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颜氏家训集注-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绮、初拟二切。■,胡刚切。萧该音义:‘诸诠傂音池,又音豸;苏林音解
豸冠之豸;韦昭音疏佳反。’”钱馥曰:“参在侵韵,不入登韵,初登当是初
金之误,宋刊本汉书杨雄传注作初林反,林金一也。”器案:史记淮阴侯列
传:“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杂沓。”汉书蒯通传:“天下之士云合雾集,
鱼鳞杂袭。”师古曰:“杂袭,犹杂沓,言相杂而累积。”杨子云解嘲:“天下
之士,雷动风合,鱼鳞杂袭,咸营于八区。”皆作“鱼鳞”之证,卢氏以为
当作“龙鳞”,非是。
〔九〕黄叔琳曰:“名通之论。”〔一0〕后汉书朱穆传:“悠悠者皆是。”
李贤注:“悠悠,多也。”〔一一〕黄叔琳曰:“尤见远计。”〔一二〕各本无“亦”
字,今从宋本。左传文公六年:“昭公将去群公子,乐豫曰:‘不可。公族,
公室之枝叶也,若去之,则本根无所庇荫矣。葛藟犹能庇其本根,故君子以
为比。况国君乎?’”〔一三〕世之,各本作“世人”,今从宋本。汉书扬雄
传:“不汲汲于富贵。”师古注:“汲汲,欲速之义,如井汲之为也。”〔一四〕
魂爽,谓魂魄精爽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
之,何以能久。”〔一五〕各本无“者”字,今从宋本。罗本“偕”作“皆”。
诗小雅天保:“如松柏之茂。”案二卷本于此分卷,以上为卷上,以下为卷下。
涉务〔一〕第十一
士君子之处世〔二〕,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
费人君禄位也。
国之用材,大较〔三〕不过六事:一则朝廷之臣,取其鉴达治体〔四〕,
经纶〔五〕博雅;二则文史之臣,取其著述宪章〔六〕,不忘前古;三则军
旅之臣,取其断决有谋,强干〔七〕习事;四则藩屏〔八〕之臣,取其明练
〔九〕风俗,清白〔一0〕爱民;五则使命之臣,取其识变从宜,不辱君命
〔一一〕;六则兴造〔一二〕之臣,取其程功节费,开略〔一三〕有术,此
则皆勤学守行者所能辨也。人性有长短,岂责具美〔一四〕于六涂哉?但当
皆晓指趣,能守一职,便无媿耳。
〔一〕涉务二字义同,谓专心致力也。勉学篇:“耻涉农商,羞务工技。”
即以涉务对文成义。魏书成淹传:“子霄? 。亦学涉,好为文咏。”涉字用法
与此同。
〔二〕士君子之处士,罗本、傅本、颜本、程本、胡本、文津本及戒
子通录二、别解作“夫君子之处世”,何本、黄本作“夫士君子之处世”,今
从宋本。
〔三〕卢文弨曰:“较,古岳、古孝二切。”器案:文选景福殿赋:“此
其大较也。”李善注:“大较,犹大略也。”〔四〕任昉王文宪集序:“若乃明
练庶务,鉴达治体。”〔五〕易屯卦象:“云雷屯,君子以经纶。”中庸:“惟
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朱熹注:“经纶,皆治丝之事:经者,理
其绪而分之,纶者,比其类而合之也。”〔六〕礼记中庸:“仲尼祖述尧、舜,
宪章文、武。”正义:“祖,始也,言仲尼祖述,始行尧、舜之道也。? 。宪,
法也;章,明也,言夫子法明文、武之德。”〔七〕强干,谓强力能干也。北
齐书唐邕传:“唐邕强干,一人当千。”〔八〕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
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毛传:“藩,屏也。”郑笺:“价,甲也,被甲之
人,谓卿士掌军事者。”〔九〕勉学篇:“明练经文,粗通注义。”任昉王文宪
集序:“明练庶务。”明练,谓明晓练习也。
〔一0〕后汉书杨震传:“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
‘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一一〕论语子路篇:
“使于四方,不辱君命。”〔一二〕兴造,指土木建筑之事。
〔一三〕宋本“开略”作“开悟”。
〔一四〕傅本、何本“具美”作“其美”,宋本等作“具美”,今从之。
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一〕古今,若指诸掌〔二〕,及有试用,多
无所堪。居承平之世〔三〕,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四〕不知有战
陈〔五〕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
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六〕。晋朝南渡,优借〔七〕士族;故江南冠带
〔八〕,有才干者,擢为令仆〔九〕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一0〕,典掌
