:“见韩策。”〔四〕赵曦明曰:“隋书经籍志:‘战国策
论一卷,汉京兆尹延笃撰。’”郝懿行曰:“延笃,见后汉书,其战国策音义,
本传所无,存以俟考。”案:后汉书延笃传:“延笃,字叔坚,南阳犨人也。
少从颍川唐溪典受左氏传,旬日能讽之,典深敬焉。又从马融受业,博通经
传及百家之言,能着文章,有名京师。? 。永康元年卒于家。乡里图其形于
屈原之庙。笃论解经传,多所驳正,后儒服虔等以为折中。所着诗论铭书应
讯表教令,凡二十篇云。”〔五〕类说作“尸者鸡中之主,从者牛之子”。案:
史记苏秦传索隐引战国策延笃注曰:尸,鸡中主也;从,谓牛子也。言宁为
鸡中之主,不为牛之从后也。”文选阮元瑜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注引延叔坚战
国策注曰:“尸,鸡中主也;从,牛子也。‘从’或为‘后’,非也。”张萱疑
耀四:“苏秦说韩:‘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本战国策、史记皆同,惟尔
雅翼释豵篇:‘宁为鸡尸,无为牛从。尸,主也,一群之主,所以将众者。
从,从物者也,随群而往,制不在我也。’此必有据,且于纵横事相合。今
本‘口’字当是‘尸’字之误,‘后’字当是‘从’字之误也。”洪颐烜读书
丛录十曰:“犍,从牛也。案:说文新附:‘犍,犗牛也。’一切经音义卷十
四引通俗文:‘以刀去阴曰犍。’淮南泛论训:‘禽兽可羁而从也。’凡牛已犗
者即训从,故亦谓之从牛。颜氏家训书证篇引战国策‘宁为鸡尸,无为牛从’,
延笃以为牛子,非是。”王念孙读书杂志战国策三,亦以“鸡尸”“牛从”为
是,不悉录也。
〔六〕卢文弨曰:“案:口、后韵协。秦正以牛后鄙语激发韩王,安得
如延笃所言乎?且鸡尸之语,别无他证,奈何信之。”梁玉绳史记志疑二九
曰:“索隐及罗愿尔雅翼释豵、沈括笔谈并言之,然非也。余冬叙录云:‘口、
后韵协,如“宁为秋霜,毋为槛羊”之类,古语自如此。’(案:闵元京湘烟
录十六引弭子元说同。)”朱亦栋曰:“按:口与后协,与汉书‘宁为秋霜,
无为槛羊’正同,若尸、从则不协矣。补正引正义云:‘鸡口虽小,乃啄食;
牛后虽大,乃出粪。此盖以恶语侵韩,故昭侯怒而从之也。’最为得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