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颜氏家训集注-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汉书酷吏郅都传:“常称日己背亲而出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文选
祢正平鹦鹉赋:“臣出身而事主。”出身,谓出仕则致身于君。
〔一二〕“便从文史”,宋本作“使从文吏”,罗本、傅本、颜本、程本、
胡本、何本、朱本、文津本、鲍本、汗青簃本“史”作“吏”。卢文弨曰:“汉
书东方朔传:‘三冬文史足用。’史谓史书也;但此亦兼文章三史而言,旧本
作‘吏’字,非。”唐晏悯庵随笔上:“卢抱经校颜氏家训,最称善本;然亦
有不足者。如勉学篇:‘出身以后,使从文吏。’此言梁朝贵游子弟,多不向
学,故云:‘总丱之年,必先入学,出身已后,便从文吏,略无卒业者。’其
文义甚明。而卢氏改为‘文史’,而引汉书东方朔传‘文史足用’为注,失
本义矣。”案:唐说是,此文当从各本作“便从文吏”。
〔一三〕三国志魏书牵招传:“年十余岁,诣同县乐隐受学;后隐为车
骑将军何苗长史,招随卒业。”〔一四〕文选奏弹王源:“衣冠之族。”李善注
引袁子正书曰:“古者,命士已上,皆有冠冕,故谓之冠族。”〔一五〕赵曦
明曰:“梁书处士传:‘何胤,字子季,点之弟也。师事沛国刘瓛,受易及礼
记、毛诗;入钟山定林寺,听内典,其业皆通。辞职,居若邪山云门寺。世
号点为大山,子季为小山,亦曰东山。注周易十卷,毛诗总集六卷,毛诗隐
义十卷,礼记隐义二十卷,礼答问五十五卷。’”〔一六〕抱经堂本“瓛”误
“巘”。赵曦明曰:“已见一卷。”〔一七〕赵曦明曰:“梁书本传:‘明山宾,
字孝若,平原鬲人。七岁,能言玄理;十三,博通经传。梁台建,置五经博
士,山宾首膺其选,东宫新置学士,又以山宾居之。俄兼国子祭酒。累居学
官,甚有训导之益。所着吉礼仪注二百二十四卷,礼仪二十卷,孝经丧礼服
义十五卷。’”〔一八〕赵曦明曰:“梁书本传:‘周舍,字升逸,汝南安成人。
博学多通,尤精义理。高祖即位,博求异能之士,范云言之于高祖,召拜尚
书祠部郎。居职屡徙,而常留省内,国史诏诰,仪体法律,军旅谟谋,皆兼
掌之。预机密者二十余年,而竟无一言漏泄机事,众尤叹服之。’”〔一九〕
赵曦明曰:“梁书本传:‘朱异,字彦和,吴郡钱唐人。遍治五经,尤明礼、
易,涉猎文史,兼通杂艺,博弈书算,皆其所长。有诏求异能之士,明山宾
表荐之。高祖召见,使说孝经、周易义,谓左右曰:“朱异实异。”周舍卒,
异代掌机谋,方镇改换,朝仪国典,诏诰敕书,并兼掌之。每四方表疏,当
局部领,咨询详断,填委于前,顷刻之间,诸事便了。所撰礼、易讲疏,及
仪注、文集百余篇,乱中多亡逸。’”〔二0〕赵曦明曰:“陈书本传:‘周思
行,汝南安成人。幼孤,及弟弘让、弘直,俱为叔父舍所养。十岁,通老子、
周易。起家梁太学博士,累迁国子博士。时于城西立士林馆,弘正居以讲授,
听者倾朝野焉。特善玄言,兼明释典,虽硕学名僧,莫不请质疑滞。所着周
易讲疏、论语疏、庄子、老子疏、孝经疏及集行于世。’”〔二一〕赵曦明曰:
“梁书本传:‘贺琛,字国宝,会稽山阴人。伯父谄渚担晃疟阃
义理,尤精三礼。为通事舍人,累迁,皆参礼仪事。所撰三礼讲疏、五经滞
义及诸仪法,凡百余篇。’”〔二二〕赵曦明曰:“梁书儒林传:‘贺痈铮
字文明。少通三礼,及长,遍治孝经、论语、毛诗、左传。湘东王于州置学,
以革领儒林祭酒,讲三礼,荆、楚衣冠,听者甚众。’”〔二三〕赵曦明曰:“隋
书经籍志:‘周易义疏十四卷,系辞义疏三卷,古今篆隶杂字体一卷。’注:
‘梁都官尚书萧子政撰。’”〔二四〕赵曦明曰:“已见二卷。”〔二五〕赵曦明
曰:“魏书本传:‘崔浩,字伯渊,清河人。少好文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
百家之言,无不关综;研精义理,时人莫及。太宗好阴阳术数,闻浩说易及
洪范五行,善之,因命浩筮吉凶,参观天文,考定疑惑。浩综核天人之际,
举其纲纪,诸所处决,多有应验。恒与军国大谋,甚为宠密。’”〔二六〕赵
曦明曰:“魏书儒林传:‘张伟,字仲业,小名翠螭,太原中都人。学通诸经,
讲授乡里,受业常数百人,儒谨泛纳,勤于教训,虽有顽固,问至数十,伟
告喻殷勤,曾无愠色。常依附经典,教以孝悌;门人感其仁化,事之如父。’”
〔二七〕赵曦明曰:“魏书本传:‘刘芳,字伯文,彭城人。聪敏过人,笃志
坟典,昼则佣书以自资给,夜则诵读,终夕不寝。为中书侍郎,授皇太子经,
