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颜氏家训集注-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四五,初为阍寺,便知好学,怀袖握书,晓夕讽诵。所居卑末,使彼苦辛,
时伺闲隙,周章〔三〕询请。每至文林馆〔四〕,气喘汗流,问书之外,不
暇他语。及睹古人节义之事,未尝不感激沈吟〔五〕久之。吾甚怜爱,倍加
开奖〔六〕。后被赏遇,赐名敬宣,位至侍中开府〔七〕。后主之奔青州〔八〕,
遣其西出,参伺〔九〕动静,为周军所获。问齐主〔一0〕何在,绐云〔一
一〕:“已去,计当出境。”疑其不信,欧捶服之〔一二〕,每折一支〔一三〕,
辞色愈厉,竟断四体而卒。蛮夷童丱,犹能以学成忠〔一四〕,齐之将相,
比敬宣之奴不若也〔一五〕。
〔一〕宋本“有”下有“主”字,原注云:“一本无‘主’字。”何焯
曰:“‘有’疑作‘后’,或倒一字。”器案:北齐书及北史傅伏传载此事,“鹏”
下都无“鸾”字。
〔二〕器案:“蛮”为当时居住河南境内之少数民族。水经淮水注:“魏
太和中,蛮田益宗效诚,立东豫州,以益宗为刺史。”田鹏鸾,盖益宗之族
也。
〔三〕器案:楚辞九歌云中君:“聊遨游兮周章。”王逸注:“周章,犹
周流也。”应劭风俗通义序:“天下孝廉卫卒交会,周章质问。”集韵十一唐:
“徟●,行貌。”徟●即周章也。
〔四〕赵曦明曰:“北齐书文苑传:‘后主属意斯文,三年,祖珽奏立
文林馆;于是更召引文学士,谓之待诏文林馆焉。’”案:北史齐本纪下:“后
主武平四年二月景(丙)午,置文林馆。”〔五〕胡三省通鉴七五注:“沈吟
者,欲决而未决之意,今人犹有此语。”案:此处沈吟有咏叹之意。
〔六〕孔颖达尚书序:“虽有文笔之善,乃非开奖之路。”开奖,谓开
导奖励。
〔七〕“位至侍中开府”,北齐书、北史俱作“开府中侍中”。赵曦明曰:
“隋书百官志:‘中侍中省,掌出入门合,中侍中二人。’”器案:通鉴一七
二胡注:“内参者,诸阉宦也。”〔八〕后魏时置青州于乐安,即今山东省广
饶县治;后移治东阳,即今山东省益都县治。
〔九〕乐府诗集四六读曲歌:“欢但且还去,遣信相参伺。”参伺,谓
参稽侦伺也。
〔一0〕罗本、傅本、颜本、程本、胡本、何本、朱本“主”作“王”。
案:北齐书、北史俱作“主”。
〔一一〕卢文弨曰:“绐,徒亥切,欺也。”〔一二〕朱本“欧”作“欲”。
卢文弨曰:“欧与殴通,乌后切,捶击也。捶,之累切。”器案:通鉴卷一七
三用颜氏此文。
〔一三〕支与肢通。
〔一四〕宋本此句作“犹能以学着忠诚”,原注:“一本作‘以学成忠’。”
龚道耕先生曰:“家训忠字皆作诚,避隋讳,序致篇:‘圣贤之书,教人诚孝。’
是其证。此当作‘以学着诚’。”〔一五〕卢文弨曰:“将相,谓开府仪同三司
贺拔伏恩、封辅相、慕容钟葵等宿卫近臣三十余人,西奔周师;穆提婆、侍
中斛律孝卿皆降周;高阿那肱召周军,约生致齐主,而屡使人告言,贼军在
远,以致停缓被获,颜氏故有此愤恨之言。”器案:北史唐邕传:“文宣或切
责侍臣云:‘观卿等不中与唐邕作奴。’”语意与相似。
邺平之后,见徙入关〔一〕。思鲁尝谓吾曰:“朝无禄位,家无积财,
当肆筋力,以申供养。每被课笃〔二〕,勤劳经史,未知为子,可得安乎?”
