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颜氏家训集注-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此之易?悲夫!
〔一〕续家训、朱本“干”作“于”,误。
〔二〕诚孝,即忠孝,之推避隋讳改。
〔三〕卢文弨曰:“令,力呈切。懑音闷。”〔四〕刘盼遂曰:“按:之
推本传观我生赋:‘畴百家之或在,覆五宗而剪焉,独昭君之哀奏,唯翁主
之悲弦。’自注:‘公主子女,见辱见雠。’皆谓此事。”〔五〕赵曦明曰:“梁
书张嵊传:‘嵊,字四山,镇北将军稷之子也。大同中,迁吴兴太守。太清
二年,侯景陷宫城。嵊收集士卒,缮筑城垒。贼遣使招降之,嵊斩其使。为
刘神茂所败,乃释戎服,坐听事,贼临之以刃;终不为屈。乃执以送景,子
弟同遇害者十余人。’”〔六〕赵曦明曰:“梁书鄱阳王恢传:‘恢子范,以晋
熙为晋州,遣子嗣为刺史。嗣字长胤,性饶果,有胆略,倾身养士,能得其
死力。范薨,嗣犹据晋熙。侯景遣任约来攻,嗣出垒距之。时贼势方盛,咸
劝且止,嗣按剑叱之,曰:“今之战,何有退乎?此萧嗣效命死节之秋也。”
遂中流矢,卒于阵。’案:南史但言妻子为任约所虏,盖史脱略。”〔七〕卢
文弨曰:“操,七到切。行,下孟切。”〔八〕卢文弨曰:“汉书司马迁传:‘臧
获婢妾,犹能引决。’”器案:文选报任少卿书:“不能引决自裁。”李周翰注
曰:“言不能引志决列,以自裁毁。”
归心第十六〔一〕
三世之事〔二〕,信而有征,家世归心〔三〕,勿轻慢也。其间妙旨〔四〕,
具诸经论〔五〕,不复于此,少能赞述;但惧汝曹犹未牢固,略重劝诱尔〔六〕。
〔一〕释道宣广弘明集序:“颜之推之归心,词彩卓然,迥张物表。”
王应麟困学纪闻九:“颜之推归心篇,仿屈子天问之意。”沙门祥迈辨伪录二:
“颜之推之述篇,云开日朗。”陶贞一退庵文集读颜氏家训说:“予读颜氏家
训,叹其处末流之世,倾侧扰攘,犹能以正训于家,庶几乎道矣。其论文体,
固不能无溺于时;而讥正误谬,考据得失,亦可谓卓乎大雅者欤!信哉,其
能以训也。独其归心一篇,我不可以无辨。夫所谓内典者,吾诚不知其何如。
如或好之,则亦同于老、庄之书,备其为一家言已矣。之推乃引而合之于儒,
为之疏通而证明之,甚之曰‘是非尧、舜、周公所及也’。嘻,是岂可以为
训乎?之推之谓不可及者,剖析形有,运载群生,万行归空,千门入善,辨
才智慧,是为极矣。吾则以为圣人之道,莫载莫破,天地且不能加也,何有
于形有?何况于群生?彼法未来,其所以运载者未尝息,而剖析者未尝晦,
曾未有以增益于其际也。且夫既已空矣,亦复何归?所归既空,何门之树?
何善之入?以此为智,适见其愚;以此为辨,未为无碍。仁义礼智信者,吾
儒之所谓道也。之推曰:‘内典初门,设五种禁,而仁义礼智信皆与之符。’
庸讵知夫有以必杀为仁者乎?以杀为不仁,庸讵知夫有以不杀为不仁者乎?
五常之道,至粗至精;其行之也,有经有权。彼五禁者,以为仁义礼智信之
一端焉斯可耳,以是为极,不若是浅也。之推既从而称之,又虑其负谤于世,
而为之释;则吾亦将因其所释而释之。释一曰:‘夫遥大之物,宁可度量,
今人所知,莫如天地。’而迄无了者。若将以天地之变化,验彼佛之神通,
何其谬也。天地之变者,时也,运也;其不变者,道也。圣人知其不变者而
已。就如所云,则夫宇宙之内,智有所不及,明有所不睹,而又遑知其它。
海外九州,邹衍之妄诞;恒沙一粒,彼法之元虚,相提而论,其敝正同。谈
海外者,其身固未尝至海外也,邹衍何从而知之?言恒沙者,其身固未尝至
恒沙也,之推何从而信之?以天地有象之疑,犹为未尽,而欲于无象者,以
拟议其象,其亦惑矣。释二曰:‘信谤之征,有如影响,时傥差阑,终当获
报。’此尤惑也。圣人言善恶,不言祸福,言祸福,不言报应。善有余庆,
恶有余殃,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其理固然也。礼乐以导于前,条律以驱于
后,犹不能使天下之人,皆怀刑畏罪,以就于善,而欲以泯泯不可知之报应,
以整齐其民,亦见其疏矣。惟庸夫庸妇,深信其说而趋之如归,乃其信而趋
之者,其身固尝蹈于现在之祸而不知,甚矣其疏也。为贤者之不可不明其理
也,贤者择于善恶而祸福有计者矣。为庸愚之不可不知其说也,庸愚溺于报
应而善恶有不审者矣。两者俱无益焉,而又安所取诸?释三曰:‘俗僧之学
经律,何异士人之学诗、礼。士于全行有阙,则僧于戒行有玷,士犹求禄位,
而僧何惭供养。’此言可以媿吾儒,而不可以为是也。士之不才,犹得什取