迁太子庶子,兼员外散骑常侍。从驾洛阳,自在路及旋师,恒侍坐讲读。芳
才思深敏,特精经义,博闻强记,兼览苍、雅,尤长音训,辨析无疑;于是
礼遇日隆,赏赉优渥。撰诸儒所注周官、仪礼、尚书、公羊、谷梁、国语音、
后汉书音、毛诗笺音义证、周官、仪礼、礼记义证等书。’”〔二八〕赵曦明
曰:“北齐书邢邵传:‘邵字子才,河间啵恕J辏隳苁粑摹I僭诼逖簦
会天下无事,与时名胜专以山水游宴为娱,不暇勤业。尝因霖雨,乃读汉书
五日,略能遍记之,复因饮谑倦,方广寻经史,五行俱下,一览便记,无所
遗忘。文章典丽,既赡且速。年未二十,名动衣冠。孝昌初,与黄门侍郎李
琰之对典朝仪。自孝明之后,文雅大盛;邵雕虫之美,独步当时,每一文出,
京都为之纸贵,读诵俄遍远近。晚年,尤以五经章句为意,穷其旨要,吉凶
礼仪,公私谘禀,质疑去惑,为世指南。有集三十卷。’”〔二九〕宋本原注:
“一本无‘此’字。”案:说郛本、罗本、傅本、颜本、程本、胡本、何本、
朱本无“此”字。
〔三0〕卢文弨曰:“蚩,无知之貌。诗卫风氓:‘氓之蚩蚩。’”〔三一〕
专固,专辄而顽固。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传:“问则有得,
所以足;不问专固,所以小。”〔三二〕器案:严君平有道德指归,王僧虔戒
子书:“汝曹未窥其题目,未辨其指归,而终日自欺欺人,人不受汝欺也。”
郭璞尔雅序:“夫尔雅者,所以通诂训之指归。”邢昺疏:“指归,谓指意归
乡也。”〔三三〕器案:要会,谓要领总会。礼记乐记郑玄注:“要犹会也。”
〔三四〕卢文弨曰:“券,去愿切,下从刀。说文:‘契也。’”器案:陆游读
书诗:“文辞博士书驴券,职事参军判马曹。”本此。
〔三五〕论语卫灵公篇文。
〔三六〕卢文弨曰:“练,练习也。战国秦策:‘简练以为揣摩。’粗,
才古切,略也。”器案:涉务篇:“明练风俗。”〔三七〕黄叔琳曰:“唐人所
以重进士而卑明经也。今之设科,合进士明经而一之,然其效可睹矣。”〔三
八〕“仲尼居”,孝经开宗明义第一章章首文。赵曦明曰:“陆德明孝经释文:
‘居,说文作■,音同。郑康成云:■,■讲堂也。王肃云:闲居也。’”案:
疏义,系对经注而言,注以释经文,疏以演注义。六朝义疏之学颇盛行,为
唐人五经正义导夫前路也。
郝懿行曰:“桓谭新论云:‘秦近君说尧典篇首两字之说,十余万言,
但说“曰若稽古”三万言。’亦此类也。”〔三九〕器案:燕寝,闲居之处;
讲堂,讲习之所。此言解经之家,对居字理解不同,各持一端。
〔四0〕宋本“以”作“争”。
〔四一〕金楼子立言篇:“驰光不留,逝川焂忽,尺日为宝,寸阴可惜。”
〔四二〕孔安国书序:“删夷烦乱,剪裁浮辞,举其闳纲,摄其机要。”机要,
谓机微精要也。
〔四三〕论语泰伯篇:“禹,吾无闲然矣。”史记夏本纪正义引孝经钩
命决亦有此文。
通鉴一二0:“吾无闲然。”胡三省注曰:“吕大临曰:‘无闲隙可言其
失。’谢显道曰:‘犹言我无得而议之也。’”俗间儒士,不涉群书,经纬〔一〕
之外,义疏而已。吾初入邺,与博陵〔二〕崔文彦交游,尝说王粲集中难郑
玄尚书事〔三〕。崔转为诸儒道之,始将发口〔四〕,悬见排蹙〔五〕,云:“文
集只有诗赋铭诔〔六〕,岂当论经书事乎?且先儒之中,未闻有王粲也。”崔
笑而退,竟不以粲集示之。魏收〔七〕之在议曹,与诸博士议宗庙事〔八〕,
引据汉书,博士笑曰:“未闻汉书得证经术。”收便忿怒,〔九〕都不复言,
取韦玄成传〔一0〕,掷之而起。博士一夜共披寻之〔一一〕,达明,乃来谢
曰:“不谓玄成如此学也〔一二〕。”〔一〕纬所以配经,主要由西汉末年诸儒
依附六经而伪造之者。赵曦明曰:“后汉书方术樊英传注:‘七纬者,易纬:
稽览图,干凿度,坤灵图,通卦验,是类谋,辨终备也;书纬:璇机钤,考
灵曜,刑德放,帝命验,运期授也;诗纬:推度灾,泛历枢,含神雾也;礼
纬:含文嘉,稽命征,斗威仪也;乐纬:动声仪,稽耀嘉,协图征也;孝经
纬:援神契,钩命决也;春秋纬:演孔图,元命包,文耀钩,运斗枢,感精
符,合诚图,考异邮,保干图,汉含孳,佑助期,握诚图,潜潭巴,说题辞
也。’”卢文弨曰:“困学纪闻八:‘郑康成注二礼,引易说、书说、乐说、春
秋说、礼家说、孝经说,皆纬候也。河洛七纬,合为八十一篇,河图九篇,
洛书六篇,又别有三十篇。(案:原文尚有“七经纬三十六篇”句,当补,
始与八十一篇之数合。)又有尚书中候、论语谶,皆在七纬之外。’”器案:
礼记檀弓正义引郑志:“张逸问:‘礼注曰书说,书说何书也?’答曰:‘尚
书纬也。当为注时,时在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