机要。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一
一〕,所以处于清高,〔一二〕盖护其短也〔一三〕。至于台阁令史〔一四〕,
主书〔一五〕监帅,诸王签省〔一六〕,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
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
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一七〕。
〔一〕汉书杨雄传传:“称述品藻。”师古曰:“品藻者,定其差品及文
质。”江淹杂体诗序:“虽不足品藻渊流,亦无乖商榷云尔。”世说新语有品
藻篇。
〔二〕礼记仲尼燕居:“治国其如指诸掌而已乎。”注:“治国指诸掌,
言易知也。”论语八佾篇:“子曰:‘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乎!’指
其掌。”集解:“包曰:‘如指示掌中之物,言其易了。’”中庸:“治国其如示
诸掌乎?”朱熹注:“示与视同,视诸掌,言易见也。”〔三〕承平,言治平
相承,谓太平之持久也。汉书食货志:“王莽因汉承平之业。”〔四〕宋本“庙
堂”作“廊庙”。戒子通录二引“下”作“中”。
〔五〕各本“陈”作“阵”,今从宋本。
〔六〕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阍者何?门人也,刑人也。”何休注引
孔子曰:“三王肉刑揆渐加,应世黠巧奸伪多。”白虎通五刑篇:“传曰:‘三
皇无文,五帝画象,三王明刑,应世以五。’”应世,谓适应其时世也,此用
其义。十六国春秋北燕录:“武以平乱,文以经务。”经务本此文。
〔七〕优借,谓从优假借,犹今言优待也。后汉书刘恺传:“肃宗美其
义,特优假之。”优假、优借义并同。傅本、黄本作“优借”,未可从。
〔八〕文选西京赋薛综注:“冠带,犹摚穑嚼羧艘病!薄簿拧沉钇停
谓尚书令与仆射也。晋书殷浩传:“服阕,征为尚书仆射,不拜,复为建武
将军扬州刺史,遂参综朝权。? 。后废为庶人。? 。桓温谓郗超曰:‘浩有
德有言,使向作令仆,足以仪刑百揆,朝廷用违其才耳。’”齐书徐孝嗣传:
“徐郎是令仆人。”卢文弨曰:“晋书职官志:‘尚书令秩千石,受拜则策命
之,以在端右故也。仆射,服秩与令同。
尚书本汉承秦置,晋渡江,有吏部、祠部、五兵、左民、度支五尚书。’”
〔一0〕卢文弨曰:“晋书职官志:‘尚书郎主作文书起草,更直五日,于建
礼门内;初从三省诣台,试守尚书郎中,岁满,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选
有吏能者为之。中书舍人,晋初置舍人、通事各十人,江左合舍人、通事,
谓之通事舍人,掌呈奏案。’”〔一一〕黄叔琳曰:“捶楚士大夫,岂是美政。”
卢文弨曰:“捶,之累切,说文:‘以杖击也。’‘楚,荆也。’亦用以扑挞者。”
器案:南史萧琛传:“时齐明帝用法严峻,尚书郎坐杖罚者,皆即科行。琛
乃密启曰:‘郎有杖,起自后汉,尔时,郎官位卑,亲主文案,与令史不异,
故郎三十五人,令史二十人,是以古人多耻为此职。自魏、晋以来,郎官稍
重。方今参用高华,吏部又近于通贵,不应官高昔品,而罚遵曩科。所以从
来弹举,虽在空文,而许以推迁,或逢赦恩,或入春令,便得息停。宋元嘉、
大明中,经有被罚者,别由犯忤主心,非关常准。自泰始建元以来,未经施
行,事废已久,人情未习。自奉敕之后,已行仓部郎江重欣杖督五十,皆无
不人怀惭惧,兼有子弟成长,弥复难为仪适。其应行罚,可特赐输赎,使与
令史有异,以彰优缓之泽。’帝纳之。自是应受罚者,依旧不行。”则惜行捶
楚于郎官,始自齐明帝时。世说新语品藻篇:“袁彦伯为吏部郎,子敬与郗
嘉宾书曰:‘彦伯已入,殊足顿兴往之气。故知捶挞自难为人,冀小却当复
差耳。’”则东晋于郎官,亦行捶挞。杜甫送高三十五书记:“脱身簿尉中,
始与捶楚辞。”杜牧寄侄阿宜:“参军与簿尉,尘土惊皇皇,一语不中治,鞭
棰身满疮。”则唐时于参军与簿尉,亦行鞭棰也。
〔一二〕清高,各本作“清名”,今从宋本,此萧琛所谓“参用高华”
也。
〔一三〕盖,原作“益”,宋本、罗本、傅本、鲍本作“盖”,今据改
正。卢文弨曰:“宋本‘益’作‘盖’,以下文‘盖用其长’相对,‘盖’字
是。”〔一四〕器案:后汉书仲长统传:“虽置三公,事归台阁。”注:“台阁,
谓尚书也。”卢文弨曰:“宋书百官志:‘汉东京尚书令史十八人,晋初正令
史百二十人,书令史百三十人,诸公令史无定员。’”〔一五〕卢文弨曰:“案
续汉书百官志,尚书六曹,一曹有三主书,故令史十八人。”〔一六〕卢文弨
曰:“签谓签帅,省谓省事。自主书监帅以下,名位卑微,志故不载,而时
见于列传中。”器案:南史恩幸吕文显传:“故事:府州部内论事,皆签,前
直叙所论之事,后云签日月,下又云某官某签。故府州置典签以典之。本五
品吏,宋初改为士职。”唐六典二九亲王府典签下原注引齐职仪云:“诸公领
兵局,有典签二人。”又案:齐书王敬则传:“临州郡,令省事读辞,下教判
决,皆不失理。”通鉴一五四胡注:“省事,盖犹今之通事,两敌相向,使之
往来通传言语。”〔一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