其一以为用。民食其力,士食其业,废力而失业,则固王者之所不容也。今
天下群僧,无虑数万,无事而教之,不得而教也,有事而使之,不得而使也,
是上之人常失数十万人之用也。不才之臣之居于禄位也,以其位之不可阙也,
王者易其人,而不必易其位。毁禁之侣之惭于供养也,非谓其养之不可阙也,
王者禁其养,而安得不禁其人?是固不可同年而语也。释四曰:‘儒有不屈
王侯,隐有让王辞相,安可计其赋役,以为罪人?’而内教亦犹是矣。此又
不通之论也。夫儒之所谓隐者,必其道诚有过人,足以当朝廷之辟命,而志
有不屑焉,故隐也,岂今林林者之尽谓之隐也?且彼隐者,亦自有其职业,
不闻以山林之客而受供养之资,而乌得而议之?甚矣,之推之惑也!世名妙
乐,国号禳佉,其地如何?自然稻米,无尽宝藏,其物如何?必如之推之说,
举一世之人,尽舍其业,以归于无何有之乡,而后乃合大觉之本旨也。释五
曰:‘今人贫贱劳苦,莫不怨尤前世不修,以此而论,安可不为之地?’是
故形体可死而有不可死,神爽可弃而有不可弃也。此尤惑之甚者矣。贫贱者,
命之受也,劳苦者,时之为也,皆不足为道累。其有怨尤,此则妇人女子之
所为,之推儒者,不宜有是言也。且彼以贫苦者宿世之愆,曾不知怨尤者今
世之累,不思泯怨尤于今,而欲绝贫苦于后,其亦计于远而忽于近矣。彼其
所为修者何也?为善焉耳。佛法有灵,何不报为善之益于身,令天下昭然共
晓,而必曰以俟后世也?生乎今之世者,既不能知其后,生乎后之世者,复
不能知其前。于是则从而愚之曰,此其为前之功,此其后之福,而当其身毫
无与焉,是直举其身而弃之也。呜呼!尚何形神之有哉?君子但知修其身,
是故爱其神而保其形。爱之奚为?曰,将以有为也。保之奚为?曰,欲以全
归也。可以朽,可以无朽,可以昭于天,可以殁于地者,此物此志也。若舍
其身而求之,兀然而生,寂寂然而处,是其形固已死,而其神固已离,虽其
身之存,亦所谓尸居余气者耳。之推欲援儒以入佛,而复以君子之克己复礼,
济时益物者为比,以为衍庆于天下,犹其延福于将来,而不知其说之鄙且倍
也。嘻!佛之为书,昌黎辟之!东坡、乐天之徒,未尝不好之。辟之,非谤
也,好之,非谄也;之推则谄矣。之推虽谄佛,而实无以窥其微,大氐皆俗
僧福田利益之说,而又欲调停于儒释,以自掩其迹,是固不可以垂训也。辟
之与好之者,不妨两存;若之推之说,固不可以无辨也。”卢文弨曰:“高安
朱文端梓此书,删去此篇,以其崇释而轻儒也。北平黄昆圃少宰所梓乃全文。
(器案:黄删节此篇,朱本乃全文,卢氏说误。)有一学者,犹以为不宜,
劝当删去。余谓昔人之书,美恶皆当仍之,使后人得悉其所学之纯驳,自为
审择可耳。余于释氏之书,寓目者少,不能如李善之注头陀寺碑,览者幸无
尤焉。”郝懿行曰:“案:归心一篇,意在佞佛,便尔掊击周、孔,非儒者之
言也。又案勉学篇,颜君既称老、庄之书为任纵之徒,且甚讥何晏、王弼附
农、黄之化,弃周、孔之业,而又历诋魏、晋诸公,下逮梁武父子,持论可
谓正矣。至于内典梵经,大体所归,不出老、庄之绪论,特于福善祸■,凿
凿言之,将以导众生而警群迷,为下等人说法尔。颇怪颜君于老、庄则斥之,
于释家即尊奉之,老、庄空说清静虚无,则鄙而不信,佛氏一切言福田利益,
则信而不疑,是忘青出于蓝,而忽冰生于水矣。观终制一篇,大意不出乎此,
可谓明目而不自见其睫者也。”龚自珍最录归心篇曰:“夫说法人者,立宗立
因立喻,道大原,觉群聋,华雨自天,天乐坠空,斯比丘之躅,非居士之宗。
居士者,词气夷易,略说法要,引人易入也,而不入于窔,在家为家训,在
教为始教,以儒者多乐之。”器案:“归心”即江总自叙所谓“归心释教”(陈
书江总传)、隋炀帝敕度一千人出家所谓“归心种觉”(广弘明集二八上)、
徐孝克天台山修禅寺智顗禅师放生碑所谓“归心染服”(国清百录二)之意。
论语尧曰篇:“天下之民归心焉。”此“归心”二字所本。东晋以后,历史上
出现南北分裂及五胡乱华的大混乱局面,兵连祸结,民不聊生,于是佛教便
乘机发展起来,上自帝王,下至百姓,都或多或少地受其欲解脱人生痛苦的
宗教洗礼。萧衍舍身,谢灵运、沈约为佛弟子,刘勰出家,之推归心,都说
明了当时文学之士以内教为精神世界之麻醉品的具体表现。法苑珠林一一九
杂集部着录威卫录事萧宣慈撰归心录三卷,又六三引李氏归心录二条,盖与
颜氏此篇同一蕲向云。
〔二〕释法琳辩正论六、沙门祥迈辨伪录二引句首有“佛家”二字。
续家训曰:“三世之说,如楚英、梁武,不脱祸败,则云过去世中,缘业所
招,见在世中善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