吾命之曰:“子当以养为心,父当以学为教〔三〕。使汝弃学徇财,丰吾衣食,
食之安得甘?衣之安得暖?若务先王之道,绍家世之,藜羹缊褐〔四〕,我
自欲之〔五〕。”〔一〕赵曦明曰:“北齐后主纪:‘武平七年十月,周师攻晋
州。十二月,战于城南,我军大败。帝入晋阳,欲向北朔州,改武平七年为
隆化元年,除安德王延宗为相国,委以备御,帝入邺。延宗与周师战于晋阳,
为周师所虏。甲子,皇太子从北道至,引文武入朱华门,问以御周之方;群
臣各异议,帝莫知所从。于是依天统故事,授位幼主。幼主名恒,时年八岁,
改元承光。帝为太上皇帝,后为太上皇后,自邺先趋济州。周师渐逼,幼主
又自邺东走。乙丑,周师至紫陌桥,烧城西门。太上皇东走,入济州。其日,
幼主禅位于大丞相任城王湝。太上皇幷皇后携幼主走青州,周军奄至青州;
太上窘急,将逊于陈,与韩长鸾、淑妃等为周将尉迟纲所获,送邺,周武帝
与抗宾主礼,幷太后、幼主俱送长安,封温国公,后皆赐死。’”〔二〕器案:
笃读为督,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司马督,古今人表作司马笃,是二字古通之证。
文选潘安仁籍田赋:“靡谁督而常勤兮,莫之课而自厉。”李善注:“字书曰:
‘督,察也。’王逸楚辞(天问)注:‘课,试也。’”以课督对文,与此以课
笃连用,义同。汉书主父偃传:“上自虞、夏、殷、周,罔不程督。”注:“程,
课也。督,责视也。”〔三〕此句,宋本作“父当以教为事”,原注:“‘教’
一本作‘学’,‘事’一本作‘教’。”〔四〕卢文弨曰:“汉书司马迁传:‘墨
者,粝粱之食,藜藿之羹。’注:‘藜草似蓬。’礼记玉藻:‘缊为袍。’注:‘谓
今纩及旧絮也。’诗豳风七月笺:‘褐,毛布也。’”器案:说苑立节篇:“曾
子布衣缊袍未得完,糟糠之食,藜藿之羹未得饱,义不合则辞上卿。不恬贫
穷,安能行此。”以缊袍藜羹对言,当为此文所本。
〔五〕“我自欲之”,各本皆如此作,抱经堂校定本误作“吾自安之”,
今据改正。
书曰:“好问则裕〔一〕。”礼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二〕。”
盖须切磋相起〔三〕明也。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四〕稠人广坐〔五〕,
谬误差失〔六〕者多矣。谷梁传称公子友与莒挐相搏,左右呼曰“孟劳”〔七〕。
“孟劳”者,鲁之宝刀名,亦见广雅〔八〕。近在齐时,有姜仲岳谓:“‘孟
劳’者〔九〕,公子左右,姓孟名劳,多力之人,为国所宝。”与吾苦诤。时
清河郡守邢峙〔一0〕,当世硕儒,助吾证之,赧然而伏。又三辅决录〔一
一〕云:“灵帝殿柱题曰:‘堂堂乎张,京兆田郎。’”盖引论语,偶以四言,
目京兆人田凤也〔一二〕。有一才士,乃言:“时张京兆及田郎二人皆堂堂耳。”
闻吾此说,初大惊骇,其后寻媿悔焉。江南〔一三〕有一权贵,读误本蜀都
赋注〔一四〕,解“蹲鸱,芋也”,乃为“羊”字〔一五〕;人馈羊肉〔一六〕,
答书云:“损惠〔一七〕蹲鸱。”举朝惊骇,不解事义〔一八〕,久后寻迹〔一
九〕,方知如此〔二0〕。元氏〔二一〕之世,在洛京时〔二二〕,有一才学
重臣,新得史记音〔二三〕,而颇纰缪〔二四〕,误反“颛顼”字,顼当为许
录反〔二五〕,错作许缘反〔二六〕,遂谓朝士言〔二七〕:“从来谬音‘专旭’,
当音‘专翾’耳。”此人先有高名,翕然信行;期年之后,更有硕儒,苦相
究讨,方知误焉。汉书王莽赞云:“紫色■声〔二八〕,余分闰位〔二九〕。”
谓以伪乱真耳。昔吾尝共人谈书,言及王莽形状,有一俊士,自许史学,名
价甚高〔三0〕,乃云:“王莽非直鸱目虎吻,亦紫色蛙声〔三一〕。”又礼乐
志云:“给太官挏马酒〔三二〕。”李奇注:“以马乳为酒也,揰挏〔三三〕乃
成。”二字并从手。揰〔三四〕挏〔三五〕,此谓撞捣〔三六〕挺挏之,今为
酪酒亦然〔三七〕。向学士又以为种桐时,太官酿马酒乃熟。其孤陋遂至于
此。太山羊肃〔三八〕,亦称学问,读潘岳赋〔三九〕:“周文弱枝之枣〔四
0〕”,为杖策之杖;世本:“容成造历〔四一〕。”以历为碓磨之磨〔四二〕。
〔一〕赵曦明曰:“仲虺之诰文。”〔二〕赵曦明曰:“学记文。”〔三〕
诗卫风淇奥:“如切如磋。”尔雅释训:“如切如磋,道学也。”郭璞注:“骨
象须切磋而为器,人须学问以成德。”论语八佾篇:“起予者商也。”集解:“包
曰:‘孔子言子夏能发明我意。’”〔四〕卢文弨曰:“庄子齐物论:‘夫随其成
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五〕史记灌夫传:“稠人广众,荐宠下辈,
士以此多之。”〔六〕宋本“差失”作“羞惭”,原注:“一本有‘差失’字,
无‘羞’字。”案:各本俱作“羞惭”。
〔七〕赵曦明曰:“事在僖元年,传无‘呼’字。”案:释文云:“孟劳,
宝刀名。”〔八〕赵曦明曰:“孟劳,刀也,见释器。”朱亦栋群书札记十:“案:
孟劳二字,反语为刀,此左右之隐语,即当时之切音也。若姜仲岳所云,是
以刀字讹作力字,真堪资笑谈之一噱也。”〔九〕宋本原注:“一本无‘孟劳
者’三字。”案:罗本、傅本、颜本、程本、胡本、何本、朱本、文津本及
天中记二九无此三字。
〔一0〕赵曦明曰:“北齐书儒林传:‘邢峙,字士峻,河间啵恕M
三礼、左氏春秋。皇建初,为清河太守,有惠政。’隋书地理志,冀州有清
河郡。”〔一一〕赵曦明曰:“隋书经籍志:‘三辅决录七卷,汉太仆赵岐撰,
挚虞注。’”〔一二〕器案:目谓题目,即品题也。后汉书许劭传:“曹操微时,
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李贤注:“命品藻为题目。”胡三省通鉴七一注:“目
者,因其人之才品为之品题也。”赵曦明曰:“初学记十一引三辅决录注:‘田
凤为尚书郎,容仪端正,入奏事,灵帝目送之,题柱曰:“堂堂乎张,京兆
田郎。”’汉书百官公卿表:‘右扶风与左冯翊、京兆尹,是为三辅。’”案:
论语子张篇:“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一三〕太平广记二五引“江
南”作“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